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娥
基于加權因素分析法的農產品配送中心選址分析——以德州市為例
趙玉娥
(山東華宇工學院山東德州253034)
德州市是山東省西北部一個具有經濟發展潛力的城市,也是一個農業大市,可以為周邊地區提供充足的農產品供應。同時,德州市是京津冀協同發展城市之一,離山東省省會濟南市僅有121 km,地理位置優越。在德州市建設農產品配送中心,能夠提升農產品供應效率和效益,拓寬農產品的銷路,增加農民收入,加快鄉村振興的步伐。文章從非經濟因素的角度分析在德州市建設農產品配送中心的可行性。
農產品;配送中心;選址;加權因素分析法
2021年8月,德州市公布了20家擬創建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名單,力圖創新現代農業產業組織方式,提升產業集中度和輻射帶動能力,實現綠色發展和產業深度融合。德州市作為一個農業大市、京津冀協同發展城市,有組織、有計劃、有條件、有能力為京津冀地區提供準時、有效、優質、新鮮的農產品。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農業與現代服務業需要深度融合、耦合發展。本文主要運用加權因素分析法分析驗證德州市建設農產品配送中心,為京津冀供應優質農產品的可行性。
農產品配送中心是指從事農產品配送業務的經濟組織。農產品配送中心通過向農產品供應鏈的上游進貨完成對農產品的補充,在農產品配送中心則可以實現對客戶訂單處理、農產品儲存、農產品包裝、農產品流通加工、農產品送貨等業務。當客戶從農產品配送中心訂貨后,配送中心完成對農產品貨物的業務操作,按照客戶的要求,在恰當的時間、恰當的地點,以恰當的方式、恰當的數量和恰當的質量將所訂購的農產品準時送達客戶手中。
1.2.1 為特定的客戶服務
這些“特定的客戶”包含商業超市、農產品供應鏈的下游分銷商、電子商務和新媒體銷售背景下的終端客戶及其他客戶。
1.2.2 輻射范圍小
農產品配送中心為實現快速、高效,降本增效,輻射范圍不應過大,加之農產品具有保質期短且易腐爛變質等特性,要求農產品配送中心應在較小的輻射范圍內配送。
1.2.3 送貨批量是“多頻次、小批量”
農產品是按照周期性和季節性供應的產品,不管是商超客戶還是終端消費者,從農產品配送中心訂貨時一般表現出多頻次、小批量的特征,區別于上游物流中心。
1.2.4 功能健全
農產品配送中心不僅要有核心的儲存功能、運輸功能、配送功能,還要配以農產品的流通加工、包裝、冷鏈處理、信息技術支撐、裝卸搬運等支持性、輔助性功能。隨著消費者消費習慣的改變、新媒體的發展,新型農產品配送中心還需要具備信息平臺、物流金融等增值功能。
配送中心作為物流的一個節點,是完成配送相關業務的重要場所。配送中心前期投資大,建設周期長,而選址則直接決定了后期配送相關業務的效率。因此,確定好配送中心的地址和規模對于降低成本、提升作業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基于此,應該以經濟因素分析和非經濟因素分析相結合的方式具體分析配送中心的選址問題。
2.2.1 加權因素法的內涵
加權因素法解決的是多方案的決策問題,它將各方案所涉及的非經濟因素先按照不同等級劃分,按照重要程度設置不同的權重,并對各等級進行賦分[1],用以表示各方案的完善程度,最后根據最終的評分確定哪個方案最優。
2.2.2 加權因素法的特點
將各個非經濟因素進行系統的比較,較為徹底地考慮了各個因素對方案的影響。
2.2.3 加權因素法的關鍵和適用情況
加權因素法的關鍵是確定好比較的非經濟因素,準確地確定各因素的權數,對各個方案的各個因素進行客觀的打分。該方法通常在分析的因素是非經濟因素時適用。
2.2.4 加權因素法的數學模型
加權因素法解決的是多目標的決策選擇即最優方案的問題[2],假設存在有1()、2()、3()…f()共個決策目標,然后對f()分別給予權重系數(=1,2,3,…,),構建完成了新函數:
2.3.1 評價因素的確定
綜合考慮經濟因素成本,按照總成本最小的原則,得出4個備選城市,即德州市和京津冀周邊的S市、J市、W市,擬建一所農產品配送中心。通過分析,利用權重因素分析法分析自然環境、交通狀況、周邊消費水平、人力資源狀況、政府法律法規、環境保護政策6個非經濟因素,進行配送中心的最終選址決策分析。為了更清晰地表述經濟因素和非經濟因素的內容,設計了如表1的評價因素表。
表1評價因素表
經濟因素非經濟因素 土地成本自然環境 運輸費用交通狀況 燃料費周邊消費水平 農產品供應價格人力資源狀況 勞動力價格政府法律法規 環境保護政策
2.3.2 確定加權值
按照上述6個非經濟因素的相對重要程度確定相應的權數:自然環境權重為2,交通狀況權重為7,周邊消費水平權重為10,人力資源狀況權重為6,政府法律法規權重為9,環境保護政策權重為8。
2.3.3 評價因素評價等級確定
評級過程設置A、E、I、O、U五個級別,各級別賦分情況如下:A=4分,E=3分,I=2分,O=1分,U=0分。對每個備選方案進行審查,并按每個因素由優到劣排出各個備選方案的排隊等級數,結果如表2。
表2非經濟因素權重分析表
權重德州市周邊S市周邊J市周邊W市等級得分等級得分等級得分等級得分 自然環境2A=48I=24I=24E=36 交通狀況7E=321E=321U=00A=428 周邊消費水平10A=440I=220I=220E=330 人力資源狀況6E=318I=212I=212E=318 政府法律法規9A=436I=218A=436E=327
續表2非經濟因素權重分析表
2.3.4 評價結果
最佳方案的確定:得分高的方案為備選方案。
方案一得分:德州市=2×4+7×3+10×4+6×3+9×4+8×4=155。
方案二得分:S市=2×2+7×3+10×2+6×2+9×2+8×3=99。
方案三得分:J市=2×2+7×0+10×2+6×2+9×4+8×4=104。
方案四得分:W市=2×3+7×4+10×3+6×3+9×3+8×1=117。
綜上所述,根據加權評分法,得分高的為最優方案,所以應選擇方案一,即在德州市建立配送中心。
德州市位于山東省西北部,北與河北省滄州市、西與河北省衡水市、西南與山東省聊城市、南與省會濟南市、東與山東省濱州市毗鄰,坐擁“九達天衢”的重要地理位置,距離首都北京僅320 km。德州市是平原地形,屬于“太陽城市”,無霜期長達208 d,平均氣溫12.9 ℃,造就了一個農業大市。當地政府非常注重農業經濟的創新發展。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人們對于優質農產品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在京津冀周邊建立輻射范圍不大、多品種、小批量的農產品配送中心具有較強的可行性。
農產品配送中心的建設旨在解決“菜賤傷農、菜貴傷民”的矛盾,振興鄉村,實現農產品供應的降本增效和優質高效。因此,在選址時選擇一個交通狀況優越的位置關系到農產品供應鏈的效率和總成本。德州市早在2006年就被確認為“全國交通運輸主樞紐城市”,市內有京滬、德石鐵路交匯,青銀、京滬、德石高速貫穿,青杭運河穿越,距離機場車程1 h,素有“1小時上天,2小時下海(天津港),3小時進京”的描述,交通非常方便。德州市作為“京津門戶”,為京津冀地區建設農產品配送中心,擁有“地利”優勢。
農產品消費水平與居民可支配收入成正比。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20年居民可支配收入排行,北京市居全國第2位,天津市居全國第4位,山東省總體排名在河北省之前。但就配送中心選址的4座城市的數據比較,德州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3 626元,遠遠低于其他城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京津冀地區巨大的農產品消費能力為德州市農產品配送中心提供了巨大的市場,而后者則為前者提供了強大的供應能力。
2020年,德州市常住人口為5 611 194 人,其中15歲~60歲的人口達到66%,居住在鄉村的人口占46.7%。德州市人力資源豐富,勞動力充足,既有豐富的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資源,也有較好的物流與交通從業人員資源。在德州市建設規模以上的配送中心,將會有豐富的人力資源保障優勢及較低的人力資源成本優勢。
201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其中明確提出要支持德州市建設京津冀產業承接、優質農產品供應等各項工作。7年來,德州市積極深入對接京津冀,推動區域經濟發展[3],特別是在農業、農村、農產品發展問題上高度重視,成立了京津冀協同發展農產品基地建設推進組,致力于為京津冀地區提供優質農產品。由此可見,在德州市建設農產品配送中心符合德州市長期以來的發展思路和方向。
建設農產品配送中心有利于實現規模效益,符合降本增效的發展理念,也有助于全面落實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實現更高水平建設美麗德州的目標,更有利于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4]。
本文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研究了農產品配送中心的選址問題,主要采用加權因素法分析了影響配送中心選址的6個非經濟因素,以京津冀協同發展地區農產品配送中心選址為案例,進行了模型構建、計算驗證、可行性分析,最終驗證并分析了在德州市建立農產品配送中心的方案,旨在為農產品供應鏈的構建提供新的思路參考,并為農產品配送中心選址過程的非經濟因素的量化分析提供思路。
[1]王慶玲.南京依維柯汽車整車廠選址與布局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學,2018.
[2]劉智煥,方正慧,黃潔儀.重心法和加權因素比較法對物流中心選址的優化研究[J].全國流通經濟,2021(25):25-27.
[3]陸志偉.鄉村振興戰略視角下縣域經濟發展策略研究——以遵義市為例[J].棗莊學院學報,2018,35(5):135-140.
[4]石堅.基于區位理論的城市空間擴展模擬研究[C]//中國城市規劃學會.轉型與重構——2011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1:6821-6836.
Location Analysi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Distribution Center Based on Weighted Factor Analysis——Taking Dezhou City as an example
Zhao Yu'e
(Shandong Huay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ezhou, Shandong, 253034)
Dezhou is a city 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potential in the northwest of Shandong Province, and it is also a large agricultural city, which can provide sufficient suppl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for the surrounding areas. At the same time, it is one of the cities of Beijing-Tianjin-Hebei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which is only 121 km away from Jinan City, the capital of Shandong Province, with an advantageous geographical loc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an agricultural product distribution center in Dezhou can improve the supply efficiency and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expand the sales channels, increase farmers' income, and accelerate the pac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feasibility of building agricultural product distribution center in Dezhou C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on-economic factors.
Agricultural Products; Distribution Center; Location Selection; Weighted Factor Analysis
10.3969/j.issn.2095-1205.2022.02.39
F326.6
A
2095-1205(2022)02-121-03
2022年度山東華宇工學院智慧物流與供應鏈研究中心資助項目(2022HYWL02);山東華宇工學院省級教學成果培育項目“基于‘三維四力五雙’的物流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與實踐”(10);山東華宇工學院一流課建設項目(2022YL-09);山東華宇工學院課程改革項目“配送中心規劃與設計”(2021KG-32)
趙玉娥(1987- ),女,山東濰坊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物流工程、農產品供應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