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顯明
(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三岔鎮三岔小學 貴州 遵義 563000)
2020年5月以后,中國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控制,進入常態化疫情防控階段。在此結合體育學科的特殊性,教育部提出要做好線上與復課過渡階段體育教學的銜接,自此對于常態化疫情防控背景下的小學體育教學進行分析,具體內容包括:
1.1 延學期間小學體育教學實施情況。一方面,體育教學內容分析。據調查可知,我市被調查的小學中,延學期間的體育實踐課程開課率為100%;理論課開課率各個年級是不同的,高年級的體育理論課開課率為100%,中年級開課率為60%、低年級開課率為26%。對于體育實踐課,考慮場地限制,教學內容有身體素質類,包括平板支撐、跳繩等;體操類有健美操;武術類與武術操等,這些運動比較適合小場地的居家學習。理論類的體育課程內容多是在線上為學生講解新冠肺炎的有關知識、居家防控階段的注意事項,幫助學生正確認知新型疫情,建立健康的意識,掌握基礎的居家防護技能,提升學生的健康素養。
另一方面,教育組織形式的分析。延學期間的線上體育教學,幾乎都是使用的班級教學組織形式,這種方法可以讓班級中學生的學習內容與進度同步,便于教師管理,缺點是教師在線上,難以開展針對性的指導。自此,還有部分教師借助QQ、微信與釘釘等,為學生進行個單獨的指導,讓體育教學更有針對性。另外,線上教學中,有一半的教師直接使用直播的方法,還有部分教師使用的是直播+錄播的形式,即進行體育技術教學的時候,幾乎100%的教師使用直播形式,讓學生可以更加直觀觀察技術要點,師生之間也能產生互動。在進行理論課教學的時候,就可使用直播+錄播的形式,學生看完視頻后教師講解,幫助學生更好理解知識點,達到教學效果。
1.2 復課后小學體育教學實施情況。復學后,小學體育教學的內容要有一定變化,即多考慮到防疫要求,讓學生在運動中也保持一定距離,減少接觸,如開展慢跑、立定跳遠、跳繩等實踐課程內容。還要結合教材,選擇適合的教學內容,尊重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盡量激發其體育鍛煉的興趣,培養學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另外,復課后的體育教學方法,可以使用動作示范法、語言講解法、分解練習法等,還可以使用游戲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小組合作教學法。此與延學期間相比,教學方式更加多樣,教師要緊跟時代潮流,引入信息技術手段,將延學期間的線上教學也延續到復學階段,為學生創建更加合理與立體的教學模式,提升體育教學質量。
2.1 教師教育觀念落后。小學體育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健全的人格,在全面素質教育中,體育承擔較多的使命與任務,更加注重對學生鍛煉意識的培養,增強身體素質的同時,形成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一直以來,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學生,都認為體育課堂應該在空曠的場地中開展,如操場或者體育館。而正是這種傳統的觀念,讓疫情之下體育線上教學的開展變得猝不及防。
2.2 線上教學的操作不流暢。體育學科的線上教學,比線下先學更有挑戰性,沒有了場地器材的環境,讓線上教學更加困難。同時教師在開展線上教學的時候,不只傳遞健康知識,還要傳遞體育運動技能。所以在常態化疫情防控背景下,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的時候還出現一些問題:第一,線上教學網絡狀態與平臺不穩定,影響教學效果。線上教學時網絡狀態的流暢性與教學平臺使用的暢通性,是能否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主要因素[1]。網絡的不穩定會導致教師聲音與動作出現卡頓現象。或者同一時間進入學習平臺的人數較多,需要教學平臺有較強的承載能力。此都會影響最終的教學效果。第二,線上教學中體育教師還不能掌握與學生互動的方法,即使是使用騰訊會議這種交互性強的教學平臺,教師也不能兼顧到每一名學生,就會有學生上課“溜號”,降低學習效果。
2.3 師資隊伍的信息技術素養還需提升。據調查發現,我校有80%的教師沒有線上開展體育教學的經驗,多媒體操作方面還有很多問題,如不能靈活運用信息技術,體育課堂中無使用信息技術的意識等,細分原因,一是體育教師的教學觀念還停留在面對面的實踐教學中,對于信息技術的運用在思想上與技術上的準備都不充足。二是之前沒有遭受疫情的時候,教師一直以來都是使用面對面教學,沒有使用過多媒體進行教學,導致新媒體教學手段的能力嚴重不足,很多教師不能充分使用教學平臺,體育教師的多媒體教學素養亟需提升。三是學校內開展信息技術教學時有關的硬件與軟件設備配備不足。
2.4 學校中的體育“學校-家庭”合作通道不通暢。要想學校中的教育工作能夠順利進行,需要家庭的支持。所以體育教育的發展也需要家庭體育的幫扶,在此需要家長與教師之間多交流溝通,建立家庭與學校的聯動效應,一同合作,才能促使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在學校中,體育教學的目,不只是培養學生體育技巧,更關鍵的是提升其鍛煉意識,自此就需要學校、家庭合作,引導學生在常態化疫情防控背景下,有效進行體育鍛煉。所以,常態化疫情防控下,學生們在家中進行的體育鍛煉,需要家長有效監督,合理陪伴,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但是據調查顯示,新冠肺炎疫情階段,雖然教師組織了線上體育教學,但是家長不會參與,導致幼兒出現“偷懶”的問題。
3.1 學校方面創建線上教學條件,積極培訓教師。小學體育教學是義務教育的主要組成,借此進行的體育教學,其目的有兩方面,第一,讓學生掌握關于體育的基礎理論。第二,提升學生的身體素養。現在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愈加普遍,在此小學體育教師隊伍中的問題就逐漸暴露出來。對于此,學校要從多種途徑,進行教學硬件與軟件的設計,促使體育教師能夠利用現代網絡技術,提升教學質量。例如可以在體育館中,通過多媒體播放視頻與圖片等,保證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需求與教學過程,隨時操作。學校要加強體育教師信息技術能力,借助比賽的形式促進教師學習,進而能夠讓信息技術,逐漸融入到常態化教學中。另外,學校還要加強對體育教師的培訓,增強其信息化素養,真正實現信息化與體育教學的完美融合。新冠疫情的突如其來。為體育教師教學,帶來較大的挑戰,同時也為其提升教學能力帶來新的機遇,引導教師主動探究教學過程的規律,然后借助信息技術,有效融合現代教育技術與傳統教學法,此需要教師積極學習信息技術教學新模式,更好抓住新時期的體育教學新方法的脈搏,多個教育部門合作,聯合信息技術部門對教師進行教育培訓。學校中的體育教師還可以通過“傳”、“幫”、“帶”的形式,提升教師的信息素養,發揮青年教師信息技術能力高的優勢。
3.2 教師轉變教育思想,改進教學方法。第一,教師方面,要轉變傳統體育教學的思想。新時期社會發展較快,教育領域也是如此,即使是教師,也要不斷更新教學思想,以發展的眼光看待教學,能夠站在新的角度,克服自身惰性,努力轉變課堂中自己的角色,轉換思想,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下,能夠快速接受并使用信息技術,開展線上、線下體育教學。第二,選擇適合的線上教學平臺,多搜集體育課堂資源。選擇適合的教學平臺,可促使學生的線上學習更加高效[2]。另外教師搜集課程資源,作為課堂順利進行的保障。現在市面上可以開展直播教學的平臺有很多,但是有很多教學平臺,技術更新慢、功能缺失、操作流程更復雜等,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基于此要選擇一個好的教學平臺,如功能齊全、網絡穩定、畫面清晰等,以此提升上課的效果。另外,還有一個提升體育線上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就是教師要提前準備好適合的教學資源。如與教學內容有關的PPT教學視頻,在課前先為學生分享,讓其做好預習。第三,改進教學方法,提升學生體育學習與鍛煉的興趣。“停課不停學”下的線上教學的實施,奠定了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家長對此也做了一次全新的嘗試,希望通過信息技術的融入,助小學體育教學效果更佳。據調查發現,體育教學手段比較單一與傳統,不利于提升學生體育學習與鍛煉的興趣,難以真心的接受體育課程。將興趣作為學生最好的老師,教師要豐富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進而可以從內心的喜歡上體育運動,進行體育學習。在此,體育教師在課前,要多與學生交流,在沒有上課的時候就能了解學生對體育課堂的感受,和喜歡哪一種體育運動項目,再根據此,制定適合的教學方法,促使學生提升對體育項目訓練的興趣,完成教學目標。
3.3 融合線上下線教學模式。教師可在課前通過線上平臺,傳遞學習資料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線上學習,此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主要途徑,同時通過視頻的觀看,為學生體育預習提供更好的模式。在此,需要教師整合教學內容,在網絡中選擇適合的資源或者提前錄制預習視頻,供學生開展線上預習活動。以此讓學生提前了解學習內容,通過提前練習的形式掌握主要技術動作,助教師減少線下課堂中技術動作講解時間,利用課余時間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全面提升素養。另一方面,教師還可在課下使用線上教學模式,讓學生通過錄制視頻的形式上交體育作業,然后教師通過線上批改作業,然后評價與反饋,對未交作業的學生進行名單匯總,讓教師更加直接的整理數據,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關注其體育運動的差異化,為后期實施差異化教學,或者是分層教學提供依據[3]。教師通過對線上作業的反饋,還能更好發現自己教學與學生學習的不足,快速調整教學方案,有利于后期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從學生角度分析,在做完體育動作后可重新觀看視頻,直觀看到自己動作完成優劣,再結合教師的反饋,后期可開展針對性的訓練,提升技能掌握精準性,強化身體素質,體質健康水平提升的更快。
3.4 家庭與家庭協同發展,提升學生信息鑒別能力。學校與家庭作為開展體育教學的主要參與者,可以幫助學生提升體育訓練的重視度,為提升體育教學提供基礎。基于此,學校中的體育教師要積極與家長溝通,為學生布置適合的家庭作業,動員家長也參與到體育鍛煉中,在監督與指導中,進一步加強學生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的體育鍛煉。自此教師要積極聯系、動員家長,讓學生在居家期間,也能高效進行體育鍛煉指導。如教師可動員家長,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情況,再借助網絡資源,為學生設計每日運動量,開展居家指導運動。有條件的家庭,可以使用運動手環這種智能設備,有效監督學生居家進行體育鍛煉。在保證學生身心健康的同時,即使監督與反饋其居家體育鍛煉,讓學生在家校協同合作下,科學開展體育運動。另外,通過家庭與學校協同,還要有效培養學生對網絡信息的鑒別能力。初中生思考問題的水平,還不成熟,加上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所以比較喜歡探索,當學生通過網絡進行線上平臺的體育知識學習與鍛煉的時候,可能會接觸較多的網絡信息,有的信息是有用的,有的信息則是沒用的。所以學生可以快速分析信息,選擇有效信息。另外,對于網絡中彈出的不利信息,需要教師與家長合作,由教師培養學生信息鑒別能力,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由家長監督學生,與其一起鑒別不良信息,“雙管齊下”一同抵制不良信息的誘惑。在此,引導學生不斷提升信息鑒別能力,在進行線上平臺體育學習與體育鍛煉的時候,能夠不受外來不良信息干擾。在家長與教師的督促下,提升自學能力。在常態化疫情防控背景下,讓學生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都能高效接收教師傳授的體育知識,開展正確的體育鍛煉。因為線上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狀態教師是看不到的。所以對于自覺性較差的學生,無法高效完成課中任務。此時就需要家長輔助教師,當做教師的“眼睛”,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然后課下與家長及時溝通,以此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自學學習習慣,充分利用線上、線下課堂,引導學生充分掌握吸收體育知識,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
綜上,經過對疫情期間延期開學階段中,學生居家學習的實際情況研究,分析存在的問題,并以此為基礎制定常態化疫情防控下小學體育教學的形式,充分融合線上線下教學模式,充分發揮《體育與健康》科目在常態化疫情下應該發揮的作用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