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華
(遼西技師學院 遼寧阜新 123000)
焦點解決短期心理咨詢(簡稱SFBT)是指在心理健康咨詢中,直接從解決問題這一根本目標入手,將側重點放在咨詢者的積極因素和正面力量上,從而使正能量越來越多,盡可能減少負能量的侵擾,由于SFBT更加注重心理咨詢的去病性、恢復力以及發展性,在生活工作的多個領域都得到大力推廣和應用。對于中職學生這個的群體,由于其本身具有一些特殊性,SFBT對這一群體凸顯出了更多優勢。
作為中職心理輔導老師,面對開展學生思想工作和心理關懷教育上,而SFBT提供了有效的談話機制和科學的談話路徑,合理地運用SFBT,能夠提高中職心理輔導老師的教學效果,對學生的幸福感提升也大有裨益。
焦點解決短期心理咨詢(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簡稱SFBT)是一種短程心理治療手段,“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是其基本理念,更加強調如何解決問題,而不是發現問題,以積極向上的正力量和面向未來、朝向目標態度,促使事情向好的方向發生轉變。在中職心理健康教育中,鼓勵學生以發展的眼光看待眼前的困境,幫助學生以正向的視角重新認識生活學習上經歷的磨難挫折,并提出能夠切實幫助他們走出困境的具體思維方法。
在中職院校中,學生會不可避免地遇到學習學業、人際交往困惑、對未來適應社會角色等方面的問題,需要向心理輔導老師求助,SFBT能夠在短期內有效解決學生面臨的心理挑戰[1]。
SFBT與傳統的心理咨詢有所不同,傳統的心理咨詢側重于發現問題以及問題背后產生的原因,SFBT的側重點則在于如何切實有效地解決問題,注重解決問題的方案路徑上,不在問題本身上進行過多探尋。SFBT將解決問題的主體放在了來訪者自己身上,只有來訪者自己最了解自己的問題所在,最能對問題進行根本上的解決,從而引導來訪者思考如何努力才能達到解決問題后的理想狀態。
傳統的心理咨詢,咨詢師與來訪者是主與客的關系,咨詢師為主,來訪者是客,“客隨主便”,來訪者處于被動地位。SFBT則剛好相反,咨詢過程轉變成二者的通力合作,讓來訪者主動思考,找到問題要害,與咨詢師一起,協商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SFBT看待事物,相信萬事總有“例外”發生,引導來訪者從充滿負能量的視角中尋找例外和轉機,通過這個切入點來體驗正面視角,感受到正向情緒。SFBT的理念是,要解決問題,就需要正面面對,對問題本身的過于關注會給來訪者的行為貼上負面標簽,反而更不利于來訪者恢復正常的心理狀態。一個“例外”能調動起來訪者的正向思維,使其認識到,能夠解救自己的只有自己,不斷發掘正向情緒,才能完善自身,走出困境。
SFBT的會談時間相對較短,只有60分鐘左右,且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40分鐘):咨詢師要首先建立起來訪者對自己的信任,并延伸為二者的合作關系。首先,根據來訪者的問題,樹立一個具體可行的目標。然后,幫助來訪者找到“例外”,看到事情的正面,強化成功記憶,為后續治療打下基礎。最后,鼓勵來訪者對問題解決后的成功場景進行想象,思考通過怎樣的渠道才能達成這樣的愿景,使來訪者意識到,自己才是自己的解救者,自身蘊藏著的潛力還未發揮出來,增強面對困境的信心和勇氣。
第二階段(休息10分鐘):這是咨詢過程的“中場休息”,使來訪者暫時從問題困局中走出,盡力從第三者的客觀視角對會談過程進行回憶,有助于來訪者自己發現問題要害。這期間,咨詢師會離開會談現場,與其他治療人員商討治療方案,以便給來訪者提供建議。
第三階段(10分鐘):咨詢師回到來訪者身邊,提供治療人員的方案和建議,供來訪者借鑒參考,不僅要給來訪者正向回饋,還要給來訪者留出二次反饋的空間,目的是強化治療效果。
中職院校的教學模式與傳統的教學模式有較大差別,當學生進入一個全新的環境,心理上需要一個相對較長的適應過程,這一點在新生身上表現得尤為明顯。傳統的心理支撐消失,使學生在情感上極度缺乏安全感,容易陷入孤獨無助的負面情緒中難以自拔。學生進入中職院校大部分是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離家,開啟完全獨立的生活方式,而且不少學生在家中缺乏勞動機會,獨立應對各項事物的能力偏弱,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因此,學生進入學校后出現不適應在所難免。
另外,集體生活這一全新的生活環境的變化,也是學生必須面對的問題。個體空間被大量壓縮,學生出現的不適感會造成巨大的心理負擔,可能還會影響到學習[2]。
選擇上中職院校的學生,多是對文化課學習不擅長或不感興趣,但實踐操作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較強,進入中職院校以后從學習內容到學習方式都會有一個巨大的轉變,課堂學習不再是由老師主導,而是學生要成為學習的主體,學生需要主動探索,積極實踐。而無法適應新的教學模式的學生,會產生畏難心理,進而呈現出焦慮迷茫的心理狀態。還有一部分學生結束了原來緊張而快節奏的學習生活后,在進入中職院校后發現學習節奏放緩,自由空間增多,心理上出現大幅度松懈,對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嚴重缺失,甚至放任自流,放棄學業。
進入集體生活后,與舍友之間的關系緊張是中職學生人際交往方面較為突出的問題,很多學生在離家之前沒有集體生活經驗,遇到與舍友之間的沖突,不能及時以平和的心態進行溝通處理,導致室友之間矛盾頻生,甚至產生過激行為。還有部分學生以前的大部分精力都花費在了學習上,在人際交往方面的能力存在一定欠缺,難以融入集體生活,習慣獨來獨往,行為雖過于封閉,心理上卻強烈渴望與人交流,需要短時間內學會如何與人相處,成為亟需解決的問題。
網絡成癮是如今青年群體普遍存在的問題,中職學生自控能力較差,對學習興趣減退,脫離了家庭的管控,更容易被裹挾進網絡的洪流中難以自拔,不僅嚴重影響學生當前的學業,對學生未來的人生走向也有深遠的負面效應。由于在現實世界中得不到情感滿足,對網絡世界形成心理依賴,這種廣泛的心理問題在中職學生身上表現得尤為突出。
中職學生的心理問題較為復雜,心理輔導老師的人力卻嚴重缺失,心理老師的工作量較大,SFBT因時程短小,可以在短時間內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大大提高了咨詢效率。
心理咨詢實踐表明,就咨詢效果而言,通過心理咨詢解決心理問題,來訪者對咨詢師的信任感占30%,來訪者自身因素占40%,來訪者對咨詢效果的心理期望和咨詢師的專業水準只占30%。其中前兩者的實效性更大。SFBT的咨詢模式正是基于這一點,將重點放在了前兩者上,使咨訪關系轉變為朋友式的合作關系,從來訪者自身出發進行治療,為咨詢效果提供了有力保障。
SFBT采用直面問題的方式,給來訪者樹立了一個明確的目標,通過會談,使目標更加清晰明了,能夠引導來訪者快速把焦點集中在解決問題這個層面上,做到“有的放矢”“精準打擊”,從而快速提升解決問題的效率和質量。
由于中職學生這一群體有一定的特殊性,SFBT的咨詢特色恰好高度迎合了中職學生的特殊需求,因此SFBT與中職學生心理咨詢工作有良好的契合性。
SFBT以正向心理疏導為主,強調學生在生活學習中遇到的正能量事件,側重于尋找正面案例,將設定為學生作為解決自身問題的最佳人選,心理輔導老師的任務則是將學生的關注點和會談引領到如何正面解決上來,通過正向引導,讓來訪學生從自身發掘出支撐正能量的資源,促使學生找到改變現狀的方法。而這種從學生自身尋找閃光點的模式,正好迎合了學生渴望得到賞識、得到認可的心理特點,更利于學生走出心理困境。
SFBT是從解決問題的渠道入手,強調“怎樣做才能達到改變現狀的目標?”“怎樣才能克服通往目標路上遇到的障礙?”以及“怎樣才能讓問題不再發生?”,致力于尋求解決問題的路徑,以及為達到理想狀態需要哪些條件。為了使來訪學生的問題得到切實解決,心理輔導老師本著完全尊重學生的平視視角與學生交流,通過會談使問題的焦點轉回到學生自身,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從學生身上獲得解決問題的方式。而中職學生產生的心理問題,大多集中在對環境的適應性和自身的發展性兩個方面。主要表現在學業問題、人際關系、考試焦慮、就業焦慮等方面。心理輔導老師根據學生個體的不同問題,與學生共同商討解決問題的路徑,從哪些具體細節作出改變,目標導向性極強,能幫助學生順利度過迷茫期,找到人生正軌。
SFBT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咨詢時程簡短且效率高。SFBT咨詢次數通常是5—7次,極少達到8次以上。研究數據表明,SFBT一般在前1—2次咨詢時就能得到較好的成效。我國職業教育領域仍有許多不完善之處,中職學生的心理問題呈現逐漸居高不下的趨勢,且中職學生相當多的時間要進入企業進行實習培訓,時間緊張,學習節奏快,SFBT能夠適應中職學生的學習、生活節奏,在短程且高效的咨詢過程中找到適合學生個體的走出困境的方法,使有限的心理輔導資源得到充分利用。
中職院校中的心理輔導老師,應認識到SFBT并不是無所不能的,它在適用范圍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解決形成時期相對較長的問題時,例如,由于家庭環境因素、人格因素、成長中遇到的較大磨難造成的嚴重心理問題時,SFBT并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這類問題還需要長期且專業度更高的心理輔導和心理治療才能解決。SFBT針對中職學生的環境適應、人際關系等這類階段性的問題,對學生的幸福度提高作用較大,效果更佳。此外,實踐研究表明,對可掌握資源較少、過于缺乏遷移能力學生,以及自控力嚴重缺失的學生來說,咨詢效果往往差強人意,無法呈現令人滿意的成效。因此作為中職院校的心理輔導老師,面對不同的學生,要充分認識到不同個體存在的差異性,根據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采取有針對性的心理咨詢技術,幫助學生解決困惑和難題。
SFBT是一種流線型的咨詢技術,將心理咨詢大致劃分為三個階段,每個階段又被劃分為若干個小任務,但這并不意味著,SFBT使用過程中一定要按照這個流程,過于機械化的咨詢會讓來訪學生產生對心理輔導老師的疏遠心理。而且在實際咨詢過程中,各種情況都有可能發生,學生面臨的問題也是千差萬別,SFBT的使用切不可生搬硬套,而要根據不同需要隨時進行調整,如果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較為復雜,不適合SFBT,便要結合其他治療方案和咨詢技術來幫助學生找出問題要害。另外,SFBT的側重點在于解決問題的路徑,在一定程度上偏重于理性,對來訪學生尋求安慰的情感需求有所忽略,因此,SFBT也需要與其他心理輔導手段和咨詢技術緊密結合,以彌補這個缺陷。
不少中職心理輔導老師在運用SFBT對來訪學生進行輔導時,會談中使用的語句過于程式化,缺乏豐富的語言溝通技巧。會談過程中,需盡可能多使用開放式問句,并與封閉式問句有機結合,因為學生回答開放式問題時,更多的是表達內心的想法和感受,以及面對問題的態度,而回答封閉式問題時,通常只是敘述事實。SFBT看似簡單,實則需要咨詢師具備靈活掌握咨詢過程中各個階段進程和方向的能力,能夠及時抓住學生自身的正向資源,為學生創造進行改變的契機,引導學生逐漸走出心理陰霾。
近些年,隨著我國對職業教育的重視程度逐漸提升,以及中職院校學生的心理發展和心理健康問題呈現出復雜化趨勢,對中職學生的心理輔導和關懷教育也成為中職教育的重點。焦點解決短期心理咨詢技術(SFBT)因其特有的咨詢特點,在解決中職學生心理問題方面凸顯出了諸多優越性。作為中職院校的心理輔導老師,在面對來訪學生時,要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采取正向引導和積極評價進行心理干預,幫助學生迅速找到問題關鍵。此外,心理輔導老師還需要靈活運用SFBT,適度與其他咨詢手段緊密結合,找到最適合學生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