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文聚
(甘肅省蘭州市永登縣第八中學,甘肅 永登)
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民間工藝美術不僅擁有豐富的形式,技藝也非常奇巧。初中美術是一門人文性極強的學科,切實完成美術知識教學可以使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及美術素養得到有效提高,并幫助他們養成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民間工藝的合理融入,不僅有助于學生進一步提升審美素養,也能夠為學生美術綜合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帶來一定的促進作用。因此,不論是為了豐富初中美術課堂教學內容,還是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都要重視民間工藝的融入研究,推動初中美術教育事業的創新發展。
民間工藝是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生產中逐漸形成并發展的,其中蘊含著的一些審美觀能夠體現出質樸、積極的特征,能夠成為培養學生健康思想觀念意識的重要素材,泥塑、刺繡等能夠將豐富多彩的生活反映出來的民間工藝也能夠給學生帶來一定的啟迪,從不同層面來激活其創新思維,對美術教育事業的創新發展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同時,民間工藝既可以呈現出民間手工藝人的審美觀念,也能夠充分展現出民間手工藝人掌握的高超技藝,且這些作品在實際創作中,不論是制作中引用的工藝,還是具體流程,以及巧妙融入的一系列藝術元素都是民間智慧的結晶。就當前初中美術學科教學內容來看,美術學習內容逐漸有偏向于現代化以及國外的一些風格的趨勢等。近代在城市化快速發展以及外來文化的沖擊下,人們能夠直觀地感受到美術文化氣息。然而我們在教學初中美術時,卻往往忽略了隱藏在其中的民間美術藝術。民間的美術藝術并不像近現代城市快速發展而形成的藝術形式,它是經過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文化積累逐漸形成的一種美術形式,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也是最貼合我國人民生活的美術藝術形式。如果教師在開展初中美術教學時,能夠將民間工藝結合起來,就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中充分感受到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優秀文化,這對發展我國傳統美術藝術以及培養學生對美術更高認知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將這些民間工藝有效融入初中美術課堂上,既可以讓學生學習、積累更豐富的知識,也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動手欲望,讓學生在學習中能夠從不同角度深入體會民間工藝美術的美。以泥塑為例,作為以泥土為材料的一種工藝美術作品,整個制作工程和學生小時候玩泥巴非常相似,不僅能夠進一步優化生活化教學情境,讓大家充分體會到民間工藝的魅力,也能夠為學生之后的學習、創作帶來一定啟發。另外,在美術課上,通過帶領學生動手制作泥塑,也有助于想象力、創新力的全面激發,為學生動手能力的鍛煉、提升創造有利條件。
民間工藝這種藝術形式是由老百姓在日常生活、生產中自發創作,并一直傳承下來的,并非由創業人士創作,且多數作品能夠讓人感受到強烈的地方特色,能夠將手工藝人創作階段的個人情感,還有審美心態充分體現出來。因此,民間工藝擁有較獨特的審美體系。且不同類型、地域的民間工藝美術,不僅蘊含著不同的文化內涵,還能夠展現出民族精神。對此,在日常教學中,美術教師可以結合實際,在課堂上巧妙融入民間工藝,不斷豐富該階段的審美教育內容,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了解不同工藝美術反映出的人們不同的理想追求,以及較獨特的審美趣味。
對于當下初中階段的美術教育來說,教師往往將全部的精力放在對學生美術功底的培養上,更直接地說就是培養學生的繪畫能力。許多美術教師所采取的教學模式也比較固化,這對學生審美認知的提高以及美術能力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阻礙。在初中美術教育階段最重要的一個問題是啟發學生對美術和藝術的認知。如果學生連美是什么都不知道,那么學生的美術教育其實也不過是機械地學習美術。然而將民間公益融入初中美術課堂中,那么就會大大改變當前美術教育所面臨的諸多問題。比如,作為具有代表性的民間工藝,年畫不僅歷史悠久,在不斷的傳承、發展中也形成了更豐富的內容。如北方的楊柳青年畫、南方的桃花塢年畫等,不僅是質樸民風的一種體現,還可以從不同角度展現出各地區民眾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如《蓮年有余》不僅是對典型傳統特色的一種反映,也能夠讓人們體會到其中蘊含著的豐富的人文情感,以及鮮明的民族文化,將其融入美術課堂,可以發揮出意想不到的審美教育價值。
首先,民間工藝美術要想做到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有效滲透,離不開與之相配套的教學素材、專業教材的有力支持。為此,在實際授課中,美術教師應結合實際授課需求,搜集更豐富的素材,做好教材編寫工作。一方面,民間工藝美術源于民間,所以,在教材編寫中,應鼓勵民間工藝美術大師、傳統文化傳承人等積極參與其中,讓他們將自身的豐富經驗、高超技藝以及專業眼光充分發揮出來,進而使教材編寫可以獲得優質素材,以此來為優質作品創作提供有力支持。同時,也能夠使編寫的教材中含有很多與民間工藝美術有關的內容,涉及范圍更廣,增強針對性、科學性,全面適應初中生的認知特點與發展需求,促進初中美術教育事業的創新和發展。
其次,民間工藝美術具有的地域性極強,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也具有獨特文化。對此,初中美術教學在融入民間工藝過程中,絕不能拋棄本土文化,而是要在保護、學習的基礎上,對其他民間文化做出恰當的學習與借鑒。所以,不論是素材選取,還是教材編寫,都要體現出多樣性、靈活性,同時還要做到與教育部發布的相關教學大綱要求相符合,體現出因地制宜的原則,也只有這樣才能夠開發出更豐富且具有地方特色的補充性教材。如北方的年畫、泥人張,南方的苗繡、白族扎染等,其在美術課堂中的融入,既可以實現對各地區本土文化的弘揚,對地方性審美觀念的形成發展也能夠帶來一定的促進作用。
最后,不論是教學素材的選擇,還是教材編寫都要做到貼近實際,為美術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提供有力支持。美術教育除了要為學生提供木雕、刺繡、陶瓷等一些鑒賞內容之外,還要開展一些可供學生動手操作的內容。以皮影戲為例,作為非常受民間歡迎的一種表演藝術,皮影不僅形象生動,表演也能夠呈現出顯著的故事性、趣味性。將其融入初中美術課堂,帶領學生對皮影進行繪畫、剪裁、制作,之后分組表演,既有助于鍛煉繪畫技巧,提升動手操作能力,在參與中學生也能夠接受到審美教育。
民間美術也是有效呈現我國歷史發展中文化傳承性的重要載體。通過將民間工藝合理引入課堂,能夠引導學生更深層次地認識傳統民間美術。尤其是在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推行下,各地針對民間工藝在中小學相關教育教學活動中的有效融入給予了足夠重視。一個民族和國家要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要想發展得更強更大,民族文化應該是最重要的。傳統文化對激勵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發展有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來說,包含的內容非常豐富,其中民間工藝就是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內容。對于初中美術教學來說,如果將民間工藝融入其中,有利于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認知。以傳統手工扎染為例,將其巧妙融入初中美術課堂,能夠為我國優秀傳統民間工藝的傳承、弘揚帶來一定的促進作用。在引導學生學習扎染的過程中,既可以對傳統手工印染的魅力有深入體會,也能夠全面激發初中生對傳統工藝的喜愛,強化學生民族自豪感的培養。且通過進一步提升學生對傳統民間手工藝的欣賞能力,也能夠幫助學生更準確地掌握傳統民間手工藝表現形式、藝術特征。為此,在實際授課中,教師可以先帶領大家對扎染從古代一直發展到現代的基本知識做出深入了解,之后再對扎染的制作過程、技法特點進行學習,以此來促進學生對這類傳統民間印染工藝審美、欣賞能力的不斷提升。總之,在教學實踐中,美術教師應充分認識到,扎染教學活動的開展,并非只是單純地為學生滲透一些簡單的捆扎技法,而是要引導學生準確把握扎染的制作過程與相關原理,由此來深刻感悟我國傳統文化內涵,進而從整體上提升初中生對民間工藝文化的認同感,為其文化素養的進一步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在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中,將民間傳統工藝內容有效融入其中,既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也能夠在拓展教學資源過程中進一步提升美術教師專業素養。對于各類民間手工藝品來講,大多都能夠將普通大眾的審美追求、生活理想反映出來。而將民間工藝巧妙融入初中美術課程,不僅有助于現階段美術課堂教學模式的進一步優化,也能夠促進美術教師專業素質的不斷提升,使其能夠獲得更豐富的專業知識。在開發、利用民間工藝課程資源的過程中,教師會自覺地學習與之相關的理論知識,通過閱讀相應的書籍資料來進一步完善美術課程內容,由此可見,民間工藝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融入,也能夠為美術教師專業發展帶來一定的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民間工藝通常都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其在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中的合理融入,不僅有助于學生培養動手能力,也有助于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合作探究能力。同時,學生在學習民間工藝的過程中,不僅會產生更濃厚的興趣,也能夠為個性化心理的塑造帶來積極影響,因此,不論是為了初中生美術核心素養的進一步發展,還是為了促進初中美術教學有效性的進一步提升,都要重視民間工藝的巧妙融入,以此來構建生動、高效的美術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