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 棟
(甘肅省蘭州市永登縣龍泉寺鎮河西小學 甘肅 永登 730300)
語言溝通是小學班主任開展管理工作時必須要用到的一種交流方法,不同的語言表達、不同的語氣態度,會起到不一樣的溝通效果,這也是語言藝術性的鮮明體現。小學生性格活潑、單純,缺乏規則意識,認識能力較差,內心脆弱,和他們溝通時,既要保護他們的情感和自尊心,又要讓他們認同教師的要求,自覺遵守規則。特別是當前小學生個性鮮明的當下,教育的方式方法,溝通中的語言內容更顯得尤為重要。一旦溝通不當,不僅使得教師與學生關系僵化,還使得學生對于受教育存在抵觸心理。那么,如何運用語言藝術來進行有效的溝通呢?對此,我們作以下分析。
1.1 緩解師生矛盾。小學生、教師的年齡不同、經驗不同、文化水平不同,因此小學生看待事物的角度、思考的方向及處理問題的方法與教師有著很大的差異,一般情況下,小學生看待問題比較簡單、片面,缺乏恰當處理問題的能力。教師與小學生在交流過程中,難免出現矛盾,而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理解能力、聯想能力還不完善,此時教師在處理矛盾方面有著一定的優勢和決定權,如果教師沒有注重語言藝術和科學的溝通,而是嚴厲或者冷漠的對待學生,就難以解決與學生間的矛盾,甚至加重矛盾,導致學生對教師失去信任、依從。另外,班主任管理的學生數量較多、管理任務重,很難面面俱到,容易與學生因為知識教育、行為教育等產生矛盾。班主任只有恰當的運用語言藝術與溝通方法,才能順利的和學生交流,明確的向學生表達建議,而且不會傷害學生情感,從而緩和師生矛盾。解決師生矛盾是學生更加聽從老師的管理,有效的改善當前班級管理效果的關鍵要素。
1.2 保障小學生心理健康。現代的小學生受社會環境、家庭環境等影響,其觀念、認知越發的復雜,在一些新聞報道中可以發現,小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幾率越來越高,而且小學生原本就情緒多變,其心理問題往往比較隱匿,難以及時的發現,長此以往,必然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同時,小學生性格敏感、情感脆弱,如果教師和學生交流在語言及溝通方法上另小學生內心不舒服,就可能導致其心理世界出現裂痕,使其產生自閉、抑郁甚至是反社會的心理,影響小學生日后發展。因此,班主任和小學生溝通,需要注意語言的藝術,讓學生充分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促使其打開內心,培養其積極陽光的性格,保障其心理健康。
1.3 增強學生學習熱情。與小學生相處時間最長的除了家長,就是班主任,而家長、班主任同時承擔著教育小學生的責任,因此班主任可以算是小學生的“第二家長”,尤其在學校中,小學生內心對班主任的依賴性更強一些。班主任對待小學生的態度,對小學生在學校的歸屬感以及興趣的建立有重要影響。生活中家長不難發現,小學生不喜歡某個學科,問他們原因,大多是因為不喜歡這個學科的老師,甚至有的小學生因為不愿意見到某位老師或者恐懼某位老師而不想上學。如果班主任和學生之間能夠建立和諧的關系,拉近彼此的情感距離,班主任能夠獲得小學生的喜愛,那么就會提升小學生學習的熱情,而語言藝術、恰當的溝通是師生之間和諧關系建立的必要條件。
2.1 不重視語言藝術。首先,很多學校對教師的教學成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評價教師教學成績的指標主要是學生的考試成績,因此導致班主任過度的重視學生的成績,而忽視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將大量的精力和時間都放在了督促學生學科學習上,忽視了學生的情感狀態、心理體驗,導致和學生間隔閡越來越大。其次,部分班主任對待成績好的學生,多以欣賞的態度對待,學生犯了錯誤,班主任也能溫柔的指出,而對于成績差的學生,班主任則缺乏耐心,一味的指責或者冷漠對待,絲毫不考慮語言上有沒有傷害到學生,這樣會導致差生心中出現極大的落差,感到不公平,從而產生厭學、抑郁等情緒。再次,就是很多班主任并不懂語言藝術,更不知道如何運用這種藝術。其一是班主任沒有接受過語言藝術方面的培訓,其二是在班級管理中缺乏這方面的實踐,導致班主任在語言藝術方面的經驗、能力不足。
2.2 溝通方式不恰當。和小學生溝通要站在小學生的角度,了解其思維的特點,感知其內心的世界,照顧小學生的情緒和感受,這樣班主任說的話,小學生才會認可,才會服從。但是,部分班主任和小學生溝通時空談一堆大道理,并不能觸動學生,反而會讓學生感到啰嗦、厭煩,還有班主任和小學生溝通沒有選擇適宜的環境,比如在公共場合直接指出小學生的錯誤,會讓小學生自尊心受到影響。再比如,學生做錯的小事卻被老師嚴重批評,學生會感覺老師偏心,不愿意聽老師的。因此,溝通方式的不恰當也是影響班主任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
2.3 溝通缺乏生本理念。生本理念是教師進行管理的基礎理念,要能夠時時刻刻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能夠站到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但是在當前的班主任管理溝通過程中,老師過多的強調了自己的權威性,希望學生對自己是畏懼而不是信服。在這種背景下,教師的語言自然變得相對嚴厲,雖然也是為了學生好,但是溝通缺乏了設身處地的考慮,學生對于班主任的教導自然也就存在抵觸心理。這樣就會使得教育過程變得不順暢,學生與教師的交流變得不真誠,長此以往,學生會形成對教師敷衍的態度,這樣教師在教育過程中難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語言的溝通是學生與教師的橋梁,如果橋梁并不能真正的連通學生與教師的心靈,那么最終的管理效果就會過于表面化與形式化。
3.1 以平等溝通為準則。班主任在班級中具有絕對的權威性,班主任領導學生、要求學生,學生聽從、服從,這是最常見的師生關系,這種關系中,教師是高高在上的、不容質疑的,雖然能對學生起到震懾的作用,但師生之間的關系卻是緊張、疏離的,甚至學生對教師是恐懼、反感的。有句俗話“嚴師出高徒”,但是一味的嚴厲,而對小學生缺乏愛心、愛護,是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和未來發展的。因此,班級管理中,班主任需要適當的放低姿態,以平等溝通為準則,給予小學生尊重、關心。當小學生和教師能夠平等的交流,小學生才能放下戒心,讓教師融入自己的世界,向教師敞開心扉、大膽傾訴,這樣師生之間的交流才能充分、深入,建立亦師亦友、相互信賴的師生關系。有了這樣的關系維護,教師就能夠及時發現學生的問題,并合理的運用語言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勸導、指引,從而提升管理效果。這種形式是生本理念的實踐路徑,在這個過程中也需要注意尺度,不能為了放低姿態而放低姿態,避免學生產生恃寵而驕的心態,要正確的對學生進行引導,時時刻刻都遵循著教育為導向、平等溝通的原則,使得整個教育溝通過程在和諧、愉快的氛圍中進行,使得學生真正的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懷。
3.2 用贊美的語言欣賞學生優點。每個人的內心都有被人認可和欣賞的需求,小學生更是如此,贊美可以極大程度的激發他們的積極性,獲得他們的信任和喜歡。在班級管理中,面對違反紀律或者在某一方面表現較差的小學生,教師不能一味的指責和否定,尤其不能當眾指責,要先了解他們違反紀律的原因,多和他們交流,熟悉他們的性格、愛好,觀察他們的閃光點,欣賞他們,贊美他們,這樣可以讓他們產生自豪感、價值感,從而不斷地發揚長處,然后教師再委婉地提出如果小學生哪些方面能再進步一點,就更棒了,通過這種先肯定、欣賞再引導的方法來幫助小學生積極地改正缺點。此外,班主任管理時不能過分的重視分數,比如,有的學生成績好,但是調皮搗蛋,教師依然寵愛、寬容,但是有的學生遵守紀律、學習努力,只是成績總是不理想,教師對他們態度冷淡、缺乏耐心,這些管理觀念都是不可取的。學生的差異性是不可避免的,作為教師,我們對待學生需要一視同仁,而成績更不是評價學生優劣的唯一標準,教育這一事業,傳播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對學生品性、觀念的引導。因此,教師要挖掘學生的閃光點,每個學生都有他們獨特的地方:學習成績好、唱歌好聽、樂于助人、誠實守信等等,找到閃光點,給予小學生贊美、欣賞,是幫助他們正確認知自我、獲得他們信任的基礎。對于學生的表揚是對學生行為的認可,只有在學生真正的做好之后,有值得表揚的地方再對其進行表揚。贊美欣賞的目的是為了提升學生的良好行為的心理感受,在獲得及時性的贊揚后,學生會更愿意有同類型的行為,從而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此外,在實際的教學之中,教師也要注意負激勵的形式,并不是所有的行為都必須用正激勵,有時候如果采用負激勵,學生能夠更好認清自己能夠做的更好,在老師語言的鼓勵之下,同樣能夠獲得非常良好的管理效果。但是負激勵要與批評的邊界進行厘定,避免邊界模糊的情況,不能出現批評的情況,否則學生可能因批評而產生逆反心理。小學生特點比較鮮明,通過贊揚的語言來欣賞學生的優點也有利于學生養成正確的價值觀,認識到哪些可為、哪些不可為。
3.3 用真誠的語言打動學生情感。教師的管理能否得到小學生的認同和支持與師生之間的情感是否能夠產生共鳴密切相關,僅靠制度約束的管理效果是非常有限的,而如果能夠在情感上和小學生達成一致,就可以促使小學生自覺地遵守制度。對此,教師要充分地站在小學生的立場來考慮問題,了解小學生的情感走向,和小學生以朋友的狀態交流,用真誠的語言打動小學生,拉近師生距離,建立情感共鳴。比如,有些小學生自制力比較差,班主任和小學生溝通時要注意語言的針對性、準確性,先關心的詢問小學生是否有什么不舒服或者不開心,然后表達對小學生的愛護之心,讓小學生卸下防備,給予他們充分的尊重,在保護他們自尊的情況下了解問題的所在。真誠的語言需要有一顆真誠的心,其實有時候我們溝通、交流不需要前思后想的考慮太多,將語言裝扮的多么華麗,真誠的語言足夠打動對方。小學生的思維相對簡單,教師在于其溝通時要直抒心意,要能夠運用學生之間的語言,結合學生的特征與學生進行溝通,特別是在一些要求性的內容教學時,要讓學生順利接受。在對部分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進行教育時,語言內容要簡單、真誠,不要出現大量的大道理,而是有針對性的與學生進行溝通,不要講太多的長遠利弊,而是就眼前、就小學生的思維而進行教育。在這種語言表達環境之下,學生沒有了太多的思想負擔,能夠快速了解班主任的教育目的,也能夠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真誠,從而增加對于班主任的依從性。
3.4 用幽默的語言啟發學生自醒。班級管理的常規模式往往是非常板正和嚴肅的,對于心靈脆弱的小學生來說,這種比較強硬的、冰冷的管理手段會讓他們產生畏懼、遠離老師。對此,班主任可以適當的用幽默的語言來營造一種輕松的管理氛圍,緩解管理給小學生帶來的壓力,同時讓小學生可以更加自然、和諧的與教師相處。此外,幽默的語言是一種將一些不愉快的話題轉化為輕松話題的方法,但是卻不會掩蓋真正的問題,反而在不傷害他人尊嚴的情況下可以將觀點更好的傳達,因此能夠給予小學生啟發、警示的作用。小學生正值發育,內心脆弱,直接的批評容易傷害他們的自尊心。因此,班主任應當耐心的傾聽小學生的想法,不要憑借自身的猜想來判斷,和學生交流時用幽默的語言讓小學生潛移默化的接受教育。需要注意的是,班主任的幽默要以管理為目的來掌握好尺度。幽默的語言能夠讓小學生更好的接受來自教師的教育信息,可以更加認同老師的觀念與看法。小學生情緒波動較快,對于其可接受的內容,接受速度非常快,反之,則信息接受效果緩慢。幽默的語言能夠調動小學生的情緒,使得教育過程中呈現頻繁互動的情況,能夠加深教育內容對于學生的影響。對于學生而教育從來都是嚴厲與幽默并行的,單純的幽默使得學生過于散漫,對于教育內容漠不關心。因此,教師在使用幽默的教育語言的同時,還需要注意自己的表達導向,如果是批評類的,最后一定要落在讓學生自我反省之上;如果是鼓勵類的,最后一定要落在良好體驗之上。這樣幽默尺度但不缺底線的教育形式能夠讓學生更樂于接受來自教師的教導。
3.5 以鼓勵的語言提升學生自信。小學生中不乏自信心不足的學生,他們中有的是因為多次的努力始終無法達成目標,比如有的學生平時很努力的學習數學,但是一到考試時成績就不理想。對此,教師需要幫助小學生分析原因,是因為學習方法不對,還是因為考試緊張或者馬虎等等,然后給予小學生學習上的指導,讓小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重視和信任,同時教師鼓勵小學生要相信自己,學習不要著急,長期堅持一定會有所收獲。但是,有的小學生缺乏自信卻是家庭觀念所致或者受其他人態度的影響,比如有的學生家庭條件比較差,家長可能會告訴他們必須要努力學習,窮了被人看不起,因此導致學生內心自卑,不合群。對此,教師要多關注這類學生,并且轉變他們的貧富觀念,鼓勵他們信任他人、融入團體,給予他們展示自己的機會,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優秀,提升他們的自信。此外,部分學生可能由于個性原因,不愿意與他人交流。對于這部分學生,教師要對其特別關注,對其行為舉止持續觀察,一旦發現其與他人溝通或者優秀行為,班主任要及時對其進行表揚,鼓勵其繼續當前的行為。教師可以利用主題班會、綜合實踐活動等機會,讓其發言或者參與學生組織,同時對其行為進行鼓勵,同時號召其他同學向他學習,并要求其繼續保持。鼓勵式的教育要因人而異,對于容易心生驕傲的人,教師要點到為止,鼓勵形式為主,內容為輔,不過多的點評;對于內心自卑的人,教師要對其行為細節進行鼓勵,以內容為主,多頻次的點評。
3.6 以委婉的語言拒接不當要求。師生關系近了,有利于班主任開展班級管理,但同時也存在著另一個問題,就是小學生可能無法恰當的把握和教師相處的度。在家庭關系中,孩子跟誰親近,就愛跟誰撒嬌,愛跟誰提要求,這是同樣的道理。都說童言無忌,小學生年齡小、閱歷少,對問題的認知比較片面,因此小學生表達時可能會使用不合適的語言,或者向教師提出不當的要求。對此,教師要認真的分析小學生的訴求,給予其最大程度的包容,同時拒絕其不當的要求。但是,拒絕時要采取恰當的方式,不能過分生硬、嚴厲,這樣會傷害學生自尊心,還可能讓師生關系變的緊張。此時就要使用委婉的語言,在拒絕學生的同時保護學生自尊心,維護好師生關系,還要引導學生明白其中的道理,提升學生理性思維能力。委婉的語氣拒絕要注意不能有回旋的余地,可以采取柔和形式表達,但是一定要能夠讓學生看到底線,不能讓學生產生“磨磨老師也許能行”的心態,要有原則、有態度、有底線。
班主任管理并不是讓小學生絕對的服從命令,小學生作為被管理的對象,他們的感受、建議是需要班主任重視和考慮的。通過語言藝術的合理運用,可以促使師生之間溝通的順暢、充分,以不斷地改進管理內容和方法,優化班級環境,促進學生成長。無論教師使用哪種語言形式進行溝通,都比較牢記教育的目的,能夠通過溝通藝術將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融合其中,不能出現形式化的語言教育。總而言之,在班主任對小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語言藝術不僅更好的尊重學生的心理及學習的發展規律,也能夠促進師生之間形成良好的互動,更好的提升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