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馬騰
當代大學生普遍存在體質下降、體育鍛煉時間不足的問題。身體素質的下降極大的影響了當代大學生學習的專注程度,而科研工作需要長時間的堅持,因此所有高校學生都應該培養一項長期的體育愛好。除了專門體育類專業的學生,其他高校專業的體育課多集中在本科低年級,本科高年級和研究生并不強制進行體育課。因此高校的體育教學需要注重訓練方法的掌握與技能的培養以及興趣的激發,為學生長期自主地訓練打下堅實的基礎。
高校的網球教學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對于網球愛好,從而達到強身健體、豐富大學生課余生活的目的,屬于素質教育的組成部分[1]。高校的網球訓練場地、訓練設施較為完備,教師專業水平較強、學生素質較高。相比義務教育與高中教育階段,大學生階段學生擁有了更多的課余活動時間,是發展一項體育愛好的絕佳時期。高校的網球教學整體已經成體系,教學步驟與教授內容都已經經過了長時間科學地論證。而且從跨學科的視野進行了綜合分析,包括教育學、行為學、心理學、生物學、物理學等學科角度都有相關的理論支持與教育實踐。但是專業化的理論研究給教師的課程設計造成了一定的難度,造成了初學者理解的障礙,需要教師采用更加成體系、易于理解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在有限的課程時間內完成對網球運動的入門。
多維訓練法是指,為了加強學生對于網球特性認識與擊球感知程度兩者的結合程度即網球運動的主觀認知與客觀實踐的結合程度;以人與球合一的角度,從人運動時的現實物理姿態、人運動時的思維判斷模式、人運動時的環境條件三個角度進行分析;從而加深運動時的“球感”,即充分協調腦與身體各部分之間的配合,從而加強對于來球的感知與擊球動作的感知,并從無意識的擊打變為有意識地控制。
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多維訓練首先需要加強身體大肌群的訓練,為網球運動中相關動作的釋放打好良好的基礎;其次是從動靜結合的角度加強小肌群的精確控制能力,增加動作的流暢感。最后是根據不同場景將大小肌群的參與進行動作的拆分與組合,使學生形成系統性的認知。理性認知與身體實際感受相結合,在不同的情景下進行演練,便于學生加強對于教師授課內容的理解。
在設計訓練方案時,注重對于動作的分解與組合,場景設計的靜態與動態的結合,目標拆解與分級訓練。方便學生由表及里、深入淺出地理解網球運動,便于初學者在短時間內的入門。多維訓練的方法更加科學,教學思路更加明晰,能夠激起學生的研究與探索欲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球感的培養重在學生對于球感的理性認知和實際練習中的運用[2]。在訓練過程中,教學輔助給球,包括自由落體給球練習、側向小力度給球練習與隔網給球練習。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水平進行調整、因材施教,耐心講解動作要領(如圖1)讓初學者通過反復的擊球訓練總結經驗并培養球感。通過設置不同擊打目標,讓練習的難度逐漸提升,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和挑戰欲望。在初始階段練習時,需要讓球保持開放狀態,不用急于要求學生將球擊打過網,這樣有助于幫助學生克服一開始的焦慮情緒,更能夠將精力集中在感受球上。在學生逐步建立球感后,可以安排學生進行專項訓練,包括上網對練、發球訓練和對墻訓練。

圖1 動作講解
培養球感的教學設計的優勢在于提升初學者對于網球的興趣愛好,能夠幫助學生在網球運動上快速上手,在短時間內達到強身健體的功能。同時因為“球感”的培養是一種比較主觀的認知,每個人的身體條件與領悟能力不同,在培養“球感”的過程中能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但是只注重培養球感的教學設計在后期實戰訓練中容易造成提升困難的現象,可能會出現學生長期發力不標準等問題難以矯正的情況。需要隨時關注學生的不合理動作進行矯正。
側重技術的教學設計需要讓學生熟練掌握教科書上標準技術動作,從根源上規范學生的技術動作,對于單個動作進行定型訓練,以科學的手段為學生未來的訓練打下堅實的基礎[3]。教師首先需要鞏固學生對于專業知識與技能的掌握,并輔助訓練增加球感,即使糾正不正確的動作。對于揮拍姿勢的訓練可以用揮毛巾與拉皮筋等方法反復練習進行感受和動作的定型,而對于步法的訓練可以通過設計不同動作的定位點讓學生不斷練習形成肌肉記憶。在學生對于基礎動作進行大量訓練后,再進行網球實戰練習。
側重技術的教學設計是我國傳統應試教育延伸的產物。過于強調書本上的標準動作有時會出現扼殺學生興趣與積極性的情況。需要關注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有針對性地進行指點,并引入一些趣味游戲環節與挑戰性項目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多維訓練的教學設計是一種“球感”培養與技術掌握并重的教學模式[4]。首先是要幫助學生建立系統的網球訓練知識體系,這種知識體系的構建要充分結合高校學生的知識水平,從數理與立體空間等的科學角度幫助學生更科學地學習,分解技術動作并結合不同運用場景進行歸類總結,可以利用現代科學技術例如三維模型構建與虛擬現實的手段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動作。對應于不同的動作,學生在課堂理論教學之外對于動作技術和球感培養進行練習,并對教師進行反饋,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
多維訓練的教學設計是一種從“升維”到“降維”的教學模式。“升維”需要首先通過多角度和多種方法幫助學生搭建完整的網球認知概念殿堂,幫助學生快速擴展網球學習的廣度。其次通過將完整的網球訓練動作進行拆解,化整為零,幫助學生減輕入門訓練的負擔,從理性認知和感性體驗兩個層面加深各動作的理解。“降維”教學則更需要將多維度的網球認知與理解落實到實踐訓練之中,所有的理論知識都是為了能夠更好地指導實踐訓練。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將理論認知內化為身體記憶,“降維”的過程需要大量有針對性的訓練。
多維訓練將教科書上的標準技術動作概括為了步法、重心與擊球姿勢、球拍控制、揮拍技法、落點選擇、軌跡選擇等專題練習。不同的專題可以進行歸納總結與關聯性練習,幫助學生全方位地掌握網球技法。設置靜態練習與動態練習兩種不同情景,激發學生的思考。
多維訓練的教學設計綜合和培養球感的教學設計與側重技術的教學設計兩種教學模式的優點。同時強調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教師進行引導(如圖2、圖3),能最大程度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學生興趣愛好的長期培養[5]。多維訓練第一需要教師在課前讓學生明確學習要點,使條理清晰;第二需要教師將動作進行拆解,用場景演練的方法進行演示與模擬,方便學生理解;第三需要量力而行,不可揠苗助長,根據學生反饋調整不同專題練習的訓練量。第四是要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在課堂上設置小組比賽與趣味游戲環節,檢驗學生的學習水平。

圖2 教師引導

圖3 教師引導
多維訓練教學方法充分考慮了高校學生的學習能力強、知識儲備完整、知識面較廣的特點,從跨學科的角度為學生解釋網球運動中的科學原理,方便學生利用自身的知識解決問題。同時多維訓練強調對于訓練動作的分解與整合,強調訓練者將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大肌群的練習到小集群的控制再到不同場景的場景訓練。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多維訓練教會學生的是一整套體育訓練的科學方法,幫助學生在其他體育訓練中解決問題,增強了學生的自學能力[6]。
常言道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多維訓練是一種科學理論指導下的實踐訓練模式,需要結合實踐練習加深對于理論的理解,需要學生同時用腦和用身體記憶網球運動技巧。在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動起來,教學講解和實踐訓練要穿插進行,及時將理論知識反饋在教學實訓中。實踐中的運用幫助學生將自身運動時的物理狀態、指導動作時的思維模式與不同運動技巧的運用模式結合起來,從而達到人球合一的狀態。多維訓練方法幫助學生從多個維度理性認識到自身所處的運動狀態,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激發學生對于網球運動的積極性需要巧妙運用人的多巴胺分泌,多巴胺能夠使人產生追逐目標的動力。通過設立一個個易于完成的分解任務,使學生獲得任務完成時的滿足感,防止因為初始任務難度設立不合理導致學生信心的喪失,從而對于網球運動失去信心。課堂訓練時間是有限的,只有學生發自內心地熱愛網球運動,網球運動水平才能得到持續性地提升。當學生從網球運動中感受到了生理和心理狀態的改善與提高時,自然會激發堅持的動力。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中悟性高、進步快、訓練勤奮的個體,充分給予表揚與獎勵,在學生中樹立榜樣,能夠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比拼的動力。
多維訓練需要教師的引導,教師需要較高的理論素養以及溝通交流能力。教師與學生應當及時進行溝通與反饋,教師需要通過學生的及時反饋有針對性地矯正學生練習過程中不標準的動作,學生需要認真領悟教師教授的內容并進行自我消化。同時,良好的師生關系建立對于網球運動的訓練有幫助與促進作用,能夠優化課堂氛圍,形成積極向上的班級氛圍。教師需要從教學實踐中總結經驗,不斷調整與優化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學有所得。對于課堂任務完成有困難的同學,教師要耐心給予鼓勵和幫助,調整學生的心態,發現學生的困難所在。教師要及時向學生展示自身的網球技術,讓學生相信教師的教學能力,通過偶像效應激勵學生訓練。
在疫情常態化的現狀下,為了應對突發疫情導致的不能正常開展線下教學的情況。網球運動的教學模式也需要借助新技術,實現線上的云課堂教學。教師可以借助短視頻平臺錄制教學視頻方便學生隨時查漏補缺,也可以利用運動打卡的APP布置打卡任務幫助學生提高身體的基礎素質。教師要充分打卡思路尋找日常生活中有助于網球訓練的日用品,例如揮拍訓練可以改成揮毛巾訓練,幫助學生克服網球裝備和場地不足帶來的退縮心理。
在中國綜合實力不斷提升的今天,除了創新能力,國民的身體素質也是國家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加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基礎教育已經進行了相應的改革,高等教育也亟需進行教學改革來滿足當下社會的需求。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大學生的素質關乎國家的競爭力。中國高校學生的身體素質滿足不了當前國家對于高素質人才的需求,在大學生專業知識不斷提升的同時,需要至少一項長期堅持的體育項目來保障學生的生理健康與心理健康。多維訓練方法指導下的高校網球新教育模式,能夠幫助高校學生在短時間內完成對于網球的理論體系建設,形成一套對于網球的科學認知,增加學生對于網球運動的興趣,助力健康中國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