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嫩江市第三小學 張艷艷
新課標對語文教學要求中指出:語文應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為主。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種形式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通過閱讀提高理解能力,從而提高語文素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不僅是教師課堂上的講解和督促,需要讓學生隨時保持閱讀的興趣。教師通過多種方式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做到主動閱讀,培養閱讀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讓學生對閱讀充滿興趣,教師要采取多樣的教學方式,特別是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制定針對性的教學計劃,從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開始進行趣味教學。低年級是培養學生閱讀興趣,提高閱讀能力的最佳時期,教師要抓住這個黃金節點。低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善于模仿,要讓他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需要教師的幫助和指導,讓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快樂地閱讀和思考,養成閱讀習慣和閱讀方法,從而提高閱讀能力,同時,也提高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實際生活與閱讀相結合,不僅增強小學生閱讀的興趣,更讓他們感受到閱讀就在身邊,從而讓學生主動閱讀,喜歡閱讀。
閱讀習慣應從小培養,從學生進入一年級學習時,教師就應注重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特別是一年級的學生比較小,他們對學習沒有自主能力,性格活潑好動,需要教師正確去引導,耐心地幫助他們。要想讓學生對閱讀有興趣,教師應多設計學生感興趣的閱讀活動,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以課文《借生日》為例,教師問學生:“你們都知道自己的生日嗎?”學生比較小,但他們都喜歡過生日,教師可以通過問學生的生日來導入本節課,激發學生的興趣,然后問他們:“你們知道借生日是怎么回事嗎?生日怎么還能借呢?”在學習二年級下冊《開滿鮮花的小路》這一篇課文時,教師課件出示一條普通的鄉間小路,引導學生說說對圖畫的感知,課件補充出示開滿鮮花的小路,學生在比較的基礎上說出此時對小路的印象,接下來教師通過設疑引入:是誰讓一條普普通通的小路開滿了鮮花呢?教師接著提出質疑:當得知長頸鹿大叔給自己寄來一個包裹,鼴鼠先生有什么反應?如果你是其他的動物,看到眼前這條開滿鮮花的小路,你又會有怎樣的表現呢?在學習課文最后一段話時,讓學生帶著這樣的問題去思考,想一想自己從松鼠太太說的話中讀懂了什么?讓學生帶著疑問去閱讀課文,學生會聯系自己的生活經歷,主動尋找疑問的答案,享受揭開謎底的喜悅,自然而然喜歡上了閱讀。
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需要教師多去鼓勵學生,結合教學給學生做好推薦,推薦一些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書,并讓學生學會做筆記。教師可以在班級開展“我是讀書小能手”“我愛讀書”“我是小書蟲”等活動,每周評選出“讀書小達人”。教師組織這些活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了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可以在班級設置圖書角,讓學生把自己喜歡的書帶到班級,學生互相推薦有益的書,把從書中得到的快樂分享給大家。我把班級分成四大組,每組中每周選出讀書最認真的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讓學生把讀過的書或故事講出來,即能養成認真讀書的習慣,又能鍛煉口語能力,一舉兩得。
傳統的閱讀教學比較單一,教師只要求學生進行默讀,熟讀文章,然后再請學生大聲朗讀來檢查學生的閱讀熟練度,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利于學生的成長,還會固化學生的思維,失去閱讀教學的意義,讓學生對閱讀失去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培養學生的興趣,鍛煉學生的閱讀思維,應采用多種手段來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把多媒體運用在閱讀中,通過多媒體吸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多讀書,讀好書。
如在《大自然的聲音》的教學中,教師運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大自然的聲音,讓他們去聽,然后回答這些都是什么聲音,利用學生的好奇心來激發他們求知的欲望,《大自然的聲音》讓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聲音多么奇妙。通過多媒體的導入,讓學生更有興趣去閱讀本節課的內容,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學生剛剛步入小學時,家長和孩子一樣,都滿懷好奇之心帶著興奮之情,格外關注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教師要抓住家長此時的特殊心理,讓家長幫助孩子養成閱讀習慣。在教學時,教師布置學生提前預習課文,并告訴學生讀給家長聽一聽。因為是初入學,家長會特別關心今天孩子都學了些什么,孩子能夠把學的課文展示給家長聽一聽,那是皆大歡喜的事,教師一定要抓住此時此刻的時機,巧用一點手段。第二天教師表揚某某的媽媽能夠配合孩子,認真聽孩子的閱讀,這樣,孩子會反饋給自己的家長,以此帶動其他家長靜下心來聽孩子的閱讀。這樣有家長的參與,孩子們覺得有了聽眾,讀得好還會得到家長表揚,閱讀興趣更濃了。家長會幫助指出孩子讀得不對的地方,也會小有成就感。在鍛煉孩子閱讀的同時,滿足了家長想了解剛入學的孩子在校表現的好奇心,收獲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師要改變自己的身份,在閱讀課堂上成為學生的朋友,參與到閱讀當中,成為學生的閱讀伙伴,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在課堂上起到的角色是引導者,要想讓學生喜歡閱讀,教師的引導很重要,教師的參與更重要。在閱讀中教師和學生合作閱讀,學生會模仿教師的語氣去閱讀,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改變孩子機械閱讀,久而久之,學生會讀出情感,讀出韻味。低年級的語文課文,有很多可以分角色朗讀,在分角色朗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和學生合作閱讀,這樣可以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課文內容,延伸閱讀知識,補充一些閱讀資料,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如在講解低段課文《小蝌蚪找媽媽》時,這篇課文出現的角色很多,為了增加學生閱讀的興趣和學習課文的興趣,在講這篇課文的時候,我和學生合作閱讀這篇課文。在閱讀過程當中,我向學生講解怎樣才能正確把握角色的語氣,把文中的角色讀活。要想讀活文中的角色語氣,必須抓住每句中的重點詞語。“鯉魚阿姨,我們的媽媽在哪里?”小蝌蚪的問話中“在哪里”就是這句中的重點詞語,在閱讀的時候,應當把握好這個詞語的語氣。這篇課文讀完之后,我又找出類似這篇課文的閱讀資料,像二年級下冊中《開滿鮮花的小路》這篇課文分五個角色,我和學生分別扮演鼴鼠先生、松鼠太太、刺猬太太、狐貍太太和郵遞員黃狗五個角色。在閱讀之前,讓學生找找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句子當中的重點詞語,如郵遞員黃狗在門口喊:“鼴鼠先生,你的包裹單”,學生會說這句話應該喊著讀,真正讀出每個小動物的心理特點。通過和學生的合作閱讀,他們的閱讀興趣濃厚,在分角色閱讀中學生都爭先恐后地讀,學習興趣明顯提升。在分角色朗讀的過程當中,我讓每名學生都嘗試去讀不同的角色,讀完之后說說自己的感想,再說一說你在讀每句話當中哪句話是重點詞語。通過這樣的訓練方法,學生慢慢找到所讀課文當中的重點詞語,重點詞語找到了,學生就能正確把握角色的語氣。只要教師參與到學生的閱讀當中,成為學生的閱讀伙伴,就能讓學生更加喜歡閱讀,認真去對待閱讀,從而提高了自身的閱讀能力。
小學階段是很重要的學習階段。在這個階段,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尤為重要。閱讀的益處有很多,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力,增加知識面,提升他們的寫作能力,還可以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多讀書的學生會變得有氣質,有書香氣,還可以增強學生的交際能力,教師一定要培養學生養成多讀書、愛讀書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