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麗敏
(福州教育學院附屬第一小學 福建 福州 350001)
表達能力是一個人不可缺少的能力,其對于實現人與人無誤交流有著重要的意義。在教育改革過程中,專家、學者和教師對于培養學生表達能力的認識不斷增強,一些專家和學者提出應將培養學生表達能力這一理念深度融入各個學科中,通過體系化和全面化的教育模式實現對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小學數學是一門研究數與數、數與形之間關系的學科,讓學生能夠正確地和無誤地將各類數學關系表達出來對于學生有效掌握數學技巧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教師應該深入研究培養學生表達能力的方法和對學生表達能力評價的策略。
表達是信息傳遞的過程,包括聲音、畫面、文字和符號等。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主要以聲音的形式進行,也就是人們所說的語言。但是在人與人進行交流的過程中,參與信息傳遞的不僅僅只有聲音,還包括肢體動作或文字信息等,多種信息要素的參與使得交流過程變得更加復雜。實際上聲音雖然是人們溝通和交流的主要形式,但是聲音往往可能無法傳達一個人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想法,如果在交流的過程中加入一些動作,則能夠進一步地將人們的真實想法表達出來,而這非常考驗一個人的表達能力。例如,如果一個人遇到快樂的事情后,說出一句“我很高興”,單從字面意思理解,這個人內心是高興的,但是每個人的理解能力不同,可能對這個人快樂的程度有著不同的認識,但是如果這個人雙手掩面、淚流不止,則能夠說明這個人內心的快樂達到了極點。一個善于表達的人往往擁有著良好的理解能力,而一個人的表達能力是能夠在后天進行培養的,因此在教育階段培養學生表達能力非常重要。
2.1 提升學生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緊密相關,培養學生表達能力對于提升學生理解能力有著重要意義。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發現,很多學生在學習和掌握數學知識時,過于追求結果的正確性,往往忽視了求解結果的過程,教師在給定學生一個問題后,雖然很多學生能夠得到正確的結果,但是如果教師讓學生將理解的過程中正確地表述出來,很多學生使用的表達內容都無法達到教師滿意的程度。從表面上看這是學生理解能力不足的問題,但是深入分析可以發現,學生理解過程實際上是自己向自己表達的過程,如果自己都無法說服自己,那么學生又怎么能夠正確地理解相關的問題。而一些表達能力很強的學生,在學習能力方面可能存在不足,但是很容易理解數學問題,研究后發現這些學生的腦海中存在著一天清晰地理解線路,能夠按照一定的邏輯進行分析和表達。由此可見,表達能力的提升對于學生理解能力的提升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表達能力十分重要。
2.2 培養學生數學邏輯。數學科目的邏輯性非常強,解答一個問題需應該確保每個解答環節的邏輯符合要求,否則解答的結果可能出現錯誤。想要將一件事情準確無誤地傳達給他人,必須通過嚴絲合縫的邏輯原理將表達者想要表達的信息傳達給對象,如果表達的邏輯存在漏洞,對方理解時可能出現偏差。在教學過程中本人經常讓學生結成小組學習,讓學生自主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這樣能夠發揮學生自主性的作用,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但是學生在互相講解一個問題時往往無法條理清晰地將解題思路講給另一名學生,很多時候學生的思路是混亂的,講解方式是毫無邏輯的,反復出現跳過一個環節進入另一個環節的問題。經過調查和分析了解到,學生自身在理解問題時經常存在著“我認為是這樣,而且不會錯”這種思想,但是無法從邏輯層面進行推理。這種問題對于學生成長而言十分不利,如果學生無法條理清晰地將解題思路表達,那么隨著數學知識難度增加,學生的學習質量將會降低。由此可見,表達能力對于學生數學邏輯思維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提升學生表達能力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邏輯,幫助學生正確地理解問題和解答問題。
2.3 培養學生交流能力。教育的過程具有很強的復雜性,文化知識的傳授是教育的主線內容,自主能力、交流能力和學習能力等是教育的附加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都喜歡使用分組授課方法,目的是通過發揮學生們的自主性,讓學生教學生,從而提升教學質量。如果學生之間能夠形成良好的溝通和交流,自主地解決學習中遇到的難題,那么學生的學習效果將會得到提升。而這非常考驗學生的交流能力,如果學生交流能力較差,可能無法保障學生自主交流的效果,從而影響教學的質量。而提升學生表達能力是培養學生交流能力的重要一環,良好的表達能力能夠讓學生通過正確的方式和方法與其他同學進行溝通,這對于正確地傳達溝通信息和減少溝通障礙起到了潤滑劑的作用。教學中可以發現很多時候學生的溝通過程存在著很大的障礙,這種障礙是影響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要因素之一,學生們誰都無法說服誰,導致分組教學活動陷入困境,如果小組成員中存在著一名表達能力較強的學生,那么該小組的學習進程會領先于其他小組,這也反映出表達能力對于學生溝通和交流的重要性。
3.1 表達方式不正確。正確地表達方式能夠使得表達過程表達更加有序,同時也能避免表達分歧問題出現。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發現,一些學生在回答問題前未能建立特定的思考脈絡,往往想到什么就將什么說出來,聽者在獲取這些信息后需要對這些信息進行整合,很多時候聽者都無法從這些信息中獲得主要的內容。例如,在教學加減法計算方法時,讓學生將3+5的意思表達出來,教學過程中本人主要通過特定案例進行講解的,如A有3個蘋果,B有5個蘋果,兩個人一共有8個蘋果,學生在理解的時候能夠通過“蘋果”這一實物進行想象,但是將教學內容從實物中脫離,變成抽象的數字內容,很多學生無法正確表達,雖然指導3+5的結果是8,但是缺少“蘋果”學生不知道該怎么進行說明。學生不知道如何進行表達和表達方式選擇不合理既與教師所選的教學方法有關,也與學生學習時對事物本質的認識程度有關,但是總體來看學生在表達方法選擇方面存在著很大不足,這也會未來階段教師應該重點完善的教學環節。
3.2 表達邏輯不嚴謹。相信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會遇到這一問題,學生在表達某些內容時,表達邏輯非常混亂,甚至沒有表達邏輯。嚴謹的表達落實對于學生正確地認識數字和數形關系有著重要的意義,因為很多數學問題都環環相扣的,其中一個環節的邏輯出現錯誤,后續環節的邏輯可能都會出現錯誤,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例如,講解四邊形知識時,對學生提問“什么是四邊形”,學生會經常回答“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但是忽略了梯形和其他不規則的圖形,四邊形定義是就是由四條邊組成的閉合的平面圖形,不論是“長方形”“正方形”或“平行四邊形”都是四邊形中的一種,學生往往喜歡將自己認知范圍內經常出現的內容第一時間搜索出來使用,未能深入考慮到問題背后存在的各類邏輯關系,所以學生經常出現考慮的不夠全面的問題。表達邏輯不嚴謹使得學生無法正確地掌握數學知識,而且在學生日常交流中也會傳達一些錯誤的信息,這對于學生成長和學習而言產生了較為不利的影響。
3.3 表達內容不完整。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在針對一個問題進行分析后,對該問題背后的邏輯進行分析時往往無法將所有存在關聯的內容應用,從而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完整的表達內容能夠讓他人清楚和準確地掌握說話人給出的信息,如果學生在講解某個問題時忽略了一些內容,導致學生表達內容變得不夠完整,這可能導致學生無法將相關信息完整地傳遞,從而一項表達效果。例如,讓學生將鈍角三角形的特點表達出來時,學生首先想到的是鈍角三角形的一個角為鈍角,但是很快就陷入了沉思之中,思考其他的內容,在小學數學范圍內,三角形內角和、三條邊等都是表達三角形特定的內容,但是學生往往容易將這些內容忽視。表達內容不完整這一問題的產生與學生思考能力不足有著一定的關系,學生考慮事情時想到一項內容后往往基于表達,從而將其他內容忽視,因此導致學生所表達的內容出現的漏洞,這對于學生長期高效學習產生了不利影響。
4.1 測評法。測評法是一種較為直接的評價方法,這種方法通過直接對學生表達能力進行測評,結合各項測評的指標分析學生表達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測評方法主要以面對面交流、學生自主交流和文字分析測評為主,每項測評的使用的指標不同。面對面交流測評指標主要包括學生反應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問題理解能力和問題邏輯性等;學生自主交流測評指標中加入了同組學生理解效果指標,通過同組學生理解效果反映學生表達能力;文字分析能力加入了詞匯使用準確性這一指標。集中測評指標全部以“1;2;3;4;5”5個等級為主,分別表示表達能力較差、差、一般、好、較好。例如,文字測評方式是為學生提供一個數學問題,讓學生將理解和解決問題的思路寫出,如問題為“3+(5-2)×3-6=?”讓學生將所有的解題方法寫出,表達能力較強的學生能夠條理清晰地將解題過程寫出,而表達能力較差的學生可能忽視了一些關鍵的過程。這種方法反映的結果較為客觀,而且也便于教師收集各項數據。
4.2 追蹤法。追蹤法是選擇了幾個典型的案例進行追蹤,通過長期的追蹤了解學生的表達能力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在選擇案例前一般需要對學生進行測評,通過測評初步判斷學生表達能力的強弱,選擇不同表達能力層次的學生作為追蹤的對象,了解這些學生階段內表達能力成長的情況和廣泛存在的問題。例如,在授課階段每節課都會選擇1-2個學生作為回答問題的對象,對這些學生表達習慣、行為和特點進行分析,并進行記錄,課后對集中分析這些學生的表達能力,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這些學生在表達方面存在的問題。追蹤法的關鍵是能夠不間斷地分析和掌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達情況,通過學生的表達方法進一步掌握學生表達能力的強弱,這種方法雖然不能將所有學生涵蓋在內,但是對于教師掌握學生表達能力的大致情況發揮了一定的作用。應用這種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地方是應確保所選案例具有一定的客觀性,否則可能對最后的結果產生一定的影響。
4.3 實驗法。實驗法的目的是通過實驗的方法掌握學生表達能力,這種方法對于深入了解學生表單能力強弱有著重要的作用。實驗法并沒有規定的順序和流程,而是結合具體的授課內容和授課過程確定實驗內容。例如,授課過程中要求一名學生能夠將某個問題的解題過程寫在黑板上,并讓該名學生能夠將自己的解題思路說明,其他學生將自己不懂的問題提出由該名學生回答,教師在一旁觀察學生的表現情況,并對一些重要的數據進行記錄。而在其他的授課過程,可能使用別的實驗方法,如讓學生給教師講課,通過分析學生講課過程中的表現對學生的表達能力進行進一步的理解,這樣能夠更好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表達能力。這種方法的最大優勢是具有很輕的靈活性,教師能夠結合學生日常學習中的表現為學生設計不同的實驗內容,這樣能夠專門地檢測學生的表達能力,使得測評的結果更具客觀性。但是這種方法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學生在參與過程中可能無法積極地配合教師,如學生性格內向不好意在全班學生面前講解問題,可能影響到測評的結果,這也是教師需要注意的內容。
學生表達能力的提升對于學生自我成長和數學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都有著重要的意義。教師應為學生設計更多優質的數學教學活動,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能夠獲得表達能力的提升。本人提出了通過“讀”“寫”“練”三種方法提升學生表達能力的方法,本章將對這三種方法的具體應用進行說明。
5.1 鼓勵學生回答問題,激發學生表達熱情。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敢提問和回答問題,這對于學生表達能力的提高非常不利,因此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回答問題,從回答問題的過程中獲得優質的學習體驗。首先,教師應該基于學生更多的鼓勵,提問時不應強制學生回答問題,而是采用引導的方法,如“A需要嘗試回答一下嗎,對錯沒關系,只要能夠把你的想法說出就好”,這樣能夠使得學生心理負擔降低,從而更加勇敢地回答問題;其次,教師應給予學生更多包容,學生回答問題錯誤不應懲罰學生,而是帶有鼓勵性的語言去開導學生“雖然結果錯了但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定的解題思路”,這樣學生在后續才能夠積極回答問題;最后,教師應基于一些性格內向的學生更多回答的機會,如果學生舉手回答問題,教師可以選擇一些性格內向的學生回答問題,并向這些學生提出更多問題,讓這些學生更好地參與到回答問題中來。教師的鼓勵能夠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回答問題,這對于提升學生表達能力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5.2 引導學生開展閱讀,豐富學生表達技巧。在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都會忽略數學閱讀的重要性,這導致學生對于數學表達方法的理解變得不夠到位,從而影響了教學質量。教師應引導學生開展數學閱讀,豐富學生的表達技巧,使得學生掌握更多數學表達方法。課本中的知識具有很強的典型性,邏輯非常縝密,讓學生能夠閱讀和掌握書本中的表達方式,對于學生更好地研究數學問題和解答數據問題有著重要的意義。教師在授課前可以留給學生3分鐘閱讀的時間,讓學生能夠大聲的將課本中的內容讀出來,在閱讀體會典型案例的表達方式,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學生也能逐步地掌握課本中的知識內容。例如,教學《分數的加法和減法》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課本的知識內容朗讀出來,授課結束后讓學生能夠自主閱讀自主地去體會課本中的知識內容,這對于培養學生表達能力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5.3 開展數學書寫活動,培養學生邏輯思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書寫活動,在書寫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例如,學習完混合運算規則知識內容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混合運算問題,讓學生能夠將計算的思路條例清晰地寫出來,教師通過學生的書寫成果也能了解學生學習中存在的不足和表達能力方面的問題,結合具體的問題制定解決方案,這樣能夠有效地提升教學質量。除了開展此類書寫活動之外,教師也可以開展一些游戲性的書寫活動,比如角色扮演活動,學生扮演小動物,教師通過數學計算題目的方式給學生活動口令,學生結合數學計算題目內容表演節目或說出答案,這樣既能夠使得教學內容得到豐富,也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數學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表達能力方面的提升,同時也實現教學質量強化的目標。
總而言之,表達能力是學生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能力,想要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應從各個學科入手,為學設計優質的學習課程,讓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積極地進行表達,從而實現對學生表達能力培養的目標。想要提升學生表達能力需要了解學生的表達能力特點,因此需要教師制定學生表達能力評價方法,通過科學的評價方法掌握學生表達能力存在的問題,結合具體的問題設計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