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顥騰
(陜西理工大學藝術學院 陜西漢中 723001)
在素質教育全面普及的今天,在氣氛異常活躍的高校中,音樂作為提高大學生文化素養、培養高尚情操乃至審美情趣的養成,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自20世紀80年代以后,傳統的“老師教唱,學生跟唱”的教育模式在被逐步改變,轉向以“素質教育”為宗旨,從而開始探索多樣化的、有學校特色的教育模式,其中管樂教育方面至今已取得可喜的成績,尤其是在大中小學普及管樂教育方面我國已經處于領先的水平了[1]。故此,高校也越來越重視學生音樂團體的創建和發展,近幾年來,隨著國民生產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素質教育”“多樣性”等在教育中的認識提高,以及“高雅藝術進校園”等一系列活動的展開,使得高校的各層看到了音樂對于多樣化培養學生和展示校園文化方面的優越性。由此,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音樂團體得到了學校的支持。以西安為例,許多大學組建的學生樂隊不光有了專業的管理制度,同時依托西安音樂學院這一音樂專業院校的支持,專業性上也較之以前也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邀請專業的音樂教師從基本技術訓練到日常排練、演出,都有著非常專業的指導,因此,學校的音樂社團逐漸成了學校的名片之一,這對于拓展學校影響力、提升學校知名度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但不可忽視的是,地域差異一定會影響高校樂團的建立,所以對于一些經濟相對不發達、音樂氛圍不濃厚的城市的高校,怎樣培養出一個相對“有模有樣”的學生音樂團體,是非常值得思考的。
現階段,在國家和社會的重視下,高校在樂團的建立上并非一片空白,很多高校的合唱團和民樂團已經具備了相當的規模并已取得了很多的成績,但是為了應對當前對于中小學師資的需求,還應在師范教育的基礎上建立一個以西洋樂器為主體的學生音樂團體[2]。
音樂本身由于其自身的社會性和特殊的表達方式,在“教化”這一功能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相對于語言和繪畫的表述,音樂特有的“情緒表達”,即非語義性,無須門檻即可引起聽眾情緒上的共鳴和自我思考。而樂團豐富的樂器構成和立體的影響效果放大了這一優勢,以民族管樂作品《說夢阮》為例,這一作品立體的描繪了一個鮮活生動的曹雪芹。例如,第二樂章《醉》,樂曲以不規則節奏活靈活現描繪其東歪西倒、跌跌撞撞的醉態。樂曲節奏輕快,中段間以短暫的圓號組及黑管組輪奏,喻義與人對飲情景。這種感受超越文字,以最直觀的方式在聽眾心中勾勒出一副曹雪芹飲酒的畫面。
李天池博士在訪談中談道:“管樂團規模較大,樂器眾多,每一種樂器可能只會安排一個學生演奏,他雖不是獨奏卻承擔著不可或缺的伴奏角色,但即便是伴奏我也會對學生在音色的處理上提出高要求,這便關系到他們平日在技能小課中的學習和練習程度。”可見,集體課與音樂技能個別課不能脫離彼此而獨立存在,兩類課程相輔相成,不可或缺[3]。樂團對于專業水平的要求相對于獨奏,在音準、節奏、強弱、樂感上的要求更高,同時對于這些能力的訓練也更為突出。首先,對于音準的把控,關乎樂團整個排練、演出能否進行的基礎,以此為標準要求學生,就能促使他們的演奏音準有所提高,也可以參考其他聲部,訓練自己的音準調節能力。其次,合奏中既有主旋律也有伴奏聲部,毫無疑問,伴奏聲部的音量要讓位于主旋律聲部,那么這對于學生演奏的強弱轉換,又是一次提高;樂團作為一個整體,所有聲部要處在同一個律動中,這既是對演奏者節奏標準的要求,同時樂團的整體節奏還會帶動演奏者節奏感的提升。最后,親身參與到演奏中,對于感受音樂作品的思想,感受作品的美,和觀看音像資料是完全不同的,以此來提升樂感比課堂上的教學要更有效。
校園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關鍵組成內容,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發展,培養健康的興趣愛好,養成積極向上的文化生活,有必要進一步加強學校藝術教育工作,積極推動大學生藝術社團的建設,支持學生的社團文化活動。和其他大學生藝術社團相比,管樂團在學生技能培養、知識結構豐富、團隊協作意識養成和提升藝術修養方面的作用均具有明顯優勢,是思想教育、藝術教育、品德教育的高效結合,也是校園文化生活的有機載體[4]。
既然要建立西方樂器為主的學生樂團,那么目前的選擇有二:交響樂團和交響管樂團。
交響樂團相比于交響管樂團,多出了一整個弦樂聲部。這就造成在選人上的難易不同,音樂師范教育主要教授鋼琴和聲樂,輔以部分器樂教學。如果要建立交響樂團,除了管樂之外,還需要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的選拔,這在大多數以高校音樂師范教育為主的高校中是不可能完成的一項任務,因為中提琴、低音提琴在音樂學院這種專業院校中都較為稀有,在其他地方更不可能有支撐起一個樂隊要求的人數。
另外,二者的排練難度上也有所不同,對于非器樂專業的院校來說,短時間建立起一個有一定水平的樂隊是首先要考慮的,而交響樂團出成果的時間遠遠高于交響管樂團。因為交響樂團相較于交響管樂團,首先就有弦樂和管樂的音色融合問題要解決,這對于要可能有大量只是因為興趣使然而學習器樂的學生來說,讓他們短時間練出符合交響樂團需要的音色是非常困難的。
綜上所述,交響管樂團相比于交響樂團有著成員易補充、排練周期短的優勢,所以筆者認為,在音樂師范院校中建立交響管樂團更好。
建立一個有一定水平并能持續發展的管樂團,僅僅有一群熱愛音樂的教師和學生是不夠的,需要解決多方面的問題,才可能建好一個管樂團。一套完善的運行機制以及合理的管理,才可能確保管樂團可以一直運行下去,筆者將從以下幾點來說明。
首先,在音樂師范教育中,鋼琴和聲樂為主,管樂課時占比少,學生日常練習少是首要問題。進校就有相當水平,可以直接進入樂團的學生是非常少的,這就導致即使有一定基礎的學生也需要經歷一定的訓練才可以達到樂團演奏的要求,而那些有興趣但沒有基礎,想要加入樂團的學生,還要從開始學習管樂,這就會導致樂團成員水平高低不一,難以配合。
其次,樂團的建立和運行需要一批高水平的指導教師。一個樂團不是有指揮和樂手就可以穩定地運行,除了指揮以外,還需要樂務、管理等相關的人員,這些人員專業性的高低和經驗的豐富程度直接決定了樂團的工作進展。另外,既然是音樂師范院校,不可能每一種管樂器都有相應的指導教師,以交響管樂團為例,就有薩克斯、單簧管、雙簧管、長笛、小號等近十多個聲部,這些聲部的專業問題在沒有專業指導教師的情況下該如何進行,又是擺在建立樂團前的一大難題。
最后,樂團的管理也需要長期地探索和琢磨。樂團排練是一項長期而枯燥的活動,而大學生正處在一個活潑好動的年齡,這使他們富有創造力的同時也容易被其他事務所分心,其中的大部分學生在新鮮感過了以后,熱情和專注一定會大打折扣,如何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機制,是在建立樂團前就需要思考的;另外,樂團排練也是一個和嚴肅的活動,需要有和課堂一樣的紀律性,不遲到早退、不將食物帶進排練廳、不可以頻繁交頭接耳的講話都是樂團排練紀律的基礎,甚至樂團需要更加嚴格。試想,當一節課中有曠課的學生時,大多數情況下并不影響教師的授課,但對于樂團的日常排練來說,一部交響作品的演奏是需要各個聲部相互配合的,很有可能由于缺失某一聲部而導致排練無法進行,所以必須有嚴格的規章制度,并列為正式的教學管理之內。
另外,音樂活動要有相對穩定的活動場地,這樣才可以更加專注地處理樂團內的事務,而且場地必須專業才能保證美好的聲音效果。
對于以音樂師范教育為主的這一類高校,在建立一個管樂團所要面對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兩方面,一是人員問題,二是硬件問題,只要逐步解決了以上問題,那么基本就可以建立起一個管樂團了。
需要明確的是,并非想要建立一個專業程度非常高的樂團,建立樂團的初衷是為了完善音樂教學的需要,因為全國中小學大都有了不同規模的管樂團,相關音樂師資的培養是當前急需的任務。同時,還能提升學生的器樂演奏水平,打造一個學校多樣化美育的名片。這樣的一個樂團,也可以給教學和校園文化活動帶來全新的提升。以此為核心思想,筆者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以下幾點分析和解決方案。
(1)人員問題
首先,大多高校的音樂師范教育并沒有專門的西洋管樂指導教師,也就沒有專門的管樂指導教師,衍生出的兩個問題:學生器樂的培訓問題和如何解決各聲部排練遇到的問題。
在學生中,存在有管樂基礎和無管樂基礎兩類。有管樂基礎的學生,他們本身雖具備一定的演奏水平,但欠缺對于音樂的全面理解和合奏的經驗,對于此類學生,完全可以由非本專業的音樂教師進行指導,這一類教師雖然無法做到言傳身教,但音樂理解和欣賞水平都是可以勝任的。教師可以就作品的背景到作品本身的思想感情開始,指導學生如何處理音樂問題;還可以利用自身欣賞水平高于學生的優勢,提前備課,以高水平樂團的演奏為例,來解決此類學生的演奏問題。例如,筆者本人是圓號演奏專業畢業,但完全可以指導本校學生其他器樂的演奏問題。而完全零基礎的學生,他們從沒有接觸過管樂的演奏,需要從頭教起,這一類學生同樣也是學生管樂團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于此類學生,可以采取委派本校教師外出學習管樂器的方式,和聘請當地管樂從業者為外聘教師相結合的方式來教授此類學生。高校音樂教師雖然不一定掌握了一種管樂器演奏的能力,但他們完全可以一邊自己學,一邊教授學生。
在職業樂團中,各聲部遇到的問題一般由聲部長和各聲部首席來解決,例如進行各聲部的分排,以解決排練中遇到的問題。學生樂團也可以借鑒這一模式,可以由教師直接指導聲部進行分排,也可以選取專業水平較高的學生擔任聲部長和聲部首席,由教師指導聲部長和首席,再由聲部長和首席帶領各聲部進行排練。
通過前文的分析,可能遇到的問題都有了對應的解決方案,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來談談建立管樂團的具體措施。
學生方面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學生的選拔和學生的管理上,在前文提到的問題中,想要在一個非器樂專業的藝術院校中,選到足夠建立起一個管樂團的人數是比較困難的;同時在學生的管理上,也要建立起一套合理的獎懲機制。
在人員的選拔上,有基礎的學生會有較大的意愿參加管樂團,這一類學生在選拔上不需要過多關注,他們將會是將來樂團的核心和中流砥柱。而沒有管樂基礎,但因為興趣等原因想要加入管樂團的學生來說,需要有合理的進出機制。學院層面可以將管樂團設置成一門選修課,以管理課堂的模式來管理人員的進出,并且在完成一學期的排練演出后會有相應的學分,同時將學生日常的練習和排練納入期末的考核。另外,還可以將選拔的范圍擴大到整個學校而非一個學院,對于別的學院自主報名的學生,要求有一定的基礎,同時由于自主報名,他們的自覺性也會更高,可以將此類學生歸為第一類管理。
而獎懲機制的建立,首先是心理上的獎勵機制,這并不需要過多地進行干預,當完成一次成功的演出時、當臺下觀眾為學生所在的團隊喝彩、鼓掌時,作為其中的一份子,獲得的精神愉悅是任何獎勵都無法替代的。而實質上的獎勵,除了上文提到的學分,還可以在評優評獎時將參加管樂團作為考量條件之一,在同等條件下可以優先參加管樂團的學生,甚至可以在期末考核后對優秀學生給予實物上的獎勵。懲罰機制則可以應用課堂管理的懲罰機制,對于遲到早退、排練不認真、課后不練習的學生可以給予批評教育、開除出團等懲罰措施,可以建立管樂團的人員檔案,寫出評語,記錄成績。
(2)硬件問題
硬件方面問題的解決主要需要學校或學院層面的協調和投入,包括教師培訓的投入、場地的協調和裝修、樂器以及給予學生的實物獎勵。
前文提到,指導教師問題的解決可以委派教師學習和外聘管樂教師,這需要投入的是委派教師學習的學費或外聘教師的報酬。
管樂團對于排練場地也有一定的要求。學校如有條件可以盡可能地選定一個相對適用的固定場地;若沒有這樣的場地,也可對一間教室進行簡單的裝修,以便使用。
樂器的準備主要是為了零基礎的學生,對于有基礎的學生來說,他們通常都會自備樂器。學校可以根據需要購置一批樂器,主要以巴松、雙簧管、圓號、大號著這種較為冷門的樂器為主,這是因為熱門的樂器如薩克斯、小號,學習的人較多,這類學生都會自備樂器,無須特別準備,而上述冷門樂器則很有可能需要學生從頭學起。而對于學校購置的樂器,可以在學生正式加入管樂團后和學生簽訂協議,規定好使用范圍和損壞賠償的條款。
(1)建立樂團的前期準備工作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一個良好的前期準備工作可以使建立管樂團事半功倍。
第一,一個周全的計劃。在建立管樂團之前,要有一個詳細、周全的計劃,里面應當包括實施每一步的具體措施和計劃完成的時間點,還要有應急預案,做到計劃的盡善盡美。
第二,針對全校學生的問卷調查。這里的調查可以分為兩項,欣賞管樂團演出的意愿調查和參加管樂團意愿的調查。前者調查可以包括看演出的時間、演出的曲目等,調查結果可以作為樂團排練曲目和演出時間的一部分參考。后者調查則可以包括器樂演奏水平調查、排練時間的調查以及排練頻率調查等,這可以在選拔人員時更加精準高效,也更容易安排排練的時間和每周排練的次數。在機動靈活中相對固定,予以全方位確定。
第三,管樂音樂的普及。可增開管樂欣賞課一學期,用以普及管樂音樂和培養學生對管樂音樂的興趣。和普通的音樂欣賞課一樣,但這門課專注于管樂音樂的欣賞和介紹。
第四,邀請高水平的管樂隊來校演出。作為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可不定期邀請一些高水平的管樂隊來校演出,也可邀請其他大學的管樂團來校演出,同時為日后的交流打開門路。
第五,根據問卷調查委派教師學習以及外聘教師。考慮學校內的教師還要進行其他課程的教授,可優先考慮外聘教師。
第六,排練場地的裝修和排練時間的協調。很多高校已經成立了民樂團、合唱團,在排練場地上只需協調排練時間即可。如沒有相關的排練場地,則需要簡單的裝修。
第七,管理人員及樂務的安排。一個樂團首先要有一位團長,團長要負責整個樂團工作的統籌安排,包括管理學生和指導老師。樂譜是樂團排練演出的重要一環,一般需要一名樂務來負責樂譜的管理與發放,在學生樂團中,可由教師擔任第一任樂務,同時選擇責任心較強的學生擔任助理,學生在擔任助理的過程中學習譜務的工作流程,之后可由高年級學生帶低年級方式的方式來承擔此項工作。
(2)學生選拔與管理
第一,在有前期的問卷調查基礎上,可以直接邀請有基礎的學生來進行選拔考試,同時可以以考核的成績來分聲部座次。
第二,可以在校園論壇、微信公眾號等網絡社交平臺發出管樂團招人的通知,也可以在校園內張貼海報。
第三,組織教師進行選拔考試。考試內容可以分為獨奏和視奏,根據考核成績來選擇樂團首席、聲部長和聲部首席。
(3)日常排練
日常排練同樣需要有一個完整的排練計劃,樂團指揮和負責各聲部的教師要定下每周排練的時間和頻率,計劃演出的時間,安排演出的曲目以及日常的管樂訓練。這里的日常訓練分為三部分:合排、分排以及學生的個人分譜練習。
(4)匯報演出
音樂表演作為一門必須站上舞臺的藝術,演出是必不可少的。排練的最終目的就是要進行一場精彩的演出,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服裝的統一。傳統的管樂團演出服裝是黑西服、黑褲子、黑皮鞋,但在音樂形式百花齊放的今天,在充滿活力和創造力的高校中,筆者認為不必拘泥于傳統的穿著,可以根據演出的主題來選擇演出的服飾。這會使得一場音樂會不光能帶給觀眾聽覺上的享受,同時還能帶來視覺上的刺激,讓音樂會元素更加豐富多彩。
第二,演出的禮儀。作為一個學生樂團,尤其是非器樂專業的學生樂團,在音樂質量上無法做到盡善盡美,但演出的禮儀應當完全按照專業樂團的標準來執行。這種禮儀上的嚴格要求不僅會讓觀眾有一個舒服的欣賞感覺,同時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團員的行為規范。
樂團作為教學實踐環節中的一環,作為響應國家“素質教育”號召的形式之一,作為豐富校園文化的活動之一,作為提升學校知名度、展示學生風采的方式之一,其成立是非常由必要的。盡管一個樂團的成立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問題,但我們可以看到與之相對的好處也是非常可觀的。腳踏實地的一步一步建立樂團,耐心細致地解決各種問題,最終一定會收獲豐碩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