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梅
(婁底幼兒師范學校 湖南 婁底 417500)
在國家進入信息時代之后,信息技術開始被廣泛地應用在多個行業的發展過程中,為行業的進一步發展貢獻極大的力量,間接為國家整體實力的提升奠定基礎。在這種情況下,為了保障教育改革的效果,就要把信息技術應用在教學活動之中,不光提升教學的效率,還可以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習效果的保障。但是在中職英語課堂教學開展的過程中,雖然把信息技術應用在課堂教學之中,但是其中依然存在多個方面的問題,如難以控制教學資源和教師綜合素質有限以及教學觀念陳舊等方面的問題,使得信息技術應用的作用難以發揮,不利于中職英語教學效果的保障。因此,就要對讓信息技術“走進”英語課堂的實踐內容進行研究,結合信息技術的含義和作用等進行分析,發現其中存在的具體問題,結合問題制定相應的應用實踐措施和解決問題的措施。通過這樣的方式,促使中職英語教學活動的水平和效率顯著提高,為學生建設高效的英語教學課堂,激發學生進行英語學習的興趣,保障中職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以此推動學生向著綜合且全面的方向發展不斷邁進,為國家發展培養所需的人才,實現推動國家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信息技術的含義是使用網絡和計算機等硬件設備以及軟件工作和科學方法獲取和加工以及存儲,還有使用和傳輸圖文聲像等信息過程中的技術總和。其中信息技術的內涵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手段,也就是各種信息媒體,常見的有電子媒體和印刷媒體以及計算機網絡等,屬于物化形態技術的一種;其次,方法,幫助信息媒體借助采集和加工以及交流,還有存儲和應用等方式對各類信息進行處理,屬于智能形態的一種技術。通過上文的論述,促使信息技術的組成要素得以體現,主要有信息媒體與信息媒體應用方法等內容[1]。
2.1 信息技術的積極作用。在對信息技術應用進行分析的過程中,發現信息技術對于英語課堂教學存在以下幾方面的積極作用:首先,為學生英語知識容量的增加提供助力。在教育改革的影響下,要求中職學校在開展英語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以翻譯和句型轉換和聽力,還有口語交際和對話等內容為主。但是傳統教學方式在應用的過程中,使得學生的知識量停留在課本教材之中,難以為學生的發展提供助力。所以就要把信息技術應用在課堂教學之中,促使語言出現的頻率和操作內容的效果得到保障,進而提升英語課堂教學效果,實現擴大學生英語知識容量的目的。
其次,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著名學者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推動學生進行復雜認識活動的動力就是學習興趣的培養”。在這種情況下,就要對傳統的教學方式和課堂氛圍進行改善,為學生創造輕松活躍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處于濃郁的學習氛圍之中,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會得到發揮。因此,就要借助信息技術之中的多媒體技術,根據多媒體設備播放音頻和視頻等方式的功能,為學生創建相應的學習氛圍,同時還可以把英語知識以直觀和生動的方式呈現出來。通過這樣的方式,促使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顯著提高,保障英語學習效果,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礎。
最后,促使學生的學習效率顯著提高。調查發現,之后學生的視覺和觸覺以及聽覺,還有嗅覺和味覺等處于合理的情況下,才可以保障綜合刺激的效果。根據數據表明,這些感官感覺要處于“83%,3%,11%,1%,2%”的比例,才能保障學生聽看結合的效果。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在課后的2h之中,記憶程度依然在85%以上,在課程結束之后的3天之后,學生對于知識的記憶程度依然在65%以上,這個結果遠超于傳統的教學方式。因此,就要在英語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使用多媒體教學,為學生提供聲音和文字以及圖像等融合的教學方式,促使學生的聽看結合效果顯著提高,進而提升學生對知識的點的記憶和掌握等方面的程度。通過這樣的方式,實現提升學生英語學習效率的目的,使得中職學校的英語教學質量顯著提高。
2.2 信息技術的消極作用。在研究信息技術應用的積極作用之后,教師還發現信息在應用的過程中,會為中職英語教學活動的開展帶來消極的作用,具體表現如下:
2.2.1 信息技術的應用使得課件信息量增加,對教學的效果產生影響。電腦擁有的一個特征就是大容量的儲存功能。在這種情況下,會導致部分教師在使用電腦之多課件的時候,會把和教學內容有關的所有材料進行羅列,并沒有其中的材料質量進行選擇,材料中的文字和圖片以及音像等資料的信息量呈現巨大的狀態,這樣雖然表面覺得效果極佳,但是在實際的教學實踐過程中,卻發現這種方式使得學生的注意力被嚴重分散,影響學生接受與消耗知識的能力,進而導致學生在面對英語知識的時候,呈現毫無頭緒和混亂的狀態,最終導致英語教學的效果難以保障[2]。
2.2.2 大量課件的使用,使得教師的主導作用難以保障。在多媒體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老師在其中要發揮督促與引導的作用,以此保障教學活動開展的效果。但是在實際的多媒體教學課堂開展的過程中,采用“放映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自行跟著課件進行學習,導致教師難以正確把控學生的知識學習情況,也不能以學生的表現和課堂的效果對講課方式與思路進行調整,使得信息技術的應用發揮反作用,減低英語課堂的開展效果。
2.2.3 影響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在教師使用多媒體課件進行知識講解的過程中,因為這種課件是提前設計的,使得整體的教學過程都是嚴格按照課件內容進行的,其中的問題和內容都是固定,教師在課上只需要“按部就班”的方式完成課件的流程,使得學生的思維也是按照課件的流程進行運行。在這種情況的長久影響下,就會導致中職學生的創新思維重要影響,導致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的過程中,呈現思維固化的狀態,嚴重限制學生的未來發展。
3.1 信息技術與考試制度的矛盾。現如今,雖然提倡素質教育的觀念,但是由于應試教育的深遠影響,使得中職英語教學活動在開展的過程中,依然存在應試教育的觀念影響下,使得信息技術的應用效果并不理想,其根本原因還是因為應用信息技術的觀念和考試制度推廣的觀念相悖。同時因為在中職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老師在對學生評價的過程中,以學生的考試成績為主,所以,導致應試教育的觀念一直存在。在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下,使得教師在對教學內容進行安排的過程中,也是以考試大綱為核心,致使信息技術在應用的過程中,難以發揮自身的作用,最終使得中職英語教學的效果并不理想,難以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3.2 教學資源難以控制。現如今,在互聯網技術發展的背景下,促使信息技術在應用的過程中,需要面對諸多的網絡資源,其中難度不一,缺少具體使用對象的細節。在這種情況下,使得學生在使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存在選擇困難的問題,進而導致中職英語教學的效果處于不理想的狀態。另外在中職英語課堂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會受到時間的限制,同時因為中職學生是直接從初中過渡到中職的,這類學生普遍存在英語知識基礎薄弱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使得學生在對英語學習資源進行選擇的過程中,存在選擇不合理的問題。最終在這種情況的影響下,難以提升中職英語課堂教學的水平,更是不利于信息技術應用效果的保障[3]。
3.3 教師綜合素質有限。在對中職英語課堂教學活動開展進行研究的時候,發現信息技術的應用效果之所以難以保障,主要是因為教師的綜合素質有限,具體表現為部分老師的教育觀念呈現落后的狀態,認為傳統教育完全可以滿足學生的需求,應用信息技術的教學方式是完全沒有必要的,不但難以為學生學習效果進行提升,而且還會增加學生的學習壓力。所以,在中職英語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依然以傳統的教學方式為主。同時老師的素質在進行培養的過程中,也會因為教師觀念的影響下,導致老師使用信息技術的能力處于薄弱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導致信息技術在中職英語課堂教學之中的應用效果難以保障,影響中職英語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4.1 合理使用電子白板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想保障信息技術在英語課堂之中的應用效果,就要合理使用電子白板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通常情況下,會把電子白板應用在課堂教學的導入部分,這個環節開展的工作質量直接影響整堂英語教學活動開展的水平與效果。電子白板是新型信息技術與教學工具的一種,擁有豐富的視覺和聽覺的感受,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在這種情況下,就要把電子白板教學的方式應用在中職的英語教學活動之中,借助電子白板展示圖片,進行色彩填涂以及播放視頻,還有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反饋等功能,促使英語知識向著趣味化的方向發展。通過這樣的方式,進行課堂引入,提升英語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最終實現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比如,在學習“Family”這個單元內容的時候,其中會涉及“Listening和reading”這兩部分,通常情況下,英語老師在對這個內容進行講解的過程中,會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的參與程度較低,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所以,就可以使用電子白板的方式,借助其中播放音視頻的功能,為學生播放關于“My family”和“A picture of the family”相對應的音頻,讓學生所學習的英語知識有著一定的印象,之后老師為學生播放以“My family”為主題的趣味短視頻,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還可以達到娛樂的目標,進而實現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標,為學生英語學習效果的提升奠定基礎。
4.2 重視多媒體設備的使用,為學生創造英語學習情景。要想在英語課堂之中保障信息技術的應用效果,就要重視多媒體設備的應用,為學生創造優質的英語學習情景。讓學生在相應的氛圍之中進行學習,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還可以促使學生多方面能力得到培養。
例如,在學習“Friendship”這個單元內容的時候,老師在講解“Make friends”這個內容的時候,就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創建學生進入中職第一天的情景,讓學生在這個情景之中,進行對話模擬,可以讓學生對其中的知識點進行更加清晰和明確的理解,同時促使學生對于英語知識的記憶程度不斷加深。通過這樣的方式,實現推動信息技術“走進”英語課堂的目標,顯著提高中職英語課堂教學的水平和效率,保障學生英語知識的掌握效果,為學生英語素質和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最終實現素質教育的人才培養要求,對中職學生的素質和能力進行全面的培養。
4.3 借助微課視頻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為了促使中職英語課堂教學活動在開展的過程中,可以對信息技術進行合理應用,就要借助微課視頻的方式,為學生建設翻轉課堂,讓學生可以自主進行學習。在這種情況下,就要把信息技術的相關技術盡最大的能力全部應用在中職英語課堂教學之中,為學生頒布相應的學習任務,為學生留出更多的自主學習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只需要為學生制動與教學內容向富裕的微課視頻,并且課前把視頻內容上傳到智能平臺之中,讓學生根據視頻進行自主學習。老師根據學生的觀看次數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進行掌握。通過這樣的方式,為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激發奠定基礎,并且還可以為學生未來綜合素質的培養做鋪墊。比如,在學習“Whats important?”這個內容的時候,涉及“Is Money so important?”和“Showing off”等內容。在學習“Is Money so important?”之前,老師就要為學生制定相應的微課視頻,讓學生跟著視頻對這個內容進行預習,在預習的過程中,對其中的問題進行標記,以便課堂提問的進行。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性和主體性,為自身留出充足的預習時間,提供學生英語課堂的學習效率,保障中職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
總而言之,要想在國家發展和教育改革等背景的影響下,保障中職學校教育活動的開展效果,就要重視信息技術的應用,這樣不但可以推動中職學校的進一步發展,而且還可以提升中職學校整體的教學水平。因此,就要重視信息技術“走進”英語課堂實踐工作的開展,在這個過程中,重點分析中職英語教學活動的現狀,并且對信息技術應用過程中存在的阻礙進行重點分析,根據分析的結果,為學生制定相應的措施,對信息技術資源進行充分利用,合理使用電子白板和多媒體設備以及微課等教學方式,為學生搭建優質的英語學習氛圍,激發學生進行英語學習的動力和興趣。通過這樣的方式,提高中職英語課堂教學的效率,推動我國中職學校整體教學水平的提升,進而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促使中職現代化和信息化的發展目標得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