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建甌市教師進修學校 周秀福
對于剛剛步入高中的學生而言,如何快速接受高中歷史課,融入高中歷史課堂當中,成為學生重點關注的內容。高中歷史教師要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模式,使學生明白學習歷史的真正意義,是希望學生通過系統化的學習進一步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及古今中外史。所以,教師要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世界觀和方向觀,讓學生確立正確的奮斗目標,促使學生為自己的目標而努力奮斗。教師要迎合新時代發展的需求,將核心素養教育理念貫徹到教學全過程,最終達到其應有的教學目的,構建高效的高中歷史課堂。
高中階段是學生成長的關鍵階段,很多學生沒有適應高中的學習內容,導致學生之間產生兩極分化,許多接受能力相對較差的學生喪失了學習自信心,最終放棄學習。為了改變這一現象,也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拓寬學生的學習渠道,高中歷史教師要明確高中歷史課的教學現狀,結合實際需求,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展開有效的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為學生建立一個良好的學習空間。傳統的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模式過于單一,很多高中歷史教師為了追求教學進度只采取理論講解,不注重將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歷史這門科目與其他科目最大的不同點在于歷史是一個時間軸的延續,是學生了解以往歷史故事的方式之一。很多學生認為歷史事件遠離自身的生活,所以在學習過程中,通常采取死記硬背的學習模式。這種學習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讓學生達到短暫性的記憶,但是并不能讓學生理解學習歷史的真正意義,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產生厭煩心理,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也沒有使高中歷史課發揮其真正的作用。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沒有意識到歷史知識和現實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所以通過學習學生并沒有形成從生活的角度學習歷史知識的習慣,最終導致學生難以對歷史學習內容形成深刻的理解。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形式,要以學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學生為主導,制定教學計劃;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建立有效的師生溝通交流平臺。此外,部分教師對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設備的運用不夠積極,導致歷史課堂教學環境沉悶,歷史教學內容枯燥無味。對此,可以利用多媒體等信息技術來建立趣味化的高中歷史課堂,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能主動地參與到高中歷史課堂活動當中,進而能夠主動地發現問題和探索問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力,迎合時代發展的需求,為社會的發展提供可用型人才。
高中歷史教師要抓住這門學科的特點,結合學生的發展規律展開教學。教師可以利用時間軸來厘清學生的學習思路,讓學生在腦海里形成一個知識邏輯框架體系,進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的學習情況,將其被動的學習轉化為主動的學習,讓學生真正成為高中歷史課堂的主人。對于剛剛步入高中的學生而言,如何在學習過程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是急需探索的問題。歷史時間軸作為學習歷史這門學科的方式之一,可以讓學生在腦海里理清歷史事件的發生順序,便于學生記憶,改變了學生以往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腦海里形成長久的記憶,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高中歷史教師在講解部編版高一“從中華文明起源到秦漢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與鞏固”這一單元時,很多學生記不住歷史朝代的順序,并且也不能將發生的事件與朝代一一對應,這就會造成學生的學習效率低下,打擊學生的自信心。為了避免這一教學問題的產生,也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增進學生的自信心,教師可以帶領學生畫出一個朝代發展的時間軸,讓學生將時間軸銘記在心,在學習歷史事件時,可以第一時間將歷史事件與時間軸上的朝代一一對應,從而在不知不覺中記住各個朝代發生的事件,以及各個朝代的歷史順序。由此可見,靈活地運用教學方式可以幫助剛步入高中的學生順利渡過學習難關,幫助學生擺脫學習困境,還可以讓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取得一舉兩得的教學效果。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高度關注學生的心理動態,在學生產生放棄心理的時候,要給予學生鼓勵,使學生可以面對困難,不輕言放棄,基于核心素養教學理念,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信息技術的發展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同時也為高中歷史課堂帶來了便利。多媒體信息技術作為一種知識載體,能夠將歷史學習內容直觀化、具體化,使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在新課改的推動下,高中歷史教師應當對互聯網技術的應用模式進行深度思考,發揮互聯網設備在教學中的積極作用,展現新穎教學資源對培養學生興趣的價值。在應用互利網資源進行知識展示時,教師可以借助各種信息設備的先進功能展示與學習內容相關的影像,帶領學生參與多媒體課堂學習,賞析互聯網資源中的內容,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產生歷史學習的好奇心,以此來為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奠定基礎。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的信息技術來引入相關視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想象力,讓原本枯燥乏味的高中歷史課堂變得生動形象起來。因為高中歷史書是由大量的文字和插畫組成的,所以教師要抓住教學的關鍵點,結合教材內容選取適合學生觀看的視頻,進而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通過身臨其境的感受,了解歷史的魅力和歷史事件發生的背景。并且在完成基本教學內容的前提下,教師可以適當拓展和延伸學生的學習內容,幫助學生以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視野去了解歷史的進程,了解社會的發展過程。比如高中歷史教師在講解部編版高一“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一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這一單元時,就可以引入一些與三國兩晉南北朝民族文化有關的歷史圖片,并通過多媒體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通過圖片去了解當時發展的情況。通過這種循序漸進的引導,可以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學習過程中,熱愛上歷史這門科目,進而將被動的學習轉化為主動的學習。教師也可以設置與三國至隋唐的文化有關的問題,讓學生去思考文化的變遷,以及影響文化變遷的因素。學生帶著問題去主動思考,可以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有助于建立清晰的學習思維。
史料分析教學模式作為很多高中歷史教師會采取的方式之一,主要是可以提升學生的歷史知識分析能力、解釋能力,并豐富學生的歷史文化內涵,提升其知識儲備,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歷史知識。教學活動是一個相對完整、環環相扣的過程,如果其中一個步驟沒有做好,就會導致最后的結果不盡如人意,甚至出現“全盤皆輸”的情況。對于歷史教學來說,史料導入分析雖然不屬于歷史教材的范疇,但是和課堂教學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學生的歷史分析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他們的課堂學習質量。因此,教師要重視史料引導環節,結合教學需求來進行布置,有效緩解學生的課堂學習壓力,為課堂教學提供更多素材,從而使學生可以進一步了解歷史知識、文化背景、相關概念,增進學生對歷史知識體系的認知,完成深度教學的過程。例如,高中歷史教師在講解“兩宋的政治和軍事”這一節課時,可以以兩宋的發展歷程為主題導入歷史資料,比如陳橋兵變,宋朝與周邊遼、金的戰爭資料等;也可以導入一些文物作為分析素材,比如通過兵符等文物的分析來了解宋代的軍事制度。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通過史料分析的教學模式,可以建立良好的學習氛圍,有助于教師和學生的溝通,符合新時代的發展需求,迎合了核心素養教育理念,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歷史解釋能力。結合以往的問題和障礙打造出全新的課程模式,讓更多的學生懂得在良好的教學模式中完成好學習任務,從而實現更大的突破,提高了學生的自我總結和歸納能力。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注重將新舊知識點進行串聯,導致學生會遺忘舊的知識點,不能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教學目的。為了避免這一問題的產生,也為了讓學生學會將新舊知識點串聯起來,教師就可以運用對話和協商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史料分析,使學生將新舊知識點串聯在腦海里,形成一個知識網絡框架體系,為學生的日后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通過生活實際案例將歷史知識進行串聯是完成初高中歷史銜接的有效模式。教師需要對課堂設計進行一定的思考,融入現代教學理念,變化授課方式,為學生講深、講透歷史概念知識,給予學生一定的自主探索空間。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課堂教學的中心是學生,所以歷史教師必須對學生的學習狀態進行重點觀察,以此為依據來進行教學創新設計,保障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主動思考,加強其對歷史題目的靈活應變能力,使學生能夠深度理解相關歷史概念。對于初中歷史而言,重點是要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的獨立探究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可以與生活化教學相結合,通過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學方法讓學生從生活中的常見問題中汲取養分,歸納總結,養成深度思考問題的良好行為習慣。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具備較高的教學素質,能夠結合所學知識積極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問題,最終有效發展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歷史知識和現實生活之間有著緊密聯系,通過對歷史事件的分析,可以總結出一定的社會發展規律。
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新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是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以及他們對生活的認知開展生活化歷史課堂,通過真實存在的、不斷發生的事件和歷史事件之間的關系,讓學生意識到歷史文化對于現代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例如,在教學高中歷史“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這一版塊內容時,可以與初中歷史“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的內容進行串聯。通過平時和學生的溝通,以及對學生平時交流內容的觀察和總結,教師發現班上大部分學生都在討論和堅果相關的事情,那么教師就可以在上課時,結合教學內容提出以下問題:“同學們最近都在分享和堅果有關的信息,堅果對人體生長發育、增強體質、預防疾病都有極好的功效,那么在大家經常討論的堅果品類中,有哪些是產自中國,又有哪些是從外國進口來的呢?我國與西方國家之間的經濟貿易又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呢?”通過這些問題,學生就會意識到現在的生活和歷史發展存在一定的關系。這樣一來,教師再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并為學生進行精彩的講解,學生就能夠從現實生活的角度去分析絲綢之路對于中西經濟文化交流發展的重要意義,并初步了解當前背景下經濟全球化以及文化交融對于中國發展的多方面影響,從而在循序漸進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生活化學習意識。
高中歷史教師要理性地分析教學現狀,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以及核心素養教學理念,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人生方向,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幫助學生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使學生以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面對人生中的困難,為學生的學習建立一個良好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