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萍
(浙江省嘉興市嘉興外國語學校,浙江嘉興 314000)
高中的通用技術是一科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的學科,它的教學內容對于學生后期學習科技方面會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思維導圖是根據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平時的興趣愛好,以某個關鍵詞為媒介散發出相應的內容分支,用形象的圖表方式直觀地表現出人們的思維。在通用技術的課程中,教師可以將理論知識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展開來教學,將相關知識點用圖表的方式展現出來,加深學生對每個復雜知識點的理解,發揮學生在問題中思考的潛能,這種教學方式對于通用技術來說是一種極大的挑戰。
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家長受時代觀念的影響,認為通用技術是一種“無用”的課程。而現實卻是恰恰相反的,在信息技術發達的當今社會,通用技術的學習是學生必不可少的一門課程。在未來發展中學生還要運用通用技術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
由于學校不重視這門課程,學校安排的課程會相對較少,但是教學任務卻不見減少。并且大部分的通用技術課程,還是老師在課堂上侃侃而談,以老師為中心,授課過程就是照本宣科,沒有緊緊圍繞學生為主體展開課程,這樣使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大大減少,這就嚴重地制約了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發展能力的提高。正是因為課時少,才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導致學生的通用技術成績不理想。
因為通用技術知識比較繁瑣,所以學生理解起來就會相對困難,不是很好梳理和歸納。導致一些通用知識在他們的腦海里錯綜復雜,很難掌握。通用技術的知識點對于學生來說很難記憶,正是由于這個原因,學生才會認為通用技術很難,讓他們產生了抵觸心理。在今后的學習中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學習通用技術,讓學生喜歡上這門課程,不再抱有厭煩的心理。
教師根據學生不同的性格特點展開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中形成新型的思維品質,要求學生的思維品質具有邏輯性、流暢性和強大靈活性。教師在通用技術的教學中通過思維導圖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對知識有一定新的理解和認知。在學習中,學生可以更好地學會學習,自主學習,合理運用思維導圖進行新的學習。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方法都會有較大缺陷,在學生不能管好自己學習的前提下,教師就要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去學習,以便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學會”學習。自主學習能力是指學生在正式學習或非正式學習的環境下,主動求知、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要“會學”而并非老師教什么學什么。學生“會學”才能“學會”。學生積極學習知識,努力提升學習效率。教師要幫助學生提高對通用技術的學習興趣,時刻記住教學目標是否明確。教師日常工作中要時刻記住運用“思維導圖”提高學生成績水平,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圍繞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目標。利用思維導圖為學生提供有利的學習條件。[1]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當今社會教育提倡讓學生參與教學,為學生創造大量發言的學習環境,給學生大膽發言的機會,創造學生與老師互動的教學課堂,提高學生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但是教師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整節課堂都在進行知識點的講解,與學生互動較少,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傳統教學模式是單一的,起初教學形式是以教師為中心展開教學的,隨著新課程的改革,以學生為主體的現代化教學模式已經代替了傳統的教學模式。現代化教學模式給教師提供了新型的教學手段。教師不僅僅只是可以通過教師的黑板給學生直觀地展示思維導圖,把課本的內容展現出來,而且還可以通過信息技術進行圖片、視頻展示,將思維導圖中的知識點具象化,能夠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通用技術課程的邏輯性很強,要求學生具備強大的思維能力。因為學生之間存在差異性,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因材施教,利用思維導圖為不同的學生建立直觀的知識點,讓學生進行理解。這樣的方法,不僅可以讓學生通過思維導圖進行預習,降低對知識的陌生感;還可以通過思維導圖讓學生的知識量變得豐富,加深學生對通用技術知識的理解。[2]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面對高中學生各方面的特點,教師需要在日常課堂中更加有效地關注學生的學習方面的情況,牢牢抓住學生年齡段的學習興趣進行教學,在面對不同的學生要采用因人而異的教學方法來展開教學。高中學生在智力因素或非智力因素的影響下,采用適合各個不同階段的針對教學,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真正的快樂在于教學中,從而讓學生享受學習的快樂。當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是否存在不足,及時創新教學方法讓學生感受到不一樣的教學過程,重點培養中學學生的思維思考能力,不只是局限課本知識內容,引導學生擴散思維,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將課堂枯燥的學習轉變成為一種興趣的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不是學校留給教師要完成的教學任務,教師在傳授課本知識內容的同時也要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確保孩子們可以在一個輕松愉快的課堂接受學習的過程。學校要將學生的健康發展視為學校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為學生們打造一個健康快樂的學習氛圍。在教學過程當中,良好的學習氛圍是使得學生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在良好的學習氛圍當中,學生所學習到的知識比平時學習到的要更多。在良好的學習氛圍當中,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于知識的接受度。[3]
例如,在高中通用技術必修一《走進技術世界》的學習中,教師可以采取與學生互動的方式進行教學,這樣的教學不僅活躍了課堂的氛圍,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黑板或多媒體上展示出技術的6種性質的思維導圖,讓學生依次進行回答。這時候老師和學生進行互動“同學們大家可以看到性質有6種性質,現在有誰可以回答一下有哪6種”“技術的目的性;技術的雙重屬性;技術的創新性;技術的綜合性;技術的兩面性;技術的專利性”同學們回答。通過思維導圖學生可以更直觀地看到老師羅列的知識點,這樣的互動的教學方式,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
高中階段是學生思維形成的重要階段。因此,在這個階段老師要更加關注學生的知識基礎的夯實。學生在學校受到知識視野被限制的情況下,但是想對通用技術達到一個更深入的了解,這時候教師就可以借助思維導圖,合理結合學生所熟悉的一些知識,幫助學生達到一個知識的升華,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知識內容。使用思維導圖可以使學生的思維活躍發展,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對于通用技術來說,思維導圖更是占領著重要地位,利用思維導圖去進行通用技術教學,可以讓學生看到不同視角的教學內容,使學生學習到更多的基礎知識。在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去進行通用技術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可羅列出相關知識的一系列的關系與聯系。在畫思維導圖時,學生可清晰地了解到自己所學知識的重難點,同時,可增強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記憶,為學生以后全面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5]
例如,在教學高中通用技術《技術與人、自然和社會的關系》中,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用思維導圖分別把“技術與人的關系”“技術與自然的關系”“技術與社會的關系”三種關系一一羅列出來,讓學生在現有的知識點上延伸想要知道的問題,并向老師提問。這樣學生就可以從思維導圖中獲取自己想要知道的問題。這時候老師給予回答,就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讓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學生在獲取完更多的知識后,老師再次利用思維導圖進行歸納和總結,讓學生進行記憶,多次循環學生就可以增加對新知識的印象。
傳統的應試教育比較注重學生的成績水平,當然當前的不少老師還依然受此影響,只注重學生成績,以提高的成績水平為教學目標。但是在新的課程標準中,這種傳統模式依然不受重視,它違反了當今教育教工作的開展,不再順應時代教育的發展。高中通用技術的課程不僅讓學生掌握技術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技術思維能力,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可以運用到通用技術的相關知識。想要提高高中通用技術思維能力,首先教師要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在課堂教學中主要以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為目標,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題,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靈活使用思維導圖,使其引導學生更清晰地了解知識,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在通用技術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要摒棄以往陳舊的觀念,創新自己的教學思維,要不斷學習,反思自身,加強自我學習。在通用技術教學過程當中,使用思維導圖,創新學生思維,加強思維導圖在通用技術教學中的應用。[4]
例如,在高中必修一通用技術知識《步入設計殿堂》中,教師可以用思維導圖將 “設計的概念、設計的特點、影響我管設計的因素和設計與技術的關系”這四大知識點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進行直觀的記憶,讓學生自主地回答問題,學生也可以自己在背誦完成后,運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將知識點羅列,進行進一步的鞏固,以便提高學生的成績水平,提升老師的工作效率。
學生互動的表現一定離不開學習情境。真實的學習情境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還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體驗中更為主動地參與教學,起到學以致用的效果。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接近真實的生活環境來模擬課本中的虛擬情境,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課本知識的真實性。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下學習,把陌生的課本知識環境轉變為學生自身的生活環境,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情境,運用此時的情境來激發起學生對于知識的好奇心,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自主學習能力,以便更好地體現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等信息技術設備播放關于情境的內容,可以將學生快速帶入情境中,在情境中熟練掌握英語所學的知識點。讓學生切實體會教師所用的教學手段的重要性,同時加強學生的體驗感與參與感,讓學生在參與過程當中學習到更多相關知識,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學高中通用技術《怎樣進行設計》中,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用思維導圖分別羅列從設計開始到結束的六大步驟“發現與明確值得解決的問題”“明確解決問題的能力、條件與要求”“收集并處理與設計有關的信息”“怎樣挑選材料”“技術試驗”“會制定完整的設計方案”,讓學生在現有的知識點上延伸想要知道的問題,并向老師提問。這樣學生就可以從思維導圖中獲取自己想要知道的問題。這時候老師給予回答,就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讓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學生在獲取完更多的知識后,老師再次利用思維導圖進行歸納和總結,讓學生進行記憶,多次循環學生就可以增加對新知識的印象。
總而言之,思維導圖是符合當今社會的教育教學的,思維導圖可以配合老師將課本知識更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給學生創建出一個大致的知識輪廓,然后讓學生進行知識的填充。通過這樣的方法教師也可以更直接地看到學生在課上的學習情況。老師還可以將難以理解的知識點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向學生直觀地講述,讓學生清晰明了地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