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引兄
(臨潭縣羊永九年制學校,甘肅 臨潭)
教學評價能夠對教學活動質量進行評估,不同階段的教學活動采取的教學質量評價方法是有差別的。其中診斷性評價是一種能夠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對已學知識掌握程度的評價方法。該教學評價方法使用較為普遍,能夠幫助教師找到今后教學活動開展的重點和方向。化學這一門學科學生初中階段才開始接觸,對于初中生來說有著極強的陌生感,化學教師充分利用評價方法能夠更高效地發(fā)現(xiàn)學生在化學課程學習中面臨的問題,也能夠更好地改進教學策略,從而為初中生打好基礎。
有效的教學評價能夠對教師的教學工作開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能夠指引教師做出正確的教學決策,因此教學評價愈發(fā)受到教師的重視。其實,初中化學的教學過程可以分成教學活動開始、教學過程和教學目標三個階段,不同階段的教學過程所用到的教學評價方法是有略微差別的。其中診斷性評價是較受教師追捧的一種評價方法,該評價方法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強調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情和個性特點等,強調從學生存在的問題出發(fā)設計教學活動以達到預期教學效果。因此本文將研究重點放在了如何應用診斷性評價來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質量。
診斷性評價重視對學生知識掌握情況、身心健康發(fā)展情況等的預測,旨在全方位了解學生以匹配恰當?shù)慕虒W方案。診斷性評價不僅可以應用在教學活動開始階段,還可以應用于教學過程階段,目的都是去發(fā)現(xiàn)學生當前存在的問題以調整現(xiàn)有教學方案。因此診斷性評價結果可以作為教師設計教學內(nèi)容的依據(jù),也可以作為教師調整教學進度、改變教學方式的指南針,更是解決學生實際學習問題的關鍵。
要想實現(xiàn)診斷性評價,教師需要提前制訂診斷目標。對于初中化學來說,教師可以將學生的思維水平、思維障礙以及高級思維能力作為診斷目標。診斷性評價又可以細分為多個類型,但受化學學科性質的影響,預測性診斷和形成性診斷更適合引入到化學教學評價中。其中預測性診斷主要是了解學生的個性化差異以及他們理解吸收新知識的能力;形成性診斷則主要應用在教學過程階段,旨在引導教師做出教學活動調整和引導學生認識到自身問題并加以改正。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學生形態(tài)、表情的方式進行診斷;也可以通過與學生互動對話和讓學生回答問題的方式來診斷學生;還可以借助問卷形式來了解學生;更可以借助課堂測試或課后測驗等方式來判斷學生學習狀況。診斷學生的方式多種多樣,因此教師要結合診斷場景、時機等靈活地選擇診斷方式,其中課堂互動提問、隨堂測試是教師較常使用的診斷方式。
初中化學課堂應該以學生為主體,改變傳統(tǒng)課堂忽視學生學習狀況的弊端,教師應該從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出發(fā),結合所授班級學生的個性特點,針對性地制訂教學目標,并確定教學的重難點,設計個性化教學方案。為了完成預測性診斷評價,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nèi)容以及學生已掌握的知識自行編制一套習題,讓每一位學生獨立完成,去診斷學生習題的實際完成情況,并重點分析學生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以得到診斷結果即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最終在綜合考慮整個班級學生的綜合水平和每一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基礎上制訂教學目標。根據(jù)診斷結果,教師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的薄弱環(huán)節(jié)與掌握較好的部分,教師可以對課程內(nèi)容的重點、難點進行微調,以使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的課堂內(nèi)容更有側重點和針對性,進而提高課堂效率。
預測性診斷評價結果對教師教學活動的開展有著指導意義,因此化學教師應該選擇恰當?shù)姆绞饺ネ瓿蓪W生的預測性診斷評價,從而實現(xiàn)對教學工作的指導。首先,教師可以根據(jù)化學知識特點采取不同的診斷方式。比如初中化學中涉及的對方程式的書寫、化學價的計算等內(nèi)容較為瑣碎,且更加考查學生的認真與細心程度,因此,針對該部分內(nèi)容的診斷,教師可以采取課下自主完成測試題的方式,讓學生自主查缺補漏以彌補自身知識點的欠缺。其次,教師在進行預測性診斷評價時,需要提前向學生表達清楚測試的目的與原因,讓學生正確看待測試和測試結果,以提高測試結果的準確性。教師需要向學生表明測試并不是為了讓學生得到高分,更希望看到學生對知識點理解的誤區(qū),以此讓學生真實作答給予教師客觀反饋。最后,教師還需要及時、有效地向學生反饋測試結果。測試并不單單是測試,教師需要讓測試發(fā)揮出它的作用,因此教師需要及時給學生反饋測試結果,讓學生及時發(fā)現(xiàn)自己對化學知識的盲區(qū)以達到盡快糾正的效果。教師在反饋測試結果時要有技巧性,班級每一位學生都是不一樣的,教師要針對不同性格、不同成績水平的學生采取不同的反饋方式。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來說,教師要重在鼓勵,要找到他們在測試中的閃光點,幫助他們樹立起學習化學的自信心;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來說,教師則可以采取表揚與批評并存的方式,一方面肯定學生當前的努力,另一方面告誡學生不要驕傲,繼續(xù)謙虛地學習后面的知識。
首先,化學教師需要結合預測性診斷評價結果去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確定學生的學習起點。比如,教師可以根據(jù)預測性診斷結果判斷學生當前的認知水平,去判斷學生能否分清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能否理解化學式的含義,能否知道分子和原子的區(qū)別等。教師只有在明確了本班學生認知水平的基礎上,才能夠知道如何開展課堂教學。其次,化學教師需要結合預測性診斷評價結果去確定本節(jié)知識學習的難點所在。教師需要去分析學生是否具備化學思維邏輯分析能力,去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習中無法理解的模塊。最后,化學教師需要結合預測性診斷評價結果去確定學生的興趣所在。興趣是讓學生堅持學習的原動力,因此教師也應該去分析為何有些題目的正確率高而有些題目的正確率卻很低。教師需要去反思自己的課堂講授方式以及知識點本身的特點,分析是否是教師在講解某個知識點時采取的是動畫等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方式而使得學生對該知識點印象深刻而更好地掌握了該知識點;教師也需要去思考知識點本身的特點,比如計算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這一知識點只是涉及簡單的計算并不難,但是學生掌握的情況卻不好,那很有可能是學生認為該部分知識較為枯燥無趣而產(chǎn)生厭倦心理。教師需要針對分析出來的不同情況而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
形成性診斷評價結果不僅對教師的教學工作有指導意義,還對學生的學習指明了方向。教師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以及時修正教學過程而實現(xiàn)教學活動的高效開展。比如在化學方程式書寫部分,經(jīng)過診斷評價發(fā)現(xiàn)學生對配平知識掌握得不好,不能靈活地運用配平的方法去配平方程式。這個時候化學教師就需要去調整教學進度,去重新講解配平方法,帶領學生去進一步理解配平方程式的內(nèi)涵,并帶領學生去反復訓練,以幫助學生掌握配平技巧。學生可以及時獲取教師的評價結果,進而能夠清晰地了解到自身對本節(jié)知識存在的問題,而進行針對性的改正。學生還會進行自我診斷、自我反思,發(fā)現(xiàn)自身學習問題與不足,并反饋給教師,與教師默契配合推進課堂進度。
形成性診斷評價是在課堂中完成的,因此課堂練習、課堂提問、隨堂測試等都可以作為形成性診斷評價的實現(xiàn)策略。首先,教師需要有清晰的形成性診斷評價思路,將評價性診斷與教學內(nèi)容進行融合。比如教師可以在每節(jié)課程的開始階段結合預測性診斷評價結果與學生進行對話交流,發(fā)現(xiàn)學生在完成課前預測性診斷測驗時存在的問題,這可以為教師接下來課堂活動的開展提供思路,同時這也能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放下對化學課程的畏難情緒和對教師的畏懼心理;在每節(jié)課程進行的過程中,教師都需要根據(jù)授課進度找尋恰當時機進行提問,隨時了解學生掌握新的化學知識的情況,一旦發(fā)現(xiàn)學生跟不上教學進度,教師要快速做出調整,重新講授相關知識,以實現(xiàn)學生的課上消化吸收;在每節(jié)課程進行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不斷提出問題,促使學生思考鍛煉學生的化學思維能力;在每節(jié)課程的結尾部分,教師可以抽出5~10分鐘的時間完成隨堂檢測,去檢驗學生本節(jié)課的學習成果,也給學生提供了自我檢測的機會,讓學生及時認識到自己本節(jié)課堂的學習情況,為課后的查缺補漏做好鋪墊。其次,教師不論采取何種策略完成形成性診斷評價,教師都需要從學生角度入手去思考學生能否接受這種檢測方式。比如在課堂進程中設置提問環(huán)節(jié),教師不僅需要預設問題,還需要結合學生的課堂實際表現(xiàn)情況提出個性化的問題,要確保問題與問題之間的連貫性與邏輯性,還要確保問題與課堂內(nèi)容的關聯(lián)性,在互動式問題的過程中鍛煉學生的化學思維能力。最后,教師切忌采取單一的形成性診斷評價策略,在課堂要盡可能多地穿插不同的評價策略,這種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更能夠提升學生的注意力,更有助于高效課堂的實現(xiàn)。
在初中化學課堂,預測性診斷評價和形成性診斷評價都是十分有必要的。預測性診斷評價能夠幫助化學教師明確教學目標,使教學設計更有針對性;形成性診斷評價則能夠幫助化學教師捋清教學思路,使教學環(huán)節(jié)銜接更順暢,使教學效率更高效。因此,初中化學教師應該時刻保持學習的心態(tài),積極更新教學觀念,借助診斷性評價這一科學評價方法來配合教學工作的完成,為初中化學教學工作探明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