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海燕
(嘉興南洋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嘉興 314000)
學習類App的應用頻率越來越高。但目前學習類App的質量參差不齊,因此,需要不斷地加以完善,促使學習類App可以得到良性發展[1]。
為了掌握高職院校大學生學習類App應用現狀以及需求,筆者作了相關調查分析以及研究工作。應用學習類App屬于學生繼續學習的一種過程,學習類App可以用在課前預習和課后自主學習兩個環節中。由于新冠國內疫情的原因,大部分的學校都實行封閉式管理,學生不再像從前那樣擁有大量的課外活動時間,對于他們的學習存在不利之處。為此,需要尋求一種方法確保學生的課堂學習可以延伸到課外,而學習類App具有延續學生的學習過程的作用,而且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時間,從某種程度上來看還可以使得學生在手機使用方面發生一定程度的改變,比如將更多的時間投入到學習類App,而不是玩游戲。
高職院校大學生應用學習類App不僅僅對大學生本身存在積極的作用,對于高職院校教師而言也存在益處。學習類App可以拓展教學方法,增強教學模式的多樣性和互動性。教師在學習類App的選擇、應用方面承擔著一定的責任,這就要求教師自身具備此種能力,能夠滿足教學的需求。教師可以利用學習類App完成課前、課中和課后教學設計,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學水平。高職院校的大學生相較于普通高校的大學生而言學習能力、文化素養偏弱,尤其是缺乏學習主動性、積極性,通過選擇或者研發最佳的學習類App可以促使他們在這些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2]。
移動學習將會成為未來學習的重要學習方式之一,前景非??捎^。社會背景、技術背景都在繼續完善和發展,學習類App的質量會不斷地提高。通過學習類App可以盡快地提高教育資源,尤其是優質教育資源的公平化,使得每一個人都擁有獲取學習資源的條件,最大程度地發揮空隙時間來學習。同時學習類App也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平臺,拓展學生的視野,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問題(1):學習應用程序對學業成績的影響。過程:一個類使用cloud類,一個類不使用cloud類。這項調查是連續兩個學期進行的。每學期進行一節課,每學期調查兩節課。一個班使用移動學習應用程序,另一個班不使用移動學習應用程序;另一門課程將在第二學期進行,這也是對兩個班級的調查。一個班使用移動學習應用程序,另一個班不使用移動學習應用程序。結果:使用移動學習應用程序和未使用移動學習應用程序的學生計算其衍生分數,并計算移動學習應用程序與學業成績之間是否存在顯著差異。
問題(2):學習應用對學習能力的影響。流程:問卷調查:利用云課堂對兩個班的兩個學期進行問卷調查,設置相關問題,學生填寫。結果:認為學習應用能提高學習能力的學生比例。
問題(3):學習應用對教師教學能力的影響。過程:教務辦公室和經驗豐富的教師在使用學習應用程序前后對教師進行評估。教務處和經驗豐富的教師多次隨機推門聽課,并在使用學習應用程序前后評估整體課堂控制、與學生的互動以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結果:根據教務處和經驗豐富的教師的評估和評分結果。
針對學習類App在高職院校大學生中的應用現狀以及需求設計了調查問卷,作了相關文獻的檢索與研讀,形成了系統性的問卷調查表,借助具體的平臺進行發給了高職院校的大學生,回收整理了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問卷,清除了無效問卷,從整體到部分地分析、研究了問卷的調查數據,對高職院校大學生學習類App應用現狀以及需求、問題等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具體的解決措施[3]。
問卷包括了三方面的內容,針對學生基本情況的內容,針對高職院校大學生學習類App應用情況的客觀調查,比如移動設備的使用時長、App類型、學習類App的獲取方式、學習類App的使用時間、學習類App的性質、學習類App的使用目的等等,針對高職院校大學生學習類App的應用及需求的主觀性調查,即學生使用學習類App的態度、滿意度、評價結果、建議等。
此次問卷調查的對象是某高職院校的大學生,采用的是隨機發放的方法,以提高調查問卷結果的客觀性。問卷共收集了109份,有效問卷包括了103份。
從調查問卷數據統計情況可以發現,高職院校大學生手機使用時間較長,43%的人每天的手機使用時間達到了6小時以上,42%的大學生手機使用時間在4~5小時,2~3小時的手機使用時間的大學生則有11%,使用手機時長在1~2小時的學生為3%,手機使用時間不超過1小時的學生僅占1%。從這些數據可以知道,手機已經成為大學生日常學習和生活必不可少的設備之一。
從調查問卷數據統計的情況還可以發現不同的學生喜歡的App類型有所不同,聊天類、購物類、音像類、教育學習類屬于選擇人數較多的。資訊類、游戲類、生活服務類的App的使用人數也不低。從這些數據可以得出學習類App確實存在較大的潛力,一旦有效開發,可以對學生的學習起到積極的作用[4]。
高職院校大學生認為學習類App具有必要性,存在一定程度的學習效果。對于學習類App的滿意程度比較高的學生占比比較大,學習類App目前基本能夠滿足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基本需求。不過也有學生指出大部分的學習類App的廣告、彈窗較多,影響了使用感。此外一些學習類的App內存占用太大,形式比較單一,容易耗費流量等。從整體的情況來看,語言學習類的App屬于選擇的人數最多的App,這與英語等級考試、小語種學習、其他考試等有關。高職院校大學生已經會利用學習類App進行課前預習,而且會在課后使用在線教育學習類App復習。在選擇學習類App的時候,大部分的學習都會在網絡搜尋相關資料,以口碑好的學習類App為最主要的選擇對象。很多學生會通過社交平臺掌握具有良好效果的學習類App。同學之間也會相互推薦使用效果比較好的學習類App。
很多學生對于學習類App有著具體的意見,比如他們發現在使用學習類App的過程中總是遇到錯誤,即學習資源的質量存在一定問題。此外學習類App的學習形式存在單一特點,無法最大程度地交流、分享,整體上的流量消耗比較大,影響了使用感受。再者一些學習類App的學習方式設計缺乏科學性,存在安全隱患,尤其是會泄露隱私。學習類App數量較多,但是出現卡機、閃退等也比較多。
高職院校的大學生移動設備的使用頻率非常高,但是大部分的學生仍然以移動設備作為娛樂的工具,打游戲成了其使用手機的最主要目的。從整體上來看,大學生的自控力確實比較弱,在聊天、游戲、影音等App上耗費了大量的時間。一些學生盡管移動設備中下載了好幾種學習類App,但是每一個學習類App的使用時間都比較短,使用頻率也比較低,并未完全利用學習類App完成學習任務。
學校以及社會對于高職院校大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負有責任,從大學生學習類App的應用來看,學校及其學校教師存在沒有完全負責人的情況,即不夠重視學習類App對于學生的學習重要性。學校與教師不僅沒有給學生提供學習類App選擇的指導和意見,還會以限制學生手機使用時間的理由限制學生的學習類App使用。一些學校雖然會鼓勵學生使用學習類App,但是缺乏針對性,也沒有吸收學生的喜好和意見,強制性地要求學生使用某一個App,導致學生出現了明顯的逆反心理。尤其是一直要求學生使用固定的學習類App完成課后作業,很多學生會認為是一種巨大的壓力,完成作業之后便不會在打開此學習App,反而沒有發揮出App的功能和作用[5]。
為了確保高職院校大學生學習類App的使用效果達到預期,需要從學生對App的使用感受出發,切中問題要害,提高學習類App的質量,優化學習類App的功能。在開發學習類App的時候要堅持以高質量的學習內容為基礎,創新也要建立在高質量的學習資源之上。在此基礎之上提高學習類App的設計界面、交互功能等才會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學習類App的功能要不斷地優化,以吸引更多的用戶,并且提高學習類App的專業性,以獲得良好的口碑,與用戶之間形成良好的關系,以獲取用戶真實的體驗感受,如此一來改進App的方向才會更加準確。學習類App需要與課堂學習信息相聯系,可以設計學習模塊。學習類App要避免忽視了娛樂的內容,即仍然堅持勞逸結合的原則??紤]到學習類App的主要使用人群,增加緩存視頻、資料等的功能,以避免增加學生的學習成本。
為了提高高職院校大學生學習類App應用的水平,需要從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養做起。應當提高大學生的自我控制力,在使用學習類App的時候關閉其他的App或者應用程序,可以營造一種相互監督的氛圍,利用他人來降低自身的惰性。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幫助學生逐漸地集中注意力,高效率地完成學習任務。大學生應當設定清晰合理的學習目標,將大的學習目標拆分成一個一個的小目標,以逐步地提高自身的學習成就感,從而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教師和學校都要積極地探索學習類App對于高職院校大學生學習的重要意義,以此為出發點還可以吸收學生的建議針對性地研發學習類App,為學生提供更大的選擇空間。很多學生在選擇學習類App的時候沒有明確的方向,教師可以提供針對性的指導和建議,使學生可以逐漸地掌握科學的學習資料搜集和應用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學校和企業也可以建立起良好的合作關系,從而讓學校的學生可以使用更高質量的學習類App。很多企業在研發學習類App的時候容易脫離實際,最終研發的學習類App無法滿足使用者的需求,為了解決此類問題,企業可以與學校建立起良好的交流、溝通以及合作關系,則可以掌握學生的需求,并且了解家長的需求,將這些需求充分整合,融入學習類App中,可以提高學習類App的功能作用。讓高職院校的大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學習積極性得到增強,學習能力保持不斷提高的狀態[6]。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大學生學習類App的應用具有必要性,為了滿足學生的基本需求,需要不斷地提高學習類App的功能和作用。目前盡管已經有了大量的學習類App,但是整體上還存在問題,而且以語言類學習App為主,學生的選擇空間比較小。在未來學生的移動設備使用頻率還會不斷地提高,而且移動設備的功能還會不斷地增強,從這些現實性的角度出發,完善、優化學習類App非常重要。綜合實際情況,發揮學校、家長以及社會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在掌握了學生的實際需求之上,構建出學習類App的研發與優化方案,最大程度地保障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使得移動設備對于大學生而言不再僅僅是娛樂的一種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