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立進 劉 娟
(淮南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安徽 淮南 232038)
“基礎英語”是高等院校所開設的針對低年級英語類專業的核心課程。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明確規定,“基礎英語”課程是一門綜合英語技能課,是各種英語技能,包括聽、說、讀、寫、譯的綜合訓練課程,其目的在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因此,“基礎英語”作為強調“知識進、技能出”的綜合技能課程,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應圍繞“培養和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當前,交互式教學模式是西方普遍采用和推崇的教學模式,也是我國學界和教育界公認的在影響較大的幾種教學法之后,在當今頗受關注和應用廣泛且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之一。
人類教育史發展至今,出現了多次關于教育方式方法的探討及更迭,從18~19世紀歐洲的語法翻譯法一直到20世紀70年代歐共體國家的交際法等在特定歷史時期起到積極作用。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原有教學法不能完全適應社會對外語人才的需要,時代呼喚著新的語言教學法的產生,而交互式英語教學法則是在對原有教學法進行改進或否定的基礎上應運而生。交互式教學法是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帕林薩在1982年依據建構主義理論提出的一種英語語言教學法。之后,帕林薩和布朗在此基礎上,結合蘇聯心理學家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PDZ)”概念而生發出被他們稱之為“專家支架(Expert Scaffolding)”的教學模式。交互式英語教學法就是交互式語言教學法在英語語言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它遵循交互式教學的基本原則,以學生為中心組織教學的各個環節,在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前提下,讓學生充分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從而實現師生、生生、學生與語言材料、學生與計算機等諸方面的多項交互。交互式英語教學模式彌補了傳統教學中的不足,不僅確認了學習者的主體地位,還為建立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提供可能。此外,該教學法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交互式閱讀教學模式是在認知心理學和心理語言學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認知心理學認為,知覺是確定人們所接收到的刺激物的意義的過程,而人在知覺過程中對知覺信息加工存在著兩種方式:自上而下加工模式受概念驅動、自下而上加工模式受數據驅動。閱讀作為一種認知活動,是進行語言信息處理的一種重要方式。認知心理學家提出了閱讀的三類過程模式:自下而上式、自上而下式和交互式閱讀過程模式。1977年魯梅哈特提出的交互式閱讀加工模式認為,閱讀是運用高層次技能和低層次技能處理和解釋語篇的過程,對語篇信息和來自讀者自身的信息同時加工以重新構建語篇意義,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兩種策略相互作用的過程。它吸收了兩種模式的優勢,具有更高的包容性、嚴密性和條理性,它強調篇章的文字顯現,不同層次的語言知識和過程以及各種活動之間的相互關系。
主張-反主張模式,通常由“情景”“主張”“反應”三個部分組成其宏觀結構,鑒于“情景”在諸如廣告等類別語篇中多為可有可無,故該模式的核心部分為主張與反應,因此該模式亦被稱為主張-反應模式。在主張部分,作者陳述他人或自己已經說過的但沒有認同其真實性的觀點或情況,有時可根據需要同時提供該觀點或情況的理由;在反應部分,作者對主張部分中的觀點或情況的真實性闡明自己的看法或觀點,即支持或反駁、肯定或否定(修正主張部分提出的觀點或情況,并一般給出相應的理由)。但是,“反應”有時不一定是作者本人的看法或觀點,而是作者提出另一方的反主張或者是描述真實的情況,如圖1所示。
研究者對該模式詞匯標志作了小結,主張部分的詞匯標志 有:assertion、assumption、belief、claim、think、等;在反應部分,表示支持、肯定的詞匯標志有:affirm、agree、confirm、true等;表示反駁、否定的詞匯標志有:contradict、deny、dismiss、disagree、dispute等。除 此 之外,state、acknowledge、accept、false等詞匯的標志作用很大,當語篇接受者聽到或見到它們時,就會激活他們大腦里的主張-反主張模式。
為了能夠清楚展示本方法在高校“基礎英語”課程中的具體運用,現以楊立民等主編的《現代大學英語精讀》(第2版)第三冊Unit11 Why Historians Disagree為例。
【教學過程】
階段一:討論
任務1:語篇結構分析
(1)析出本文第2~10自然段的篇章模式:主張-反主張模式,詳見Figure1
(2)結合文本進行篇章模式分析
(Para2.)Their commonsense reaction to this state of affairs is to conclude that one historian is right while the other is wrong.And presumably,historians who are wrong will have their“facts”wrong.This is seldom the case,however.Historians usually all argue reasonably and persuasively.And,the“facts”-the names,dates,events, statistics-usually turn out to be correct.Moreover,they often find that contending historians more or less agree on the facts;that is,they use much the same data.They come to different conclusions because they view the past from a different perspective.History,which seemed to be a cut-and-dried matter of memorizing “facts”,now becomes a matter of choosing one good interpretation from among many.Historical truth becomes a matter of personal preference.
(Para3.)This position is hardly satisfying…
…
(Para10.)Similarly a third group of historians…have a disproportionate ability to influence government.
據前所述,第2段中的第一、二句話中的their commonsense reaction、conclude、presumably等為表示主張(claim)的標志性表達,即作者陳述他人的但沒有認同其真實性的觀點。第三句的“This is seldom the case”表明了作者對主張部分觀點的否定(Denial or Negative Evaluation of Claim)。第四、五、六句提供了否定的三個理由(Reason for Denial)。第七、八、九句提出了作者所認同的觀點(Correction),其中第八和第九句是對第七句的進一步補充說明。
第3~10段提供了支撐作者觀點的理由(Reason for Correction)。
階段二:篇章總結及評價
綜上,本語篇按照主張-反主張模式展開,在否定他人觀點并給出充分的理由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觀點并給出詳細的理由。從段落展開來看,以第二段為例,該段結構清晰,句子間聯系緊湊,層次分明;從表達效果來看,以主張-反主張模式提出自己的觀點,比直接提出自己的觀點更讓人信服,易于接受,具有更好的說服力。
階段三:自主學習任務
借助主張-反主張模式用英語寫一篇作文,提出自己的某個觀點,字數為200字左右。
英語類專業“基礎英語”課程中的語篇教學環節是該課程教學的核心環節,因此該課程教學的交互式閱讀模式研究都集中在語篇教學上。而目前基礎英語課程的教學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只關注“點”的教學,即對語篇中的重點詞匯用法、句子和句型結構的詳細講解。也就是說,當下基礎英語課程教學采用的主要是“自下而上”的方式,而這種教學模式缺陷為不能充分體現出閱讀的“交互”性特征。而要解決此類問題,就需要教師以“篇章模式”為突破口,借助語篇分析理論的篇章結構模式,如問題-解決模式、主張-反主張模式、提問-回答模式、概括-具體模式、綜合-例證模式等,引導學生從宏觀上把握文章結構,并在此基礎上對文章內容進行微觀分析,進而達到“點”和“面”雙層目標的精讀交互式語篇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