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映霞
(福建省漳州市云霄縣實驗小學 福建 云霄 363300)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教師在教學時不要固守陳規(guī),應創(chuàng)新思維開發(fā)教學新的方式方法,并進行實踐教學中多次驗證和探索。小學語文是學生語言和認知的基礎性學科,從開始就要打下的基礎,在語文的教學中,由于學生所掌握的閱讀量無法滿足學習需求,這就需要教師構建“單元整合與群文閱讀”的教學模式,將教學內(nèi)容進行有效的歸納整理,拓展學生知識面,當學生提高了自己的閱讀能力,在今后的學習其他科目時也會受益匪淺。
在新課程改革不斷發(fā)展的背景下,當前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重視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要能夠把握語文學科教學的特點,在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能夠自主地進行探索,構建合作的學習模式。在此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以單元為教學的基本單位,然后結合有效整合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帶著問題去進行探究。這一理念要求教師要能夠有效的整合閱讀學習資源,從整體上設計教學目標,全面地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材當中,閱讀材料往往是通過單元的形式呈現(xiàn)的,每個單元當中的文章都具有其自身的特點。教師教學的過程中要做好單元整合就可以把教材當中相同題材以及相同主題的文章整合成一個新的單元。這就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同類文章的特點。這也能夠更好的從知識與能力,過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個方面來培養(yǎng)學生的各個方面的能力,讓學生能夠從宏觀上更好的認識閱讀材料,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而群文閱讀是指,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當中,結合一個主題,對多個文本進行有針對性的閱讀。也就是讓學生有針對性地一次性閱讀多篇文章。在進行群文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比較法來進行有效的閱讀,還可以在此基礎上引入其他的閱讀材料來進行對比閱讀,讓學生能夠深入的體會到文章的教學特點,能夠更好地掌握主題的內(nèi)涵以及文章的表達方法。這非常有利于學生發(fā)散性思維的培養(yǎng),能夠讓他們在理解的基礎上能夠逐步地學會運用語言。把群文閱讀和單元整合有效的結合起來進行教學也能夠發(fā)揮出更大的效果,能夠彌補傳統(tǒng)課外閱讀不夠充分的問題,讓學生能夠利用課內(nèi)時間進行大量的閱讀,提高學生的知識儲備,按照單元作為板塊進行有針對性的群文閱讀,能夠建立單元篇文章的關聯(lián),從而不斷地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
3.1 拓展學生閱讀面。長久以來,受我國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影響,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過多的看重學生的學習成績,采用的教育方法也是題海戰(zhàn)術,對于語文閱讀的教學方法也比較單一,一般都是采用范文的學習方法[1]。但是這種教學方法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無論是閱讀范圍還是閱讀量都偏少,學生的閱讀水平一直都上不去,成績自然也就達不到理想的效果,隨著應試教育深入人心,老師對于閱讀的教育也不夠詳細。在這種情況之下,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始終得不到提高,自然就會成為考試中的拉分部分,然而單元整合與群文閱讀的教學模式可以有效的解決這一問題,群文閱讀可以很好地幫助小學生擴展閱讀面,讓學生可以充分的了解與閱讀相關的文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閱讀水平。而單元整合的教育方法可以讓學生豐富自己的知識水平,在后續(xù)的閱讀學習中,無論遇到哪一種閱讀種類,學生在腦海中會自然浮現(xiàn)出自己閱讀過的相關文章,進而可以有效地解答閱讀問題,提高知識面的同時提高學習成績。
3.2 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正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對于一個人的一生而言都具有重要意義,閱讀更是如此,語文閱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閱讀能力,幫助學生在生活中能夠多讀書[2]。但是目前我國所有的小學生因?qū)W習壓力的原因,他們沒有那么多的時間進行閱讀,在日常課堂上學生對于閱讀知識的學習也僅僅來自于老師,然而老師采用的教學方法屬于“灌輸式教學”,學生一直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這種教學方法無法提起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而也就無法幫助學生完成主動閱讀的目標。在應用了單元整合與群文閱讀教學方法之后,學生就可以在課堂上一次性的接受很多篇文章,讓學生可以有多種選擇,極大的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在閑暇之余還會主動去閱讀課堂上沒有閱讀完的文章。同時當學生遇到不會的知識點和閱讀理解時,還會主動地與學生、老師進行交流,增進師生友誼的同時,還可以快速的達到教學目標。
在新課程深入改革的背景下,傳統(tǒng)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已經(jīng)無法滿小學生的發(fā)展需求,對于教學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現(xiàn)階段,小學語文普遍存在著以下幾點問題:
4.1 教材內(nèi)容單一。為了改變小學語文教材內(nèi)容單一的現(xiàn)狀,構建“單元整合與群文閱讀”的教學模式很有必要,當前小學語文教材中翻來覆去都是那些固定的內(nèi)容,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和成長來說是遠遠不夠的,即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帶領學生通讀整篇教材,但是沒有進行有效的拓展,還是無法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遲遲無法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受到了語文教材的限制,總是花費大量的時間去進行教材當中的閱讀材料的講解,力圖讓學生理解透徹。但是,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雖然能夠?qū)φn文理解的比較清楚,但是學生的學習卻受到了教材的限制,這就導致教師的教學進度緩慢,教學內(nèi)容比較少,無法滿足學生語文學習,尤其是閱讀方面的需求。
4.2 課外閱讀環(huán)節(jié)較少。現(xiàn)階段,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缺乏對于學生的課外閱讀引導,并且也很少設立課外閱讀教學環(huán)節(jié),導致學生即使有著課外閱讀的積極性也缺少方向,無法正確選擇有針對性的課外題材或課外內(nèi)容,盲目性較強,所以課外閱讀的效果也很不明顯。有些學生雖然閱讀了大量的課外讀物,但是由于沒有應用正確的閱讀方法和閱讀技巧,從而失去課外閱讀的價值與作用。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課外閱讀教學活動的時候缺乏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有效指導。部分教師只是安排了閱讀教學的任務,卻沒有加強對學生閱讀過程的觀察和有效的引導。雖然教師和學生都能夠認識到多讀書所帶來的好處,但是,缺乏有效的引導會導致學生在課外閱讀中的問題得不到及時地解決。而且,這樣也導致了很多教師的教學方法缺乏一定的系統(tǒng)性,不夠科學合理。同時,由于缺乏多元,有效且靈活多樣的閱讀推廣方法,教師也無法真正的了解學生課外閱讀的情況,學生不能夠在老師的幫助下去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因此,部分學生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應付敷衍的態(tài)度。這與語文教師缺乏必要的課外閱讀指導也有著一定的關系。
4.3 群文閱讀與教材內(nèi)容聯(lián)系不緊密。雖然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內(nèi)容過于單一,但畢竟是經(jīng)過千挑萬選的,經(jīng)過教育學者層層審視而確定下來的,因此所編排的內(nèi)容具有較強的針對性。而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就需要教師將教材中的知識與課外內(nèi)容進行充分融合,才能夠讓學生將所掌握的知識靈活運用[3]。但在當前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并沒有在開展群文閱讀時將課外的內(nèi)容與教材知識相結合,導致課堂失去了應有的活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學效果的提升。小學語文學科的教學重在知識的積累,只有將課外內(nèi)容與教材內(nèi)容有機整合,才能有效提升學生知識面,進而為學生今后的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
4.4 課內(nèi)外閱讀聯(lián)系比較少。當前,雖然部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強調(diào)。讓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外閱讀,但是課堂教學和學生的課外閱讀,卻被割裂開了,沒有真正的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時候,為做好有效的銜接和拓展。這就導致學生雖然在課內(nèi)學到了很多好的閱讀方法,但是卻沒有真正的把這些好的閱讀方法運用在課外閱讀當中。而且由于課內(nèi)外閱讀的銜接不夠緊密,也導致學生在課內(nèi)所閱讀的課文類型比較多,比較零散,缺乏一定的系統(tǒng)性,未進行有效的整合。
5.1 根據(jù)單元教學主題進行整體教學。構建單元整合與群文閱讀教學模式離不開小學語文教材的作用,將語文教材作為重要的參考資料能夠讓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更加透徹。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根據(jù)語文教材中每個單元的主題選擇群文閱讀的文章,并適當對閱讀材料進行相應的完善與補充,使教學內(nèi)容更加豐富,從而拓展學生的知識積累,讓學生對課堂中所學的單元主題有著深層次、多角度的認知,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同時,教師也要引導學生找出文章之間的關聯(lián)性,讓學生能夠更加輕松的學習同一類型的文章,為學生今后的發(fā)展提供有利條件[4]。例如,在學習統(tǒng)編教材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時,這一單元中的課文有《摔跤》、《他像一顆挺脫的樹》、《兩莖燈草》、《刷子李》,教師就可以將這些文章整合起來進行統(tǒng)一教學,引導學生找出文章的相同點與關聯(lián)性,經(jīng)過分析后發(fā)現(xiàn)本單元的課文都是描寫人物的,這就會讓學生對描寫人物的文章有更加深刻的認知。同時,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進行文章整理,將課文中相似的描寫人物的詞句進行摘抄和總結,鼓勵學生講一講這些內(nèi)容在今后應如何應用,可以通過隨堂造句或短篇演講的方式進行知識鞏固。
5.2 引導學生找到閱讀方向。開展課外閱讀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方式,而開展閱讀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能夠閱讀到更好的文章,不斷拓展自身的文化視野。因此,教師在開展群文閱讀的教學模式式,應圍繞教材內(nèi)容設定一個主題,根據(jù)主題將精選資源整合在一起選出一組適合學生群文閱讀教學的文章,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教師要將教學目標作為課外閱讀資源的選擇依據(jù),這會直接影響群文閱讀教學的最終質(zhì)量。例如,在學習統(tǒng)編教材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時,其中包含的課文有《慈母情深》、《父愛之舟》、《“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是一個以描寫父愛與母愛為主題的單元,因此,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之后,就可以有意識的為學生推薦幾個文章資源,如羅運歡的《回憶父親》、楊振寧的《父親和我》。老舍的《我的母親》、琦君的《母親的書》等,從多角度,深層次進行文章的選擇以達到層次分明,科學合理的教學效果,教師在進行群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將文章進行科學合理的排序,讓學生按照規(guī)定好的閱讀順序進行閱讀,使學生逐步接觸到閱讀的核心,讓學生對文章要表達的內(nèi)容及觀點看得更加清晰透徹,分階層地帶領學生逐步提升閱讀能力和閱讀素養(yǎng)。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就在于能夠打破傳統(tǒng)閱讀教學主題單一的問題,讓學生在閱讀課外內(nèi)容時思維得到發(fā)散,進而能夠更深入的理解閱讀主題[5]。這種教學模式不僅可以幫助教師順利開展教學活動,還能夠拓展學生閱讀量,進而讓學生深入理解教材內(nèi)容。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師為學生通過閱讀資源時不宜過多,大概控制在五篇左右就能夠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5.3 帶領學生分析文章整體布局。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構建單元整合與群文閱讀的教學模式時,要注重帶領學生分析文章整體布局,并適當加強在教學中的滲透力度,不然就會導致學生無法對文章整體布局留有深刻的印象,若是教師也沒有注重單元整合,引導學生進行群文分析,就會讓學生無法了解文章整體構造。因此,為了能夠充分發(fā)揮單元整合與群文閱讀教學模式的作用,教師很有必要帶領學生分析文章整體構造。例如,在學習統(tǒng)編教材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時,其中包括《白鷺》、《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鳥》這幾篇課文,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進行整體對比,讓學生分析這一單元的課文,了解每篇課文的整體布局、在布局上有哪些特點、文章的體裁、這一體裁文章在寫作時有哪些特點。帶領學生對比課文中的共同點時,教師就可以通過逆向思維引導學生找出課文中的不同點,進而讓學生深入了解不同體裁文章在寫作手法上的不同,側重培養(yǎng)學生分析文章內(nèi)容、提取關鍵信息、整合信息、比較和思考、歸納和總結的能力,用不同的角度抒發(fā)自己的觀點,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分析能力[6]。
5.4 從自我感悟走向群體分享。在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的過程當中,很多學生只是為了閱讀而閱讀,卻缺乏閱讀中及閱讀后有效的交流和討論。事實上,一個人的思維是非常有限的。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群文閱讀的時候就可以讓學生從自我感悟走向群體性分享。為此,教師可以開展生動有趣的班級讀書會。在活動的過程中,讓學生和其他同學進行閱讀心得的分享和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能夠?qū)崿F(xiàn)思維的碰撞,能夠?qū)W到更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學生也能夠認識到其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觀察到的小細節(jié),進行有效的自我反思。在群體分享的過程中,學生對于群文閱讀的分析和理解會更加的深刻,他們的目光也會更加的長遠。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增長學生的見識,擴大學生的閱讀量,起到學以致用的作用。
5.5 從單篇閱讀走向整本書閱讀。在組織群文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進行有效的課內(nèi)單元整合就可以引導學生從單篇閱讀走向整本書的閱讀。群文閱讀對于好讀書的學生來說具有著很強的吸引力。學生能夠帶著好奇心在閱讀的世界里一探究竟。例如,在學習完《草船借箭》這一課之后,很多學生都被故事的情節(jié)深深地所吸引,一直想知道接下來會發(fā)生怎樣的故事。此時,教師就可以整合單元知識,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整本書閱讀。讓學生有目的,有計劃的去進行拓展閱讀,滿足學生閱讀的好奇心,提高學生閱讀的效果。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構建“單元整合與群文閱讀”的教學模式,要立足學生的長遠發(fā)展,將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從而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教學活動,逐漸幫助學生提升語文綜合能力,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