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長宏
升學季,總是有人談到孩子成績的話題。我往往會提個問題:你知道孩子的好成績是怎么來的?補課、刷題、擇校,答案五花八門。我認為其實很簡單,只要身體健康、情緒穩定、積極主動、樂觀自信、善于溝通、樂于探索,每個孩子都可以取得屬于自己的好成績,獲得屬于自己的成長,這就是課程育人的價值。許多人很認同這個觀點,可是在課程教學中,學生往往缺乏主動性、情緒不穩定、情感難溝通,甚至出現對抗、厭學、逃避等情形。研讀2022新版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及課程標準,我對課程育人有了許多新的體悟。
首先,要相信學生的生命力?!澳阋娺^被壓在石塊下面的小草嗎?為了生長,它不管上面的石塊怎么重,石塊跟石塊的中間怎么窄,總要曲曲折折、頑強不屈地挺出地面來。”“這種力是看不見的生命力。只要生命存在,這種力就要顯現?!边@是小學語文教材里的夏衍先生寫的《種子的力》。生命力是維持生命生存、活動、發展的能力,現代生物學、物理學、心理學等都已證明,每個人都具有豐富多彩的生命能量,每個孩子都具有不屈不撓、蓬勃生長的生命力量。
其次,要反思學生的生命力。縱觀當下課程教學,孩子的生命力存在諸多阻隔、束縛和失聯。關注書本學習,忽視勞動實踐,這是與身體能量的失聯;關注知識灌輸,忽視情感體驗,這是與心理能量的失聯;關注考試科目,忽視多元智能,這是與智慧能量的失聯;關注學校教育教學,忽視家庭社會教育,這是與家庭社會能量的失聯。所以,解放孩子的生命力,釋放他們的生命能量,是當務之急,2022新版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及課程標準正是在進行這樣的探索。
再次,要解放學生的生命力。立德樹人的指導思想,“雙減”政策的貫徹落實,為解放學生生命力奠定基石。2022新版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及課程標準,為綻放學生生命力提供了實現路徑。在課程目標上,圍繞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聚焦核心素養,突出正確的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引領學生生命力發展方向;在課程設置上,優化“道德與法治”“藝術”“體育與健康”,強化勞動教育、信息技術教育、科學教育、綜合實踐活動等,促進學生生命力協調發展;在課程內容上,通過設立跨學科主題學習,加強學科關聯,帶動綜合學習,走向社會實踐,促進學生生命力的整體發展;在課程實施上,加強各學段之間的銜接,從學生身心特點出發,體現學習生活的連續性和進階性,促進學生生命力的和諧發展。
相信生命力,聯結生命力,解放生命力,綻放生命力,教育當如呼吸般自然,生命定會有更幸福的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