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譽潔
浪漫主義時期是西方音樂歷史發展中的高度繁榮時期,在時期誕生了許多優秀的音樂家。舒曼創作的許多音樂都深受浪漫主義文學的影響,因此享有“詩人音樂家”的美稱,舒曼在鋼琴領域首創了鋼琴小品套曲的這種體裁,為西方音樂的發展歷史上留下了獨一無二的藝術財富。《童年情景》由十三首小曲子組成,每個曲子看似獨立,卻又相互聯系,運用不同的創作手法形象地描繪出了孩子們在不同環境下的不同生活場景。整部套曲有趣,活潑,極具浪漫主義色彩。通過對舒曼鋼琴套曲的研究,有利于更好的感悟舒曼音樂作品,更準確地演奏《童年情景》這部鋼琴作品。
羅伯特亞歷山大舒曼,是十九世紀進步浪漫主義最鮮明的代表人物,德國偉大的鋼琴家、作曲家與音樂評論家之一,1810年6月德國偉大的音樂家誕生了,舒曼出生在一個書商家庭,由于深受家庭環境的影響,他有深厚的文學功底,這也為浪漫主義音樂的創作做了鋪墊,舒曼7歲時就嘗試創作小型鋼琴小曲,有出色的即興演奏才能。在1826年他的父親逝世了,16歲的舒曼到萊比錫學習法律,由于對音樂藝術的熱愛與追求。他跟隨弗里德里希維克學習鋼琴,在1830年舒曼學習了他喜歡的音樂專業,但刻苦過激的訓練使手指造成了永久性的傷病,18年他在精神疾病的折磨下痛苦萬分,最后選擇跳進了萊茵河后被救起,兩年后在那里逝世,終年46歲。
舒曼作為浪漫主義時期音樂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創作的音樂都深刻地反映著一種時代的精神,而今我們可能無法在還原舒曼創作《童年情景》時內心的情感,但是我們可以通過作曲家舒曼留下的資料,給我們開辟了一扇心靈之窗。特別是當時舒曼寫給愛妻克拉拉的書信,將這些信箋串聯起來就是這部作品最好的背景介紹。關于《童年情景》的創作背景我們可以追溯到1838年,當時舒曼給隨父親在維也納巡回演出中的戀人克拉拉寫信。舒曼在信中寫道:“趁我現在還沒有忘記。我剛剛寫作完的,正是你過去寫給我信中那句話的一種回聲效應,你在那次信中說過“你幾乎像個小孩一樣時常想念我”。①舒曼與克拉拉一直遭到維克的反對,強行中斷了他們的接觸,而后舒曼將對克拉拉的思念轉化成創作的力量,創作了大量的鋼琴作品。1838年3月17日,舒曼創作的《童年情景》獻給了克拉拉,克拉拉也非常喜歡舒曼的這首《童年情景》,這首作品無論是情感的細膩處理、風格的獨特韻味都特別能打動克拉拉。然而一首好的音樂作品的成功并不是容易的事情,舒曼的《章年情景》在生前并沒有獲得關注,在舒曼去世后,他的大量作品才獲得世人的認可,這首作品才經久不衰,毫無疑問地說這首作品奠定了鋼琴套曲在音樂發展史中的地位。
旋律。浪漫主義時期詩歌和文學興盛,舒曼在這種環境下創作的音樂非常注重旋律線條的自由流暢,他善于運用旋律線條使音樂作品充滿詩意和幻想性,優美細膩,他的音樂作品多采用方整的樂句,他也經常研究巴赫作品的復調音樂,因而他的作品經常加入復調織體。也會運用主題音調來進行旋律的創作。善于把握主題和音調之間的關系。在《童年情景》中第三首《捉迷藏》就是舒曼運用主調織體創作的,主旋律在右手,左手是伴奏音型,樂句中連線與跳音之間形成鮮明的強弱對比。
節奏,舒曼的感情性格豐富、復雜,因而在節奏上運用了復雜多變的節奏型來豐富音樂的內容,在這首《童年情景》中,切分與附點節奏是最常用的節奏型。第二首《奇異的故事》是采用附點節奏,形象生動地表現出孩童們看見奇異事物時的新奇與興奮的心情。通過多變的節奏來增加音樂音響效果。《竹馬游戲》整首都是切分節奏型,這首曲子打破了傳統3/4拍強弱弱節奏的概念,而是在第三拍上突出強調重音,動感增強,給人不穩定的感覺,塑造了孩子們騎著竹馬玩耍時的興高采烈神態,切分節奏刻畫了孩子們騎竹馬歡樂情景就像是在草原上縱情狂奔。
和聲。舒曼在和聲上運用了具有浪漫主義時期的特點,通過不協和和弦、副屬和弦及和弦外音等和聲的使用使舒曼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音樂風格。《童年情景》中比較典型的是第一首《異國和異國人民》,運用副屬與重屬和弦,來烘托樂曲的和聲效果,在第四首《孩子們的請求》和第九首《竹馬游戲》都運用了持續低音進行,屬持續音與主持續音交替。這些復雜的和聲也正是舒曼音樂創作的巧妙之處,通過這些豐富的和聲織體,才使音樂變得更加生動活潑、縹緲不定。
曲式。在曲式結構的創作上舒曼比較偏愛小品這種短小的體裁,《童年情景》的13首套曲多數為短小結構,由于對文學與詩歌的濃厚興趣使他的音樂創作具有鮮明的情感色彩,善于描繪樂曲細膩豐富的內心世界。《童年情景》中13首小曲中,第一,三,六,七,八,九,十二,十三首都采用了單三曲式結構,第二,十和第四首采用了單二和一段式的結構,第十一首甚至還用了回旋曲式,由此可知小型曲式是舒曼創作音樂作品重點選用的曲式結構。
第一首《異國和異國人民》旋律優美、抒情,具有浪漫主義色彩,所以全曲的力度要保持在較弱的狀態,可以用切分踏板。A段分為高音聲部和低音聲部,突出右手的主旋律并且彈奏時要清晰,手指的觸鍵不要機械生硬,可以委婉地銜接每個音符,通過這樣的演奏可以使整首曲子的音色更加優美細膩。中聲部的三連音要保持連貫性,可以采用雙手交替的形式彈奏。B段要體會舒曼的復調思維,突出左手的主旋律走向,使小曲整體感覺有明顯的層次感,右手可以彈奏的柔和,再現段回到了原來A段的速度,在彈奏第二句的時候要做漸慢的處理,為下一首小曲的連續演奏做好充足準備。
第二首《奇異的故事》給人營造出一種緊張古怪的氛圍,采用了單二部結構,在演奏A段時,應該注意分句的層次對比。裝飾音要彈得清晰、不能混音,演奏的時候要確保主題節奏的準確性,還要彈奏出堅定果斷的情緒。演奏B段時,手指保持低觸鍵,手腕應該運用自如,使四個聲部線條要連貫,還要注意左右手齊奏時與對位聲部的關系,突出右手旋律聲部,主題旋律要有明顯強弱的對比,演奏時要注意色彩與性格的對比。
第三首《捉迷藏》是以跳奏為主要彈奏方式,刻畫孩子們在玩游戲時的快樂活潑的場景,演奏時,十六分音符的跳音為主旋律,彈奏時力量要下沉,指尖觸鍵點一定要小,音色要扎實避免輕飄感。這首小曲對速度要求快,建議演奏時選用手腕跳奏,要放松,使聲音有彈跳性,讓音色聽起來輕松,具有流動感,這部分可以重點練習。
第四首《孩子的請求》采用的是回旋曲式的進行,彈奏這首小曲要注意三個聲部之間的層次感,高聲部的主旋律要突出,演奏中聲部時左手右手交替的連貫性,要注意擴音踏板和弱音踏板的使用,踏板要換得干凈,給人一種回聲的效果,全曲的強弱的對比處理要細膩,尤其在P、PP之間細致的音量對比,可以在PP處使用弱踏板,但是要彈奏清楚,在尾聲可以做漸慢處理,來增加色彩效果。
第五首《無比的幸福》右手要同時演奏兩個聲部,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演奏高聲部時,中聲部的雙音也要彈奏出來,所以對力度的把握特別嚴格,突出高聲部旋律,樂曲節奏要緊湊,手指觸鍵時緊貼琴鍵,要銜接處理好兩個旋律線之間對應與互補關系,要彈奏出熱烈幸福的畫面。可以根據和弦的變化加入踏板,不要過多地使用踏板對高聲部旋律的連接,如果踏板過分使用,會導致中聲部的音響效果模糊渾濁。
第六首《重要事件》最大的特點是全曲都是柱式和弦,演奏者在演奏時要注意音色要緊湊飽滿,像是孩子們在處理事情認真的感覺,A段主旋律在右手,這個力度f為主,演奏時要借助上臂的力量進行,肩膀與手臂要保持放松,不可彈僵,速度比較快的小曲要注意節奏的準確性,結尾做漸弱處理。
第七首《夢幻曲》是套曲中最著名的曲子,該曲是慢板樂章,A段先由弱起逐漸漸強,演奏時應該把握全曲主旋律的走向,因為全曲樂句的結構和旋律線都非常相似,在演奏上要準確掌握力度的對比和變化,旋律輕彈時不能太虛。B段是全曲的高潮部分,演奏者在彈奏時力度要漸強,再以減慢的速度進入再現段,演奏時手腕不要抬太高,音樂的旋律線流暢,盡量用踏板來連接,使全曲表現出甜美安逸的意境。
第八首《火爐旁》的雙手交叉或重疊的鍵盤位置是彈奏時的難點,是多聲部同時進行的樂曲,容易造成內聲部的混亂。A段兩個樂句是完全反復的,但兩句在色彩上不同,第二樂句的語氣肯定一些。主旋律在右手,旋律線要流暢自然,在演奏時要突出,在彈奏中聲部時要輕柔地進入,控制觸鍵的力度,不要蓋住主旋律的進行。B段的色彩更加明亮活躍,演奏時突出右手旋律,同時注意左手的屬長音及其踏板的運用,每次旋律的重復都可以做漸強處理,結尾處減慢處理,琶音部分以和弦的形式彈奏,舒曼在尾聲中運用了下行音型,營造出一種逐漸遠去的意境。
第九首《竹馬游戲》小曲中連續不斷的切分音型最為特色,打破了傳統的強弱規律,在第二拍上突出強音和持續低音,使得這首樂曲的獨具一格。孩子們玩竹馬游戲的歡呼雀躍的引心情展露無遺。演奏時要注意旋律聲部的歌唱性,抒情性,左手的持續音不能彈得太僵硬,注意小指觸鍵時貼在琴鍵上。注意演奏時手指的力度要控制得非常到位,B段左右手旋律線的巧妙銜接轉換在演奏時要特別注意。
第十首《過分認真》整首小曲都是切分的節奏型,左右手分別有兩個聲部,要認真細致地處理多聲部構成的樂曲,準確把握旋律聲部的連續切分音,演奏時注意左手部分第一拍要和右手部分的旋律相結合,樂句的結尾要做漸慢并延長處理,來表達孩子們的積極認真的態度。旋律線要柔和,在使用踏板時,一定要換干凈,在空拍處踏板空出來,來確保音樂織體的清晰流暢。
第十一首《驚嚇》每段各有特點,形象鮮明,注意在不同情境中去理解和表現音樂,A段旋律抒情緩慢,主旋律先由右手高聲部后又轉到左手中聲部,左手二度音程和右手的斷奏區分開,注意連貫平穩的進行。B段明顯的以激烈的速度變化和出其不意的強奏,旋律線在左手,右手彈奏的和弦跳奏要短促、干凈輕巧,自由靈活地穿梭在左手的旋律之間。C段的兩個樂句充滿強烈的對比,第一樂句注意把“sf”的標記的音突出,第二樂句旋律柔和流暢,重心在手指之間不斷轉換,注意根據和弦使用切分踏板。
第十三首《詩人的話》是最具有圣詠般的織體,清晰的用四聲部合唱的手法來烘托如夢的氛圍。舒曼使用了宣敘調的表現手法,演奏A段時要深入,音色較為內斂,要突出高聲部還要把雙音整齊、連貫地彈奏出來。B段的色彩暗淡,流動性強,演奏要連貫,同時還要注意左手低聲部大量的裝飾音,像是詩人在朗誦的形式演奏出恬靜隴傷的情緒,結尾出現的間斷性和聲進行要漸慢漸弱,踏板的使用尤為重要。踏板可以隨著和聲的改變而切換,采用切分踏板,在中間部分可以用1/2踏板,來保持旋律的歌清晰流暢。
綜上所述,舒曼作為浪漫主義時期的開拓者和創新者,不僅在音樂創作方面同時還在音樂評論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在創作鋼琴套曲歷程中舒曼創作了十八首鋼琴套曲,鋼琴套曲《童年情景》中,每一首曲子都有特別的標題,給人營造出一種神秘想象的空間。能在不同情境下細致地刻畫人物的心理狀態、動作和性格。通過研究舒曼的鋼琴套曲《童年情景》,可以更好地詮釋舒曼鋼琴作品的演奏技巧特點,學會如何去演奏舒曼的鋼琴作品。由于本人能力還存在局限性,希望本篇論文是一塊引玉之磚,為學習舒曼的音樂作品盡綿薄之力,同時也不斷鞭策自己在以后演奏中不斷學習探索。■
注釋:
① [英]蒂姆·道雷,朱健慧譯.舒曼[M].江蘇人民出版社,199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