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彩玲 京山市人民醫院
伴隨我國醫改政策的不斷更新與完善,醫院等醫療衛生機構進入深水改革期,改革范圍不斷拓寬,改革力度不斷提升。促進醫院發展中引入更多市場因素,是幫助醫院有效應對外部激烈競爭的重要手段。醫改背景下,尤其對醫院財務管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要求醫院管理中應重視財務管理工作,大力轉變傳統的財務管理觀念,努力提升財務管理水平。醫改背景下,醫院應當正確處理好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之間的關系,加強內部財務管理工作,提升內部工作人員對財務管理工作重要性的深刻意識,轉變財務管理不重要的落后觀念。轉變財務管理觀念,醫院的財務管理人員首當其沖,最應起到帶頭實施的示范引領作用,從而營造醫院內部的良好氛圍,滿足新時代發展的要求。
在過去,醫院發展中的三大資金來源分別包括“政府財政補貼”“藥品加成收入”與“醫療衛生服務收入”。而隨著醫改政策的實施,醫院的經營模式發生重大變革,政府為解決廣大人民就醫難、看病貴等問題,決定取消醫院藥品加價,因此造成醫院的重要資金收入來源消失,傳統經營發展模式遭受很大威脅。政府政策的改變,讓醫院徹底告別了“以藥養醫”時代,進入新常態,尤其需要解決嚴峻的籌資渠道狹窄問題。雖然政府方面表示要進一步加大對醫院發展中的資金扶持力度,但受到地方財政資金的影響,政府資助補貼資金尚不能完全到位,難以切實解決醫院資金不足問題。為此,醫改背景下要求醫院應該認清籌資渠道的變化,主動需求新的籌資渠道與方式,大力拓寬籌資空間,以保障更好的生存與發展。當前醫改背景下,我國提倡社會化辦醫,為醫院謀求發展新機遇提供了機會與可能,相應的籌資渠道也應產生同步變化。
我國大力進行醫改的目的是在確保醫院正常運作的基礎上,力求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最大化。醫院發展中,如果遇到收不抵支的情況將會大大增加經營的風險,因此為確保收支相抵,醫院應該大力調整收費結構,使之發生同步變化,獲得正的利潤。新醫改政策的提出,我國將努力建成多元化衛生投入體制,逐步提高政府資金投入水平,減輕居民看病壓力,降低醫院收費水平,改善醫院的收費結構不合理問題。
醫院財務管理中,預算管理一直不太受重視,導致財務管理工作缺乏全面性。醫改制度背景下,要求醫院應該建立科學的財務管理模式,全面重視涉及財務管理的每一項內容。在醫院財務管理中,由于長期以來都比較缺乏對預算管理工作的重視,因此對于財務預算管理重要性的認識不足,預算管理缺乏深入、全面,在與其他部門的溝通合作方面不夠積極主動,進而導致預算編制管理工作全部由財務部門承擔,增加了壓力,削減了效果。預算管理工作完成得好,能夠給醫院財務管理工作起到很好的推動與保障性作用,提升財務管理水平,但因為現階段我國醫院大都缺乏足夠重視與有效舉措,導致預算管理流于形式,缺乏實質性進展,未能有效推進全面預算改革工作,造成預算管理工作保守、僵化問題的發生,制約了醫院財務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預算管理效果的發揮,不利于財務管理工作的整體優化。
一方面,醫院基層管理人員大都缺乏成本預算管理意識,難以配合好財務管理人員順利、高效地開展成本預算管理工作。雖然對醫院財務管理人員來講,大都具備成本預算管理的較強意識,也能夠按照工作要求實施,但因為缺乏其他部門管理人員的配合,使得成本預算管理效果一直不夠理想,甚至影響到財務管理工作的整體推進實施。另一方面,嚴格意義上來講,當前我國醫院所推行的成本管理工作距離醫改提出的全面成本核算之間存在較大差距,成本核算環境不夠優化,成本核算結果出入較大。同時,部分醫院僅對部分責任成本進行了核算,缺乏全面性,影響到了成本核算的最終效果。此外,醫院成本信息準確性不高,部分工作部門在成本分配上表現得不夠合理,不利于醫院成本預算工作的優化。
一是固定資產管理不夠完善。醫院財務管理工作中,有關固定資產管理的內容不容忽視,但需健全的管理手段及管理機制作為保障,才能取得固定資產管理的理想效果,有助于提升醫院財務管理水平。醫改背景下,醫院的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未能得到有效改善,在管理中多表現出管理機制及管理體制的缺乏,使得資產管理工作不夠規范,缺乏完整性。在醫院固定資產管理中,多是為了應付工作而展開,缺少主動積極作為,導致管理缺乏完善性與持續性,管理效果不佳。二是存在賬賬、賬卡及賬實不符的情況。由于醫院一直缺乏對資產賬卡的全面有效管理,使得財務賬目記錄內容存在不及時、不完整情況,一些重要內容記錄缺失,一些物品的使用上未能建立完善的記錄,資產流失問題嚴重。醫改背景下,要求醫院資產賬卡管理應當科學、合理、全面、及時,但在對大部分醫院財務管理工作的調查中卻發現與實際情況極為不符,亟待完善。
從對當前我國醫院領導者專業出身背景的調查中可以發現,中層以上領導當中,約九成以上的領導人士均為技術出身,熟知財務管理知識及工作的比例極低。正因為大多數醫院領導者不具備專業背景,從而導致財務風險意識薄弱,無法做出更多推動財務管理工作規范高效運行的決策。作為從事醫療衛生服務的醫院來講,新醫改背景下,對醫院領導層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實際情況卻是醫院財務管理工作大都不被領導者重視,很少會召開專業會議討論財務管理相關問題,使得醫院財務管理工作長期得不到有效重視,風險水平大大提升。很多時候,由于醫院領導者不夠重視財務管理工作,使得資源投入多缺乏有力保障,導致財務管理工作常因經費不足、人員保障不夠而難以高效開展。
在醫院財務管理中,導致預算管理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在于財務人員缺乏強烈的財務預算意識。全面預算能否到位,要求醫院財務人員應當對自身負責的管理工作建立整體認識,并采取科學預測與規劃。但在對醫院財務管理工作的調查中卻發現,醫院全面預算不到位問題比較突出。首先,多數醫院并未制定具體到每一個部門的工作目標及任務,從而難以充分發揮每一個部門的重要作用,造成片面追求部門利益,忽視企業整體戰略利益;其次,醫院不同部門之間的協調工作不到位。全面預算下,要求各部門之間應該建立緊密聯系,合理分工,相互配合,但在醫院全面預算當中,卻因忽略了不同部門間利益的協調而造成各部門之間疏于聯系,互不配合;最后,醫院全面預算中并未呈現出科學的預計損益表、預計現金流量表和預計資產負債表等信息,而是流于形式。
在醫院財務管理中,績效管理工作起到很好的促進和保障作用。但由于醫院存在績效管理不完善的問題,使得醫院財務管理人員缺乏干勁,工作中缺乏積極主動性,未能充分發揮個人潛能。當前醫改背景下,我國醫院績效管理不完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一是績效管理體系設計存在缺陷。績效管理是一項復雜的工作,尤其是評估體系的設計,然而目前醫院的績效管理體系卻很簡單,只用一個或幾個評估指標構建出整個評估體系,這種缺乏全面性的評估指標必然會影響到績效管理的整體水平。缺乏全面性,是當前醫院績效管理體系設計中表現出來的主要特點,整個體系的設計考量因缺乏前瞻性與全局性,從而造成績效管理體系內容構成不夠全面,難以為財務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據。從調查結果來看,目前醫院已有的績效管理體系中有很多都是與財務管理工作無關的內容,這些不合理的評估指標最終都會影響到績效管理結果的準確性以及財務管理工作的高效性。二是績效管理體系內容缺乏獨立性??冃Ч芾眢w系的內容結構應該具有自身的獨立性,才能使評估結果更科學準確,從而服務財務管理工作。獨立性是對醫院績效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然而,醫院的績效管理內容之間關聯性很大,指標關系一致、內容結構不合理,從而造成評估過程產生重復性評估問題,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績效管理的效率,最終也會影響到評估結果的準確性。
為有效解決醫院在醫改背景下財務管理工作不到位、財務預算管理效果差的問題,要求醫院應當不斷提高財務風險防范意識,積極開展全面預算。作為一種科學的管理理念,全面預算要求醫院財務管理工作中應充分實現對醫院內部各種財務及非財務資源的統籌管理,有效組織醫院的各項醫療服務活動,確保醫院經營建設目標的平穩實現,促使醫院全方位、全過程、全體人員參與其中,將財務預算管理工作落到實處,提升財務管理質量水平。
具體來看,首先要求醫院領導者應提高對財務預算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轉變管理觀念。醫院各部門領導均應深入了解預算管理的重要意義,并且相互配合,真正實現預算管理的理想效果,平穩推進全面預算管理工作,用全新管理理念武裝自己,抓好組織實施與責任落實,提高預算管理工作的執行力。其次,醫院應對財務預算管理工作進行全面把控,監控醫院醫療、科研等方面的預算管理工作,為推行全面預算管理做好支撐,從而實現醫院財務預算管理水平得到不斷提升。最后,醫院應該執行預算管理責任追究制度。對于財務預算管理工作,應大力強化有關人員的責任感與緊迫感,真正提高財務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對因財務人員責任落實不到位而產生的問題要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獎優罰劣,營造公平公正的管理氛圍。
建立合理的預算制度,是新醫改背景下對醫院財務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預算制度的建立,多能夠為醫院財務預算管理提供參考依據,幫助財務預算工作實現科學規范化發展。針對當前我國醫院普遍存在預算不合理以及成本核算問題,醫院應當努力建立合理的預算制度,健全成本核算體系。成本核算貫穿醫院日常經營管理的每一個環節,凡是涉及成本開銷的業務類型均應列入到醫院成本核算范圍內,整合醫療業務、醫學教育研究等較大成本支出項目,對成本支出費用進行全面搜集與整合處理,確定最終的成本支出金額。通過長期的積累,醫院應努力建成完善的成本核算體系促進財務管理水平顯著提升。具體操作中,醫院應當從完善成本核算體系、確定成本核算目標以及細化成本核算方式與方法等方面入手,不斷豐富管理經驗,促進成本核算制度的建成。
精細化成本管理制度的建立,更有助于提高醫院的成本管理水平,支撐財務管理工作取得理想成績。鑒于當前我國醫院難以適應醫改新政策,在成本管理能力方面表現出諸多不足,推行精細化成本管理意義重大。通過引入精細化成本管理理念,促使醫院成本管理更趨規范,大大提升成本管理水平,并且經過長期的堅持與積累,逐步建成精細化成本管理制度,切實提升醫院的成本管理能力及財務管理水平。精細化成本管理制度的建立,不單單體現在具體的成本管理上,還應融入其他財務管理內容當中,以取得更為有效的成果。建立精細化成本管理制度,要求醫院提高對精細化管理理念的認知程度,認清精細化管理的精髓,進而指導包括成本管理工作在內的多項工作內容,以便于取得更為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