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勇明 封 娟
(1.東華理工大學撫州師范學院;2.江西省南豐縣教師進修學校)
民間幼兒游戲作為民間游戲中的一種,是我國歷代勞動人民根據不同年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經驗,在勞動和生活中自發創編,并在民間幼兒中廣泛流傳的游戲,大致可以分為民間幼兒體育游戲、民間幼兒手指游戲、民間幼兒音樂游戲和民間幼兒語言游戲等。這些民間幼兒游戲深受我國幼兒的喜愛,促進了我國歷代幼兒的健康成長,是我國優秀的傳統幼兒教育資源。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民間幼兒游戲中存在的時代局限性越來越明顯,很多民間幼兒游戲已經不能吸引現代幼兒的注意力,也不能滿足現代幼兒教育的要求,需要對其進行創新性改編,才能重新激發民間幼兒游戲的教育價值。
民間幼兒游戲是歷代勞動人民在樸素認知的基礎上創造而來的,由于時代的局限性,歷代勞動人民在創編幼兒游戲時可能對安全性考慮不夠。另外,與傳統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相比,現代社會的家庭和學校對幼兒安全的關注度很高,按照當今社會的安全標準,許多民間幼兒游戲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有些民間幼兒游戲對抗性較強,例如“單拐對撞”,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容易出現碰傷,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有些游戲雖然對抗性不是很強,但對于身體協調性還在發展中的幼兒來說,也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例如,“踩高蹺”“兩人三足”“騎大馬”等;有些游戲的材料比較鋒利,對于自我保護能力比較差的幼兒來說,很容易出現幼兒被刺傷、割傷等情況。幼兒在參與這些民間幼兒游戲時,產生危險的可能性較大,存在安全性隱患。還有一些民間幼兒游戲本身沒有安全隱患,但是隨著社會發展,游戲的場地和活動環境與傳統社會有較大的差異,可能會對幼兒產生危害。例如,“老鷹捉小雞”游戲在以前的泥土地上進行沒有任何問題,但如果在當今社會的水泥地上開展,可能會導致幼兒出現嚴重的摔傷。“躲貓貓”作為常見的民間幼兒游戲,深受幼兒的喜愛,孩子們在玩耍時,常常會躲藏在家具后,傳統的家具都是木質結構,而且比較厚重,對幼兒產生傷害的可能性較小;但是現代家具的材質比較復雜,有玻璃、金屬、石塊等,而且有些家具不夠厚重,容易發生傾倒,安全隱患較大。
在我國傳統社會,由于生產力水平較低,幼兒的玩具比較缺乏,幼兒的娛樂方式也比較單一,因此一個簡單的游戲可能會讓小朋友樂在其中,高興一整天。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和經濟的騰飛,幼兒的玩具和娛樂方式都實現了極大的豐富,特別是現代各種精美玩具、游樂場所、電子游戲、影視作品的出現,使幼兒的興奮閾限越來越高。當前,民間幼兒游戲對幼兒的吸引力越來越小,例如“老狼老狼幾點了”“石頭剪刀布”“丟手絹”“老鷹捉小雞”“吹泡泡”“躲貓貓”“捕小魚”等,這些經典的民間游戲操作規則比較簡單,游戲材料比較單一,很難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以開展“老狼老狼幾點了”游戲為例,第一次開展游戲時,幼兒在新鮮感的驅使下,能積極地跟在“老狼”后面興奮地叫道:“老狼老狼幾點了?”當“天黑了”后,幼兒會快速跑開,然后躲回“家中”。游戲進行幾次后,幼兒開始覺得不好玩了,喊叫的聲音越來越小,有些幼兒還會開小差,跑動也不太積極。
幼兒游戲資源非常豐富,有許多精華的部分,但也有一些部分不適合現代幼兒教育。由于時代的局限性,歷代勞動人民在創編幼兒游戲時可能對游戲的趣味性考慮較多,對游戲的教育性考慮不夠。另外,不同時代的教育目標差異較大,有些民間幼兒游戲的形式和內容在傳統社會中具有較大的教育價值,但在現代社會中就失去了教育價值,甚至可能會對幼兒的成長造成不良影響。比如有些民間幼兒游戲內容涉及鬼怪的情節,有些民間幼兒游戲內容涉及封建文化殘余,有些民間幼兒游戲比較危險等,這些內容涉及迷信、封建思想、安全等問題的游戲都不具有教育性,甚至會對幼兒的身心發展產生危害。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也在不斷發展,各個社會發展階段為不同時期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打下了鮮明的時代烙印。民間幼兒游戲作為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一種表現形式,有些游戲的材料和內容明顯與我們當今社會不相容,甚至與時代格格不入,需要與時俱進。例如在“捕蛇”游戲中,抓捕野生動物在傳統社會下并無不妥,但放在現在,其內容就與我國強調的生態保護意識相沖突。在“切西瓜”這個游戲中,幼兒吟唱的兒歌是“城門城門幾丈高,三十六丈高,騎花馬帶大刀,走到城門殺一刀”,“城門”是個歷史的記憶,距離幼兒的經驗較遠,“殺一刀”有暴力誘導,不符合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有些游戲材料也需要與時俱進,例如“玩泥巴”游戲,可以用優質安全的膠泥代替傳統的泥巴。還有些游戲的玩法較為老套,規則比較陳舊,也需要不斷與時俱進,盡量吸取現代游戲的一些元素。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到了文化發展的時代問題,指出既要繼承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又要結合時代進行創新。民間幼兒游戲雖然具有一定的時代局限性,有些游戲的材料和內容與我們當今社會不相容,但民間幼兒游戲是不同時期民間生活的呈現,蘊含了我國不同時代和地域文化的精髓,沉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蘊,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具有豐富的民族文化特色,也蘊含著重要的教育價值。對民間幼兒游戲進行創新性改編時,我們既要繼承游戲中的傳統文化精髓,又要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做到有一定程度的創新,在挖掘保護民間幼兒游戲的基礎上與時俱進,讓民間幼兒游戲得以傳承。不能為了突出時代性而忽視傳承性,把民間幼兒游戲更改得面目全非,也不能為了固守傳承性而忽視創新性和時代性。
興趣是幼兒行動的主要動力之一,趣味性強的游戲對幼兒的吸引力較大。因此,在對民間幼兒游戲進行改編時,要考慮幼兒的心理發展特點,找到幼兒的需要和興趣,提升民間幼兒游戲的趣味性。但是,在增強民間幼兒游戲趣味性的同時,也要增強民間幼兒游戲的安全性。《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出:“密切結合幼兒的生活進行安全、營養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安全性原則始終是幼兒活動最重要的原則,在對民間幼兒游戲進行創新性改編時,可以對民間幼兒游戲的內容、規則、場地和材料等方面進行刪減、替換、整合等,增強民間幼兒游戲的安全性。
傳統的民間幼兒游戲大多數是規則性較強的游戲,游戲的規則性太強不利于現代幼兒創造性的發展。因此,在對民間幼兒游戲進行創新性改編時,可以對民間幼兒游戲的規則進行一定的改變,增加幼兒自主選擇、自主探索、自主創建的環節,充分培養幼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但是,也不能為了增加游戲的自主性,完全摒棄民間幼兒游戲的傳統規則,把民間幼兒游戲改編得面目全非。
首先,針對民間幼兒游戲材料“時代性不夠”的情況,在對民間幼兒游戲進行創新性改編時,可以使用豐富多彩的游戲材料替換傳統游戲材料。在物質極度豐富的當今社會,材料的形狀、顏色、款式和逼真度都遠遠優于傳統材料,新時代的材料對幼兒的吸引力也遠遠大于傳統材料。例如“玩泥巴”游戲就可以用五顏六色的膠泥替代傳統的泥巴。其次,針對民間幼兒游戲材料“趣味性不夠”的情況,在對民間幼兒游戲進行創新性改編時,可以在游戲情境中融入一些現代社會的元素,在選擇游戲材料時,盡量選用顏色明亮、造型可愛的現代材料替代傳統材料。例如“丟手絹”游戲就可以使用顏色鮮艷的動物布娃娃代替傳統的手絹。最后,針對民間幼兒游戲材料“安全性不夠”的情況,在對民間幼兒游戲進行創新性改編時,應該選用自然、無毒、無尖、柔軟的游戲材料替換可能會對幼兒產生傷害的材料。例如在“小老鼠上燈臺”游戲中,可以使用海洋球鋪地替代傳統硬質地面,使用大型海綿墊替代傳統的凳子,避免幼兒在上“燈臺”和向下跳的時候受到傷害。
首先,有些民間幼兒游戲內容“教育性不夠”,例如,有些內容涉及鬼怪的情節,有些游戲內容涉及封建文化殘余,有些游戲內容比較危險等,這些涉及迷信、封建思想、安全等問題的游戲都不具有教育性,必須要進行挑選。對于內容含有糟粕成分較多的游戲,不能選用;對于內容含有糟粕成分較少的游戲,可以把糟粕成分刪除或者改寫。其次,針對民間幼兒游戲內容“趣味性不夠”的情況,在對民間幼兒游戲進行創新性改編時,可以對一些內容簡單枯燥的游戲進行組合。例如,把“石頭剪刀布”游戲和“跳房子”游戲進行組合,能夠大大增加游戲內容的趣味性,增強游戲對幼兒的吸引力。幼兒教師還可以對一些內容簡單枯燥的游戲進行擴充,例如在玩“老鷹捉小雞”的游戲時,增加一些故事情節,變換一些游戲情境,就會使這個游戲更有趣味性。最后,在對民間幼兒游戲進行創新性改編時,有些游戲內容不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征和發展水平,可以適度簡化游戲內容;對于大班幼兒,可以創造性地豐富游戲內容。
首先,有些民間幼兒游戲的規則比較簡單,顯得“趣味性不夠”,對幼兒的吸引力較小,在對這類民間幼兒游戲進行創新性改編時,可以增加規則的復雜度。例如“套圈”游戲,可以把幼兒分成幾個小組進行比賽,套住物件之后要抱住跑向終點,用時最少的小組獲勝。這樣改編之后,游戲規則的復雜度大大提升,對幼兒的吸引力也會增加。其次,有些民間幼兒游戲規則“時代性不夠”,游戲規則與新時期的理念相沖突,需要進行改編。例如“捕蛇”游戲與目前我們強調的生態保護意識相沖突,因此,改編后游戲不能以“捕蛇”的數量作為評判輸贏的標準。幼兒教師可以增加一個“放生”的規則,幼兒捕到“蛇”之后,還要說出一種蛇的名稱,才能“放生”,“放生”的數量決定輸贏。最后,有些民間幼兒游戲規則“安全性不夠”,游戲規則產生危險的可能性較大,違背了安全性原則。例如“兩人三足”游戲的規則是:兩個人為一組,分組進行比賽,每組幼兒并排站立,在腳腕處把兩個人相鄰的兩條腿用帶子綁在一起,團結協作向終點跑去,先到達終點的隊伍獲得勝利。這種規則很容易導致幼兒在跑向終點的過程中摔倒受傷,因此可以改編游戲規則,降低“兩人三足”游戲的競爭性,把“兩人三足”規則和“跳格子”規則結合起來,既保留了幼兒之間團結協作的規則,又增加了游戲的技巧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