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小娟
(作者單位:黃淮學院文化傳媒學院)
隨著時代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眾多高校在專業設置與人才培養方面強化與社會需求的對應性。在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影視廣告制作課程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設計課程,并且其實踐內容與現代商業社會經濟的發展現狀密切關聯。影視廣告制作課程既要完成專業知識技能的傳遞,又要完成思政育人的目標,培養學生的責任感、使命感和歸屬感,提升學生的審美價值觀、文化感知力和藝術創作能力。
“課程思政不是一門新生的課程,也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而是一種順應時代而生的教育理念,這種理念倡導通過有意識地挖掘專業課程與綜合素養課程中的德育資源和要素,以一種隱性的方式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在課程教學中,以達成一定的德育目標。”[1]基于高校的德育要求,影視廣告制作課程應積極開展各類“課程思政”教學項目,發掘專業課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使其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過程,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落到實處。
本文從細微處著手,通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大方面對影視廣告制作的課堂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對于教師而言,重點是考查其教學方法與教學方式的呈現。傳統的影視廣告制作課程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的“教”為主,而學習的內容多是由前期廣告學概論、廣告策劃與文案等課程中所涉及的理論知識延伸而來,其更多時候考查的是學生的實踐操作,這就需要依靠教師的點撥作為根本。此外,隨著課堂教學改革的推進,以教師講授為主的課堂逐漸暴露出了一些弊端,主要表現為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在課堂上有開小差的現象,而教師因專注于授課,而無法及時掌握學生的課堂聽課情況。傳統的課堂教育側重于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有利于教師對課堂講課節奏進行有效的控制,讓教師能夠高效地進行學科知識的系統講授,但是無法完全照顧到課堂中基礎和興趣不盡相同的每個學生。“課堂上教師忙于傳授教材知識,課后教師忙于批改作業或科研,教師與學生、教師與教師、教師與領導之間缺少交流,沒有課堂互動。”[2]隨著技術條件的成熟,網絡授課逐漸成了趨勢和主流。受技術所限,很多教師在網絡的另一端無法隨時查看學生的學習動態,進而造成了網絡授課的“一言堂”等局面。由此可見,一味地以教師授課為主的課堂,無論在線下還是線上,都有相似的弊端。
對于當下的大學生而言,學習影視廣告制作這門課可以獲得廣闊的專業知識與技術指導,有利于其走向工作崗位后更好地開展工作。通過真實的課堂調查,筆者發現很多時候學生對枯燥的理論知識在接受層面具有一定的難度,同時針對教師“以教為主”的教學模式還會有一定的抵觸心理,因為其沒有機會參與到課程理論探討之中。此外,當下大學生就業情況較為嚴峻,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產生消極和懈怠的態度,當這種錯誤態度影響擴大后,便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學生的求學動機,進而在學習成績等方面出現比較大的滑坡。影視廣告制作課程中的廣告設置理念、實際操作都與計算機的應用緊密相連,其決定了本專業的學生與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學習有相似的境況呈現。家長與學生考慮實用性高的專業能夠更好就業,報考該專業時學生沒有充分考慮自身的實際情況。對于這種“被迫”性選擇來說,“隨著學生對行業的深入了解、對專業課的深入學習以及自身狀態的改變,‘被迫’選擇的學生始終無法對所選專業產生興趣,會出現轉專業、掛科甚至退學的現象”[3]。疫情防控期間的遠程教學實現了“停課不停學”,網課靈活便捷、教育資源豐富,無疑是當下保證學生學業的有效方法,避免學生的學業進度嚴重滯后。但是對自主性低的學生來說長期的“脫管狀態”,會進一步加強他們的“厭學”情緒,授課教師很難直觀了解到學生對知識的把握程度,也限制了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揮。試想當學生長時間對著電腦或者手機屏幕去學習時,其心中真實的教師影像便會趨于模糊化,進而使其產生心理上的抗拒感。基于教師和學生在教與學過程中出現的以上問題,高校應盡快出臺修正與干預的方法和規定,進而使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實現平等參與、高效互動的良好態勢。
賽教融合指的是將專業技能競賽與課堂教學進行結合,力求達成“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以賽促建”的目標。技能大賽的項目內容所涉及的知識和技能有一定體系,對專業知識、技術選擇有較強的綜合性,因此可以為課程教學設計提供借鑒。其實施路徑主要根據競賽要求進行教學內容的預設與安排,同時經歷組隊、選題、策劃、拍攝制作以及最后的投稿等相關流程,并最終將比賽經驗與心得體會引入課程的科學評價之中。通過“以賽促教”教學模式的推行,影視廣告制作課程逐漸找準了教與學的重心。其主要表現為通過參加競賽的路徑選擇,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廣告設計與思維能力,還可以拓寬師生的視野,進而在教學過程中起到促進作用。
賽教融合類課程內容主要采用導師指導、項目實施的形式進行,此處的“賽”主要是指競賽。教師可以把全班學生分為幾個小隊,在每次課授課之初,總體設定好本節課將要學習的內容,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在每次課結尾的時候,教師根據學生小隊的積極參與程度,對其進行評分,同時在學期末將學生的相關表現計入整體評價之中。教師本人參與到學生的實踐活動中,身臨現場做思想上和技術上的指導,必要時進行示范操作,后向學生分析操作步驟。在目前的賽教融合實踐案例中,教師由單純的講師轉化為教練,直接面對亟待解決的實際問題,激發學生在動態環境中的競爭意識,鍛煉他們的合作能力。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猶如運動賽事上教練和運動員的關系,只有在教練的科學指揮和引領下,運動員才能更好地展現自身實力。
一般情況下,理論性較強的課程容易使人產生抵觸心理,因而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賽教融合)的方式將會使學生真切體味到學習理論的有用之處,進而實現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的有機結合。賽教融合中的“賽”指的是學生的能動參與,而“教”則更多的是針對教師的教學知識和教學方法而言。在教師的課堂授課中,輔以賽教融合的模式可以提前鍛煉學生的競爭意識,使其盡早認識到學習知識就是在追求進步,進而杜絕課堂上開小差等消極現象。影視廣告制作課堂教學中的重心依然是如何使廣告真正打動人心且被人接受,這就決定了學生小隊在競賽過程中,可以通過自己的理論設想進行文字展現,進而評判各個小隊的創作理念。為進一步增強學生參賽的內驅動力,學校應不斷優化相關政策,加強條件保障。“鼓勵廣大學生踴躍參賽,高校應探索學科競賽的鼓勵政策,例如實行彈性學分制、區別設置創新學分、分層分類教育改革等,探索特色的培養方案等。”[4]所以說,開展競賽的目的不僅僅是機械地服務教學,更重要的是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參與性,激發學生的創新發展理念,進而更好地提升和發展自我。
對于新時代的大學生而言,通過參加與專業學習相關的競賽,可以促進其學習成績的提升與視野的拓寬,因為大學生參加競賽的目的就是體現“友誼、協作與創新”;與此同時,“以賽促教”模式的興起還可以對影視廣告制作課程教學理念的提升產生富有主觀能動性的促進作用。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大學生不僅要將自己的專業課學好弄通,還要提升思想和政治素質。所以說,教師除了在課堂上進行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中國大學生廣告藝術節學院獎等競賽主題的闡釋之外,還應該時刻將影視廣告制作課程知識與課程思政有機結合起來。
教師可以立足于本校資源,積極組織開展“課程思政”系列的比賽活動,推動賽教融合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將課程思政理念融入技能競賽的全過程,從競賽主題、作品評選標準等各個方面入手,把思政教育內容全面融入競賽環節中,再把賽制體系融入專業課程教學中。總的來說,通過賽教融合既能夠夯實學生的專業技能,又可以提升他們的職業道德與精神。學生經常參加各種技能競賽,在一次次的競賽中磨礪自己的意志,不斷挑戰自我。學生在比賽中會遇到困難、阻力,在技能突破中會遇到瓶頸,在競賽過程中會遭受挫折、失敗,這正是思政教育最合適的發力點,教師不僅要指導學生比賽,更要幫助他們走出困境、克服心理障礙。
“只有在專業課程中做到思政教育內容的全覆蓋,實現思政教育的連續性和系統性,才能擺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孤島’現象和‘兩張皮’困境,打破育人空間的局限,實現大學生培養的全課程聯動、全方位滲透。”[5]課程思政的未來發展方向將是“大思政”局面,其決定著上至國家、下到個人的思想意識學習層面,亦決定著國家的未來發展道路和方向。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大學生,更應該秉持責任擔當意識,提升自身整體素質,努力在廣告設計方面突顯中國思想意識,傳播中國文化。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各種外來文化和價值觀涌入,這些形色各異的思想文化時刻影響著當代大學生的理想信念。為了刺激大眾的消費欲望,大量商業廣告中充斥著功利主義、拜金主義的內容。作為新時代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大學生,應該在繼承優秀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對外來先進技術與文化進行有效借鑒,對不良文化進行剔除,“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也就是說,高校教師在講授影視廣告制作課程理論知識以及對學生進行實踐操作指導的過程中,還應該站在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高度,以中國立場去審視任何一場影視廣告設計與制作。比如,教師在組織學生參賽時,可以限定學生的參賽作品主題,像展示國家建設新風貌、宣傳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優秀傳統文化等。高校思政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培養將來能夠為國家和社會作貢獻的人才,這也是我國如此重視思政教育的原因。影視廣告制作課程不能陷入功利主義,廣告是刺激消費的利器,也是弘揚優秀文化的重要渠道。
影視廣告制作課程思政教學要做到以史為鑒,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與主流價值熏陶,幫助學生了解我國影視廣告業的曲折發展和老一輩影視工作者的堅韌品格和家國情懷,使學生端正創作態度,激勵學生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有所作為。在課堂中,教師要總結中國影視廣告業的沉浮歷程,探索國際傳播的核心要義,幫助學生樹立文化自信。教師在對學生的藝術表達的指導中要找到適合的切入點,寓道理于事例之中,引導學生運用正確的表達手法,把“中國故事”講好,讓更多的人受到感染。比如,教師在講解公益廣告相關內容時,可以組織學生拍攝作品來參加以公益廣告為題的競賽活動,在講解“公益”時可以融入德育知識,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并且將作品的參賽成績轉化為課程成績。影視廣告制作課程中講授的雖是廣告設計與拍攝技巧等知識,但其內蘊則是對文化的審視與表達,其中對本國文化的肯定與贊揚將是影視廣告制作與設計中的重中之重。
賽教融合的教學模式將會對課堂教學產生積極影響:一方面,通過賽教融合的教學模式,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全力發揮“指揮”效用,在面對思想和技術難題時,都可以保證做到全力以赴;另一方面,通過賽教融合的方式還可以有效促進學生的積極參與性,進而使其全身心投入影視廣告設計與制作的學習。最后,通過對賽教融合視野下的課程思政教學路徑進行探微,將會為影視廣告制作課程的發展道路規避障礙,如通過競賽主題可以促進大學生整體素質的提升,通過競賽指導可以推動課程思政理念拔高。融入思政內容時要平衡好與藝術教育,做到循序漸進,潤物細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