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曉旭
(新疆師范大學 新疆烏魯木齊 830054)
高校學生工作通常是指針對高校學生心理、學習、生活以及未來發展等內容的一系列工作,高校學生工作涉及高校學生的方方面面,具有較為明顯的煩瑣性與復雜性。而新媒體是互聯網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產物,具有便利性、高效性與多樣性等特點。將新媒體運用與高校學生工作中,能夠有效提高高校的工作質量與效率。
高校學生工作管理涉及學生的日常活動、學習以及生活等方面,若是在新媒體時代高校依舊采用傳統的工作管理模式,通過面對面的方式進行溝通管理,這樣不僅會對人力與財力造成極大的浪費,還會導致高校學生工作效率低下,也無法滿足學生發展的實際需求。通過新媒體的運用,能夠從根本上實現對高校學生工作管理方式與理念的創新,有效打破傳統學生工作管理模式的弊端與限制。
首先,新媒體具有明顯的交互性特征,這能夠實現學校與學生的雙向交流。高校學生工作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點,就是學生與教師間的有效溝通。新媒體則能夠在學生與高校學生工作管理者間構建出一個較為方面且通暢的溝通平臺,打通學生與高校學生工作管理者的溝通渠道,使得學生工作的管理不再受到空間與時間等多種因素的限制,進而有效得到提升高校學生工作管理效率的目的,提高學生工作管理的成效。
其次,新媒體還具有瞬時性的特征。通過新媒體技術,能夠使得信息通過互聯網技術及時進行傳播,學生能夠在不同終端及時接收到相關信息,讓學生與學校間的信息交流不再出現滯后問題,為消息交流的時效性提供保障。新媒體還具有多樣性的特點,因此學生與學校在進行溝通時,能夠通過文字、視頻、圖片和音頻等當時對信息進行加工,進而實現立體化的信息交互。新媒體的不同特征決定了其在高校學生工作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也是高校完成學生工作管理的實際需求。
隨著我國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新媒體逐漸在人們的生活中得到普及,尤其是在各行各業的管理機制中更是得到了充分的運用,高校學生工作管理也是如此。高校學生依舊處于善于接受新事物、樂于探索新事物的階段,因此面對各種新媒體的形式都能夠做到迅速掌握。就現階段而言,微博、微信以及QQ等新媒體平臺都已經成為絕大多數高校學生日常使用的主要社交媒體,還有不同新興的新媒體形式也受到了高校學生的支持。新媒體憑借著自身多元化的優勢,讓高校學生逐漸對新媒體產生了一定程度的依賴,在日常生活與日常學習中都離不開新媒體的輔助,這對于高校學生工作管理而言也是一個機遇。
如今,大多數高校的學生工作管理活動都已經有單一的線下模式轉變為線上與線下雙管齊下的融合模式,許多學生工作都能夠通過新媒體平臺完成。學生在高校的日常學習生活中,學生工作的管理者還可以通過新媒體軟件對學生進行審核、通知、評價以及簽到等工作,進而提高高校學生工作管理的效率和質量。尤其是發生不可抗力情況之時,高校教師與學生都無法開展面授教學課程,新媒體平臺的功能在此時便可得到充分的展示。學生可以通過校園平臺進行打卡,讓學校能夠實時掌握學生的動態信息。同時,學生也能夠通過新媒體平臺進行線上學習,在家也能夠上課。共青團等系統還可以通過小程序、微信公眾號以及自身專屬的軟件等新媒體平臺,對高校學生開展思想教育工作。由此可見,無論是從高校學生工作管理還是從學生自身的實際需求而言,新媒體在高校學生工作管理中的運用都是必然選擇[1]。
我國政府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相關會議中,提出了要想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須做到因勢而新、因時而進、因事而化,靈活使用新媒體技術使得學生工作能夠充滿活力,通過推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優勢與現代化信息技術的高速融合,強化高校學生工作的吸引力和時代感。新媒體的影響力是對傳統高校學生生活的一種沖擊,促使高校學生的娛樂、學習以及生活等方面的習慣與方式發生改變,也使得高校學生的信息獲取的渠道方面得到了進一步的拓展。傳統模式下高校學生工作管理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社會發展對高校學生工作管理的實際需求,既無法做到便利學生,也無法做到貼近學生。因此,高校的相關管理人員需要明確思路調整的必要性,熟練各類新媒體平臺的運用,將學生工作管理與新媒體技術緊密結合,充分發揮出新媒體的優勢與特性,讓高校學生工作管理者能夠充分發揮出新媒體的運用價值,助力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通過對高校學生實踐活動的觀察可以發現,部分高校學生對新媒體產生了過度的依賴,導致這部分學生長期沉迷于網絡世界,這對他們的生活與學習都產生了極大的不利影響。新媒體技術的過度依賴與應用,會對高校學生的身心健康方面產生較為嚴重的消極影響,占用高校學生大量的時間。這就導致在新媒體時代,高校學生工作管理的難度不斷上升,主要就是因為新媒體在傳播信息時能夠突破時空限制與地域限制。在這樣的發展背景下,高校學生能夠通過多樣化、多元化的渠道獲取自己感興趣或需要的信息,這也逐漸成為高校學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分的一部分。只要擁有一部智能手機,就能夠隨時隨地通過互聯網信息技術獲取、搜集資料。
但是,在網絡中搜索出來的消息不僅有能夠為學生提供真實信息,同樣也充斥著大量的虛假信息與低俗內容,西方敵對勢力與極端思想在這樣的環境中也有機會悄悄侵入,這不僅會對高校學生的價值觀樹立產生負面影響,還在很大程度上對高校學生工作管理產生阻礙。面對這樣的形勢,在社會形態不斷多元化發展的環境中,新媒體逐漸成為影響高校學生思想觀念的重要陣地,因此 在新媒體條件下強化對高校學生的正確引導與工作管理迫在眉睫[2]。
現階段,大多數高校學生都會在新媒體的使用上花費大量的時間,過分依賴新媒體技術與新媒體平臺,這就導致現實生活中高校學生參與面對面交流的時間不斷被壓縮。相比之下,高校學生更愿意在網絡世界中與人溝通,這樣能夠為高校學生帶來快樂與刺激。通過相關調查可以發現,有近百分之二十的高校學生認為自己過度依賴新媒體平臺,導致自身與其他社會成員間的溝通出現了明顯的障礙。對新媒體平臺與技術的過度沉迷,會導致高校學生與他人間的交流不斷減少,高校學生的性格也會愈發孤僻,甚至對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關系產生恐懼及排斥心理[3]。
互聯網信息資源存在著較為明顯的泛濫問題,這就極其容易導致高校學生的個人信息與個人隱私被泄露。高校學生在使用新媒體平臺時,許多軟件都需要注冊賬號,在注冊賬號時就會收集用戶的信息,要求用戶填寫真實的個人資料。這就導致高校學生在使用這些手機軟件時,需要將自己的信息資料提交到軟件商,一旦提交成功,自己的個人隱私信息就會被上傳至網絡,隨時面臨著被盜取侵犯的風險。同時,高校學生的社會經驗較少,在考慮問題時無法面面俱到,難以從海量的新媒體信息中對積極信息的獲取作出準確的判斷,對低俗、錯誤以及片面的信息也不具備甄別抵御的能力,因此對高校學生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新媒體技術的發展與普及為高校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若是高校能夠不斷強化對網絡媒體平臺的建設力度,并將其與高校學生工作管理相結合進行創新與拓展,就能使得高校學生在短時間內接受新的學生工作管理模式,同時促進高校學生工作管理效率與質量的有效提升,其具體的操作可以集中為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高校需要通過新媒體技術引導高校學生逐漸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高校借助互聯網構建新媒體平臺的核心目的就是打造以互聯網為載體的思政育人領域,引導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逐漸樹立起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的思想理念,促使高校學生能夠始終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始終堅持社會主義信念與理想。新媒體技術作為時代發展的產物,將其融入高校教學活動中,能夠作為教學活動的媒介,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為學生營造出心理上的歸屬感,進而使得高校學生工作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通過新媒體技術不斷強化高校學生日常管理的工作。就現階段我國大多數高校學生的日常事務管理方面而言,新媒體技術的使用方便、互動性強以及信息傳遞快等特點,都是高校學生工作管理中能夠充分發揮的優勢,構建起互聯網新媒體互動平臺,能夠實現學生工作管理與新媒體技術的深入融合。在這樣的新媒體平臺中,高校學生可以通過搜索引擎對自身需要的相關信息進行檢索,如學校的圖書借閱情況、校內活動安排、課程安排、獎懲情況、考試安排以及助學金發放情況等。同時,新媒體平臺互動性的特點也能夠為學生反饋自身問題提供便利的渠道,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能夠順利地表達自身的訴求,提出意見與建議,向相關部門反饋信息[4]。
促進高校輔導員在新媒體技術方面素養及能力的提升,是高校學生工作管理中運用新媒體的重要保障。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與新媒體技術的運用與普及,高校教育工作也不斷得到創新與發展,在獲得極大便利的同時也面臨著一些困難。因此,高校輔導員需要順應新媒體時代的發展與需求,將新媒體技術與學生工作管理深度融合,創新學生管理手段與育人模式,提高自身對新媒體技術的運用能力和掌握程度。
首先,高校需要強化對輔導員新媒體技術運用的專業培訓,不斷向輔導員傳播新媒體技術在高校學生工作、育人工作以及教學工作中的重要性,并針對新媒體技術對學生生活學習帶來的影響進行深入分析,引導高校輔導員轉變對新媒體技術的觀念,以積極健康的心態接受新媒體技術的融入,強化自身新媒體技術的掌握能力。同時,高校還可以通過聘請專家講座或開展輔導員交換學習活動的當時,促進高校輔導員新媒體技術的運用水平提升,使得輔導員能夠在實踐中感受到新媒體技術帶來的極大便利。
其次,高校需要建立起完善的評價體系,并且在一定的時間內對高校輔導員新媒體技術的掌握程度進行考核評價,并督促輔導員在日常學生工作中積極使用新媒體技術,不斷提高學生工作管理的水平與質量[5]。
網絡信息安全是關乎民眾的日常生活與工作,同時也是影響國家發展與安全的重要部分。因此,高校輔導員需要在學生工作中積極主動地引導學生參與到打造清凈網絡環境的工作中,培養高校學生爭當網絡文明志愿者的思想。
首先,高校需要構建一支專業水平較高的網絡輿情監管團隊。網絡輿情監管團隊的成員需要熟練掌握輿論傳播的方式,對社會主要輿論進行及時了解,同時還需要通過高校內部的網絡監管系統對學生的輿論動態進行實時監控,了解學生主要關注的問題。若是發現問題,則需要及時對學生進行引導教育,幫助學生建立起正確的價值掛念,避免負面或不良的網絡信息對學生造成大范圍的消極影響。
其次,高校需要構建起自己的新媒體公眾平臺,確保自身具備搶占輿論先機的能力,引導輿論的發展導向。傳統的信息傳播方式大多是高校輔導員傳遞給班長,再由班長傳遞到學生,這樣的信息傳播方式過于緩慢,且容易出現誤差。新媒體平臺可以強化信息傳播的速度與精準度,通過微信公眾號和官方微博,高校還可以隨時發布校園信息,時刻搶占輿論先機,對校園輿論的動向產生積極的引導作用。
綜上所述,新媒體在高校學生工作中的運用對高校學生工作管理的發展而言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高校學生工作管理者需要重視新媒體技術的掌握,并基于此進行創新升級,以此促進高校教育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