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羽
(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學 福建三明 365001)
多模態理論興起于20世紀90年代的一些西方國家,作為一種新興理論,多模態理論備受多個語言學家的關注。眾所周知,人們依靠自己的嗅覺、聽覺、觸覺、視覺、味覺等來感知這個世界,而多模態教學則是利用人的視覺、聽覺和觸覺中的兩種或多種模態進行教學。21世紀是互聯網時代,在多媒體技術和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學對教師的信息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教師需要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結合文字、圖像、聲音、視頻等多種符號,調動學習者的多種感官,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多模條件教學理論下提高學生的英語新聞閱讀能力,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素養[1]。
高中英語課程目標要求學生需要在義務教育英語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自己英語學習的目的,強化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能夠熟練運用自己學習的語言。也就是說,英語課程教學目標在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英語教師積極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發展學生自學能力。教學媒體是教師和學生的之間知識傳遞的媒介,傳統的教學媒體包括教科書、黑板等等,主要依靠視覺和聽覺且依靠單通道傳輸的方式進行英語知識的傳遞,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主觀能動性有待提升。如果在英語課堂中教師僅僅利用單一的聽覺模態來傳授知識,學生很難掌握學習內容,但如果教師能夠結合視覺模態,在多模態理論下將英語知識以書面語言符號的形式展現在學生眼前,就能夠有效加深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理解。若是教師僅僅采用書本以及黑板、粉筆等作為教學用具,那么學生的學習能力將無法得到有效提升。多模態教學理論符合新課程改革下高中英語教學目標,能夠避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懈怠心理[2]。
眾所周知,高中生學習任務較為繁重,大部分高中生都面臨著巨大的學習壓力,而高中生無論是在心智、身體還是智力方面都越加成熟,思維也開始逐漸完成從具象思維到抽象邏輯思維的轉變。相較于小學初中,高中生的注意力更加穩定,能夠較好地調節自己的學習方式,在課堂上保持高度的集中。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需要結合高中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當前教學目標,應用多模態教學理論采用多種教學手段來構建高中英語課堂。應用多模態教學理論不僅能夠從視覺、聽覺和觸覺等多種角度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主觀能動性,同時能夠讓英語教學目標以及教學內容更加生動形象地呈現在學生眼前,有效提高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效率[3]。
為了完成課堂教學任務,教師要使用與教學方法相符合的教學器具、教學資料以及設施等。而在完成教學任務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比如,在講解英語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設備等現代化教學手段,讓課堂教學內容更加生動形象,從而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英語詞匯等。相較于初中英語,高中英語知識在詞匯、句式結構、語法等方面學習難度較大,如果教師教學手段依舊傳統單一,那么學生很容易失去學習興趣,養成被動學習的習慣,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可以在這種情況下采用多模態教學理論,豐富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和視覺,提升教學質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采用翻轉課堂,情境創設、新聞播報、繪制新聞手抄報等多種形式來開展英語課堂教學,利用多樣化的英語教學方法使英語課堂更加精彩。
視覺模態是多模態教學理論中的重要組成,教師可以利用PPT、視頻以及Flash動畫為主的多媒體技術進行英語教學。PPT是視覺模態常用的一種形式,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多媒體技術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PPT課件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具有信息呈現便捷、表現力強、易于保存和傳輸等特點,許多教師開始采用PPT這種形式開展英語教學,提升了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除了PPT課件之外,教師還可以采用視頻以及Flash動畫等形式來應用視覺模態,視頻以及動畫能夠讓高中英語課堂更加豐富多彩,并幫助教師突出教學重難點,抓住學生的眼球,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視頻以及動畫形式能夠生成模擬真實場景中的視覺、聽覺和觸覺等,也就是說能夠讓教師在課堂中構建一個虛擬世界,為學生的新聞閱讀學習創造良好的環境氛圍[4]。
聽覺模態主要指的是教師在英語新聞閱讀課堂教學中采用英語歌曲等音頻形式來進行教學。高中課程任務繁重,而且很多英語新聞文本的理解需要學生擁有良好的英語聽力,教師可以采用視覺模態,幫助學生緩解學習壓力,放松學生的身心,讓學生在歡樂輕松的課堂氛圍中理解英語新聞文本內容,學習英語知識。除了歌曲之外,教師還可以尋找一些簡單的英語新聞播報,采用聽覺模態形式進行教學,增強學生英語學習自主性,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肢體語言是觸覺模態的重要形式之一,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溝通過身體部位的變化來表達和交流。觸覺模態作為一種非語言形式,也被稱之為體態語,主要包含手勢、眼神、表情、動作以及姿態等等。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采用豐富的肢體語言來幫助學生理解英語新聞閱讀知識,或者讓學生通過肢體語言來表達英語新聞文本內容,采用觸覺模態進行英語課堂教學。一方面,觸覺模態形式的應用能夠有效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緩解師生之間的關系,活躍緊張的課堂教學氛圍。另一方面,應用觸覺模態能夠讓抽象英語新聞文本內容更加生動形象,便于學生理解和學習,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主觀能動性。
在高中英語新聞閱讀課堂中,如何應用多模態教學來培養學生的英語識讀能力是眾多英語教育工作者需要考慮和解決的重難點問題。高中英語教師需要從新聞文本中提取多模態信息,并分析其中對學生有用的信息數據。為了能夠讓學生了解到世界各地的多元化想法,培養學生的多種英語思維模式,提升他們的英語新聞閱讀能力,教師需要從不同角度來分析新聞播報和新聞評論。在多模態教學理論下,教師需要采用音頻、視頻以及圖像等多種形式,將多模態相結合進行英語閱讀教學,打造現代化多模態英語教學課堂。通過多模態教學,讓學生理解多模態語篇中語音文字、圖像視頻等表達出來非文字資源的深層次含義。
在選擇英語新聞文本的過程中,教師需要保證文本內容涵蓋學生愛生活的各個方面,而其中的部分專業名詞可能會對學生的英語閱讀造成極大的困難和阻礙。而且語言是不斷變化的,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新的英語詞匯誕生,需要學生不斷去理解和記憶。比如英國脫歐事件,在這一事件中就出現了新的詞匯“Brexit”(英國Britain加上退出exit)。而且在時代發展變化下,許多看似普通的詞匯也被賦予了新的用法以及含義,這些都需要教師進行重點講述,幫助學生明確閱讀識記重點,提升學生的英語新聞閱讀能力。
首先,教師可以從“熟詞生義”這一角度來講解英語新聞閱讀中的重點詞匯,也就是說用常用詞匯來表達其在新聞文本中的特殊含義。比如,在新聞報刊中,經常會用“accommodate”,這一單詞的常見含義為住宿、留宿等等,教師可以以引導學生將其理解為容納、準予、提供等含義。再比如,常用的“invent”,這個單詞常用的含義學生們都不會陌生,而除了發明之外,這個單詞在新聞文本中也可以表達為捏造和虛構等等。
其次,教師可以從“小詞大意”這個角度來幫助學生分析常用的新聞文本詞匯含義。比如,常見的put,get,take等簡短的單詞,在日常閱讀英語新聞文本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尤其注意這些單詞與介詞搭配組成的各種詞組。這些單詞雖然形式相近,但是其含義卻有著很大的不同之處。在實際的英語閱讀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側重于辨別理解,比如,give一詞,常見的搭配就有give up,give away以及give in等等。
最后,教師可以從縮略詞和口語詞的使用開展英語新聞閱讀教學。為了能夠讓新聞更加簡明扼要,尤其是為了讓新聞標題能夠簡有力引人注目,新聞工作者常常會使用大量的縮略詞以及口語詞。比如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就被縮寫成為GDP,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縮寫成WTO,gonna等于going to;wanna等于want to等等。
除此之外,雖然課堂中的英語閱讀材料都是以新聞為出發點,但是其體裁多樣化,除了擁有時事新聞報道等等,還擁有新聞評論、新聞特寫、采訪記錄、演講稿、視頻摘錄等等。多樣化的文章體裁同樣需要學生去學習和理解,這就要求教師在英語新聞閱讀教學中結合文本體裁和寫作手法等對英語文本進行分析。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新聞標題、導語以及多樣化的寫作修辭手法等等來幫助學生掌握不同語篇的特定結構,從而使學生理解文體的特征以及表達形式,利用視覺模態來學習英語新聞閱讀方法。教師可以在課堂中應用多模態教學理論,從學生的視覺、聽覺和觸覺三方面來引導學生理解英語語篇,有助于學生進行英語表達。
課后鞏固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從一個新聞從業者的角度來學習如何客觀采集新聞信息,并進行合理的播報以及評論相關新聞,從而養成學生的批判思維,有效提升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首先,教師需要在課后鞏固中幫助學生學會表達自己的看法,客觀評論新聞事件。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從多角度對新聞事件進行分析和評價,讓學生能夠大膽利用自己的批判性思維提出自己的觀點和意見,然后再組織學生比較自己與其他人不同的觀點,討論彼此觀點的優缺點。在這一過程中不斷鍛煉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豐富教學內容,幫助學生加深對英語知識的理解。教師可以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應用多種模態來評論新聞事件,運用自己的推理和判斷能力,對新聞事件進行深層次剖析和評論,最后形成一種創新的思維輸出。
其次,教師需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利用圖像以及音視頻、肢體語言、神態動作和面部表情等多種模態手段來進行課前新聞播報,從而幫助學生轉變自己的思維模式,使學生能夠從新聞的閱讀者轉變為新聞的報道者,由之前的英語新聞內容輸入轉變為內容輸出,使學生能夠在英語課堂中去體驗創造新聞語篇的過程。比如在學期末,教師可以以班級為單位,和語文教師合作創設雙語新聞發布會,從而使學生能夠利用所學習的英語知識,扮演翻譯官、通訊記者、發言人等角色,采用多模態手段進行英語新聞輸出,提升學生的英語新聞閱讀能力。
除此之外,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編輯英文電子報以及繪制手抄報來培養學生的英語新聞閱讀理解能力。無論是編輯英文電子報還是繪制手抄報都具有相當程度的復雜性,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用自己所擁有的資源來建構新聞模態文本,最后進行自我表達。學生可以在設計電子報以及繪制手抄報的過程中進行選材、策劃、整合、校對以及加工等各種活動,最終制作自己能夠自由表達出的電子報以及手抄報,提升學生的英語新聞閱讀理解能力。
最后,為了進一步鞏固英語新聞課堂教學效果,課后鞏固練習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基于此,教師可以在新聞課程之后布置一些新聞單詞檢測單,組織學生每天默寫復習和鞏固課堂所學習的知識內容。
綜上所述,多模態理論在高中英語新聞閱讀課堂教學中能夠發揮出重要的促進作用,對學生新知識的學習和應用都有著巨大的優勢。教師需要結合英語新聞閱讀課堂教學內容,合理利用多模態理論,幫助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成績。多模態教學理論的應用對高中英語教師的課前準備能力、課堂掌控能力以及課后監督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工作者需要進一步深入分析和研究,挖掘該理論的應用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