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杰
(南通大學理學院 江蘇南通 226000)
《關于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文件中,明確提出培養專業學生知識傳授、職業技能的重要性,促進高校朝著應用型轉型。物理師范教育專業學生的培養也是如此,應強化其教師職業技能,確保我國廣大中學物理教師的后背力量,同時應根據時代發展和現實要求,采取多角度培養的靈活措施,既要促進物理師范生的職業技能及綜合素養的提升,又要順應應用型轉型發展需求。
師范教育,從傳統理念上來說,主要是指高等院校為國家和社會培育大批的師資力量,高校作為教書育人的主陣地,既承擔著打造高素質、高能力師資團隊的責任,又要根據時代及社會發展,及時調整和改進人才培養策略[1]。因此,師范教育有著更加廣泛的概念和覆蓋范圍,更是被全面賦予新意義、新內涵、新形式,充分體現出綜合性人才的性質及特點。
物理專業在對人才的培養上,是穩固和強化各種物理學理論、方法、應用等基礎知識體系,具備必須的數學能力和實驗技能,從而在物理學及其他科學技術領域中,能夠獨自承擔科研、教育等工作的綜合性、專業化技術人才。物理專業作為一門基礎課程,有著較高的邏輯性和抽象性,知識覆蓋面廣,涉及各方面內容,包括高等數學、光學、力學、量子力學等,而且物理學本身是一門動力操作多、實驗性強的學科,今后的就業前景也比較可觀。因此,對于物理師范教育專業來說,應穩扎穩打基礎知識體系,不斷提升自身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以自身專業優勢,為國家和社會作出應有貢獻。
對于物理師范生而言,關于中學物理教師職業技能,這是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然而高校在培養過程中,在學生教師職業技能培養上有所輕視,甚至部分教師片面地認為學生走向校園后會自行形成教師職業技能,進而在這方面投入也較少。很多教師在對學生教師職業技能的培養上有著差異化的認知,部分教師過于看重學生的說話和寫字,強化學生的基礎性技能,而后期的專業技能訓練缺少相應的實訓環節[2]。也就是說,高校在對物理師范生的培養上,普遍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若是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教師技能訓練不足,如訓練中規范化、制度化缺失,造成教學與實踐之間存在嚴重脫節。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對物理師范生的考核上主要采取說課、講課的形式,自然而然使學生難以認知到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的重要性,甚至缺乏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動力性和主觀性。
課程設置是學生學習的有機載體,在物理師范教育過程中,除了為學生傳授必備的物理基礎知識外,還要側重于開設具有針對性的教師職業技能課程。不容樂觀的是,很多高校未能將教師職業技能訓練規劃到人才培養方案機制中,或者說因人才培養方案不完善,無法為后期教師職業技能訓練提供各方面有效保障,如時間、教材、設備等。高校應從全局出發,提升人才培養的全面性,實際教學中設置相應的教師職業技能課程。但在執行中,高校主要是以專業課程理論為主,造成教師職業技能課程比較匱乏,特別是物理專業中含有實驗、競賽等多種形式,若是長期少開設或不開設理論結合實際的教育類課程,會使學生教師職業技能培養流于形式、浮于表面[3]。因此,高校在對物理師范生的培養上,人才培養方案不健全,主要表現為課程設置不合理,尤其是開設的教育類課程整體優化不足,過于偏重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在物理教師職前教育方面有所忽視,未能真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導致物理師范生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矛盾和問題比較多,阻礙和制約整個教學進程。
教師職業技能的培育是理論與實踐的充分結合,對此離不開對教育教學理論的廣泛應用,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和綜合素養。在現階段物理師范生的技能訓練方面,系統性和規劃性明顯不足,雖然對一般技能訓練比較重視,但忽視物理學科專業技能訓練,課內課外教學無法高效銜接。在實際教師技能訓練中,線下教學比較正規,線上教學訓練比較隨意,采用的訓練方式和技巧比較單一,訓練內容面狹窄,如課堂管理、教材研究、實驗操作等技能方向訓練顯著不足,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無法實現全面廣泛的培養。對于物理師范生來說,教育教學實習環節必不可少,這是深化和提升其教師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但因高校人力物力及資源經費有限,會縮減學生見習和實習環節,造成技能訓練時間嚴重缺乏,學生無法得到有效的鍛煉,難以強化和深入實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師職業技能的發展[4]。
物理師范生教師職業技能培養,離不開教師的合理化引導,經過有效的組織和實施,充分發揮職業技能對學生的重要作用。高校對物理師范教育專業學生的全方位、一體化培養,在教師隊伍上主要聘用非師范院校的人才,雖然這類教師具有較高的業務技能,但缺少系統性的示范專業訓練及教育,在對教育學知識和技能了解上比較片面,無法有效給學生展示示范性教學。一些專業課教師一味地灌輸理論知識,缺乏對學生技能訓練的示范操作,單純認為示范性教學是學科教學法教師的工作;還存在部分學科教學法教師物理教育教學實戰經驗不足,特別是未能深入了解新課改下的中學物理教育教學的動態和方向,忽視對學生的針對性指導,從而無法保障對學生技能傳授的質量。此外,在學生深入學校的實習過程中,缺乏相應的指導教師,因教師未能給出指導性建議,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及綜合素養的養成。因此,關于物理師范生的培養,高校教學工作亟待改進,主要存在課程實踐性不足、可操作性不強、教育見習實習時間短等,這有著客觀因素的影響,也有著教師和學生主觀原因所致,需要結合具體情況,推進對學生教師職業技能的優化培養[5]。
高校應結合物理師范生培育現狀,高度堅持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的基本原則(目的性原則、分解性原則、示范性原則、實踐性原則、反饋性原則),制定一套具有豐富理論依據、操作性強的全程實踐制度。首先,完善課程體系,優化課程內容,按照《高等師范學校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大綱》等文件,全面布局、科學規劃物理教育專業學生的課程設置,擴大學生教師職業技能教育類課程的比例,做到課程設計理論與實踐結合,強化學生實踐訓練,突出和強調課程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其次,創新訓練機制,使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呈現出階梯性、多樣性特點,尤其是在教育實踐環節,根據教育實踐不同階段(見習、實習、研習),創建不同程度的標準及要求,使學生整個教育時期體現高度的教育性和綜合性,從大一階段的見習,逐步深入到各項教育活動,使學生得到多樣化的實踐訓練。最后,高校在課程方案中明確提出學生的實訓時間、目標及要求,教師可結合實際情況,創建一套完善的全程實踐機制,同時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根據全程實踐方案的進展情況,及時發現各種問題和不足,及時制定相應的解決策略。
當前很多高校對物理師范生的專業課程設置方面,主要采取理論聯合實踐的課程形式,根據教學大綱,明確理論和實踐目標及要求。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深受傳統模式的影響,在對課程實踐效果把握上不太理想[6-7]。結合物理師范生的培養目標及任務,需要注重這類學生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的系統優化及設計,創建一套以訓練和考核為主的人才培養機制,將教師職業技能必備的專業知識、能力、素養等歸納其中,根據學生的學習過程合理安全各項課程,特別是在對學生的訓練和考核上,應注重單個訓練項目的發展,遵循低層次到高層次發展原則,實現訓練單元的整合及優化,從而明確有組織、有程序的訓練機制,使其呈現出階梯式、循序漸進的發展方向。對于學生的考核,既要注重單向技能和綜合技能,采取筆試與口試結合的方式,又要強化學生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操作能力,逐漸培養學生必備的教師職業技能及素質。在物理師范生的實踐訓練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靈活運用各類教學法,如分層教學、翻轉課堂等,對每一類學生提供相應的實踐指導,既要幫助學生打下扎實的理論基礎,又要逐步提升其教師職業技能及綜合素養,使其朝著綜合性人才培養發現發展,以此滿足所有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均衡發展。因此,高校應注重課程設置與實踐環節的融合,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采取多角度做法合理把握和控制實踐部分的操作性。
高校為全面舉辦教師教育,切實提高學生的師范能力和綜合素質,應強化與廣大中小學的合作。特別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積累基礎教育的實踐經驗,為更好地推進師生在中小學的體驗式學習。高校可加大與中小學的溝通合作,實現教育資源的共享共建,共同為專業教師的培養出謀劃策。高校可明確規定,教師與學生每學期定期到中小學進行學習,體驗式的時間不低于2周,所有師生在于中小學緊密聯系溝通的過程中,能夠及時了解和把握新課改的動態及方向,從而有針對性強化物理師范專業的基礎教育將學生應具備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真正落到實處。因此,物理教育師范專業的教師和學生應經常積極參與到各種體驗式學習,強化和提升所有師生的物理教學能力、職業道德、綜合素質等。
物理師范生的理論與實踐培養,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關系,對此高校應注重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技能協調發展的關系。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側重培養學生自主教學的能力,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明確教材目標及任務,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技能融入其中,強化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能力,切實增強其教師意識,不斷提升自身創新能力。此外,高校還應發展物理師范專業學生的指導隊伍,提高師資水平,提升教師人員的薪資待遇,創建一套激勵機制,強化教師的理論及實踐培訓,不斷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素質[8]。
高校應提高對物理師范專業的重視,優化課程設置,創新理論知識及實踐技能操作機制,強化師生的體驗式學習,提高實踐環節的操作性。此外,教師應結合教學實際,及時調整和改善對學生的技能培訓機制,這對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和素質養成有著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