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嫩江市高級中學 李純金
地理教學中筆者采用學校最新推行的“三環六步”課堂教學模式。“三環”即課堂教學分為“導學”“研撥”“練拓”三個環節,“六步”即課堂教學采用“導、學、研、撥、練、拓”六個步驟?!皩А本褪墙處熢O計導學案和精彩的導入,導學案主要以學生自主探究來完成導學部分內容,而這部分內容應在課前完成,這樣會讓學生知道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幫助他學習的伙伴。“研”是在課上進行,對于學生獨立完成有困難的問題可采用生生互動小組內部合作討論完成,而對于那些小組內討論后仍有困難的問題可采取小組間合作學習,將小組競爭機制引入到課堂中,這樣學生研討時為了本組的榮譽都能積極思考、認真討論?!皳堋笔墙處熱槍W生合作也不能完成的重點、難點問題適時點撥,并對學習中的易混點、易錯點加以區分和強調。例如,在講地質作用時,其他知識自主學習,教師只針對易錯點、易混點加以強調。學生弄不清楚風化和侵蝕的區別,教師就點撥:風化是由于溫度、水、風、生物等作用下使巖石崩解破碎的過程,而破碎物還留在原地,體積沒有太大變化。而侵蝕是將巖石和風化物侵蝕并帶走的過程。“練”就是對本堂知識當堂檢測,力求做到堂堂清,“拓”是教師在學生所學知識的基礎上,對問題拓展、延伸是對基礎知識的拔高。教師應以課標要求來選題,針對不同層次學生選擇難易程度不同的習題,由易到難,循序漸進,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嘗到成功的快樂,享受到學習的樂趣。這種教學模式改變了以往學生被動學習的情況,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這樣的學習才能有較高效率。
要想讓地理課堂“活”起來,教師要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把自己真正當成課堂的主人,教師只是來幫助自己解決問題的伙伴,整個課堂都是由自己主持、自己駕馭,所有問題都必須自己來解決,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去請小組其他人來幫忙。這樣,學生沒有了壓力,思維也活躍起來了,注意力也就集中到課堂中來了,從而提升了教學效果。要想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教師就要營造一個和諧、平等、民主、寬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教師應以伙伴的身份,用微笑的面容、飽滿的熱情去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教師應深入到學生中間,傾聽學生的講解、發言,并給予及時的鼓勵和表揚,讓學生感到教師不是課堂的主宰而是自己的朋友,正在幫助自己學習。同時教師還要盡量包容學生,當學生出錯時,不訓斥、不懲罰;當學生取得點滴進步時,應及時地肯定和鼓勵他們。教師要將自己當成學生中的一員,與他們一起探究、一起討論。這樣,就能使學生感到教師是他們的良師益友,從而拉近師生間的距離,讓學生在輕松愉快地氛圍中完成學習任務。
地理教學課堂氣氛的“活”,并不是表面上的熱熱鬧鬧,掌聲不斷,而是學生在課堂上真正的主動參與教學。葉圣陶先生說:“教師之教,不在全盤授與,而在相機誘導,必是學生運其才智,勤其練習,乃為善教也?!笔紫龋處熢诮虒W中應注重對學生的啟發引導,這就要求教師備課時面要廣,對整體教學要有效掌控。在教學中,若是出現教材以外的問題時,教師要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引導學生進一步討論、交流,這樣既尊重了學生,又使學生在積極討論中豐富了生活體驗,獲得了知識,這樣的教學才是新鮮而充滿活力的。其次,要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使課堂教學活起來,教師可借助多媒體制作圖文并茂的課件,從多方面來刺激學生的感官,從而達到激活學生思維,使其真正融入地理教學中。第三,教師應將生活中的地理現象融入課堂,提出貼近學生生活的問題,激活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例如,在講工業布局時講到工業發展趨勢是向城市外圍和交通干線發展,教師可例舉本市著名的企業,該企業由市內整體搬遷到工業區靠近交通干線的地方。企業發展得很好,教師可解釋原因:因為企業搬遷到城市外圍,用地空間大、地價低,會降低企業成本,提高企業利潤;靠近交通干線使交通更加便捷,更有利于原料和產品的運輸。課后教師留了一項作業,讓學生由父母帶領,并保證絕對安全的情況下去乳品廠原址和新址參觀,結果再考試時這種題學生的得分率特別高。這說明地理教學必需回歸到生活中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學習落后的學生為什么越來越落后,是因為得不到尊重和信任,感受不到成功有多么快樂,看不到光明,找不到自信和希望,在不斷遭到打擊后跨掉,最后放棄。所以要想使落后的學生能迅速趕上來,教師就要為學生創設成功的機會,讓他體驗成功的愉悅,在一次次成功中找到自信,看到光明,這樣能大大提高落后學生的參與興趣。在教學中首先我非尊重落后學生,在教學設計中分層次設計把簡單的問題總是留給落后生,讓他們也能找到存在感,找到在課堂中的位置。其次我從不吝惜表揚,通過眼神、肢體和語言多方面的表揚,尤其是對于落后學生參與教學我就非常夸張的進行表揚,那簡直就是掌聲雷動,就象落后學生自己的演唱會,這樣的氛圍學生能不主動參與嗎?只有全體學生都參與進課堂教學了,這樣的課堂才能真正“活起來”。所以在我的課堂上每個學案都設置不同梯度的問題,給不同程度的學生量身定做,對于答不上甚至答錯的學生給予安慰,就說“坐下好好想一想,你一定能想出來的,老師相信你?!睂τ诖饘Φ膶W生我及時表揚,說:“你太棒了,你認真思考了,你學會合作了,”這樣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成功,在課堂上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這樣學生定會取得進步,當學生進步了再逐漸加大訓練難度,讓他們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進步,在進步中體驗到更大的快樂,讓他們愛上地理,愛學地理,樂學地理。
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教材也發生了顯著變化,由原來的必修課,選修課改為必修課,選擇性必修課。新課程更強調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動腦。教師引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探索感悟,多給學生留有思考,個性發揮的余地,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讓他們創造性學習。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更為強烈?!币虼?,教師要在地理課堂教學中,給學生一片自由的天空,讓他們在這片天空中自由地翱翔。以學生伙伴的身份,引導學生面對教材這一載體,通過動腦,動手,動眼,動嘴,把知識融入生活,在生活中感悟地理知識,從而對地理產生濃厚興趣,學會主動參與、探索,真正成為課堂上的主人,成為探索者、創造者。例如,在講授流水地貌時,教師讓學生每人帶一個平底方盤,用方便袋帶一些沙子,再帶一瓶清水。上課時教師讓學生把沙子放入方盤中,在一側堆高成一個平整的斜坡,然后在用礦泉水在坡頂緩慢而持續地倒水,大約40 秒停止。然后觀察寫出結論,這個過程學生既動手了,又動眼了,更動腦了。這樣的感官配合學生既沒有壓力還愿意參與,又豐富了自己的體驗,并且在交流結論時學會了總結結論的方法,一舉多得,進而提高了效率。
總之,要讓我們的地理課堂充滿活力,就一定要把它變成學生樂于學習的場所,張揚個性的陣地,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地“活起來”,學得有滋味、有特色,這才是真正符合學生心理的可持續發展的地理課堂,這樣的課堂才能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