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引弟
摘要:為提升小學語文合作學習質量,本文從語文課堂教育質量處著手,在傳統教育模式下展開創新式教學。在此之中,通過將信息化教學策略融入小學語文課堂,以提升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強化小學生的記憶能力,并打開深度教育合作探索的空間,使學生獲得優質的教育及發展。
關鍵詞:合作學習;小學語文;信息化教學
一、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探究合作教學中的運用價值
(一)提升小學生語文探究合作的積極性
素質教育環境下,小學語文綜合素養的培養已經成為目前我國小學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內容,需要教師與學生以共同學習分析的形式展開,以提升學生的參與感,保證學習質量[1]。因此,在新型的教育模式發展中,教師務必深化完成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轉型,吸收借鑒并整理傳統教學模型中的優點及問題,使當前教育模式更加科學。傳統教育模型下,教學受多方因素影響,包含時間與空間上的限制,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學互動較少,教學方式呈現單一性,學生的積極性難以被提起,最終導致了教師投入大量精力,學習效果卻難以保證的情況。
為有效解決傳統教育模型下存在的問題,教師需要對于當前整體教育環境、教育課堂建設細節部分等多方因素提起重視,以在不斷變化的整體教育環境下,尋找創新的方法[2]。信息技術的出現及應用打破了傳統教育模式的僵局,教育教學模式的針對性需求在此之中得以滿足,學生的潛力也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了發掘,語文綜合素養隨之提升。
(二)信息化教學打開探究合作語文教學空間
就目前小學語文課程的學習來說,三年級以上的學生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以及相應的語文素養,信息化探索教學的教育價值在此之中得以凸顯[2]。為提升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寫作能力、閱讀分析能力,教師展開教育教學之中,需要將教學內容做到全面發展與應用,且教學內容不可只局限于教材,以規避教育教學內容僵化,學生綜合素養培養缺少深度等情況。
因此,為有效保證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培養質量,教師可以加強對于信息化技術的應用,搜集、查找不同的教育資料,以達成旁征側引的效果,在為小學生普及知識的同時,起到增加學生閱讀量的教學目的。
(三)信息化教學的引入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性記憶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智力與閱歷不斷發展的階段,對于教材之中大量知識都處于難以理解的狀態,這不僅不利于學生的閱讀體驗提升,學生也將不能夠科學把握教材中文本的含義情況[3]。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之中,教師有必要科學的應用信息技術將文本之中的重點與難點更加直觀地展示給學生,使學生能夠對于文本中的內容以更加科學理解的形式掌握。與此同時,在信息技術的不斷引導之中,學生對于文本的分析呈現出不斷深入的狀態,在樹立文本中的內容時也可以提升學生的閱讀記憶,最終達成拓展學生閱讀量的目標,是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獲得強化。
例:在展開小學語文四年級《獨坐敬亭山》的教學之中,教師不僅需要對于學生展開詩人作詩情感、思想、歷史背景、詞語表達等內容的教學,還需要對于學生展開詩詞格律的教學培養,以提升學生的語言韻律感。分析本首詩中的平仄情況(平仄相間的聲調,使故事更加地抑揚頓挫,古詩詞的情感渲染也將呈現出更加豐富的狀態,以節奏美的形式展現詩人此時的心境,并達成情境渲染的目標)。同時,學生在合作學習模式下感受故事的回環美與整齊美,形成一定的語感,并在此基礎上提升自身的古詩鑒賞能力。
二、合作學習下小學語文中信息化閱讀教學策略
(一)靈活導入語文課程內容,點燃學生合作學習的熱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切教學活動若可以在興趣上展開與培養,則學生的學習效率與學習質量將都會有所提升[4]。在此之中,學生對于閱讀學習的興趣也會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想象力與好奇心隨之激發,學習動機也更加強烈。在此種教育理念之下,教師可以采用不同的教育手段完成語文教學的引導工作,以合作學習的模式展開教學,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語文課程的學習之中。
例:在學習小學四年級語文課文《珍珠鳥》一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展開教育工作,使各個小組學生對于不同段落中的內容展開分析,明確不同段落內的主旨及含義,并以小組匯報的形式在課堂中展示[5]。
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學設備對學生整理的內容進行錄入與整理,使學生在整理的過程中,生成屬于自身的邏輯思維,以達成全面分析的目的。在此過程中,學生的邏輯梳理能力在表達與整理之中可以獲得進一步優化,邏輯思維能力不斷增強。這對之后寫作邏輯能力的培養有著重要影響。
(二)創設閱讀教學情境,引發學生情感共鳴
但是,在小學階段不同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各不相同,主動展開學習的能力也是十分有限。因此,教師在課堂之中就成了一個課堂教育內容的引導者。因此,為達成課堂高效引導的目標,教師可以從閱讀教學情境的創設處著手,以由淺入深的方式帶領學生挖掘教材深處的內容及含義,并充分感知作者的真實創作目的。針對此種教育需求,教師在開展教育工作的過程中,可以選擇結合語文信息化教學,深度挖掘作者文章所作的歷史環境背景,并結合作者個人的境遇展開分析,以此激發出作者的情感共鳴。
例:在進行小學六年級語文《詹天佑》一課的學習之中,為了使學生可以更加真實地體會到詹天佑的愛國精神,以及其在我國鐵路事業中的貢獻,個人成就包含“主持修建中國自主設計并建造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創設豎井開鑿法和人字形線路[6]。這都為我國今后鐵路的修建提供了相應的建議與意見。教師在傳遞此類知識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利用信息化技術完成詹天佑個人人生經歷的查閱,還可以通過信息化技術查閱詹天佑存在的歷史背景情況,和相同時間段人才的流向與自身對于國家的影響,使學生了解時代為人們對于國家的情感,以為民族犧牲個人利益的理念,在開展語文素質教育的同時,達成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目標,使學生在學習之中對于詹天佑一類歷史人物產生崇敬之情,并為高效的閱讀教學作出相應的情感鋪墊。同時,在信息技術創設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情景創設的形式,加強學生與作者之間的聯系(可以從現代生活中鐵路對于人們生活中的影響著手,了解鐵路對于人們生活的影響),提升學生的閱讀情感體驗,強化學生對于文本內容的理解質量。
(三)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提升學生閱讀質量
現代教育理念之下,語文課程教學不僅僅需要提升學生的理論知識吸收能力,還需要與教育實踐內容相結合,從全新的觀念與引導之處出發,分析信息化教學之中存在的優勢,結合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展開多元化教育活動,學生的閱讀量以及知識積累量在此之中獲得提升,語文學習能力也隨之增強[7]。
在人教版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工作的展開之中,教師需要對于學生的閱讀能力、鑒賞能力、寫作能力等方面的提升提起重視。但是,在實際的教育教學工作展開之中,教師可以發現學生的學習質量保證可以從傳統教育模式上展開升級,通過集合群眾的智慧,使學生學習的綜合能力獲得培養。
例:教師在對于人教版小學六年級課程《石灰吟》的教育教學展開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開展“大家來閱讀”活動,引導不同小組、全體學生的古詩有感情朗讀。“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詩句的朗讀過后,學生可以在教師完成于謙所處時代的背景分析、個人境遇分析之后,感受詩人的強大精神力量,并結合古詩詞格律展開分析,了解不同詞匯在古詩中的作用,凸顯詩人的堅定內心。學生在該種精神引導之下,也會逐漸生成敬佩之情,并對于自身的成長與發展有所約束,為之后的成長與發展打牢基礎。其中,千錘萬鑿、烈火焚燒、粉骨碎身等各種外部環境都不能對于詩人的心理產生影響,詩人即使經歷千難萬險也有留有清白在人間,詩篇最后寫出了詩人作出此篇文章的目的,在前三句詩中不僅寫出了自身所面臨的境遇,更是對于自己的人身進行了解釋,在歷經三朝的歷史環境下,面對不同的君主,其始終保持著對于國家與人民的熱愛,并始終保持清醒的態度,積極表達自身的想法并發揮出自身的價值。小學生合作學習之中,不同學生的個人想法不同,閱讀出的內容以及思想也就各不相同,閱讀品質在群體想法匯集的時候發生碰撞,閱讀質量在此之中也可獲得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隨之強化。信息化技術以及教學模式在此之中起到輔助教學、情境創設等作用。
(四)引入課外閱讀內容,拓寬學生知識視野
傳統小學教育模式之下,教師的教育內容主要是以教材中內容為主,引入少量的課外知識支撐課內教學,最終完成小學語文課程的教育及教學工作。但是,在小學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雖然對于課程中知識有所掌握,但是在語文知識的學習之中仍舊存在大量不明確之處,在此之中學生的閱讀學習也受到了一定的局限,學生問題思考方式及能力均受到影響。信息技術在閱讀教學的應用之中,教師有必要對其提供充足的教育教學資源,以滿足課堂中各項問題及需求的解答工作,保證語文教育內容的全面性與豐富性。
例:在教學《田忌賽馬》和《自相矛盾》的課程之中,該課程內容包含著大量的哲學思想知識。因此,學生在完成課程內容的過程中,對于該類課程的學習興趣隨之提升,為保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還可以采用“類文閱讀”的教學方法,將相同類型的課程內容引入課堂之中,以保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培養閱讀的習慣,并在此種習慣之下完成課程內容的延伸學習。信息化教學在此中有著拓寬學習內容及知識面的作用。教師在展開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展開,包含所學文章類型的了解與分析、所學文章中相關詞匯的延展,學生在該種延展的環境之下,再次通過詞匯查詢尋找相應的延伸素材及資料,以獲取更多的知識,達成樹狀延展學習的目標。
(五)加大家校合作力度,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質量
小學教育工作展開的過程中,除了學校教育知識及內容的學習,家庭的學習也是小學語文學習內容豐富性提升的一種方式。在雙減的教育政策及背景之中,我國雖然對于學生壓力的降低提起重視,教師與家長也需要盡可能減少學生在家中的學習時間,降低學生的學習壓力。但是,科學的減壓教學并非如此,學生通常會在自身認為感到有興趣的部分不會感受到壓力,反而會提起興趣。因此,閱讀作為一種獨特的教育方式,在家庭教育中可以起到減壓的目標,學生在閱讀之中也會感受到快樂。
同時,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就是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情感聯系,尋找共同話題,并不斷展開分析,提出疑問,讓學生帶著興趣去尋找答案,這樣學生不僅可以在綜合素養上獲得提升,對思考問題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也將隨之獲得激發。信息化教學模式下,教師、家長、學生的交流、學習都與之密不可分,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知識面拓展、問題思考認證都可借助信息化設備加以查詢并驗證。
例:在學習《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節課的內容時,為保證課程內容的學習質量,教師可以在課堂之中布置學習任務,加強學生對于魯迅的了解。因此,學生在展開課后了解與分析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查詢資料的形式了解該時代背景下魯迅的生存環境、成長環境、成長歷程、對于中國近代的影響等。同時,將魯迅的短篇小說作為課外閱讀材料,整理魯迅的經典名言,完成記錄之后,達成寫作素材的積累目標,為之后閱讀能力、寫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提升做出準備。
(六)完善語文課程總結評價環節,提升語文課堂教學品質
對于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質量保證來說,在教育工作完成之后,教師該如何完成教育反思、教學評價是各項工作展開中的重點,這主要是基于對于學生課堂合作學習質量的了解需求生成的。因此,教師在此過程中有必要通過不同的形式優化教學評價環節。經相關教育工作者實踐研究后發現,對于學生學習態度、情感投入、閱讀發音、知識點掌握等方面內容來說,教師可以采用信息化教育的方式,在信息化教學課堂中布置相應的考查題目,讓學生獨立完成解答,查看小組學習的質量及效果,以明確該種教育模式中存在的漏洞,有針對性地制定相應的教學策略,實現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提升的目標。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針對合作學習模式下小學語文的信息化教學工作展開,以在傳統教育模式下,完成小學語文課堂的創新工作,保證小學語文信息化教學質量。具體的策略制定可以從靈活導入語文課程內容,點燃學生合作學習的熱情;創設閱讀教學情境,引發學生情感共鳴;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提升學生閱讀質量;引入課外閱讀內容,拓寬學生知識視野;加大家校合作力度,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質量;完善語文課程總結評價環節,提升語文課堂教學品質幾個方面展開,為之后語文信息化教育工作的優化與升級提供建議。
參? 考? 文? 獻
[1]王文濤.基于合作學習的小學語文信息化教學思考[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 2022(02):160-162.
[2]李玲.淺析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用多元化教學模式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2(01):177-178.
[3]陳風枝.小學語文信息化教學中閱讀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98):28-30.
[4]薛妹.探究基于合作學習的小學語文信息化教學策略[J].中國新通信, 2021,23(16):193-194.
[5]崔金水.基于合作學習的小學語文信息化教學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 2021(06):200-201.
[6]成秀麗.基于合作學習的小學語文信息化教學[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 2021(05):277-278.
[7]張蕊.信息化環境下小學語文學生合作學習能力提升策略[J].中國新通信, 2020,22(1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