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宗玉 吳雙 湯家樂 嚴若雷 席云峰 牛海濤*
(1.山東大學體育學院 山東濟南 250062;2.莒南第二中學 山東臨沂 276600)
隨著當前籃球運動的迅速發展,大學生參與籃球運動的積極性也在快速提升,籃球投籃方式也變得復雜多樣[1],教師如何在高校籃球公共體育課的教學活動中進行有效教學,以使學生能夠熟練掌握籃球運動中的投籃技術,從而提高投籃命中率成為值得探討的問題。這對促進我國籃球運動的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鑒于此,該文主要梳理了籃球投籃動作技術的要領及重要作用,對我國大學生籃球投籃訓練的相關研究進行回顧,指出目前我國大學籃球公共體育課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針對性策略。
籃球投籃技術是指在籃球比賽過程中,運動員運用靈活的動作將籃球準確地投進對方籃筐的動作體系。在原地投籃時,球員需要膝蓋稍微彎曲,雙腳前后站立,上半身微微前傾,全身重心穩定地放在兩腳之間。但當球員在接球跳投、運球急停跳投、抱球投籃時,都需要一步接球起跳,動作連貫。當球員持球時,手掌應充分展開,但應注意手掌不應觸球,觸球時應用手指根部以上,增加與籃球的接觸面積,以更加穩定地持球。投籃時,球員需要用手臂和手腕快速而準確地倒轉投球,此時球處于下旋狀態。大學生需要先熟悉投籃的技術結構以打下堅實的基礎,才能正確掌握投籃技術。
素質教育的開展使得體育課程開始受到廣泛重視,作為籃球運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籃球投籃技術已受到體育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投籃動作不符合標準的大學生,其投籃命中率就會明顯低于投籃動作更加規范的大學生。對大學生投籃技術進行改進,有利于提高投籃命中率。
動作突然、快而合理的投籃有利于進攻球員在比賽中有效避開防守封蓋,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投籃命中率。在籃球比賽中,大學生獲得的投籃時間較為短暫,掌握有效的投籃技術能夠使他們適應快速的比賽節奏,并提高出手速度與投籃命中率。此外,快速且高命中率的出手,在一定程度上會對對方防守人員的精力造成更多消耗。
正確的投籃技術需要身體各個環節協調合作[2]。在反復練習充分伸展、發力順暢、正確的投籃技術的過程中,身體的協調性也相應得到提高。大學生在籃球公共體育課上的情緒特征受多種因素的制約。他們在比賽、訓練或者學習中,整個身心都處于一定的緊張狀態。隨著比賽戰局成敗的起伏,大學生的情緒體驗通常會發生變化,其自信心也會受到影響。正確的投籃技術會使得投籃時大學生對自己的動作保持有足夠的信心,投籃將更加果斷,投籃命中率也會有所提升[3]。
隨著籃球運動技戰術的發展需要,籃球運動逐漸進入現代籃球時代(亦指“小球時代”)。與傳統籃球相比,現代籃球最大的特點便是角色和位置不斷地變模糊,并因其具有更好的進攻火力,以及更佳的觀賞性和更好的成績,更加趨于未來籃球的發展。現代籃球主要是圍繞外線核心來對球隊進行運轉,場上各個球員都具備較好的進攻能力,且進攻的重點體現在更高效的遠程投射上。尤其是連續命中三分球,對于擴大分差、在比賽中獲得主動權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熟練掌握正確的投籃技術可,以憑借較高的投籃命中率,進一步將進攻轉化為分數,擴大優勢,為順利贏得比賽奠定基礎。
熟練掌握正確的投籃技術,在比賽中會以更高的命中率建立起比分優勢。這可能會讓防守隊員的心理受到沖擊,從而影響其比賽心態以及在防守端的溝通,使其防守效率與防守積極性下降。隨著比分領先方球員心理優勢的逐漸增大,順利取得比賽的勝利也將更為容易。
擁有穩定且較好投籃技術的大學生可以通過減少與對手的身體接觸,利用隊友在戰術跑位中創造的投籃空位發揮投籃技術動作的作用,以減少體力的消耗,并在整場比賽中延續較強的進攻性。在球隊分數落后的情況下,投籃技術較好的大學生可以通過其較高的投籃命中率迫近分差,穩定軍心,為反超比分、取得最終勝利奠定基礎。
孫亞光[4]通過測取生理指標進行因子分析發現,疲勞恢復能力可以顯著影響投籃命中率,強調加強耐力素質的訓練,以提高疲勞恢復能力。盧桂兵[5]通過實驗研究,得出加強指關節柔韌度有利于提高投籃技術的結論。劉鎮鋒[6]通過隨機對照試驗,得出核心力量可以提高投籃穩定性的結論。
邵清秀[7]提出了投籃教學傳統的教法弊端,并對投籃的傳統教學與心理訓練教學的效果進行了比較。結果發現,心理訓練可以有效挖掘學生的思維,提出了投籃教學要有藝術性和創造性的結論。汪巧芳等人[8]發現,大學生的焦慮水平會影響投籃命中率。但進一步的研究結果表明,適中的焦慮水平會提高大學生的投籃命中率。吳秋林等人[9]進行的焦慮水平與投籃命中率的實驗也得出了同樣的結論。楊青等人[10]通過問卷調查法和觀察法探索了心理因素對投籃命中率的影響,結果發現,提高心理穩定性可以有效提高大學生的投籃命中率。楊洪杰[11]結合澳大利亞學者提出的體育運動中流暢狀態的9 個特征,提出可創造情境來幫助優秀運動員做到最佳的思維控制。楊建成等人[12]通過調查訪問法對31名大學籃球運動員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影響投籃的主要因素是投籃信心、自我認知水平以及對手的干擾。李寧等人[13]通過對國內外有關投籃技術的文獻進行梳理,指出心理特征及身體的協調結構等方面是我國今后的研究方向。
溫洪澤等人[14]進行了提高女大學生投籃命中率的研究,認為對女大學生進行投籃技術教學前必須進行詳細、明晰的理論教學并進行針對性練習是有效策略。具體策略包括多媒體教學,投籃技術動作分析,徒手動作練習,遠投練習,側面觀摩,兩人對投練習,投準練習,面對籃板實踐練習和建立結果評價和過程評價相結合的評價體系。楊棟等人[15]通過4 個月的實驗研究,認為ARCS 動機策略教學對男女生均是有效的,能夠更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可以在大學體育課程中加以推廣應用。姜忠生[16]考察了目標設置對大學生投籃成績的影響,結果發現,相較于傳統教學,個體目標設置對投籃命中率有顯著積極影響,但群體目標設置卻沒有影響。建議因材施教,設置群體目標的同時,進行個人目標的設置。姜忠生[17]隨后通過投籃實驗,進一步探索了目標設置對大學生自我效能影響的研究,結果發現,相對于常規和群體目標教學,個體目標教學在提高學生自我效能方面更有效。靳鐵柱[18]從運動生物力學原理、運動技能遷移原理和教育學基本原理層面分析降低籃圈高度在籃球教學中的應用價值,結果發現,降低籃圈高度符合科學規律,可以使女大學生學習投籃技術教學活動更加順利開展。趙雯[19]通過實驗研究,比較投籃的距離和成功率的關系,結果認為女大學生在籃筐投影點附近投籃成功率最高,而從三分線附近命中投籃是極其困難的。曾猛[20]研究了大學生籃球技術教學中表象訓練法的作用效果,發現進行大學籃球行進間低手投籃技術的表象訓練教學,能夠有效提高學生投籃技術掌握的水平。閆繼慶[21]舉例分析了技能正遷移在學生投籃教學中運用,認為該訓練方法可以促進大學生高效學習技術動作、增強學生的自信并使他們的投籃效果更加明顯。
近年來,體育教育的地位與過去相比有了明顯提高。體育教學的內容和形式也變得更加地多樣化。以籃球教學為代表的高校體育教育受到了廣大大學生的支持,各類體育公共課程及體育活動的開展也有效提升了大學生的身體素質。諸多高校的新型教學手段正涌入在校園,以突破以往的教學思想,注入體育教學的活力。籃球教學與訓練對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起到了很好的提升作用。然而,傳統體育教學理念與大學生創新體育教學需求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大學籃球教育的發展依然面臨著諸多問題[22]。在大學生體育籃球訓練過程中,各高校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籃球訓練教學的質量。
總體來說,目前我國籃球教學與訓練方式不夠新穎,存在一些問題。第一,大多數大學的籃球課仍然局限在應試教育的籠子里。教學目標主要是讓學生通過體育考試。在籃球課上,主要由體育教師進行知識講解和動作示范,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第二,部分高校籃球場地陳舊,訓練設施與師資隊伍不夠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對籃球興趣的提升。第三,教師缺乏對大學生戰術意識的培養和投籃姿勢的正確引導與教學。籃球是一項團隊運動,個人能力的強大并不是取得比賽勝利的決定性因素。如果教師沒有對投籃姿勢的教學重要性引起重視,將使得學生并不能在通過教師的訓練后有效提升自己的投籃命中率。第四,缺乏教學項目關聯性。完整的進攻能力需要運球與投籃的充分銜接,而目前一些高效進行的“專項訓練”的教學模式并不適用于實戰。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師僅僅對大學生的運球或者投籃進行專項訓練,而忽略了對二者銜接技術的訓練,因此訓練成果往往不能得到充分發揮。第五,缺乏對大學生的心理素質訓練。籃球運動中身體素質是基礎,有些學生身體素質過硬,平時訓練的表現較好,但是比賽中常常出現發揮失常的現象,原因是心理素質的不過關和缺乏心理素質的訓練。
在技術訓練的過程中,可以采用多媒體技術,通過視頻回放來發現球員在訓練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高空角度分析球員投籃動作是否規范。同時,在與投籃相關的戰術訓練中,該技術可以讓教練觀察全局,分析戰術執行的質量。此外,還可以提高學生練習的積極性。
在籃球教學中,教練可多設計一些關聯性強的項目,來提高學員從運球到投籃的銜接能力。在訓練中,教練可通過增加游戲環節或者物質獎勵的方式調動球員的積極性。
克服籃球運動員的緊張情緒是籃球訓練的重要內容之一。關注學生的消極情緒,降低他們的焦慮水平,使其轉化為積極情緒,提高抗干擾能力,以逐漸提高心理承受能力[23],從而提高投籃的命中率。進行心理素質訓練,可以啟發他們的思維,化被動為主動,從而提高投籃命中率。
大學生的自我認知水平是大腦皮層對運動動作進行實施的外部信息環境。因此,在籃球技術訓練中讓大學生保持較高的自我認知水平,可對投籃的生理途徑起到關鍵作用,從而提高投籃命中率。教練可以通過心理暗示,鼓勵球員積極自我分析、評價來提高認知水平。
在出手點和出手角度不變的情況下,降低籃圈的高度,會使大學生在獲得較大入籃角的同時,降低投籃所需的力量,并在投籃訓練初期有著較為滿意的命中率[24]。待大學生技術掌握牢固后,再適當升高籃筐高度、增加投籃難度,以調動并保持其興奮性,這有助于大學生學習技術動作,提高投籃命中率。
表象訓練法指在獲得畫面和導語的指導下,大腦不斷對某個特定運動反復想象,最終起到提高技術的心理訓練方法。回憶法是表象訓練法最直接的體現方式。例如,在籃球投籃技術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大學生播放運動員投籃訓練視頻。在視頻播放結束后,學生可假設自己是投籃的人并對視頻中投籃動作的各個環節進行回憶,然后進行投籃動作的練習[25]。通過表象訓練法,可為大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籃球學習氛圍,加深他們對運動技術的理解,提高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而提升他們投籃技術的掌握水平。
在籃球投籃技術教學課程中,教師通過多媒體進行理論教學,向大學生展示標準優美的投籃動作。然后通過對標準投籃動作的詳細分析,并運用生動優美的投籃動作來強化大學生的記憶。此外,教師可以制作精美的投籃動作課件,并進行反復展示、講解。在講解結束后,學生通過徒手模仿投籃動作,建立最初的肌肉記憶。此外,理論教學應結合針對性練習,才能使訓練更為高效。形成正確、良好的動力定型是熟練掌握投籃技術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投籃技術的不同要素進行針對性的練習。具體練習包括徒手動作練習、中遠程定點投籃練習,側面觀摩,建立結果評價和過程評價相結合的評價體系等。
注意、相關、信心、滿意是影響動機的4 個因素。使用ARCS(Attention、Relevance、Confidence、Satisfaction)動機策略教學能更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在籃球投籃技術教學中,教師通過使用“新鮮”話語打破傳統教學風格,可引起大學生的注意力;在講解的過程中,強調籃球投籃技術與大學生未來發展的緊密聯系,引發利益性驅動;在訓練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各種方法進行鼓勵,使大學生獲得充分的自信心;最后,可通過練習使大學生對自身的進步感到愉悅,并堅定繼續學習與進步的信念,提高練習效率。使用ARCS動機策略教學可以顯著提高學生的籃球投籃能力,且該教學策略對男性和女性都是有效的。
注重身體素質(核心力量、耐力、柔韌等)的訓練可以提高身體抗疲勞的能力、提高身體穩定性[26]。但對于不同的學生應該因材施教,例如,對耐力素質相對較差的大學生,教師在平時訓練時更應該注重進行耐力訓練。此外,在訓練過程中,為達到輔助訓練的目的,教師要注意心率、血壓等指標的監測。
籃球是一項不斷變化發展的運動,投籃是籃球比賽中關鍵的進攻技術,也是唯一的得分手段。在高校籃球課堂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應該明確籃球投籃技術動作教學訓練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的籃球訓練進行指導。通過結合籃球運動的需求,對籃球技術進行創新與優化,培養出具備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全面提升的優秀大學籃球運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