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丹妮
西安財經大學行知學院,陜西 西安 710038
怎樣處理好高等教育中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并進行有效疏導,培育青年大學生更優秀的心理素質,已經成為當前熱點問題。
大學生的身心發展尚未成熟,絕大部分學生在完成了緊張的高考任務后,往往都是第一次離別親友離開故鄉,走進大學校園,在這個情形下學生們非常容易造成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和中學對比來說,高等院校的環境變化了許多,大學生們不僅要適應新高校當地的氣候環境和風俗習慣,同時也要適應高校食堂的餐飲以及宿舍的居住環境等等,如果無法融入新環境中生活,很可能會形成焦慮緊張等負面情緒,而這時如果無法及時加以有效解決和引導,就會形成不良的心理問題。
青年學生習慣了中學的學習模式以及督促制度,去往高校學習后會不太適應高校的教師講授模式以及課下的自學模式,它們之間其實有很大的差別,受中學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部分學生不勤于思考,每日在宿舍游戲度日,無人催促學業,造成了學習成績嚴重落后。不過仍然有少部分學生能夠應對高校的緊張學習壓力,他們對于自己的學業有清晰的規劃與安排,對比高校生活就會發現比較簡單無約束,所以對學習并沒有壓力與困惑,屬于能夠迅速融入學校生活、積極調整自己的一類學生。中學的主要教學都偏向于大學的考核、應試的技巧以及成績的提升,很少涉及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方面的了解與幫助,這極易導致孩子們在學校時期遇到困難產生迷茫,甚至悲觀心態,從而產生失落感,更嚴重的時候甚至可能會抑郁,從而產生巨大的心靈問題。[1]
研究表明,每兩個學生中就有一個學生面臨著人際的交往問題,步入高校后,因為同學們對各自不了解,導致很難迅速融合到一起,由于互聯網的普及,網絡聊天很受青年學生的喜愛,避免了不善于交流的缺點,僅僅隔著屏幕說話的交談使學生的實際人際交流能力并無提升,從而造成了同學間無法有正常的人際交往。溝通交流是人際交往的重要基石。什么是溝通,可以通過對方的神態以及感情來進行理解并交流增進兩個人之間的情感,倘若過分依靠網絡聊天,不僅擠占了面對面溝通的時間,也使得高校青年大學生人際交往的適應問題陷入尷尬狀態。
研究表明,對于學生來說其實情感問題也使青年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主要方面,高校學生處在大學校園愛情的理想氛圍中,自身會萌發愛情火苗,而且隨著生理原因的影響,愛情沖動也可能會越來越明顯。但是,作為剛剛結束中學生活的學生們來說自身是很難把控面對情感中所帶來的問題,可能出現過激的情況,缺少正確戀愛觀,心智和思想并不成熟,學生如果在感情方面有困擾,不能進行有效引導更會對學生自身心理形成很大影響。
隨著年齡的增加,就業壓力明顯增大。就業是高校畢業生所必須面臨的實際壓力,高等院校的擴招,畢業模式的寬松,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在這樣的環境下,導致每年的大學應屆畢業生數量持續走高,增加了學生求職就業壓力,由于疫情影響所導致的就業環境等,讓高校學生落差感劇增,這時需要高校輔導員進行有效心理疏導,不然有可能使學生們產生心理健康問題。
當前,中國高校大學生心理情況日益嚴重,高校應提高輔導員的心理輔導意識,搞好對高校學生的心理輔導,使高校學生順應時代的快速發展,不被消極的情緒與心理所困擾,積極向上,全面發展。
心理與健康工作是高等院校的組成部分,是高等院校教育工作的內在需要,在高等院校教學中,心理輔導工作為高等院校培養人才起到了難以取代的重要功能。所以,高等院校心理輔導工作是培養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工作,是塑造高校學生健康心理的系統工程,旨在促進青年學生的身心健康。輔導員和學生關系密切,如同學生的大家長,擔負著保護學生心理健康的重擔。所以,高等院校輔導員應當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注重學生心理健康的培養與疏導,認真學習自己的專業能力,使學生不被消極的心理健康問題所影響。
大學生是當前實現大國夢想的重要生力軍,作為高校學生的輔導員來說,是實現學生德育健康成長的主力軍,對于輔導員團隊的逐漸年輕化,可以減少與學生的代溝,積極去與學生交流問題,有些時候年輕化也會出現缺點,缺少管理經驗以及對于一些學生的身心問題難以疏導與解決。因此,需要輔導員隊伍能夠學習專業知識,提高自身的心理輔導能力,學校也要強化培訓促進對輔導員自身理論的掌握,提高自身理論品格,完善良好心理素質,加強對青年大學生的教育心理工作。對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開展教育心理指導能力培訓,是進一步提升輔導員團隊綜合素養水平的迫切需要,是輔導員團隊建設的重點內容。
1.落實心理輔導能力考核關
高等教育要構建和健全高等學校輔導員選拔任用的機制,把輔導員心理輔導能力作為高等學校輔導員選拔任用工作的重點考評指標之一,以保證高校學生能受到最優的心理教育,努力營造高校輔導員引才育才的良好氛圍,通過組建高校輔導員人才培養領導小組、考核工作組,并給予相應的入職補助、科研資助等政策,在學員成長環境、工資待遇、基本生活設施等相關方面,進一步提升高校輔導員工作的滿意度。高校為健全輔導員選拔錄用機制,要在筆試和面試過程中涉及輔導員心理素質的有關問題,進行層層地嚴格把關,將心理素質考試全面涵蓋在大學輔導員的公開招募流程中。[2]學校對輔導員選拔使用的嚴格,是對高校青年大學生的負責,是學校教育的負責,更是為社會為國家的負責。
2.加強在職培訓
高等學校輔導員對心理輔導能力的訓練,將作為高等院校師資隊伍入職和職后培養的主要教學內容,并作為高校教師團隊建設的主要組成部分。學校輔導員工作的入職前與入職后培訓,對于提高學校輔導員工作的心理輔導能力很重要,但由于大多數的高等學校輔導員不一定畢業于心理研究相關專業,且學校輔導員工作職責繁瑣復雜,難以騰出工作時間學習心理研究以及教育科研等有關專業知識。所以,在高等教育層面就需要構建完備的學校輔導員工作職后培訓體系,在高等教育層面開展全省范圍的學校輔導員工作心理健康教育職后培訓,以提升高等學校輔導員心理健康輔導能力,從而更好地服務于青年大學生。這就要求高等學校黨委特別重視,由人事處或教師工作部具體負責實施好培養制度,全面覆蓋高等學校輔導員工作,多類型地聘請專家學者演講,開展沙龍,應邀參加大會培訓工作,并分層級開展各種職務、各種崗位期限、各種專業領域的教師輔導員培訓工作。實現新入職培訓管理和人才資源整合。打通地方高校與省級教育培訓資源共享平臺的銜接,通過購買和引進優秀入職培訓教育資源服務,建立高校教育教學資源庫,融合管理和資源共享功能于一身,建立一個多學校共用的入職培訓資源庫,最大化地打通單一高校資源庫管理,實現了多學校的共享資源庫。
3.健全心理沙龍制度
其實輔導員自身有時候也會受到學生的影響,在與學生進行交流的過程中,因為受到了消極案例以及負面心態等多方面的影響,輔導員自身的精神情緒有可能會被消極的不良情緒所影響,從而影響學校德育輔導員本人的心理健康。只有當高校教育輔導員本人的心理狀況良好了,才能指導好高校學生所存在的心理問題,才能保證對于學生的心理指導工作順利進行,對于高等院校來說搭建合理的心理沙龍的方案并落實未嘗不是一個很好的制度體系,這個關于學生心理調節的沙龍方案,由學校工作部直接領導,其主持的工作必須有學生個體來進行安排,學生是該心理沙龍制度落實的核心,對于心理沙龍方案不只是線下的一次方案的落實,更是線上的一次次重視,雙管齊下,從根本上解決青年學生的一系列心理問題,引導他們互相交流,通過平臺構建的心理云播課程體系,將線上線下融為一體,強調對于學生的心理沙龍方案開展的影響,以促進高校輔導員進一步提升學生心理指導能力,擺脫受消極情緒影響的自身心理壓力,同時學校還將進一步豐富心理沙龍體系,深入探討學生心理指導的難度和重點,對于心理經驗要進行交流,共享經驗以及體會,讓心理沙龍方案的落實逐漸變成高校輔導員的心理減壓以及心態緩解地。[3]
1.學習專業理論知識
高等學校輔導員要認真搞好青年大學生的心理工作,要將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要意義牢記于心,認識心理教學的重要性和緊迫感。高等學校輔導員應當掌握必要的發展心理學和高等教育知識,學習相應的社會心理學以及學生身心發展心理學、社會發展心理研究、教育學與教師社會發展心理研究等相關知識。唯有如此,學校輔導員才能運用專業的知識,對學生給予專業的心理指導并給予相應的幫助。
同時,開展心理宣教,運用網絡新型媒介有力傳遞有價值的心理資訊,從預防教育上下功夫,貫徹心理健康教育于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教學中,樹立正能量的旗幟,對于正能量的知識進行宣傳,并積極搶占網絡心理培訓的重要陣地,以盡可能減少青年大學生心靈問題,努力防止青年大學生出現嚴重身心傷害。另外,對于在心理咨詢方面的功課,由于大學生比較不容易接受面授的心理教學工作,更偏好于與網上虛擬世界間的交談,學校輔導員要順應時代發展趨勢,積極接受新事物,并運用新型媒介有效地對心理困惑問題的學生加以傾聽、理解與支持。
2.加強對于學生的心理輔導實踐
高校輔導員要查閱內容豐富的專業性以及其他非專業性書籍,更需要廣博多納了解自身的不足,加強對于自身知識以及實踐能力的提升,提高知識的積累,多去了解與參加實踐活動,訓練各方面的實際能力。專業知識固然重要,但還要學會運用,輔導員要做好青年學生所面臨的心理健康問題,落實實際工作,付諸行動,適時試驗,完善管理方式辦法,在學生學習的道路上面臨困境時給予專業的心理輔導,引導其用積極向上的情緒來面對困難,[4]尤其在對優秀青年高校生的具體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實際工作和具體思想問題的過程中,鍛煉心理輔導能力,在做好對青年高校學生的具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時,做到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高校的實際教學工作當中,把具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把對校園的心理健康教育實際工作做到潤物細無聲。
完善的人生觀、價值觀的養成與人的身心健康發展密切相關。身心健康的學生不容易被消極的情緒所戰勝,他們更能夠內化成了自身的信念,并外化成了自身的行動,從而養成良性循環。所以,院校輔導員在平時的工作中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應增強學生學習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意識,進而切實解決他們的心理障礙等問題。[5]
綜上所述,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學校素質教育進程中十分重要。對于高校輔導員的心理輔導能力發展路徑成為新時代高校對于輔導員綜合素質的要求,培養高校輔導員心理輔導能力,需要找到一個可復制且有效的路徑,并加強高校輔導員的心理輔導能力尤為重要,作為與學生最親近的教育工作者,要培養自己面對學生的種種不良情況與情緒對其進行及時疏導與溝通的心理輔導能力,整合好高校內的學生的心理健康工作與責任,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意識,解決心理障礙等問題,搭建起一個完全有效的可參考高校輔導員心理輔導能力培養路徑,是高校輔導員需要面對的問題,也是高校義不容辭的責任與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