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睿黎
(山西省洪洞第一中學校 山西臨汾 041600)
平行班的學生英語基礎差、底子薄、學習無動力,上課容易走神、注意力不集中、不愛動腦,有時逃避學習,甚至不能真正地接納和認可自己,沒有明確的奮斗和向往的目標。所以,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更應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并找到適合他們的教育方式、學習方法和相對應的教學活動,為學生持續學習的能力打下堅實基礎。
首先,先從心理上幫助學生消除壁壘,發現擴大他們的長處和發光點。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師,我們可以將語言暗示,表情暗示、動作暗示、自我暗示等方法運用于課堂,幫助學生重塑自信。
教師用積極的語言能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緒,改變消極的心態。平行班學生在每日的聽寫、書寫方面取得一點小的進步,他們都會通過批語或當面表揚看到對他們的進步和為此付出的努力的肯定。當學生在課堂上回答問題或做展示時,教師如果是微笑地注視著他們,這對學生來說就是一種極大的鼓勵,他們能從老師的眼里看到肯定和贊許。教師還應教育學生學會自我暗示,幫助學生在學習體驗中更好地發揮自主性。例如有的學生每當遇上規定的時間內記憶單詞或分析長難句就會給自己一些負面的自我暗示,覺得自己語法基礎不好、單詞也不會,在學習上維持著焦慮狀態,以至于不能發揮正常水平。這種思維習慣一旦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就會嚴重影響學生的發展和教學的效果。所以每當這時教師如果暗示這部分內容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相對困難,如果可以完成則是挑戰了一個不可能,學生則會下意識地自我暗示,挑戰各種不可能[1]。
另外,教師在每節課上的精神狀態以及在課堂上表現的投入及準備的程度也是對課堂的一個客觀的態度暗示。其告訴學生這節課需要他們用什么樣的態度和精力來對待這堂課的內容。老師情緒的調動可以喚醒學生對本節課的熱情。
在學校中,學生面對繁重的作業、考試、升學等學習壓力,因此他們所承擔的心理壓力是隨著整個社會的迅猛發展和競爭的激烈而日益加大,由而影響到對自己學業的態度。美國著名作家愛默森說過:“教育成功的秘訣在于尊重學生?!苯處熞獙W會尊重學生,恰當處理師生之間的關系,減少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教師通過合理的渠道幫助學生釋放在學習及生活中積聚的消極情緒,及時發現其生成原因,從而幫助學生及時改善和調整。其次,教師要學會作一個平等、耐心的傾聽者,教師可以換一種眼光或者換一種角度來看待學生,聆聽學生對問題的簡介,分析學生的思維方向,通過換位思考等方法理解學生,幫助學生盡量解決學習中遇到的阻礙。
當一個人真正感受到被關注,產生了參與感,覺得受到了重視,真正投入到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或學習之中后,他會表現出很高的效率。所以,教師如果在繁雜的教學工作中,如果遇到學生的不滿,一定要變換調整教育方式,認真傾聽學生的真正心聲,充分了解學生的真實心理狀態,進而幫助他們緩解內心壓力,進行正確的引導與教育。在反駁學生所說或所寫的觀點之前,應進一步強調這些觀點的價值。這樣,當學生感受到足夠的關注與重視時,會形成良好的學習和合作的氛圍,從而提高班級整體效率。
作為教師,要從心里去真正看到學生的閃光點,然后給予他們期望,相信他們可以通過努力達到老師對他們的期望值。教師充滿期望的眼神,會讓學生感受到自身的力量。一個青春期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獲得了別人的認同,尤其是來自師長的褒獎,會對自己充滿自信。正如李希貴校長所說,“當一個孩子感受到來自成人世界的充分尊重的時候,也就是他開始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時候,也就是他自覺開啟心智的時候。這樣的成長才是人真正意義上的成長”。
教學最終的目標是激發學生的潛能,達成教學任務。好的學習任務,能創造各種可能性,讓學生在學習中暴露自己的認知水平,看見自己的成長,但一定要盡量避免“半途效應”。半途效應是指在激勵過程達到半途時,由于心理因素及環境因素的交互作用而導致的對于目標行為的一種負面影響。一方面,這對教師關注學生意志力的培養也提出了要求。另一方面,針對這個問題,每天可以布置一些學生“跳一跳、蹦一蹦”就可以摘到“果子”的作業。這樣既鞏固了當天所學,幫助學生達成部分學習任務,又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端正了學生正確學習的態度。在平行班的英語作業布置中,有必做、選做和額外作業三部分組成。課堂上的問題設置和作業難度不等,由學生們自主選擇。能力較強的同學在每次的基礎內容過關之后,更愿意去大量閱讀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和擴充自己的詞匯量。面對老師布置的額外作業,他們會表現出很大的興趣。他們需要的不僅僅是新知識的獲得,更是挑戰“不可能”后的滿足感。另一方面,必做題是每天課堂內容的鞏固復習和基礎應用,所以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必做題的完成不僅可以幫助他們回憶每天所學,而且可以幫助他們重塑學習英語的信心。
備課。應需要嚴謹考慮課堂容量的大小、難易程度,是否可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是否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些教師在備課的時候都應該考慮并做出合理的安排。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來確定教學難度。每節課中的教學重點和難點的時間確定下來,要做到重點突出,難點適當分散。再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地安排活動時間的長短。靈活使用教材,要以學生為中心,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減少、補充內容,把握好難易度,同時要考慮補充課外的閱讀延展。根據美國心理學家米勒(George A.Miller)教授發表的論文《神奇的數字7加減2:我們加工信息能力的某些限制》,明確提出短時記憶的容量一般在5-9之間波動。所以,一堂課知識點一共不超過七個或者信息組合不超過七個,其中重點知識為一兩個。集中精力,攻克一點,兼顧其他,從而獲得教學的高效率。
課前。上課前在黑板上列出上課的計劃、內容綱要以及要達成的目標,使學生對本節課形成目標感和方向。上課過程中,學生可以隨時參閱黑板上所列內容調整自己本節課的學習方向。
課中。好的導入應該結合本課教學重點,聯系學生實際,具有啟發性和趣味性。比如,展示圖片、錄像片、短視頻,或者以問題、歌曲,甚至是學生所熟悉的歌詞、詩詞進行導入等,這都是英語課上導入的幾種方法。但導入一定要和接下來的教學內容相匹配、相吻合[3]。
上課時的課程安排根據系列位置效應安排。在大于20分鐘以上的學習實踐中,大腦對信息的保持率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即高效期、低沉期和高效期。按照David Sousa 在《腦與學習》中建議,學校一節課的時長是40分鐘,那么就可以按照系列位置效應來安排課上的40分鐘。前20分鐘講授新信息并確保新內容的精準,在低沉期,即20分鐘后,30分鐘前這個時間段,可以安排學生做練習加以鞏固,有助于學生將所學知識點組織好進行進一步加工,然后在第二個高效期對整節課進行總結,這樣,可以幫助學生記得更牢,并且可以促使學生更深一步領悟和理解。
平行班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時??鄲烙趩卧~的記憶。教師可以將詞法授課與學生實際結合。平時的詞法講解是由教師逐條解讀詞的含義和各種用法后舉例或英漢互譯,但如果我們的舉例采用的是學生關注的或者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話題,這樣就會讓課堂豐富生動起來,也更能激起學生對于新知識的渴望和熱情,從而提高教學效率。教師可以將每節課需掌握的單詞通過圖片呈現出來,促使學生對詞匯進行形象記憶。這樣不僅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而且可以幫助學生更科學、有效地掌握好單詞。有時不同的學生思維不同,他們甚至可以根據一張圖片找出單詞表中數個生詞。例如,對于外研版BOOK5Module6的詞匯的教學中,呈現給學生一張一群藏羚羊的圖片后,學生聯想到的單詞有:herd(群)、antelope(羚羊)、endangered(瀕危的)、wildlife(野生生物)、habitat(棲息地)、reserve(保護區)、Tibetan(西藏的)、plateau(高原)、protect...from...(保護...不受傷害)、poacher(盜獵者)、struggle(努力)等。這樣做一方面可以緩解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脫離死記單詞的痛苦,也可以將個體的單詞組合成詞塊兒和句子記憶,同時也幫助學生構建了對整個單元內容的大致理解。
在課堂上,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問,發表個人見解,讓學生暢所欲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某個問題發表個人見解,陳述自己的理由與根據。學生可以對教材、老師的講解進行質疑,也可以將自己的觀點陳述出來或者呈現于黑板。這樣一方面可以迅速幫助學生找到未理解的問題所在,另一方面可以鼓勵學生學會質疑、創新,鼓勵他們從多維度去思考,以幫助他們對知識的領悟更加深刻,對知識的把握才會更加精準。
課堂上的活動設計要堅持 “為用而學,在用中學”(English is best learnt when always used in meaningful communication.)。比如,可以選擇誦讀、搶答、討論、辯論等形式,單人、雙人、小組活動的方式,靈活開放設計,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是起組織、指導、督促和激勵的作用。
課堂上的練習要做到精心設計。教師在授課之后要及時組織學生進行相應的練習,要求學生節節過關,將難點、疑點逐一排除。布置或設計的練習要難易得當,有分層。教師也可以在上每節課前可以根據本節課內容準備一套對應的練習題,在授課完后當堂發給學生進行檢測,做到當堂鞏固。
多元化、多方位提高英語課堂的趣味性。如何增強課堂的趣味性,這是每位平行班英語教師最想了解,也是各位教師一直追求研究和探索的事情。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可在課前讓學生聽一些他們喜歡的英文歌曲,或讓善于表現的同學演唱幾句有趣或流行的英文歌,以提高學生的上課情緒。另外,要想使學生獲得持久的興趣,還要讓學生感受到學會的樂趣,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因此,教師可將部分教學環節設置成激勵機制,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活動,同時不時地給他們機會去表現自己,及時鼓勵那些在課堂上表現良好的學生和小組并記以分數。當語言學習的任務被置于一種激勵機制當中,學生還是會積極地去完成。同時,稍稍落后的其他小組會以獲勝小組為目標和榜樣,從而培養他們的競爭意識,也讓課堂在歡快的氣氛中結束[4]。比如,教師可以用“彈球游戲”幫助學生復習代詞的用法,尤其幫助學生區分他們經常混淆的形容詞性物主代詞和名詞性物主代詞。學生可以用“蒼蠅拍游戲”來復習新學過的單詞,考查他們的聽力及對新單詞的認識,也可以用“五子棋”的游戲來幫助學生掌握重難點。
總之,平行班的英語教學,不僅僅是傳授跟英語學習相關的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重塑信心,找到針對他們的切實可行的、科學有效而且有趣活潑的授課方式,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不僅收獲了知識而且體會到了學習的快樂,更重要的是認可了自身的能力、確定了自己奮斗的目標。教師們用平等的師生關系,尊重個體的視角,去找到學生面對的問題的真正原因,幫助他們學會面對、接受、規劃、期待和向往,進而幫助學生重獲進取的信心,讓每個學生經過教育成為最好的自己,在高中階段為具備適應力和持續學習的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