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曉健(江蘇:南通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小學)
項目式教學起源于美國,是一種打破傳統理論教學,通過開設活動,讓學生從實際操作中學會基本理論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這種教學模式效果顯著,因此備受推崇。隨著我國科技水平的高速發展,信息技術教學也迎來了與時俱進的創新。結合當前學生認知水平和發展特點,立足項目式教學,可提升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成效,實現學生全面發展。
項目選擇是項目式教學的基礎。項目的選擇,要符合學生當前的認知水平,提前考慮項目的可行性,注重聯系實際,選擇有吸引力的項目主題。同時,預備教材也必不可少。選擇學生感興趣的項目主題,激發學生預習的欲望。教師要提前熟悉課堂教學內容,瀏覽教學實施的步驟,了解本節課的目標和重難點。為每一個學習環節設立目標是項目式教學過程中不可省略的步驟。一堂高質量的教學課,應該從備課開始,教師應做有心人,全面理解教材,精心設計教學流程,讓課堂更加高效。
例如,在開展小學信息技術《聲控機器人》一課的教學前,教師設置預習環節,引入任務:自學課本,了解聲音傳感器。然后,教師展示與微軟小助手的對話,并引導學生思考:“微軟小助手已經能夠和人類對話了,但它是一個虛擬的對象,怎么才能讓我們的機器人聽懂我們的話呢?”師生討論。教師展示機器人語音控制的效果,并講解:“機器人能夠根據人類的命令行動,其實是利用了語音傳感器。”教師展示語音傳感器的圖片,并講解:“語音傳感器就和人類的耳朵一樣,聽到外界的提示,控制相應的動作。”教師布置任務:“請大家思考,語音傳感器的哪個部位特別重要?它有什么作用?”經過思考后,有學生回答:“接收管就是語音傳感器的重要部件,它作為一個‘情報分析部門’,來判斷是否接收到了信號。”教師板書流程,并布置小組討論:“請思考,接收管的工作流程,使用語音傳感器工作,需要經歷幾次判斷?”
學生提前做好課前預習,帶著問題學習,以小組討論的形式解決問題,激發內驅力。合作交流,共同完成思考,改變了枯燥單調的課堂教學狀況,鍛煉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負責巡視,對思路錯誤的學生及時指導糾正,保證學生思考方向的正確性。
組建團隊是項目式教學的重要原則之一。以班為單位開展活動時,容易出現目標單一、缺乏學習動力、教師無法及時看到學生的不足、缺少針對性指導等現象。將學生進行小組劃分,便于教師監督,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還能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當前物聯網技術高速發展,信息產品層出不窮,依據當下流行的智能服務系統,以物聯網技術為前提,基于移動通信網絡環境,借助生活中的實例,以手機為代表的智能終端控制系統來講解人工智能,有助于學生體會智能產品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例如,在開展小學信息技術《智能家居》一課的教學時,可借助實際生活進行課程導入,激發學生對智能家居的學習興趣。如,電影《鋼鐵俠》中呈現出的家的高端畫面:安防森嚴的大宅門、人臉識別門禁卡可以查明訪客身份、主人所到之處燈光立刻開啟。教師講授智能家居的概念,讓學生了解物聯網智能家居系統。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觀察實際生活,每個小組選一個自己喜歡的智能產品為研究方向,探討其使用方法及工作原理。如,簡述通過移動設備可以控制家中的熱水器、窗簾、監控、智能攝像頭等。教師設計任務:“每一小組自選一個智能產品,制作PPT 介紹這個產品,其中包括產品的工作原理、操作方式、使用感受。”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學校可以購入物聯網智能家居體驗系統,在教學過程中,設置智能家居的體驗環節,幫助學生切實了解智能家居的應用。
物聯網智能家居系統較為復雜,對于小學生來說理解相對比較困難。教師應盡量從實際生活出發,以解決生活問題為主要方向,引導學生體驗智能家居的益處,同時引導學生觀察其工作原理并了解相應的概念,以合作的形式開展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在傳統的信息技術教學課堂上,教師通常以講授為主,缺乏教學任務的設置,學生實操練習的時間較少。甚至有教師認為,講授才是授課的關鍵,學生自己操作過于浪費時間,無法按時完成教學內容,不利于學生學習。然而,單純進行理論知識學習,無法滿足學生對實際運用的需求。學生只有通過大量實操練習,才能真正理解理論知識,學會學以致用才是教學的根本目標。就信息技術學科而言,教師操作演示后,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己操作練習,教師巡視并指導學生糾正錯誤,才能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作用。
例如,在進行小學信息技術《收發電子郵件》這一課的教學時,教師以163 郵箱為例,進行示范操作:申請郵箱賬號、登錄郵箱、編輯郵件內容、發送郵件。邊講解邊提醒學生仔細觀察。教師提問:“電子郵箱地址的格式是什么?”學生回答:“XXX@163.com。”演示結束后,給學生發送網頁版163 郵箱的地址,并布置任務:“請你們回顧剛才演示的郵件發送過程,注冊登錄郵箱,同伴之間互相發送一次郵件。”教師負責巡視和指導,布置任務:“請大家再互相發送一份帶有附件的郵件。”教師巡視指導并提問:“你們的郵件都發送成功了嗎?請大家打開自己的收件箱看一看,都有誰給你發送了郵件呢?”引導學生找到發件人。教師提示:“大家找到的發件人是否準確呢?請仔細核對郵箱地址,進行二次確認。”
信息技術課堂強調操作,且操作步驟要細致、準確,每一步都要依據提示內容進行。為保證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教師要留給學生大量的實操時間,讓學生充分感受發送郵件的過程,自主探究完成發送一個帶附件郵件的任務。
隨著各大網絡應用軟件的不斷出現和更新,資源共享類軟件已經成為當前比較熱門的App。信息技術課程最終都將服務于學生的日常生活,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選擇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例子,以幫助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體會互聯網技術的實用性和便捷性。項目式教學的開展,主要依托教學資源,教師應當合理整合當前的教學資源,并不斷研究和開拓新的教學資源。不能僅僅依賴課本素材,而是要緊隨社會的發展,尋找適宜的教學資源。
例如,在開展小學信息技術《使用云盤存儲》一課教學時,教師提問:“我想讓每一位學生都擁有電腦里的課件,你們知道怎么實現嗎?”此時學生會說出不同的答案:郵件發送、打印出來、投屏到學生電腦……教師順勢引出本節課的新內容:云盤存儲。帶領學生了解什么是云盤,同時可以對學生之前已經體驗過的“WPS 文檔的云存儲”進行鞏固理解,以百度網盤為例,進行創建課件共享的演示:打開網盤、注冊登錄、瀏覽網盤界面、尋找創建資源共享的方式。引導學生仔細觀看。演示結束后,教師布置任務:“請打開‘迅雷’App,仿照網盤的操作模式,自己嘗試設置資源共享。”教師提示:“云存儲的軟件不只有網盤,你們還可以使用迅雷和彩云、夸克等軟件。”
在進行項目式教學時,要充分結合實際生活,解決實際問題。只有這樣才能發揮項目式教學的優勢,從理論知識到實際應用再到意義分析,處處都蘊藏著項目式教學的智慧。整合多種教學資源,拓展教學模式,有助于學生加深對應用知識的理解。
小學信息技術課的實操性強,無論是教師演示還是學生操作,都需要明確目標、熟悉流程、實現操作、完成任務。為保證教學質量和課堂活動的完成效率,項目式教學講求統籌規劃,明確步驟,行為細化。從局部開設,一點點入手,最后將所有的行為進行整合,整個項目才算操作完成。教師在開展項目式教學時,要提前預設學習目標、學習方式和學習內容,系統設計每一個教學過程,依據當前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設置合理引導,以層層遞進的方式開展課堂教學。
例如,在開展小學信息技術《玩轉微信交流》一課教學時,教師首先要明確“微信”是學生都使用過的工具,所以本節課的內容比較簡單,采取問答法教學較為合適。教師首先提出:“大家都用過微信吧?本節課就讓我們一起回憶一下微信的使用過程吧!你們來說,我來操作,完成任務一。”任務一:注冊登錄,添加好友,給好友發消息、表情包、發送文件。學生觀察并敘述操作步驟,由教師進行操作。教師提問:“現在誰愿意給大家演示操作,完成任務二呢?”任務二:添加一位新朋友、給新添加的好友進行備注、發一條朋友圈、給好友的朋友圈點贊并評論。教師將學生電腦進行投屏并做出提示:“我們來一起觀看,檢查他的操作行為是否正確,是否規范吧。”學生演示完成后,教師給予鼓勵。
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成為課堂的小老師,引導其他人進行操作,有助于學生牢記操作步驟、細化操作行為。請學生演示,有利于教師掌握學生的實操能力,發現不足,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微信使用習慣。引導學生糾錯,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真正做到“玩轉微信”。
在現行的信息技術教材當中,教學內容以模塊歸類,以由易到難的形式呈現。本學科的考查形式,采用學生自主制作項目的方式較為適宜。在前期的項目式教學過程當中,都是以五個步驟的模式進行教學的:選擇主題、明確目標、規劃設計、實現操作、整合規范。當學生儲備一定的知識后,便已經具備了自主操作的能力。為了從整體上考查學生對章節內容的掌握程度,教師應通過作品考查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在進行作品評價時,教師應當全面考查,從作品完整度、設計邏輯、模塊完成度、作品美觀程度、內容豐富度等多方面進行考查評定。
例如,以《我是宣傳小能手》為題,開展一次測試:“請你們制作一份宣傳海報,不限題材,不限內容,不限工具,WPS 或者Word 均可。主題可以是你喜歡的人物,也可以是你喜歡的城市,或者是你喜歡的季節等。要求主題明確,條理清晰,排版整齊,內容豐富,有吸引力。”引導學生自主完成。為保證作品的完整性,可以分兩節課進行海報制作,給學生充足的制作時間。教師要提醒學生認真思考,合理規劃內容,搜索資料后再進行創作。最后,教師明確提交方式:“作品以163 郵箱的方式發送至教師處,收件地址請看黑板。”教師負責對學生作品進行全面評價。評價內容包含資料完整度、排版美觀程度、主題吸引力等。要多角度定性評價,最終給出綜合得分。挑選優秀的學生作品,讓學生上臺展示,分享他們的設計思路,設計意圖。
項目式教學的考查方式以“開放”為基石,將書本知識真正運用到實際操作當中,突破傳統的教學考查方式,設立開放式的題目,放手讓學生體驗作品制作的全過程。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實操能力,符合當前新課改對教學的要求,做到“所學為我所用”。
總之,項目式教學是每一位信息技術教師都可以嘗試使用的教學模式。它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融入課堂,高效學習知識,實現教學價值的最大化。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應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潛心研究教材,引入具有針對性的項目式教學,建構更加精彩的小學信息技術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