林 龍
(甘肅省定西市岷縣第四中學 甘肅 岷縣 748400)
將現代技術引用到高中美術鑒賞課程教學中可以說是順應時代發展的一種新型教學理念的具體體現,在美術鑒賞課程中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能夠讓美術教學的內容和實際教學形式更加豐富且多樣化,教師也可以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效率,節省更多時間來研究學生的學習特點,制定更加針對性的教學計劃。
高中美術鑒賞課程和作品欣賞以及作品鑒別都有一定的不同之處,既是二者的融合,也是二者的進階,需要學生擁有較強的視覺觀察能力以及審美能力。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接觸到的美術鑒賞內容十分有限,只能通過教材上的插圖來進行美術鑒賞,有條件的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到當地的博物館或者美術館來鑒賞其中的藏品,但是鑒賞內容依舊不夠豐富,而且機會也不多,大多數學校并沒有這個條件。同時教師講課的方式也非常單一,照本宣科,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學生在學習美術鑒賞的相關內容時只能夠被動接受教師的理論知識灌輸,甚至需要靠自己的想象力來完成鑒賞任務,導致學生很難對美術作品產生內心情感上的共鳴,和教師也缺少互動交流。現代信息技術將完全改變這種傳統低效的教學模式,在現代信息技術的幫助下,高中美術鑒賞教學內容會更加豐富,利用互聯網技術實現資源共享,從而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上就能夠看到經典或者新出現的美術作品。現代信息技術幫助教師打破了時空的限制,幫助學生擺脫了眼界的局限,使其能夠自由欣賞美術作品的同時提高他們的鑒賞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采用理論和實際結合的教學模式,讓學生不必被動接受理論知識的灌輸,使學生能夠在視覺上得到刺激。利用多媒體設備教師可以播放一些紀錄片、經典電影等多種藝術作品,提升學生的美術素養。比如在學習西方現代藝術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就可以運用多媒體設備,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尋找一些不同風格的西方藝術家作品,比如野獸派的馬蒂斯的繪畫作品等等,讓學生能夠充分接觸豐富的藝術作品,讓學生能夠在鑒賞這些藝術作品的同時提升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培養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
教師還可以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來進行課堂導學,課堂導入是美術教學的關鍵環節,能夠發散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能夠讓高中美術課堂更加精彩和生動形象。比如在教學美術與社會中的歷史的風景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來欣賞一下商周青銅器的藝術,在課堂教學之前利用個現代信息技術收集一些夏商周以及春秋戰國不同時期的青銅器代表作品,并將其進行整合和銜接,制作成高質量的課件PPT。在美術鑒賞課程教學開展之前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播放古典的編鐘奏樂,在音樂的渲染下將課件緩緩演示給同學們欣賞,以豐富直觀的圖片以及精彩絕倫的編鐘演奏帶給學生強烈的視覺、聽覺震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引出本次課程的重點,起到良好的導入效果,提升課堂教學的整體效果。
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能夠幫助教師針對教學重難點進行教學,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信息技術能夠綜合利用圖像、聲音以及文字,利用多樣化功能讓美術鑒賞課程中的抽象問題以及內容化為具體形象的內容,將靜態的問題以動態的形式呈現在學生眼前[1]。
比如在引導學生欣賞著名畫家蒙德里安的作品《百老匯街的爵士樂》時,教師可以在學生欣賞作品的同時播放一些經典的爵士樂,使學生能夠在視覺和聽覺的刺激下尋找音樂和美術作品之間的聯系,并將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在音樂的影響下,學生能夠在鑒賞美術畫面的同時感受到其中那錯綜復雜的直線以及閃爍不定的小色塊中表達出的節奏感,整個美術作品在音樂的輔助下更加生動形象,對學生來說《百老匯街的爵士樂》也并不是遙不可及。通過現代信息技術運用更能夠幫助教師將繪畫語言轉變為詮釋音樂的形象視覺符號,從而有效降低了鑒賞的難度,突破了教學重難點,提升了教學效果。
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極大地改變了傳統的“教師+黑板+教科書+學生”的教學模式,使學生重新成為了課堂學習的主體,讓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比如在幫助學生尋找美術和我國古代藝術之間的聯系時,教師就可以配合著名的歌曲《青花瓷》這首歌,并在這首歌的配合下播放有關宋代陶瓷技術的相關視頻,教師也可以提前準備,直接制作相應的微課視頻,從而使學生能夠在觀看的過程中了解到我國著名的瓷器,比如定窯的白釉印花、磁州窯的白釉釉下黑彩以及景德鎮窯的影青等等,這些都是我國歷史美術的瑰寶,對于提升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以往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很難讓學生對美術和歷史之間關系產生足夠的認知,因為歷史藝術和學生時代太遠。而在現代信息技術的幫助下,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更為直觀地了解我國古代陶瓷工藝美術作品,針對性進行鑒賞,突破教學重難點,提升教學質量。
進入高中階段之后學生的思維較為活躍,學生的個性化特點更為明顯,教師可以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來設置更加豐富的教學情境,利用多樣化手段來幫助展現課堂知識,從而使學生能夠對美術作品產生更加直觀立體的認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高中學生正處于學習階段的關鍵時期,忙于學業休閑時間較少,而且因為新官肺炎疫情以及集體安全性等因素,教師很難組織學生到較遠的美術展館來體驗鑒賞作品。很多市級美術館展覽、國家級收藏展以及國外博物館展品等等,其中很多作品年代較為久遠,很多年才展覽一次。因此教師可以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通過虛擬展廳、網上展廳以及VR展廳等,組織學生進入官網進行課堂教學。隨著VR技術的發展和成熟,學生可以通過虛擬展廳來鑒賞美術作品,虛擬展廳以實景展現,包括展館地址、其中的布置內容、展廳的效果、作品的講解以及等等多種信息化技術的綜合運用使作品得以展覽展現。這種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收獲不同的感官和體驗,豐富學生的美術知識儲備,開闊學生眼界的同時提升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2]。比如在學習美術鑒賞中有關美術創作意圖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從作品構圖、色彩、造型等多種角度引導學生對美術作品產生充分的認知和了解,利用多媒體技術引導學生進入國家博物館官網虛擬展廳來了解相關的美術作品,從而使學生能夠從位置、氛圍、內容、形式等多種角度全方位了解美術作品。通過虛擬技術的運用能夠為學生構建真實的美術鑒賞情境,從而使學生能夠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并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
當代很多藝術家的作品因為展覽形式較為獨特,不僅需要更為廣闊的空間或者特定的環境,還需要多種媒介來展示作品的藝術性。以往的美術教學因為教學條件的限制,無法感受美術作品的環境以及位置帶來的感覺,也就無法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中的地圖功能,比如谷歌地球、高德地圖、街景地圖等等多種軟件幫助學生了解美術作品的展覽以及藏館位置,從而使學生能夠了解地方環境以及人文精神等,比如著名的麥積山石窟、莫高窟壁畫等等,以及當代藝術家在798藝術區的系列展覽等等。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的運用激發音樂作品和學生內心的情感共鳴,創設相應的環境情境強化學生的創新思維,提升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
在高中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發現,很多學生都比較喜歡印象派畫作,基于此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技術尋找一些印象派畫家,吸引學生注意,站在學生的角度講解美術作品。比如在學習有關作品色彩運用的時候,教師可以在互聯網上搜集一些莫奈油畫作品,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解一些學生不太熟悉的作品,激發學生的共鳴的同時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這就需要教師在課下時間進行充分的備課,并提升自己的美術鑒賞能力,這樣才能夠提升課堂教育效率。
高中階段的美術鑒賞課程從多角度呈現出了美術背景知識,包括什么是美術作品、美術作品與客觀世界、美術的發展歷程等等,而高中生因為學業繁忙很少有時間去主動了解美術作品,因此鑒賞起來稍有困難。教師可以充分運用G現代信息技術工具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比如利用Photoshop將作品分成結構、技法以及色彩等多方面進行剖析,將抽象知識形象化、具體化,從而使學生能夠對作品理解得更加透徹。利用Photoshop這一工具還能夠制作出不同的視覺效果,能夠讓學生在鑒賞過程中產生不同理解和感受,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比如在講解達芬奇的著名油畫《蒙娜麗莎》的時候,以往教師都是對照圖片進行講解,而在Photoshop的幫助下,教師可以將圖中的形象位置以及色調等等進行調整和改變,從而使學生能夠欣賞同一內容中的不同表現形式,接著教師可以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感受,使學生能夠感受到藝術家們的作品魅力,提升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Photoshop可以幫助教師解決使用多工具表現慢而且不可控因素多等問題,使課堂教學效率大大提升。例如教師在展示不同回話顏色效果的時候,就需要相應的工具進行調色以及實驗等等,除了反復調試顏料之外,干濕的調整也需要大量的時間,這就導致課堂教學時間被大大浪費。雖然大部分學生在初中學習階段就已經學習了色彩的基本知識,但是想要將色彩運用到繪畫實踐中仍有一定的難度,更別提對不同顏色的鑒賞和分析。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就可以利用Photoshop這一現代信息技術工具,結合其操作簡單、用色快捷以及背景更換等多種功能特點,來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減少不必要的時間浪費[3]。
除了Photoshop這一工具之外,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希沃白板以及pad等工具。電子白板和Photoshop有一點的區別,電子白板不僅能夠應用于美術鑒賞課程中,還能夠應用于其他課程教學中,其中擁有非常豐富的教學輔助功能,比如放大鏡、批注、拖放以及拍照等等,在美術鑒賞課程中,教師同樣可以利用電子白板來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比如其中數學學科教學工具中的立體畫圖功能、物理學科的三原色滴管實驗等等,巧妙運用這些功能能夠讓美術教師的教學事半功倍,讓美術鑒賞課堂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現代信息化課堂。而pad則是信息時代下應用工具簡化的產物,其擁有電子白板以及計算機的部分功能,可以讓教師將其作為工具繪畫進行導入或者任務驅動,從而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比如英國畫家大衛·霍克尼就是運用新一代信息化工具創作美術作品的畫家之一,他打破了藝術家們對信息技術的狹隘認知,同時也對后輩藝術家們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充分運用網盤來實現交流空間的拓展。如今檔案信息開始數字化存儲管理,網盤成為了人們重要的網絡空間。教師可以通過合理使用網盤,為學生創造第二交流空間,利用個網盤空間容量大以及應用程序兼容性強等特點,將收集的影音作品等上傳到網盤,豐富學生的學習資源。教師準備的資料需要擁有一定的指向性,節約學生下課搜尋資料的時間,提升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4]。
首先是平臺窗口設計,在現代信息技術幫助下,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可以幫助學生和教師開展學習以及教學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數字化學習窗口。在平臺中,教師還可以將教材、微課視頻、教學課件以及擴展資源等等放入網絡空間中,從而為之后的教學做好充足的準備。在明確空間利用定位之后,教師可以將資源空間命名并劃分模塊:模塊一以及模塊二同步課程模塊,包含同步教學課程資源、微課等繳械資源、教學頁面以及拓展學習資源等等。其中模塊二將同步微課資源以及教學微課資源,并和模塊三構建成作業展示模塊。在構建完這些模塊之后,學生可以在各種模塊的指導下確定學習目標,尋找學習資源并合理設置教學步驟,并在教師的指導下掌握相應的技能。信息平臺能夠讓學生獲取更多擴展知識,同時以作業展示來正確評價作業。
其次是教學設計,教學設計包括課前指導、在線檢測以及作業等多個模塊。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主要有兩大功能,發布資源與試題幫助學生實現自學以及考試;通過在線檢測實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最后的課后作業則可以提供任務審核與提交,讓教師查看學生的完成情況。
在課堂導學中學生需要提前預習課本內容,并在課中進行導學環節學習;而在導學內容設計上,教師可以制作相應的微課視頻教學資源,并設計三種鑒賞任務:任務一,展示上課所聽的知識點;任務二,鑒賞美術作品的基本過程;任務三,本次課程的主要學習目的。
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合作探究,在合作探究過程中,學生和教師一起進行分析,了解本次學習的重難點,并開啟問題式學習。除了重難點之外,師生還需要確定本次課程的學習內容以及學習流程,利用大數據技術遵循問題導學以及個性學習的原則,制定相應的合作探究策略。引導小組學生對美術作品進行鑒賞并共同討論其中出現的問題,提升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5]。
在信息平臺中教師還可以布置相應的課堂任務,通過平臺展示課后作業,分別為基礎美術鑒賞任務以及進階美術鑒賞任務,然后讓學生進行實踐操作環節。在實踐操作環節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完成不同難度的學習任務,滿足學生不同層次的學習需求。基于空間平臺發布學習任務能夠讓教師實時查看學生的完成情況,并利用平臺完成互動評價以及批閱等,并且讓教師能夠為基礎較差的學生提供補齊任務的機會。
在信息平臺中教師需要巧妙運用教學技巧,并積極鼓勵學生,讓學生能夠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念,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當學生進行美術作品鑒賞的時候,只有及時的表揚和鼓勵才能夠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積極的審美。
綜上所述,在現代信息技術的幫助下,高中美術鑒賞課程教學質量將會大大提升,但是在應用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適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只是非戶主教學工具,重點還是在于教師的教學態度以及教學方法等。教師需要明確自己的職責義務,合理使用現代信息技術,提升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培養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