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去塵
(濟寧教育學院 山東濟寧 272200)
幼兒教育屬于我國教育體系中的核心構成部分。伴隨著幼兒教育事業的持續化發展,教育部門開始重視幼兒教育事業的改革、優化。在此過程中,幼兒教育事業中的師資力量有所壯大,很多中職院校、高校都開設了幼師專業,旨在為社會發展、幼兒教育事業輸送更多的高素質人才。聲樂教學屬于幼師專業中的一門基礎性課程,在幼師專業聲樂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要全面化講解聲樂理論知識與聲樂技能,還需要重視培育學生良好的表演能力,實現聲樂教學和表演活動的深度融合,對學生實施專業化、全面化的輔導,提升幼師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將來成為一名高素質的幼兒教育工作者,為幼兒教育事業健康、更好發展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筆者是一名中職聲樂教師,在日常聲樂教育中較為關注教學過程創新、優化,本文主要是對如何在聲樂教學中培育幼師專業學生表演能力進行剖析,希望對于優化聲樂教學提供一定的啟示[1]。
對于中職幼師專業學生來講,他們在結束學業生涯后,會投入到幼兒教育事業之中。中職幼師專業學生肩負著重要的教育職責,因此,在聲樂教學活動中,學校不僅要讓學生掌握聲樂技巧,還需要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幼師專業學生在未來的職業發展中,接觸到的學生年齡為3歲到6歲之間。對于此年齡段的幼兒來講,他們的理解能力、認知能力比較差,需要教師的肢體、表演、情感引導。這樣才能夠促使幼兒身心全面化發展。由此,在聲樂教學中提升學生的表演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通過豐富幼師專業學生的肢體語言,讓他們為將來的幼兒教育工作做好鋪墊、準備工作[2]。
在中職幼師專業聲樂教學活動中,提升學生的表演能力,不僅能夠豐富課堂活動形式,還能夠提升教育水平。在傳統的聲樂教育活動中,教師通常采用動作示范、理論講解的形式來開展聲樂教學工作,學生無法感知到參與聲樂教學活動的趣味性,缺乏參與聲樂實踐活動的主觀能動性。因此,只有注重提升學生的表演能力,讓學生在表演中來歌唱、實踐,促使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此過程中,也能夠提升聲樂教師的專業綜合教育素養,靈活設定聲樂教學內容、形式、活動,師生協同成長、發展[3]。
在中職院校幼師專業聲樂教學活動中,在提升學生表演能力的同時,能夠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感知到探索、學習、欣賞聲樂作品的趣味性,提高聲樂教學活動效率、質量。聲樂是一種藝術內容,在傳統聲樂教學活動中,教師只關注音樂技能的傳授、講解,忽視了鍛煉學生的表演能力,導致學生無法用心、投入情感去鑒賞聲樂作品。而在培養學生表演能力期間,能夠讓學生從歌詞、音符中來感知聲樂作品中蘊含的人文魅力與情感,打破狹隘的聲樂作品審美認知,而是能夠多層面、多形式、多角度去鑒賞聲樂作品,增強學生的審美情趣,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另外,學生只有具備較強的表演能力,才能夠用心去詮釋聲樂作品,從中來獲得美的感受。
通過對中職院校幼師專業聲樂教學活動展開調查能夠發現,當前聲樂教學存在組織模式較為單一的問題,不利于發展學生的聲樂表演能力。出現以上問題的原因為多層面的,其核心原因是教師只關注如何訓練學生的發聲、發音技巧,會把聲樂理論基礎知識作為核心教育內容,完全忽視了培育學生表演能力,導致學生認為聲樂教學活動內容、形式枯燥,長久下來,會喪失參與聲樂教學活動的自主性、積極性。另外,在中職院校幼師專業聲樂教學活動中,教師缺乏了解學生想法、觀點的意識,師生間的溝通非常少,導致聲樂教學組織形式無法滿足學生的差異化、個性化需求,不僅無法提升學生的表演能力,還會導致聲樂課堂教育氛圍較為枯燥、單一[4]。
在當前的中職幼師專業聲樂教學活動中,存在缺乏訓練學生綜合表演技能的意識,教師對于表演技能的認知較為片面,只是把聲樂表演當作聲樂教學活動中的附屬品,忽視了情感表達能力、音樂鑒賞、表演技巧的融合,學生只能夠機械式模仿、表演、歌唱,不利于提升其聲樂素養。同時,通過調研,我們能夠發現,當前中,職院校幼師專業學生缺乏參與實踐活動的機會,一些表演技巧、歌唱技巧無法得到實踐驗證,學生很難發現自己表演、歌唱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這樣不僅無法提升學生的表演能力、歌唱能力,還不利于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5]。
在中職院校幼師專業聲樂教學活動中,要想提升學生的表演能力,教師要創新聲樂教學的組織形式,促使學生主動地參與聲樂教學活動。首先,教師要尊重、理解學生,基于興趣引導的前提下,改變以往聲樂理論知識傳遞的教學形式,而是要圍繞學生現有聲樂學習水平,靈活設定聲樂教學組織形式、活動。比如,在講解《金孔雀輕輕跳》兒歌知識期間,教師要有目的性地開展發聲訓練活動,并且為學生展示這首歌曲相關的表演視頻,一個視頻為偏通俗的表演視頻,另一個視頻為偏民族的表演視頻,讓學生去分析、探究兩者之間的差異,鼓勵學生模仿視頻來進行表演。這樣既能夠讓學生掌握表演技巧,還能夠提升學生的表演能力。其次,在中職院校幼師專業聲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把教育內容、聲樂技巧、聲樂情感融合在一起,以此來創新聲樂教學的組織形式,結合教育內容來選擇對應的表演形式,讓學生在表演活動中深化對音樂符號、音樂作品的了解,豐富學生的內心情感,能夠借助于面部表情、肢體語言來展示情感與作品。比如,在講解《飛吧,鴿子》歌曲的時候,教師先要對學生展開情感引導,讓學生利用肢體語言的形式來呈現鴿子翱翔的動作,讓聲樂表演活動更為立體化、豐富化,提升學生的聲樂表演能力[6]。
在中職幼師專業聲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歌唱表演能力,引導學生從中來掌握更多的聲樂技巧、方法。首先,要展示出歌唱技能中的技術性特征。在歌唱表演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熟練運用、掌握各種類型的歌唱技能,如共鳴、語言、氣息等,促使學生的全面化、綜合化能力提升。教師要重視訓練中職生的氣息控制能力,讓學生靈活應用“胸腹式”“胸式”“腹式”的呼吸方法。其中,“胸腹式”是最為常用的訓練方法,能夠提升學生的氣息控制能力,讓學生學會協調配合胸腔、橫膈肌、腹肌中的肌肉,從而在歌唱活動中可以有效控制氣息。同時,教師要重視訓練中職生的語言表達素養,在聲樂歌唱活動中,涉及的聲樂作品比較多,一些民族聲樂作品具備較強的民族特征與地域特征,教師要有目的性、導向性地開展演唱表演訓練活動。例如,在讓學生充分了解聲樂作品內容的情況下,讓學生在演唱表演中,感知作品中的語言特色和語調,并且要達到正確咬字的效果,掌握字音結構規律。另外,教師要重視訓練學生共鳴歌唱能力,鼓勵學生多加練習,美化學生的音色,能夠熟練控制中、高、低聲區,開展聲區的混合共鳴訓練活動,有效化地提高學生的歌唱表演能力。其次,在聲樂教學活動中,要想提升幼師專業學生的歌唱表演能力,教師要讓學生在歌唱表演活動中,盡可能保證形體動作的優美、協調。在日常聲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用心揣摩樂曲中蘊含的思想、情感,學會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通過面部表情來展示出歌曲中的情感、精神。另外,教師要重視對學生實施體形體態訓練,實現情感、外表、節奏、韻律、動作的有效協調,提升學生身體狀態的控制能力、協調能力、管理能力。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無實物訓練法”的形式,讓學生在腦海中策劃演唱歌曲的畫面,并且真實表達出來,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聲樂歌唱能力、表演能力。
在中職幼師專業聲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重鍛煉學生的舞臺表演能力。首先,教師要創設多種舞臺表演活動,讓學生更為自主、積極地參與舞臺表演活動中,從中來掌握更多的聲樂技巧、方法,增強學生參與舞臺表演活動的自信心、榮譽感。教師可以讓學生做出一些具備韻律的舞蹈形體動作,并且把這些動作當做舞臺表演中的一種手段。例如,學生可以做出貼近自然、生活的語言和動作,提升學生的舞臺表演力。其次,在聲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重視開展對學生的步伐培訓,結合聲樂作品來鼓勵學生表演、演唱,為學生提供更多校內、校外歌唱表演機會,提高學生的舞臺表演能力。最后,在聲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重鍛煉學生聲樂表演的心理素質。一些學生在舞臺表演活動中,會出現怯場的行為,如果學生擁有高超的表演技能、歌唱技能,那么就勇于表現自己,消除學生內心的自卑情緒。由此,在日常聲樂教學活動中,教師除了要對學生開展歌唱技能培訓,還需要有針對性訓練學生自身的心理素質,讓學生集中注意力來參與聲樂表演活動。學生也可以利用轉移注意力、心理暗示法的形式來消除緊張感,以最放松的狀態參與聲樂表演活動。另外,要想鍛煉學生的舞臺表演能力,教師要善于為學生創設多元化、趣味化的表演平臺與實踐平臺,讓學生擁有更多展示自我才華的機會,提升學生的表演能力。比如,在學習《送別》這首歌曲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討論舞臺表演形式,每一個小組創設不同的舞蹈,鼓勵各個小組展示舞蹈作品,教師要做出點評、鼓勵,增強學生參與聲樂表演活動的自信心。
在中職院校幼師專業聲樂教學活動中,要想提升學生的表演能力,教師要讓學生在演唱中來表演,也要在表演中來感知聲樂作品中的情感,實現表演技巧和聲樂技巧的并重搭配。不同類型的聲樂作品,擁有著對應的音樂風格、表現力,教師要讓學生在掌握表演技巧的前提下,能夠精準化地表達聲樂作品中的情感內涵、人文內涵。教師要積極拓展聲樂教學類型,讓學生在各種類型的表演活動中,掌握相應的聲樂表演技巧。同時,教師要把音符當做展示聲樂作品情感的重要基礎,讓學生在了解音符、音色過程中,提升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聲樂水平。另外,在聲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先為學生做演唱示范,并且利用表情、肢體動作、語言、情緒來表達聲樂作品的情感,增強聲樂作品的感染力,促使學生積極地融入聲樂表演活動中。比如,在講解《數鴨子》這首歌曲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腦海中構建音樂作品的情緒、舞蹈動作,并且用肢體語言展示出來,逐漸提升學生的表演能力。教師還可以在藝術節日、元旦晚會中來舉辦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來鞏固、復習聲樂理論知識,提升學生的表演能力,實現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融合。
總之,在中職幼師專業聲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重鍛煉學生的表演能力,通過聲樂表演的形式,讓學生收獲更多的聲樂技能、方法。同時,聲樂表演是集表現能力、想象能力、體力、腦力為一體的一種藝術形式。學生在聲樂表演活動中,既能夠提升表演能力,還能夠掌握更多的發音、發聲技巧,把聲樂作品形象化、生動化、有感情地呈現出來,提高聲樂教學活動質量,提升幼師專業中職生的藝術修養、審美能力,為將來投入到幼兒教育事業做足充分的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