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安市第二中學 劉陽光
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美術教學活動迎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教師要結合新課改育人目標,科學地開展創新性的教學指導活動,促使學生在實踐學習過程中,逐步培養學習興趣和動力,增強學科探索學習綜合能力。教師要將培養學生“美術鑒賞”能力為育人核心,創新鑒賞課程的教學方法,拓展思維構建意識,鍛煉鑒賞學習技能。幫助學生以基礎知識為突破口,科學開展實踐探索活動,為學生扎實、系統、高效地掌握美術基礎知識做好鋪墊,全面增強高中生美術鑒賞綜合能力。教師要結合傳統高中美術教學方法,合理引入現代教育教學資源和技術,科學開展美術鑒賞教學創新活動,讓學生在實踐學習與自我探索過程中,增強對感官思維的駕馭能力,從根本上提升高中生美術鑒賞核心素養,為學生高質量、全面性地開展美術鑒賞活動奠定堅實的基礎。本文中詳細闡述了“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美術鑒賞課程的教學方法”有效性作用、課堂教學現狀,實踐教學策略,希望可以為廣大讀者提供借鑒參考素材,助力我國高中美術鑒賞課程育人活動取得良好成效,為高中生全面增強課堂學習核心競爭力奠定堅實基礎。
高中美術鑒賞課程要結合實踐教學內容,進行全面性、創新性的拓展活動,要讓學生在多樣性、豐富性的鑒賞素材中,鍛煉良好的觀察力,促使學生具備獨特的美術鑒賞眼光,彰顯實踐教學的重要作用。因此,科學地開展美術鑒賞課程,對于提升學生藝術觀察能力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教師要融合新課改教學的目標,積極培養學生良好的美術觀察力,使學生在藝術作品細節鑒賞中,掌握作者創作的理念、背景、情感、方法等,幫助高中生全面提升藝術作品感知能力,幫助學生實現美術知識與技能的積累,全面培養學生藝術感知力和藝術素養。
美術學科是一門集合性學科,在培養學生藝術核心素養過程中,教師要著重鍛煉學生的藝術想象力,使學生在想象力的助力下,充分開展美術鑒賞學習活動,使學生在獨樹一幟的鑒賞眼光的助力下,全面提高學科綜合能力,為學生深度、高效、全面性發展做好鋪墊。想象力是學生思維拓展的重要路徑,對于知識輸出具有指導性價值。因此,教師要結合新課改育人目標與方向,有效開展創新性教學引導活動,讓學生圍繞具體知識點進行實踐探索學習活動,從而全面增強學生實踐學習競爭力,提升實踐探索核心素養,助力學生增強藝術想象力,為學生提升美術鑒賞核心素養注入新鮮血液。
創造力的培養,對高中生進行美術知識輸出具有重要作用。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美術學科底蘊與內涵,科學培養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使學生在藝術創造過程中,增強自主學習意識、培養合作創新精神,積極開展高質量、全面性的教學指導活動,為學生樹立良好的藝術思維提供助力。在創造力培養過程中,充分展現鑒賞教學方法的優勢作用,可以使學生在心理上、思維上、行為上對藝術產生明確認知,從而不斷增強學生藝術想象力,為學生快速、高效掌握美術鑒賞技能助力,充分彰顯高中美術鑒賞課程的重要性。
高中美術鑒賞教學對陶冶學生情操、開闊藝術眼界、拓展綜合能力具有積極的影響,對全面提升學生美術學科核心素養具有重要促進作用。但是,在實踐育人過程中卻發現,由于學生缺乏對實踐教學的了解,造成學生思想認知偏差,不利于學生進行課堂學習與探索活動,從而造成學生藝術學習動力不足、美術鑒賞能力不強的問題。歸根結底是學生對高中美術鑒賞教學課程的重視程度不足,從而降低學生整體學習成效,難以科學地開展創新性、高效性的教學指導活動。學生在美術鑒賞課程中表現出積極性不高的問題,難以結合美術鑒賞指向性內容進行思維拓展,阻礙學生思維意識拓展,造成學生整體學習能力不足的不良后果,難以達到高中鑒賞教學預期目標。
高中階段的美術教學活動,大多運用言傳身教、多媒體等方式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方法雖然很成熟,也取得一定的教學成就,但是在當前這個復雜多變且信息發達的時代背景下,難以科學地開展高質量、高效率的教學指導活動。教師不能運用這種教學方法開展實踐育人活動,從而降低學生整體學習技能,使學生整體學習技能不足,不能系統整合美術鑒賞內容,降低美術鑒賞教學課程育人質量和水平,不利于學生綜合性發展。另外,教學方法滯后不利于高中美術鑒賞課堂實現全面創新目標,導致學生在實踐學習過程中,不能結合自身發展目標與方向進行教學拓展,造成理論教學與實踐應用脫節,使學生認知與教學課程脫節,不利于創新美術鑒賞課程教學路徑的開拓。
在美術鑒賞教學活動中,學生課堂主體地位模糊,長期處在被動學習環境中,不利于學生在美術鑒賞過程中發展個性、張揚性格,難以使學生以獨特的視角進行提升,使學生整體學習水平和能力不足。另外,學生美術鑒賞學習主體地位模糊,這與新課改育人的宗旨和理念相悖,不利于學生在美術鑒賞學習中培養自主性、創造性能力,使學生美術鑒賞學習能力得不到長效發展,無法提高學生綜合學習能力。在美術鑒賞教學活動中,會涉及較多的開放性內容,需要學生通過“天馬行空的想象”和“科學嚴謹的論證”進行藝術品鑒賞活動,受到學生課堂學習主體地位模糊的問題影響,學生整體學習技能不足,無法開展高質量的學習與拓展活動,降低了美術課堂的整體育人質量。
教師要結合高中美術實踐教學內容,科學培養學生正確的鑒賞觀念,使學生在實踐學習過程中,扎實掌握知識內涵與本質,有效培養學生實踐學習興趣與動力,為學生全面融入美術鑒賞課程環境中做好鋪墊。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目標等,合理制定出詳細的美術鑒賞教學方案,使學生在良好的鑒賞學習氛圍中,以正確的鑒賞學習觀念為導向,培養鑒賞學習興趣,增強課程活躍度。
例如,在學習高中新湘版美術鑒賞課程《美術與眼睛》這一單元時,教師要通過滲透美術審美觀念的內涵、形成過程、形式美的基本規律、美術作品的定義、培養審美的眼光等,幫助學生系統地掌握“美術鑒賞”的基礎要素,促使學生在實踐學習過程中,有效開展對美術的探索學習活動,進而提高學生整體學習技能,優化課堂探索過程。比如,在第一課《什么是美術作品》探究時,教師借助“什么是紅燒牛肉?”這一問題情境,幫助學生了解什么是美術,什么是美術鑒賞。如在美學鑒賞的角度分析,紅燒牛肉要突出色澤足夠鮮亮、顏色搭配合理、擺盤要求精致等,要給人以良好的食欲,這樣才能幫助品嘗者擁有進餐的欲望。教師要結合形式美的基本規律,幫助學生對“紅燒牛肉”的延伸含義進行探索,如這道菜品的制作方法、制作背景、代表含義等進行評判與探索,進而幫助學生提升美術作品的定義認知能力,促使高中生在美術鑒賞課堂教學中充分掌握鑒賞的方法與技巧,全面增強自身鑒賞綜合能力。再如,在第二課《圖形與眼睛》教學中,依舊以“紅燒牛肉”為例,引導學生在探究美術作品的定義下,構成優秀藝術品的形式及分類,幫助學生在具象美術和意象美術、抽象美術中,感受美術鑒賞的路徑,增強學生對“紅燒肉切丁、切塊、切條、切片”的概念理解,使學生在美術鑒賞過程中,通過多角度、多層次開展探索學習活動,提高對“自己的眼睛”運用能力,全面拓展學生對美術鑒賞作品的認知思路,使學生充分掌握“感悟式鑒賞、形式鑒賞、社會學式鑒賞、比較式鑒賞”等方法。
在傳統美術教學活動中,美術鑒賞教學僅僅停留在紙、筆上,對鑒賞基礎知識講解、鑒賞教學內涵引導比較全面,但是學生在消化吸收鑒賞的方法與技巧中,則存在認知偏差,使學生在實踐學習中,不能根據自己的鑒賞技能,進行自我情緒的調動,無法開展高質量的鑒賞學習活動。長此以往,使學生產生焦慮、厭煩的情緒,不能提高學生綜合學習技能,使學生整體學習水平不足。為了改變這一鑒賞教學現狀,教師通過巧妙運用信息技術手段,鼓勵學生在點點滴滴的學習環境中,培養鑒賞學習興趣,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將課堂交還給學生,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和空間進行鑒賞課程探究活動,充分發揮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優勢作用,提高學生課程學習核心競爭力。
例如,學習新湘版美術鑒賞《從傳統到現代》這一單元內容,通過了解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使學生在東西方文化碰撞過程中,感受中國藝術的發展歷程及影響,讓學生了解中國美術走向現代化的具體過程,使學生在中國優秀藝術家創作的著作欣賞中,增強對知識點的理解能力,促使學生在實踐學習過程中,提高自身核心素養,感受東西方美術作品的鑒賞方向與層次,進而提高學生對西方現代派的代表作品的鑒賞素質。首先教師借助希沃設備,向學生形象、直觀地展現《流民圖》的內容;其次讓學生在希沃構圖、造型筆墨、情感表達等多個方面進行畫作賞析,全面增強學生的藝術表達能力,提高學生對技術鑒賞詞匯和方法的駕馭能力;最后充分感受《流民圖》中所闡釋的社會背景,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再如,在希沃教學設備上,教師展示《格爾尼卡》這個作品時,通過戰爭題材的作品,表現出西方畫家如何應用戰爭的角度,反映出苦難人民的悲慘經歷。然后教師在希沃上幫助學生創設互動板塊,說一說《格爾尼卡》中給欣賞者的第一印象是什么?——“雜亂、沉重、陰暗、灰蒙……充滿了負能量。特別是在灰白的色調下,讓人看到的盡是戰場傳達出的絕望、哀嚎、恐怖的情境”,在這樣對比的方式下引導學生進行美術鑒賞能力拓展,可以幫助學生扎實地掌握美術鑒賞的素養與能力,使學生全面提升實踐學習動力與技能,為學生綜合性發展做好鋪墊。
教師要在高中美術育人過程中,通過有效整合美術教學資源,科學開展鑒賞模式創新活動,培養學生實踐學習興趣,增強學生探索學習能力,為學生扎實、科學地掌握美術鑒賞技巧與方法鋪平道路。因此,教師要及時轉變教學觀念,整合美術鑒賞教學資源,幫助學生進行綜合性學習活動,提高學生課程學習體驗感,為學生快速、高效、全面開展學習活動助力。與此同時,教師要結合多樣性教學渠道,對豐富的美術教學資源進行分類,促使學生在美術鑒賞過程中,可以充分開展創新性與拓展活動,助力學生全面增強拓展創新技能,傳承和發揚美術鑒賞教學的育人精神。
例如,在學習新湘版美術鑒賞高中美術教材中《變幻的自然萬象》這一章節內容時,教師通過運用信息技術手段,科學整合美術鑒賞素材資源,幫助學生感受藝術家運用繪畫、攝影的形式,展現出大自然的變化萬象,使學生在視覺的沖擊下,逐步培養對美術知識的探索興趣和動力,讓學生結合具體知識點進行實踐學習活動,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美術鑒賞綜合能力。同時,教師要通過引導學生分析西方畫家所表現出的自然萬象,感受中西方藝術文化的差異與共性,促使學生結合中西方藝術作品鑒賞方法,提升自身藝術鑒賞綜合能力。首先,教師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展現了《九峰雪霽圖》,讓學生感受這幅畫中高嶺、層崖、雪山的跌宕起伏特點,感受作者山峰圖景的錯落有致、高聳入云特點;其次,在《溪山行旅圖》和《瀟湘圖》中,借助北方山水與江南山水的特點,突出地形地貌不同,所表現出的藝術美也有所不同,使學生對中國自然萬象產生明確認知,感悟美術鑒賞的藝術表現力。再次,教師在多媒體教學設備上呈現西方藝術家對自然萬象的表達,通過鑒賞《孟特芳丹的回憶》充分表現出自然萬象中層巒疊嶂、恬靜優美的自然景觀。除此之外,在《林間小道》中,表現出人物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展現出生機勃勃、情景交融的田園風光,使學生仿佛進入夢幻般的境界。最后,在《松樹林之晨》鑒賞中,通過“4 只熊、松樹、霧氣、陽光……”等突出自然的和諧與美好,全面增強學生美術鑒賞綜合能力。
總而言之,高中美術實踐育人過程中,教師要結合美術課程教學目標與方向,有針對性地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全面培養學生求真務實、拓展創新精神,促使學生在美術鑒賞過程中,保持嚴謹的態度、精準的眼光、高超的技能,積極開展鑒賞學習活動,提升美術鑒賞綜合能力。美術鑒賞教學對拓展學生綜合能力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教師要結合新課改育人目標任務,合理構建多樣性、創新性教學指導活動,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扎實掌握基礎知識,全面培養實踐能力,充分開展多樣性、高效性教學指導活動,助力學生快速、全面地開展學習與創新工作,彰顯高中美術鑒賞教學多樣性方法的育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