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詩鶴
(江蘇省宿遷市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宿遷分校 江蘇 宿遷 223800)
初中英語教師可采取課內外結合、分層次閱讀等方式,選取內容生動有趣、貼近生活實際的課外閱讀材料,重點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教給學生實用的閱讀技巧,幫助他們分階段、有規劃地、保質保量地完成15萬詞的課外閱讀詞匯積累。本文以課外閱讀材料Nick Nelly and Jake為例,基于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維品質和文化意識四個英語學科素養維度對初中英語課外閱讀教學進行分析。
1.1 學生閱讀積極性不高。當前初中英語學習情況是很多學生缺乏在高中以外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一方面,由于應考教學的加劇,學生的學習量也在增加,除英語語言科目外,學生還必須學習其他科目。在時間和精力有限的情況下,完成所有的作業非常困難,課外也很難抽出時間學習。另一方面,雖然有些教師重視學生的閱讀技能以提高他們的學業成績,但并不關注學生的閱讀興趣或個性,無法給學生提供強有力的支持,更遑論培養閱讀興趣,這在一定程度上與鼓勵或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不一致。而且,學生生活的物質環境比較好,網絡很流行,學生更喜歡利用網絡和電子產品打發空閑時間而不是安靜地坐著學習。
1.2 閱讀技巧缺失。初中是學生學習發展的一個黃金時期,也是他們人生發展的重要時期。如果教師在教學生的同時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那么在閱讀之外學習英語將會更輕松、更愉快。教師在培養學生課外閱讀能力時可以教授閱讀技巧。課外閱讀中,缺乏閱讀理解可能會使學習閱讀變得困難,并導致失去信心和樂趣。例如讀過的一些文章包含極為復雜的語法現象,文章很長,句子很復雜,對寫作歷史和背景缺少了解,學生很難理解和吸收文章的內容和主題。課外閱讀技能的缺乏也影響了學生在的英語語言技能,以及他們的英語語言學習水平。
2.1 體現育人價值,滲透文化意識。學科育人價值是學科對學生知識、能力、思維、人文等方面的發展價值。為了深入拓展現有學科的育人價值,基礎教育階段的各學科教師在發展學生的學科知識和能力以外,還要注重提升學生的心智能力、思想品德和社會責任,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初中英語教師應特別關注英語教育作為人文學科的宏觀和長遠意義,在英語教學中增強學生對多元文化的理解能力,促使學生對國內外優秀文化產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和行為取向,增強學生的家國情懷和全球意識。文化意識作為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之一,包括文化知識、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等幾方面。為了提升學生的文化意識,教師在課外閱讀教學的選材方面要從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出發,選取一些融知識性、多樣性、趣味性和時效性為一體的閱讀材料,使學生了解他國文化,提高對各民族文化的鑒別能力和鑒賞能力,進而加深學生對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認同。學生詞匯量較少,未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可為學生選擇一些情節簡單、趣味性強、寓意深刻的短篇故事作為課外閱讀材料,如“The Wolf and The Kids”“A Cooking Pot”“Harry and Elephant”。教師還可選取一些繪本材料輔助學生理解文章內容,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提升學生閱讀技巧,使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八年級學生詞匯量已得到提升,教師可在課外閱讀材料中為其選擇更加多樣性的題材,如報紙雜志文章、科普小故事等。這些題材具有知識性和時效性,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可以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例如,“Born to Be Free”“A Stolen Baby”這樣的科普小故事可以使學生初步了解國內外人文地理現象,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精神,保護學生對外部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進一步提升閱讀興趣和閱讀技巧。九年級學生已經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他們詞匯量豐富,基本的世界觀、價值觀已經形成。這時,教師可讓學生自己挑選感興趣的中長篇外國名著作為連貫性的課外閱讀材料,如Mark Twain的現實主義長篇小說Tom Sawyer、Charles Dickens人文主義氣息強烈的A Christmas Carol、Charles Lutwidge Dodgson極具荒誕文風的兒童文學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等。這些優秀的外文名著能夠幫助學生從不同角度理解社會的多元,讓學生領略文學大師的藝術風采和思想深度,提升學生的審美水平。教師要將德育與英語閱讀結合在一起,充分挖掘課外閱讀材料中的德育元素,并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讓學生體會到課外閱讀的深度和溫情。筆者選擇的課外閱讀材料Nick Nelly and Jake具有較高的德育價值,學生通過閱讀這篇有關霸凌的小故事,了解霸凌行為。通過課堂上對霸凌現象的深入探討,學生認真反思了在實際生活中自己有沒有做過霸凌行為,并積極討論了現實生活中面對霸凌事件的發生應如何應對和處理。教師通過充分挖掘閱讀材料中的育人價值,滋養和豐富了學生的精神世界,增加了學生對于外部世界的情感體驗,培養了學生健全的人格特征,滿足了學生生命成長的需要,促進了學生自我意識的形成和發展。
2.2 強化策略指導,發展學習能力。課內閱讀教學的重心在于詞匯和語法,而在進行課外閱讀教學時,教師就應該更加注重閱讀技巧和方法的指導,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樹立正確的課外閱讀觀為教學目標,為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傳統英語閱讀教學中,一些教師重視精讀,卻忽略了泛讀的意義,重視詞匯的逐字翻譯而忽略了學生的情感體驗,這不利于學生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的培養,喪失了閱讀的真正意義。因此,教師首先應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課外閱讀觀,讓學生明確:閱讀的本質目的主要包括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通過閱讀獲取知識、經驗和思想,第二個層次是通過閱讀獲取快樂。在樹立了正確的課外閱讀觀以后,學生要針對閱讀材料樹立自己的閱讀目標。閱讀實際上是閱讀者主動讀取作者意圖的過程,因為每個人的知識儲備、情感經歷不同,對于閱讀材料的預期和感受不同,所以閱讀目標的設置也應因人而異。教師應在學生開始閱讀之前,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材料的題目和圖片,預設自己的閱讀目標并預測文章內容,在閱讀文本與自身知識體系之間充分構建聯系。在閱讀過程中,學生應從自身的興趣愛好和情感經驗出發,帶著明確的閱讀目標積極主動地閱讀文章內容,迅速定位閱讀目標,抓取文章大意,避免漫無目的的消極閱讀。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可以大大提高閱讀效率。以課外閱讀繪本Nick Nelly and Jake為例,文章題目是兩個男孩的名字,學生觀察圖片后發現:Nick is a strong tall boy.He is raising his arms to show his muscles.But he looks upset and unhappy.While Jake is a skinny boy.He is smiling happily and holding a soccer.There are some scared kids behind them.學生樹立了自己的閱讀小目標,并紛紛提出自己對于文章內容的預測和疑問: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boys?Are they going to play soccer together? Why did the other kids look scared?教師將繪本的開頭和結尾圖片呈現給學生,學生發現Nick的表情從開頭的憤怒轉變為結尾的高興和靦腆,閱讀興趣進一步增加,并希望得知:What made Nick change?What happened to him?在訓練了學生預測、跳讀、略讀、抓主旨等能力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分段閱讀,并通過尋找具體信息的方式訓練學生的尋讀能力。Nick Nelly and Jake的故事情節生動有趣、跌宕起伏,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Plot閱讀策略梳理整篇故事的情節,通過圖片排序的方式建立一個Story Plot Diagram(情節發展圖),以此梳理這個故事的背景介紹、具體事件、高潮/轉機、解決階段和故事結局。學生帶著閱讀任務再次閱讀文本內容,仔細梳理故事脈絡,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情節發展圖,并用簡練的語言將故事情節按順序表述出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整合信息、分析問題、合作探究、語言表達的能力都得到了有效鍛煉。除教授學生閱讀策略外,教師還應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引導學生將15萬字的總目標進行細致分解,規劃好自己每天的閱讀計劃。在學期初,讓學生制作Reading Account(閱讀存折),記錄自己每天的閱讀時長、字數、效果,對于堅持完成閱讀任務的學生給予獎勵和表彰,鼓勵他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讀后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不僅能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還能鞏固和促進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在課外閱讀課結束后,教師要培養學生梳理思維導圖和寫讀后反饋的習慣,引導學生通過回顧和梳理文章脈絡,積累生詞、固定搭配和事實道理。良好的閱讀策略和閱讀習慣是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基礎,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中會持續發揮重要作用,有助于學生更好地享受閱讀帶來的樂趣。
2.3 巧妙創設問題,培養思維品質。思維品質反映了學生在思維的邏輯性、批判性和創新性等方面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良好的問題設置不僅能體現教師的教學思路,而且是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究的出發點,更是培養學生良好思維品質、激發其創新能力的重要前提。以Nick Nelly and Jake為例,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分段閱讀時,通過創設一系列的細節推理性問題,培養和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開放性問題的引領下,學生運用自己的判斷和推理能夠從表面的現象中得知一些內在聯系,并認識到事物的本質,其理性思維得到了訓練和增長。當學生閱讀到“‘You’re lucky,’said Nick.‘I haven’t got a Dad.’‘I’ll show you then,’said Jake”這幾句話時,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進一步總結Jake的性格,最重要的是要引發學生思考:Why was Nick so mean to others? Why did he bully other kids? Nick沒有爸爸,這和他的不良行為之間有沒有聯系呢?他是否由于自己的家庭問題遭到過欺負呢?或者他是否在用欺負別人的方式掩飾自己內心的孤獨與害怕呢?通過對故事人物的辯證分析和換位思考,學生認識到萬事萬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原來的認知得到了矯正,從非黑即白的刻板觀念中解放出來,在批判中獲得了思維的自由。在情感升華部分,教師要避免喊口號式的、標簽化的情感教育,要通過巧妙的創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打破固有的思維模式,從新的角度去思考:How can we use our wits to deal with bullying?通過之前的不斷鋪墊和思考,學生的答案不再是簡單地向老師和家長尋求幫助,而是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給出了非常精彩的答案。有的學生說要從自身出發,預防校園霸凌,鍛煉身體,廣交朋友;有的學生說要有高情商,懂得說話的藝術;還有的學生說不能一味縱容讓別人覺得自己好欺負,等等。在初中英語課外閱讀教學中,教師通過巧妙的問題創設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發展學生思維的邏輯性,激發其創新思維和批判思維,培養其發散思維,讓其從深層次解讀事物的本質屬性和內在聯系中,探析事物的發展規律,養成良好的思維品質。
2.4 豐富讀后活動,提升表達能力。語言能力是學生運用語言在特定情境中理解和表達意義、意圖和情感態度的能力。讀后活動是英語閱讀的重要延伸和拓展,也是發展和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效平臺。教師在課外閱讀課中,開展形式多樣、精彩紛呈的讀后活動,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促使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為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閱讀活動的情感體驗和以Nick Nelly and Jake為例,故事可劃分為插隊、搶筆、打球、摔倒四個事件,教師為各小組分配了角色扮演任務,各小組對其中一個故事開展趣味表演練習。在規定時間結束后,教師運用多媒體依次呈現繪本中的圖片,并為學生閱讀旁白,各小組按照故事情節的發展順序進行分角色表演,通過身體語言和口頭語言將整個故事合作演繹出來。角色扮演活動培養和鍛煉了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加深了學生對故事文本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實現了語言知識向語言表達的轉化。
2.5 圍繞學生主體,開展過程評價。教學評價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所以如果想借學習英語的機會來提高他們的文化素養,就需要加強學習評價。特別是,教師可以對學生的文化發展進行過程評價,不僅可以提高高中學生對文化背景的人格發展意識,還可以通過教學幫助學生加深理解。針對學生的文學素養,對學習過程中的問題進行改進和修正,可以為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文化品格打下良好的基礎。這是因為如果教師要通過學習過程評估高中生文化特征的發展,就必須客觀地觀察和記錄學生在閱讀等相關活動中的表現。一般來說,觀看和記錄的材料應該包括學生對中外文化的了解和積極參與相關的文化活動。為便于觀察和記錄,教師可以填寫專項考核表,列出各項考核指標,對學生的相應表現進行評價。
綜上所述,初中英語課外閱讀教學是立足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有助于學生從課堂到課外的轉變,促進認知和語言能力的有效提升,增加課外閱讀理解的基礎知識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