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英 崔愛秋
產婦分娩的全程伴隨劇烈的疼痛感,此外帶給產婦的還有恐懼感、焦慮感等情緒狀態[1]。目前,宮縮乏力、產程的延長十分常見,已成為臨床產科需要攻克的重要問題[2]。產婦平臥體位或者半臥位姿勢為長期以來慣用的分娩姿勢,觀察胎兒具有便捷性[3]。但是此臥位在帶來便捷性的同時,又會引起骨盆狹窄,不利于胎兒的降生[4],傳統體位分娩時的劣勢得以在分娩球聯合自由體位分娩中被克服[5,6]。為此,本文探究分娩球聯合自由體位助產對產婦產程及剖宮產率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 年5 月~2021 年1 月于本院進行分娩的80 例產婦,依據分娩方案不同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0 例。觀察組年齡22~35 歲,平均年齡(28.1±2.5)歲;孕周38~42 周,平均孕周(40.5±0.6) 周。對照組年齡23~35 歲,平均年齡(28.5±2.5)歲;孕周39~42 周,平均孕周(40.8±0.6)周。兩組產婦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納入標準[7]:①產婦婚姻狀態均為已婚;②均無重大器質性疾病。排除標準[8]:①患有嚴重精神障礙病患;②因身體原因于分娩時必須選擇剖宮產者。所有產婦均簽署知情同意協議書,本次研究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實施。
表1 兩組一般資料對比()

表1 兩組一般資料對比()
注:兩組對比,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產婦采用傳統分娩方案:在醫生指導下,產婦呈平臥位或半臥位,同時就產婦宮縮頻率、強度等給予密切關注,以產婦宮縮頻率為依據指導產婦呼吸,呼吸以深淺方式進行交替,以此輔助分娩。
觀察組產婦采用分娩球聯合自由體位助產分娩方案:將分娩球置于提前備好的瑜伽墊或者床上,指導產婦趴或跪或坐于分娩球上,以產婦自己舒適為主。趴位:分娩球置于床上,孕婦上半身附于分娩球上,呈前后左右方位進行骨盆的晃動。跪位:孕婦雙手懷抱分娩球,身體略微向前傾斜,呈前后左右方位進行骨盆的晃動。坐位:產婦直接坐在分娩球上面,用左右手抓住墻壁扶手,呈前后左右方位進行骨盆的晃動。以上所述體位變換以產婦舒適為主,自由更換。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產婦產程時間及妊娠結局。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產婦產程時間對比 觀察組第一產程、第二產程、第三產程、總產程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產程時間對比(,min)

表2 兩組產婦產程時間對比(,min)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2.2 兩組產婦妊娠結局對比 觀察組自然分娩率高于對照組,陰道助產率、剖宮產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產婦妊娠結局對比[n(%)]
產道、產力等作為常見影響分娩的因素被大眾所熟知[9],但在產婦分娩過程中,其心理狀況同樣扮演著關鍵性角色,兩者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關聯[10]。十級疼痛強度的分娩帶給產婦帶來極大的心理挑戰,尤其是初產婦,第一次經歷分娩難免會有莫名的恐慌感[11,12]。實踐證明,無論是戰勝疾病還是克服分娩恐懼,心理作用都不可忽略,但是很多人往往忽視心理作用的存在[13,14]。因此抓住心理作用,圍繞心理作用進行聯合干預分娩為本文創新點,減少產婦負面情緒為產婦分娩時的關鍵環節,需引起醫學界相關人員的高度重視。
分娩球結合自由體位主要以孕婦趴、跪、坐于分娩球上展開[15],趴、跪、坐位使產婦會陰部、腰部得以鍛煉,從而使產婦在分娩過程中腰部、會陰部的疼痛得以緩解,聯合分娩方案改善傳統分娩方案的無聊,增加趣味性,產婦注意力得以成功轉移,減少產婦分娩時因疼痛等帶來的倦怠性、增加分娩積極性[16,17]。
本文采取不同方式的分娩干預,觀察組實施聯合分娩方案,對照組實施傳統分娩方案。觀察組第一產程、第二產程、第三產程、總產程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自然分娩率高于對照組,陰道助產率、剖宮產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分娩球聯合自由體位助產可有效縮短產程時間,降低剖宮產率,為產婦分娩時可供選擇的最佳分娩方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