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柱山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發放鎮雙樹中心小學)
在開展小學素質教育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注重發展學生的品行素質,開展個性化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新課程教育應該面向新時代發展的要求,促使學生身心素質提升,并養成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審美情趣。小學班主任在學校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最為緊密,應該積極響應國家教育事業發出的號召,重視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過班主任這一職位的優勢,在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開展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從而改善學生的不良心理或是避免學生出現不良心理,促進學生實現身心健康。因此,小學班主任應該在具體的教育管理工作中,結合小學生實際狀況,提出切實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可實現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小學班主任通過制定相應的實施策略,促使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指的是滲透式教育方式體現于心理健康教育之中,教師在開展教育管理工作中,能夠將心理健康教育自覺地融入其中,通過這種潛移默化的教育方式來開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在開展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時,應該遵循三項原則:第一,應該遵循滲透性原則,小學生受自身年齡、性格以及心理等方面因素所限,其無論是在社會常識方面,還是在生活經驗方面,均比較淺薄,并且對于高年級的小學生而言,他們還具備叛逆的一面,在學習生活中渴望被理解和關注,一旦未能達到這種渴求,將容易產生逆反、沮喪等不良情緒,需要班主任將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滲透到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這種滲透并非一朝一夕,而是潛移默化地融入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以免因過于直接無法發揮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第二,應遵循針對性原則,由于每個人的性格及生活環境不同,導致個體的不良情緒存在差異,班主任在開展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時,要結合學生個體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健康教育工作,從而避免健康教育措施與學生個體實際情況不符,從而造成健康教育失效;第三,應遵循榜樣性原則,小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比較傾向于對他人言行的模仿,班主任與學生在校關系最為近密,班主任應該對自身心理健康狀況進行掌控,保證自身的心理狀態良好,從而發揮榜樣作用,使學生的心理狀態健康向上。
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方式,將這種方式應用于小學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中,能夠有效避免直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短效性,可將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深刻地滲入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從而達到長期有效。所以將該教育方式應用于小學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其可行性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
現階段,許多學校基本并未配備專業的心理健康咨詢處,也沒有專業的心理健康教師對小學生進行心理輔導。而班主任作為學生密切接觸人員之一,肩負著學生的身心發展責任,所以小學班主任對該任務予以承擔責任,借助班主任職位優勢,將心理健康教育一點一滴滲透到日常的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當學生出現心理問題時,班主任能夠在第一時間發現端倪,并采取及時有效的引導方法,幫助學生消除或是緩解不良的心理問題,并通過長時間對存在不良心理的學生進行教育管理,使學生的不良心理問題得到解決。
班主任與其他任課教師相比具有雙重身份,一種身份是學生的任課教師,另一種身份是學生的教育管理指導者,與學生的親密程度要高于其他任課教師,通過這種關系,學生對班主任的信任度更高,班主任在學生眼中的權威性更加十足。基于這種近密關系,可為班主任開展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極大的便利,因此,將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應用于小學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中,能夠更好地發揮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小學班主任不僅能夠在師生之間發揮紐帶作用,而且在學生及其家長之間也可發揮紐帶作用。小學班主任對學生在校期間的表現非常了解,可作為學生生活以及學習中的引導者,可以從學生教育管理整體著眼,對影響學生身心健康的各類因素進行全面分析和均衡,使學生在面臨困難時能夠得到激勵和鼓舞,也能夠緩解學生與其家長、師生之間存在的各種矛盾,通過這種紐帶作用,可避免學生身心健康受到影響。所以將滲透性心理健康教育應用于小學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中是可行的。
基于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中應用的適用性,可以將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應用于小學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中,但需要采取適當的策略和方法開展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從而發揮其作用,促使小學生身心健康。筆者結合實際的心理健康教育經驗,制定了以下幾種策略:
對于小學生而言,榜樣所發揮的作用極為重要,班主任是學生的天然榜樣。作為一名優秀的班主任,需要具備優質的思維品質、敏捷的觀察能力、堅強的意志力以及穩定的情緒。小學生在認識班級對自身發展成長的意義之前,非常注重班主任的言行舉止,因此,班主任的言行均在學生的監督范圍內,學生的目光總是盯在班主任身上。班主任需要與學生之間構建良好的關系,使得兩者之間相互認同、相互親近,將彼此的吸引力放大,小學生對班主任越來越信賴,班主任在學生中的影響力和吸引力才會更大。所謂“身正為范”指的是班主任在學生面前發揮著示范榜樣作用,所以班主任的言行、心理狀態等方面均會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影響。班主任的心理健康程度會直接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影響,所以班主任的榜樣作用至關重要,應將自身的榜樣作用予以充分地發揮,這不僅是因為班主任承擔教育管理職責,而且還是因為班主任自身對學生心理健康產生的影響。若班主任心理處于不健康的狀態,則學生的心理健康便無法得到保證。因此,班主任應該不斷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質,改善心態,以此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在發揮自身的榜樣作用時,首先要將自身的耐心以及對教育管理工作的態度進行改善。開展教育管理工作時,難免會遇到一些調皮的學生,如果因學生調皮而生氣,將會導致其他學生的性格以及心理狀態受到影響,同時,在為學生樹立榜樣時,還學習了一些調整心態的方法,例如,聽音樂緩解教育管理壓力,也可以多想一些與學生相處快樂的時光,回想學生天真燦爛的笑容,這些均能夠緩解內心的壓力。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態,才能感染學生,使學生能夠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從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心理環境是一種無形的環境,和諧的心理環境可對學生心理狀態及活動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心理學研究顯示,心理環境會對學生的學習發展產生較大的影響,當人的心理環境處于良好狀態時,其外在表現是積極主動的、有創造性的,將這種外在表現投入學習和生活中,則能夠提高學習效率,使生活健康且豐富多彩。而心理環境不良的情況下,則會導致相反的情況出現,人的學習效率會降低,生活也會變得悲觀和枯燥乏味。所以,小學班主任在開展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時,應該重視營造和諧的心理環境,使班級的環境氛圍變得自然、輕松,消除壓抑感,使學生之間、師生之間能夠和諧相處,使學生受到認同和尊重。班主任可以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個人喜好,通過一系列歡快愉悅的班級活動引導學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形成和諧的心理環境,從而促使學生的心理狀態向良好方向發展。通過和諧的心理環境的持續營造,潛移默化地改善學生的心理狀態,從而促使學生實現身心健康發展。
在營造學生的心理環境時,主要是以小組游戲的方式來營造和諧的心理環境。小學生比較喜歡的游戲項目,通過游戲能夠使之忘卻心中的煩惱,使不良心理狀態轉化為良好的心理狀態,并且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小組合作,不僅能夠提升小學生的協作配合能力,而且還能夠構建一種和諧的心理環境,使小組各成員之間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并形成伙伴關系。班主任可以選擇的游戲包括詩詞大比拼、成語接龍游戲、字謎游戲等。通過營造小組和諧的心理環境,使學生能夠在游戲中忘卻煩惱,轉變自身的不良心態,從而實現身心的健康發展。
小學班主任通常擔任著主要學科的教學任務,班主任不僅應該將學科特點充分發揮出來,還應該在課程教學中有效運用心理學,尤其是采用教育心理學中的方法及原理,通過心理輔導來調動學生的智力及非智力因素,解決學生智力及非智力方面存在的問題。同時,還要與學科教材內容相結合,將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滲透其中,從而在學習活動之中提升效果,并且還能夠使學生在開展文化知識學習的同時,對學生的心理品質進行潛移默化地提升,使課堂教學質量提升,并促使學生身心素質全面改善。
在開展日常教育時,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語文課程教學之中,尤其是在學習和欣賞一些抒情、寫景的文章或古詩詞時,可以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文章。通過學生的閱讀表現了解學生心理狀態,并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指導,使學生體會文章中優美的景色,讓學生掌握有感情朗讀的方法。同時通過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存在的不良心理狀態,根據接觸的心理學疏導方法,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從而實現心理學與課程教學相結合,最大程度地緩解學生出現的不良心理,促使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很多小學生出現不良心理狀態后,并不愿意將心事講述給他人,而是在沒人的地方悶悶不樂,尤其是一些性格內向的小學生,更是一言不發,即便教師通過開展溝通和心理疏導也無濟于事。對于這種情況而言,班主任應該改變教育思路選擇新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從而使學生能夠潛移默化地接受這種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將內心的不快通過這種方式表達出來。“無聲教育”便是針對這種情況制定的一種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這種主要是以日記、書信等方式來達成的方法不僅能夠將班主任對學生的關心滲透到心理健康教育之中,而且還能夠有效地了解到學生的心理狀態,從而為班主任開展心理疏導工作提供依據。
在開展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時,鼓勵學生以書信的方式與教師溝通,主要是鼓勵學生在書信中暢所欲言,將心中所想、心理癥結全部寫出來。如當學生不開心,可以在書信中寫出不開心的原因,即導致不開心這種心理狀態出現的人、事、物,通過這種直接的表達可以使教師清楚地認識到學生因為什么不開心,究竟如何去做才能夠使之不良心理狀態恢復正常,從而解開學生內心癥結,鼓勵學生保持心理健康。
當前很多家長忙于日常工作,無暇陪伴孩子,造成孩子出現孤僻、冷漠的性格,并且還存在一些不良心理。班主任應該與家長進行密切溝通,通過溝通了解學生不良心理出現的原因,然后由班主任和家長協同開展心理疏導,使學生走出不良心理狀態。同時,班主任也可以組織一些親子活動,拉近家長和孩子之間的關系,使學生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從而轉變自身心態,實現心理健康問題的有效解決。
在開展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時,先建立了微信群,通過微信群的溝通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通過“線上”的方式及時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態。同時,筆者還組織了主題家長會、親子活動等,通過這種“線下”的方式拉近師生、家長與孩子之間的距離和關系,使學生感受到關懷。此外,筆者還將自學的心理學知識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滲透到家庭教育之中,鼓勵家長積極配合筆者開展滲透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從而提升教育管理效果。
小學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比較親近,班主任除了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之外,還應該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積極地采取滲透性心理健康教育來發現和解決學生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采取多種方法開展滲透性心理健康教育,結合學科教學,使學生能夠在學習中改善自身心態,保持積極健康、樂觀向上的心理狀態,最終促進學生實現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