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美娟
(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第四中學,甘肅 定西)
化學是一門與生活有密切關系的學科,倘若教師應用傳統教學理念,過于重視理論教學,與生活實際脫軌,就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在初中化學課堂上,教師應用生活化教學模式,不僅可以使化學教學與生活緊密相連,還可以有效激發初中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讓其主動進行探索和學習,并取得好的成績。教學中,教師要注重積極引入生活化教學資源,并引導初中生主動聯系生活,探索化學知識,這樣才會進一步提高生活化教學質量。
化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初中生對化學缺乏了解,生活閱歷不足,加之部分化學知識比較抽象,部分初中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并不濃厚。為了更好地激發初中生的化學興趣,教師可以將化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范圍等作為引導,在課堂上創設生活化情境,使初中生對化學有更深刻的認知,讓其意識到化學知識的應用價值,有效激發初中生的化學興趣,讓其主動學習并深入探索化學。創設生活化情境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應用信息技術,將生活中真實的情境展現在課堂上,幫助初中生取得優異的化學成績,讓其擁有強烈的學習興趣,主動學習、探索和應用化學知識,進一步提升引導效果,不斷提高學習質量。
如“愛護水資源”一課,生活中初中生會經常聽到節約用水的理念,但多數初中生對水資源短缺并不了解,教師直接講解要愛護水資源,容易讓初中生形成老生常談的想法,因而學習興趣不足。鑒于此,教師可以從生活的角度出發提問:“生活中經常會聽到要節約用水的說法,同學們知道為何要節約用水嗎?地球上90%以上的面積都是被水覆蓋的,為何還要節約用水呢?”接著,再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地球被海洋水覆蓋的圖片,就會使初中生產生強烈好奇心,并用心聆聽教師的講解。讓初中生了解到許多地區已經出現因水資源短缺影響生活、制約經濟發展的情況。然后,教師再追問:“地球上既然有龐大的水資源,為何還會有這些現象發生呢?”就會使初中生的好奇心更強。此時,教師再引入淡水含量的化學知識,就會達到良好的引導目的,有效激發初中生的學習興趣,并讓其用心學習化學知識,充分理解節約用水的意義,而且可以有效培養其愛護水資源的良好品質。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初中生理解化學理論知識,還要對化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范圍、價值有更全面的了解,這樣才會使初中生良好掌握化學知識。所以在初中化學課堂上,教師有效引導初中生積極參與課堂互動,會有效引導其探索化學知識,提高學習質量和化學認知。但在實際教學中,部分初中生學習熱情和互動積極性都不高。要讓其積極參與課堂互動,教師可以結合初中生的生活閱歷發起提問,讓其可以主動將生活與化學課程聯系在一起,有效帶動其互動,并讓其對化學的重視程度進一步提高。而且,通過引導初中生應用其生活閱歷進行化學探索,會拉近化學與初中生之間的距離,讓其對化學的陌生感明顯減輕,促使其思維更加活躍。
如“燃料的利用與開發”一課,在講解化石燃料的分類知識時,教師可以先對三大化石燃料加以介紹,使初中生對“煤、石油、天然氣”是化石燃料的知識形成認知,然后再提問:“生活中可以用到三大化石燃料之處有哪些呢?”可以有效帶動初中生互動,讓其將化學與生活聯系在一起。此后,教師再講解煤燃燒、放出熱量及其化學反應等知識,這會使初中生充分理解和記憶。又如,在講解“石墨、金剛石、C60”的知識時,在引入課程時先與初中生互動:“同學們喜歡鉆石嗎?鉆石還有一個化學名稱,同學們知道是什么嗎?”就會使初中生產生濃厚興趣。此時,教師再引入金剛石的介紹,就會快速拉近初中生與化學課程之間的距離。在講解金剛石的性質后,教師再引導初中生思考:“生活中除了可以用金剛石制作首飾外,還可以用其制作什么呢?”就會有效讓其聯想到玻璃刀,并對化學知識形成更深刻的認知。通過引導初中生積極聯系生活,不僅可以讓其與教師互動,有效調動其學習熱情,還可以讓初中生對有關的化學知識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打下堅實的化學基礎。
眾所周知,初中化學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課程,教材編排的很多知識都是從實驗探究中進行學習與理解的,也需要實驗加以驗證才能讓學生從生活認知角度掌握這部分知識。所以教師除了教授化學實驗理論知識外,還要讓其參與實驗學習以對化學知識充分消化吸收,提高其學習深度,讓其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知識,這樣才會使課堂效率明顯提高。另外,開展實驗教學是化學教師授課的重要手段,教師可以在講解理論知識后立足生活開展化學實驗,這不僅可以使初中生消化化學知識,還可以提高其化學知識應用能力,對化學知識的應用價值進一步認可,從而積極學習化學。相比讓初中生死記硬背不同化學理論知識,初中生的學習效果會明顯改善,而且可以促使初中生實驗能力不斷提升。
如“水的凈化”一課,教師可以先引導初中生思考:“當我們打開自來水時,經常會發現水的顏色會變白,不久后白色就會消失,同學們知道這是什么原因嗎?”有初中生回答后,教師再引入凈化水的知識,播放自來水廠凈化水的流程圖,使其對凈化水形成認知。接著,教師再拿出一杯比較渾濁的水,讓初中生思考:“如何才能凈化這樣的水呢?”讓初中生三人一組帶著問題結合教材展開知識探究。然后,教師再將空的礦泉水瓶、活性炭、小卵石、紗布等材料及一杯渾濁的水分到每個小組,讓其應用自主學習的化學知識制作簡易的凈水器,對渾濁的水進行凈化。在開展實驗前,教師要指導初中生在小組內先探討如何應用不同的實驗材料,并預測實驗結果,再讓其進入實驗中。并且,在其成功凈化渾濁水后,教師再指導初中生對實驗過程進行總結,分析實驗中還有哪些操作可以加以優化。在教師的指導下,初中生不僅會熟知凈化水的知識,還會進一步提高探究和實驗能力,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并喜歡上化學,進而主動學習和探索,初中生的化學知識水平也會明顯提高。
隨著雙減政策的不斷落實,對課堂效率、教學深度更加重視,教師要注重應用有效方法拓展教學深度,使學生在課堂上最大限度吸收知識。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契合雙減高效課堂教學目標,減輕學生課后學業壓力,初中化學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在講解理論知識后,通過引入生活案例讓初中生探討的方式,引導其深度理解和應用化學知識,不僅可以有效拓展教學深度,還可以讓初中生對生活中的現象更加了解,并讓其積累更多生活經驗。另外,教師也可以先引入生活現象,比如大部分學生都在生活中見過一些與化學知識相關的生活實例,引導初中生從生活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原理和所涉及的化學知識,先幫助學生初步認知知識后,再讓其深入學習和探索,這樣開展教學才會讓教學深度得到良好挖掘與拓展,促使學生深度探索知識本質,激起學生探究欲望,從而在自主探究興趣下收獲良好的教學效果。
如“燃燒的條件”一課,引入課程時,教師可以提問:“當油鍋中的油著火時,要應用什么方法熄滅呢?”讓初中生先與同學討論再回答。當初中生回答用“水”時,教師再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生活中用水澆著火油鍋后,油鍋火勢更加兇猛的視頻,就會使初中生產生強烈的質疑。接著,教師再同時點燃兩根蠟燭,并用燒杯將其中一根蠟燭扣在其中,讓初中生觀察蠟燭熄滅的現象。此時,教師讓初中生思考:“為何在燒杯中的蠟燭會熄滅呢?如何才可以將油鍋中的火快速熄滅呢?”然后,再讓初中生以小組方式討論這一問題。初中生通過合作探討,就會了解燃燒需要氧氣的條件。與此同時,初中生也會對油鍋著火要阻斷空氣的方法充分理解。或者,教師也可以先對燃燒的條件加以講解,再引入生活中油鍋起火的案例,讓初中生應用所學的知識加以分析,也會使初中生對其中的原理深刻理解,并由此增加生活經驗。通過引入生活案例,不僅能夠達到拓展教學深度的教學目的,還會讓初中生的化學思維能力得到進一步培養,促使其化學成績不斷提高。
總而言之,化學與現實生活聯系十分緊密,化學在人們的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初中生由于對化學知識不了解,加之生活閱歷淺,對化學知識缺乏全面認知,所以教師應用生活化教學,要注重拓展初中生的生活認知,讓其對化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范圍等全面了解,將化學與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才能有效激發初中生的化學興趣,并讓其積極參與課堂互動和實驗,將化學知識靈活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學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