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靚 胡永斐
(山東省東營市河口區河口街道中心幼兒園 山東 東營 257200)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以及發展,幼兒教育不能僅僅局限在教室當中,也不能單一地依靠室內資源來開展教學。美術教育作為幼兒階段重要的教育科目,對于幼兒本身的多元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當前幼兒美術教育不能簡單地歸結為“室內教育”,需要有效結合幼兒的天性和需求開展針對性的教育。本土資源的利用能夠讓幼兒美術教育變得更加多元化和豐富化,更可以突破資源局限,讓幼兒充分感受到自然以及家鄉的美,同時增強幼兒對家鄉的自信感和認同感。針對當前幼兒美術教育存在的問題,本文筆者充分發揮本土資源的優勢,從幼兒美術創造力培養、幼兒視野拓展以及美術表現形式豐富等各方面入手,以期待有效提高幼兒美術教育的質效。
幼兒美術教育不同于幼兒語言教育和數理教育,美術教育往往是通過對幼兒視覺能力的培養,在引導幼兒繪畫和做手工的過程中,手腦并用,在提高幼兒動腦能力的基礎上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不論是哪個地區,在利用本土資源開展幼兒美術教育時,都會包含人文資源以及自然資源,在依托本土資源開展幼兒美術教育的背景下,幼兒美術教育會呈現以下特點:首先是包含本地獨特的文化活動和文化氣息。利用本土資源開展幼兒美術教育,一定離不開本地人文資源的運用,而本地人文資源是體現當地特色的重要線索;其次,利用本土資源開展的幼兒美術教育會蘊含當地淳樸的風氣,包含著當地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比如傳統文化參觀以及學習;最后,通過當地的人文資源和自然資源引導幼兒思想行為養成,讓幼兒通過欣賞當地文化,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以及自信,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利用本土資源開展大班幼兒美術教育能夠幫助幼兒拓展學習素材,豐富幼兒的美術教育活動。本土資源當中包含著豐富的民俗文化活動以及自然景觀,還有本土獨有的地方特產等。這些對于處于幼年階段的幼兒來說,都是比較陌生的,甚至相對于課堂上已有的教學素材,是新鮮的和有活力的,能夠讓原本比較枯燥的美術課堂變得更加豐富。教師通過在課前整合當地各種本土資源,增加幼兒的可選擇性,激發幼兒對家鄉文化的認同感,通過豐富多彩且具有深刻內涵的本土資源讓幼兒的美術教育課堂變得有趣而生動,從而豐富幼兒的美術教育活動,提高美術教育的質效。
總之,利用本土資源開展幼兒美術教育能夠讓幼兒在多個維度內提高自我認知,突破傳統的“室內”教育模式帶來的固有弊端,讓幼兒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走出教室,沖破幼兒園無形中帶來的禁錮,走向大自然的懷抱去感受本土資源和文化的魅力,從小培養幼兒的想象力以及審美能力,讓幼兒成為一個多元、全面、綜合、優秀的個體。
3.1 沒有引導幼兒進行有效的美術創造。利用好靈感源并引導幼兒因此產生創造力創造出屬于幼兒的作品,并保持作品的獨特性是教師在開展美術教育過程當中應有的品質和能力,但是很多美術教師在實踐當中并不會真正做到“引導”。出現這種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教師本身的教學是比較封閉化的,在日常教學當中,教師不會有效引導幼兒適當走出幼兒園,在開展教學時教師更多地依靠本身的講解或者是課本上的知識,在幼兒出現自我想象力時教師并不會以此為線去引導幼兒展開想象進行繪畫,而是按照課本的內容過度地“照本宣科”,將幼兒的想象力或者創造力阻斷在源頭上。
3.2 未有效引導幼兒感受本土資源魅力。感受本土資源的魅力是充分發揮本土資源在幼兒美術教育當中的作用之有效前提,如果教師在開展美術教育前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讓幼兒真正領悟到本土資源的魅力所在,僅僅只是進行比較純粹的講解和展示,則幼兒很難從內心當中去體會本土資源的底蘊和內涵。因為本土資源本身包括文化、民俗、地方特色、自然資源等等,本土資源的內容和表現形式是極其豐富的,而幼兒因為其自身年齡比較小、知識儲備仍然需要不斷充實,如果不親自到現場去感受或者由教師引導著感受這種資源的魅力,則幼兒很難去產生那種對本土資源的敬畏和喜愛。教師本身沒有有效引導幼兒,使得幼兒未真正感受到本土資源的魅力,這極其不利于幼兒美術教育。
3.3 幼兒美術本身的表現形式過于單一。當前比較普遍的現象是,受到地域或者其他因素的限制,大部分教師在開展美術教育的過程當中,并不會有效地利用好周圍的素材和資源來豐富美術表現形式,幼兒在美術教育當中只能反復地利用已有的素材和資源,教師開展幼兒美術教育時也只是反復地利用已有的手工素材,比如讓幼兒去用橡皮泥做手工,引導幼兒在紙上繪畫,或者讓幼兒通過一些簡單的自然物體來進行學習等。美術表現形式過于單一,會導致幼兒認為大自然便是如此,世界上的物體便是這樣,而過度限制幼兒的想象力。然而事實上,幼兒周圍存在很多豐富有趣的物質能夠讓幼兒在美術課堂上看到或者感受到,比如課本當中的小蝌蚪、秋天樹上結滿的果實、春天各種各樣的花朵以及冬天的白雪皚皚。在農村很多教師又缺乏發現美的眼睛,不會引導幼兒去利用好得天獨厚的環境和資源,使得農村幼兒美術教育缺乏足夠的美術表現形式。
3.4 對幼兒的美術作品缺乏正面的評價。幼年階段的幼兒,對于嘗試新鮮事物以及做事學習,都需要周圍人的鼓勵和肯定,只要其行為和想法被認可,則幼兒對于該行為和想法會具較強的積極性。美術教育具備同樣的道理,一旦幼兒創造出屬于自我的“作品”以后,教師或者家長給予充分的表揚和鼓勵,并且支持其繼續創作,則幼兒會產生更大的信心,認為“我這樣做是優秀的,能夠讓老師更認可我”,從而激發幼兒的創造欲。但是在實踐當中,很多教師雖然會對幼兒的行為和做法給予鼓勵和表揚,但是這種表揚并不充分,也即教師的表揚或者評價是過于表面化的,其在面對幼兒時,更多地是以指導者的態度,而不是引導者,不會通過幼兒的作品來與幼兒進行溝通和交流,并且得到幼兒的反饋。
4.1 遞進式地培養幼兒的美術創造力。幼兒本身的創造力需要教師從多方面進行挖掘和培養,如果在教學過程中忽視幼兒創造力的培養,并在正式利用本土資源開展美術教育前做好鋪墊,則不僅不會發揮本土資源已有的優勢,反而會讓幼兒對美術課堂喪失足夠的興趣。因此,在利用本土資源展開幼兒美術教育之前,教師需要針對性地對幼兒的個性以及興趣愛好、喜歡的文化類型、喜歡的風景展開調查,結合幼兒整體和個體的喜好,充分利用好本土資源。在整個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幼兒進行重新定位,通過有效的溝通和交流引導幼兒說出自己喜歡什么,希望教師通過哪種形式來呈現本土文化和資源,在經過詳細的溝通交流后,教師已經對幼兒有了足夠的了解,然后再展開教學。
比如,某些幼兒喜歡教師通過講故事、放視頻的方式來呈現當地的人文風景以及傳統文化,則教師便采用已有的經驗來為幼兒講解本土資源的產生和發展,整個過程中有什么樣的故事,出現過哪些人物等等。在講解完成并且充分引起幼兒的注意力后,教師可以鼓勵幼兒對聽到的故事和人物進行繪畫。再比如,針對當地有名的名勝古跡,教師可以在通過視頻為幼兒呈現后,教師可以先鼓勵幼兒對所看到的名勝古跡進行繪畫,然后教師再展示幼兒創造的作品并進行進一步的鼓勵,讓幼兒能夠在得到鼓勵后提高創造的信心。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美術教育的魅力,有效結合本土資源的豐富性,幫助幼兒理解美,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讓幼兒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創造美、體驗美。
4.2 引導幼兒感受家鄉文化,拓展幼兒視野。視野的開拓能夠在極大程度上影響幼兒表現美的能力,如果沒有足夠寬闊的視野,則幼兒很難將心中的想象呈現出來。這便需要教師通過多種方式和途徑幫助幼兒拓展視野,讓幼兒能夠在周圍環境和事物的感受當中提高自己的想象力以及創造力。本土資源本身是非常好的教學素材,教師需要引導幼兒在教育當中充分感受家鄉文化,在感受家鄉的自然美以及人文美的過程當中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從而無意地進行創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去參觀當地的博物館以及自然風景,和幼兒一起品嘗當地有名的特產,讓幼兒充分感受到家鄉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同時,教師可以針對季節的變化帶領幼兒去感受不同季節下家鄉的美,讓幼兒發現家鄉的變化,這不僅可以提高幼兒的認知,還豐富了幼兒的知識儲備。
比如,在帶領大班幼兒學習“家鄉的村莊”有關的知識點時,教師不能生硬地依靠課本和課堂,要通過帶領幼兒去觀察和體驗其家鄉的村莊,通過真實的感受挖掘幼兒對家鄉的喜愛。讓幼兒知道早晨家鄉村莊是怎樣的,中午又是什么樣的,傍晚在晚霞的照耀下是什么樣的,夜晚在不同天氣下具有什么特點。還可以通過照片記錄或者視頻展現的方式讓幼兒領略到不同季節下家鄉的風景和特點,幫助幼兒深入了解自己的家鄉。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幼兒突破幼兒園本身的局限,在接觸大自然和人文風景的基礎上真正提高自我,拓寬視野,為幼兒今后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4.3 運用本土自然資源,豐富美術表現形式。不論是人文景觀,還是大自然本身便存在的風景,其表現形式都是豐富多彩的,并不是單一乏味的。教師一定要認識到自然的美具備豐富性和多元性,同樣地,利用本土資源的美術教育形式也應當突破單一性進行適當的轉變,讓幼兒美術課堂變得多元化,從而幫助幼兒從多個角度和形式來理解大自然的美,幫助幼兒提高自身的認知性和審美。
在開展幼兒美術課堂時,教師要適當突破已有資源,鼓勵幼兒通過自我探索的方式來豐富課堂教育資源,充分發揮本土資源。比如,教師可以鼓勵幼兒在家長的幫助下尋找不同形狀的樹葉、好看的石頭,或者利用好身邊的資源來制作標本、書簽。本土資源本身具備豐富性,教師可以在開展教學前鼓勵幼兒家長或者親自帶領幼兒去到大自然當中,讓幼兒在大自然中尋找“寶藏”,然后在正式上課時,通過問答的方式讓幼兒分享在大自然當中發現的寶藏。
比如某些幼兒會發現形狀奇特的石頭、款式多樣的樹葉,甚至是幼兒會通過自己觀察發現家鄉杏樹上掛滿的杏子也會形狀不一。教師在整個過程當中要給幼兒足夠的發揮空間,來分享其搜集到的寶藏,然后輪流將幼兒收集到的資源用到課堂當中來,如本節課運用的是某個幼兒找到的奇怪的石頭,下一節課就利用另外的幼兒發現的形狀好看的樹葉。這樣會給幼兒更多發揮的空間,也能夠讓幼兒對家鄉的美具有更多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幼兒通過自己的努力以及發現美的眼光,豐富了美術表現形式。
4.4 對幼兒的美術作品進行積極正面的評價。教師的鼓勵和認可對于挖掘幼兒展現美、表現美、發現美的天賦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當中,需要給足幼兒鼓勵,讓幼兒能夠因為喜歡教師而不斷提高對美術的熱愛,更通過對美術的熱愛發現家鄉的特色美,提高對家鄉的熱愛程度。很顯然,如果教師要表現出對幼兒的認可和喜歡,最直接的途徑就是通過幼兒的作品進行交流,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要學會欣賞幼兒的作品,以認真的態度來面對幼兒,在進行仔細的觀察后對幼兒的作品做出評價。
比如,某個幼兒創作了一副關于家鄉的作品,其中包含了家鄉的房屋以及家鄉的風景,甚至是家鄉的人物,則教師在收到這樣一個作品后,可以先進行欣賞。然后在面對幼兒時,可以說出自我本身對作品的理解,這個畫教師是怎樣認為的,幼兒想要表達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教師可以先給幼兒說出自己的理解,然后再對整個作品的優點做出點評,充分表現出對幼兒的鼓勵,然后再引導幼兒說出其想要表達的思想,其中的元素分別是什么,為什么這樣畫,教師在接收到信息后及時作出反饋,與幼兒進行進一步交流。這樣可以讓幼兒感覺到教師的尊重和認可,認為教師在認真對待其作品,從而加強對美術的熱愛,并且會在實踐當中提高對家鄉的認可以及熱愛。
美術本身具備很強的魅力,但是這種魅力需要多種元素的加持,如果缺乏足夠的資源,教師沒有充分的資源和素材來展現,則美術也發揮不了其應有的效用。因此,教師在開展幼兒美術教育時,要深入地去體會本土固有的資源和藝術、文化、民俗,綜合整理已有的資源和素材,并將其有效運用到實踐教學當中。這樣逐漸幫助幼兒從內心深處去發掘家鄉的美,從多個角度觀察周圍的風景和家鄉的文化,讓幼兒通過家鄉人文資源和自然資源的熏陶,提高幼兒的認知,為幼兒今后的發展打下深厚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