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帆帆
(甘肅省和政縣第五中學 甘肅 和政 731200)
全面育人是對初中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總要求,教師要做到從各個角度去培養學生的良好品質,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讓學生力爭做德智體美勞全面健康發展的現代初中生。初中數學的相關內容和現實生活有密切的關系,同時和生產勞動之間的關系更是如此。將數學學科教學活動和流動活動進行融合,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可以進一步提高勞育的效率。在此過程中可以做到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和勞動教育的本質要求,相互促進,凸顯勞動的教育功能,完善數學教學的內容,構建更加健全的課程體系,因而勞動與初中數學教學的融合有重要的作用。
1.1 有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習慣。勞動教育和初中數學教學活動之間的關系是十分緊密的在開展,二者融合探索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更好的認識到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對于個人成長的重要性不斷的提高,對于現實生活中勞動活動的重視程度,形成正確的參與方法,將所學習的數學知識數學技能進行遷移運用,可以提高勞動活動的效率,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因此,進行二者融合探索具有重要的意義。
1.2 有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和處事態度。勞動對于學生正常的價值觀念的培養活動有重要的影響,通過勞動教育學生可以形成勞動價值觀,認識到尊重勞動,熱愛勞動,尊重勞動者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也會積極的將所學習的知識進行實踐運用,提高自己的勞動效率,從而形成正確的處事態度和價值觀念,這對于日后步入社會也會產生重要的影響。
1.3 有助于教育教學改革活動順利進行。初中數學教育教學改革活動要求數學教師創新現有的教學形式,培養初中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課堂教學活動的參與度。同時還需要不斷的豐富數學教學活動的內涵和勞動教育、家庭教育進行更好的銜接,而開展的勞動教育與初中數學教學綜合探索活動無疑可以對于教育教學改革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相應的幫助和支持。在此基礎上可以有更多具體可行的策略和方案。
1.4 有助于教師提高教學水平。教師在探索勞動教育和初中數學教學融合策略的過程中,會不斷的深化自己的認知,了解更多的教學策略,形成更加系統的教學方案。加強和學生之間的教學交流,加強相應的反饋工作,不斷的提高教學信息反饋的效率。在開展勞動教育以及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發現具體的教學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解決,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因而開展勞動與初中數學教學探索活動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2.1 開展數學綜合實踐探索活動,提高學生勞動技能實踐運用效率。勞動教育和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活動可以進行有效的融合,進而提高學生知識實踐運用的效率,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學習習慣,這就需要初中數學教師結合具體的教學要求來開展一系列綜合實踐活動,從而促進學生熱愛勞動觀念的培養,同時提供積極的引導,讓學生的積極性得到調動,參與綜合實踐活動,教師要將綜合實踐的場地從室內轉移到室外,讓學生融入更加真實的生活場景中,從而體驗勞動的過程,使用勞動工具來驗證勞動知識與技能的有效性。例如在對了解直角三角形的應用相關的知識開展實踐教學活動時,教師就要鼓勵學生走出教室,到現實生活中去進行一些測量活動和直角三角形知識的運用活動,在此基礎上進行綜合實踐探索。初中生需要在數學教師的指導下,來擬定方案、準備測量工具、開展現場測量活動、進行數據的計算和處理、形成最終的活動報告等等。學生不在是坐而論道,而是身臨其境,將具體的實踐方案和環節進行優化,利用相似的知識或者三角函數的知識來構建數學模型,進一步提高了圓規測角器、卷尺、測距儀等工具的使用效率。學生可以測量學校教學樓的高度、旗桿的高度、居民樓的高度、操場的面積。學生再將具體的知識和技能經過實踐驗證以后,才得出了真正的結論,驗證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治理名言。同時也解放了自己的思想,釋放出了數學的勞動力,培養了自身的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達到了勞動教育和初中數學教學融合的目標。
2.2 積極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學生的勞動水平與效率。數學思維的培養離不開實踐活動的知識。在初中數學教師教學活動中,應重點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邏輯思維能力,運用數學思維來優化現實生活中的一系列活動,解決勞動的問題,這樣才能提高學以致用的能力,讓學生的創造能力、創新意識和創造精神得到合理的培養。在此過程中學生會進行一系列的實踐驗證,進而提高自身的勞動水平和勞動效率。數學教師可以考慮設置一些具體的實踐問題,讓學生去解決問題、進行優化活動,進而提高思維的縝密性和合理性。例如數學教師可以導入將軍飲馬問題、配套問題、田忌賽馬問題等等,讓學生從資源節約和活動優化的角度出發,來進行一些實踐操作活動。可以首先開展一些討論,從降低資源消耗率、提高勞動生產效率、節約勞動成本的角度進行合理的論證,體現出數學學科的嚴謹性。此時學生所進行的討論和互動無疑會更加的深入,產生了一場更加迅速的思維風暴,這有助于學生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并且可以提高學生的勞動效率和思考深度,然后從教師所提供的具體的問題情境出發來開展實踐探究工作,進行一些社會調研活動,以車輛出行問題、學生座位分配問題、農產品運輸路徑規劃與分配等問題,以此作為研究對象來開展相關的探索工作。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的勞動水平,另一方面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培養了其正確的數學思維,使得勞動教育和初中數學教學的融合更加深入和便捷。學生開始正確的看待數學知識學習和現實生活之間的關系,不斷的提高自己的勞動意識,勞動能力和其他人進行合作和交流,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從而不斷深化數學學科的內涵,體現出自身的主觀能動性。
2.3 加強數學知識的生活化運用工作,提高學生的勞動意識。勞動意識的培養會對學生勞動習慣的養成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數學教師在依托數學人教版教材開展教學活動以及數學依托數學知識的生活化運用的現狀來開展相關的實踐探究工作,引導學生發現并思考生產勞動中的數學原理和數學知識,激發學生的勞動欲望,提高學生勞動的意愿。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勞動教育素材,講好勞動故事,讓學生發現數學知識和勞動之間的關系。同時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情況進行一系列實踐活動,進而提高勞動意識。例如在針對兩點確定一條直線、三角形具有穩定性相應的數學定理開展教學工作時,教師應讓學生從現實生活中出發,搜集具體的運用情境。例如將木條固定在墻上至少用到兩顆釘子,三角形的衣架最結實牢靠,木匠師傅在用鋸鋸開木板時會先用墨盒在木板上彈出一條墨線,沿著墨線進行勞作會讓木板更加平整美觀。在此過程中學生意識到了數學知識和現實生活之間的關系,可以提高勞動的效率,使得勞動時間可以進一步節約,勞動意識可以進一步得到提高。同時數學教師可以依托現實生活來構建勞動情境與初中數學教學情境,便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參與度,學到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并且運用于自己的生活實踐活動達到學思行于一體的目標。教師要不斷的對學生進行思想引導,行為支持,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將自己的知識和技能進行遷移運用不斷的鼓勵學生進行數學知識的生活化實踐研究活動,逐漸的培養勞動意識,提高勞動的水平和效率。
2.4 開展數學文化弘揚活動,尊重勞動成果。勞動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勞動是推動人類社會文明發展的重要的力量源泉之一。而數學亦具有同樣的作用。運用好數學可以提高勞動效率,推動勞動活動的順利進行。古人就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現實生活中的一系列問題,積累了大量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與此同時數學人教版教材中有大量關于勞動的史料,數學教師可以帶領同學們一起感悟古人在生產勞動過程中所蘊含的智慧,體會數學知識應用所帶來的價值,讓同學們看到人類的勞動智慧,感受到數學的魅力,逐漸的引導學生尊重勞動、尊重勞動成果。比如中國對于勾股定理的研究有著悠久的歷史,其名稱和現在有所不同,當事人稱為商高定理,勾廣三、股修四、經隅五。在一些史料記載中,還有關于大禹運用勾股定理來開展治水活動的一些記錄,秦九韶的數學九章之中就記載了諸多關于數學知識使用的相關記錄,同時有大量的實踐案例,既有生產勞動的應用案例又有軍事活動案例。祖沖之最早將圓周率推演到小數點后第7位,其中蘊含著大量的數學推理勞動。教師可以以此為契機向同學們講解數學知識以及勞動之間的關系,讓同學們感悟祖沖之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形成尊重祖沖之、尊重歷史、尊重勞動的良好氛圍,在無形之中就可以提高勞動教育與初中數學教學融合的效率,提高融合的深度。數學教師要帶領學生開展數學文化感悟之旅,讓學生深入課本教材,深入現實生活,認識到數學文化和勞動之間的關系,認識到數學是經過勞動沉淀以后而得來的科學,從而讓學生真正的做到尊重數學知識,尊重勞動成果,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和探索習慣,從而做到弘揚數學文化,提高自身的參與度,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逐漸提高了自身的學習的積極性,將數學文化的探索活動,數學知識的實踐運用活動以及勞動活動融為一體。
2.5 開展勞動教育評價活動,建立健全勞動與初中數學教學融合體系。數學教師以及學生在開展勞動教育與初中數學教學融合探索的過程中,會取得諸多成果,如果不對這些成果進行及時的鞏固,那融合的效率就會逐漸降低,同學們也不會深刻的理解勞動教育的本質以及初中數學教學的本質要求。數學教師應當帶領同學們一起開展勞動教育評價活動和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評估活動,建立健全勞動與初中數學教學融合體系,體系包括教學評價以及學習評價兩部分。在教師教學評價方面,教師應鼓勵初中生們從教學活動設計、備課活動、課堂教學綜合實踐等多個方面來評價數學教師的相關工作,便于教師發現更多的實際問題,從多個方面來進行探究,尋找問題的解決之道,依托數學教材來構建勞動教育情境,提高數學知識原理和思想方法的運用效率,使其和勞動教育情景緊密結合,達到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觀念,提高學生勞動效率以及數學學習效率的目標。在開展學生評價活動時,教師要鼓勵學生,結成相應的評價小組,開展更多的互相評價活動,將勞動教育納入數學學科目標規劃以及學習評價的過程中去。教師應著重觀察學生對勞動的重視程度以及情感反饋的結果,對學生價值觀念培養以及數學良好學習習慣,培育的實際情況進行評估。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要力爭做到課堂教學中有勞動教育、綜合實踐活動中有勞動教育、課后作業中有勞動教育。在勞動教育的過程中運用數學知識,在此基礎上建立系統、完善、科學的數學學科教學與勞動教育融合體系和評價機制。這樣會對學生的思想成長、學習習慣、勞動習慣的培育奠定堅實的基礎。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會樹立全面的發展觀念,會認識到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融入勞動活動的重要性。教師要選擇合適的時機進行勞動教育以及初中學科教學活動使其時期形成合力作用,推動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可持續發展。
2.6 開展家庭勞動教育,豐富初中數學與勞動融合活動。初中生所直接生活的主要環境有兩個,一個是家庭環境,一個是學校環境。開展勞動教育并不僅僅是學校、老師的工作,還是家長的工作。數學教師應積極的指導廣大家長對孩子開展一定的勞動教育活動,提高勞動教育數學教學融合的效率。教師可以布置一些家庭勞動的作業,規定勞動的具體形式、勞動強度,學生和家長進行更多的交流和合作,讓家長監督孩子家庭勞動。同時教師和家長都會鼓勵孩子運用自己所學習的數學知識來提高家庭勞動的效率,例如合理計算食物烹飪的時間、提高烹飪工具的利用效率、合理規劃餐具的清洗順序,進而提高清洗效率,合理計算房間面積從而進行清掃活動、提高清掃效率。針對現階段部分家長所存在的一些錯誤的觀點和看法,教師要進行及時的引導,幫助家長端正家庭教育的態度,形成正確的教育意識,將部分家庭勞動的任務交給孩子去完成,而不是盲目的越俎代庖,這樣對于孩子良好的勞動意識的培養工作十分不利。在此過程中勞動教育的形勢更加多樣化,內涵也更加豐富,學生也更能意識到勞動和現實生活以及知識學習之間的關系,進而不由自主的跟隨著教師以及家長的腳步來開展相關的實踐探究工作,使得勞動與初中數學教學如何更加科學和有序的結合。家長和教師應利用好一切信息技術手段來開展溝通交流活動,逐漸的提高家庭勞動教育在勞動教育中的時間比例,不斷豐富初中數學教學的內涵以及勞動教育的形式。讓學生享受到豐富多彩的家庭勞動教育,在此過程中提高數學知識的實踐運用的效率和能力,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
2.7 注重培養學生自理能力,提高學生重視程度。部分學生認為自己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和學習技巧,進而提高自己的文化課成績,對于勞動教育以及相關的實踐活動往往不甚關注,有的家長對此也不甚關注,沒有意識到勞動教育的重要性,沒有意識到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意義,沒有做到積極培養孩子獨立自主、堅強、勇敢的思維習慣和生活習慣。因此數學教師應著重提高學生的認知高度,為學生提供更多生活自理能力,讓學生更好地端正自己的態度,提高自己的認知。既要掌握數學知識和學習技巧,也要擺正自己的位置,適應社會責任、社會義務,逐漸地學生會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價值觀念。數學教師應當逐漸的引導學生開展獨立自主的生活習慣培養活動,利用生活中的情境來開展相關的教育工作,可以取得積極的成果。教師可以從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出發為學生布置學習情境,學生需要運用自己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技巧來解決實踐過程中的問題,這將會幫助學生進一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重視程度。要在此基礎上進行升華和提高,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勞動的作用,勞動的意義,以及培養自理能力對于個人成長的重要性,既提高了學生的重視程度,又達到了預期的教育目標。
2.8 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培養學生勞動意識和習慣。數學教師應當認識到數學教學活動和勞動教育之間的關系,辯證性的看待培養學生勞動意識和習慣與數學教育工作之間的關系切實提高教學效率,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逐漸的增強勞動意識,此時開展一些主題教育活動就顯得尤為重要。數學教師可以經常性的利用班會時間、自習時間開展形式多樣的勞動與初中數學教學融合知識講座、交流會、座談會、辯論賽,利用各種機會來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確立不同的教育主題填充相應的教學內容,將數學知識和勞動教育主旨進行更好的融合,從而提高主題勞動教育的效率,逐漸的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和習慣。同時還需要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引導著學生進行相應的勞動反饋工作,將自己的問題呈現在教師面前,獲得教師的指導,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來完成主題教育活動。相信在教師的努力下學生的重視程度會更高,同時良好的習慣會順利養成,形成熱愛勞動,尊重勞動,積極勞動的良好風尚,從而達到主題教育的相關目標——培養健康的勞動意識和習慣,并且將所學習的數學知識進行很好的實踐運用,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提高勞動教育的效率以及數學教學的水平。
總而言之,勞動教育和初中數學教學的融合工作已經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步。很多學校都構建了自上而下的勞動教育與初中教學融合機制。越來越多的初中數學教師開始借鑒勞動教育的形式,進而豐富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活動,本身使得學科教學滲透了更多勞動教育的內容。師生聯手打造了高校課堂,使得數學學科教學活動和勞動教育活動齊頭并進,為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數學教師開始不斷的優化勞動教育工作,推動勞動教育和初中數學教學融合探索活動,并且緊密圍繞著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調配教育資源,分配教學時間,開展了一系列層次分明主題突出的勞動教育活動,使得學生意識的勞動和數學知識學習之間的關系,既要重視學習,又要重視勞動,不能厚此薄彼,而是應當積極參與,全面配合,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意識。相信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數學教學活動和勞動教育之間的關系會更加緊密,學生的知識探究和能力培養工作會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