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哲
(甘肅省蘭州市第六十三中學,甘肅 蘭州)
在人的成長中,品德是第一位的,所以德育是所有教育活動之首,也是學校教育內涵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中班級管理中,班主任一定要重視學生的德育,在班級管理中積極滲透德育理念,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大德育目標。進而培養學生的德育自覺性,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進而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守時是一個人良好行為規范的外在表現,在高中生活、學習中,班主任教師一定要規定嚴格的作息時間。目前,所有的高中學校都有嚴格的作息時間表,其目的是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高中學生已經具備了自控能力,因此,在班級管理中制訂嚴格的作息時間制度,讓學生按時作息,可以培養學生的生活、學習習慣,促進學生的心智健康發展。規定作息時間,培養守時習慣,使學生在日常生活、學習中養成科學的時間觀念,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這對學生日后具備社會適應能力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
紀律是學習效率的重要保證,高中個別學生在平時學習方面存在一定的惰性,對于班級管理而言,這是極不好的現象。因為這些惰性會傳染給其他學生,進而影響整個班級管理的效果,甚至影響班風和學風。因此,班主任一定要隨時觀察這些學生的行為表現,明確嚴格的紀律要求,督促這些學生改掉不好的習慣,促使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進而促進整個班級向好發展。
文明禮儀是維持整個社會向好發展的重要前提,也是社會成員共同遵守的道德規范。在高中班級管理中,班主任一定要培養學生的文明習慣,通過規范禮儀行為來塑造學生良好的形象,提升學生文化修養和思想品質,促使學生養成自覺行為,提升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高中是學生由少年階段向成年階段過渡的重要時期,學生正處于理想、信念教育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的教育非常重要,對學生的身心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因此,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組織開展班會主題課,一方面引導學生全面學習文化知識,另一方面讓學生樹立遠大的抱負。
班會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主要陣地,班主任可定期對學生開展以“理想”“立志”為主題的班會活動,激發學生對自己的人生進行思考,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理想,為自己的生涯發展做好規劃,思考自己的人生未來。這樣的班會課讓學生從內心深處對自己的人生未來進行思考,可以提高思想教育的實效性,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比如,在進行“理想”主題班級課活動時,教師可精心選取典型材料,或者邀請有成功學習經驗的上屆畢業學生,通過他們之口,講述自己的人生經驗和成功經歷,實現同齡人心靈之間的對話,讓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激發他們的思考,把人生理想和社會抱負的理念落到實處。
對于高中學生而言,“三觀”教育正當時,對他們今后人生的發展意義重大。因此,作為班主任一定要在班級管理中滲透“三觀”教育的理念,讓學生樹立科學、正確的“三觀”,引導他們走上規范的人生道路,而借助學科融合,實現“三觀”培育是一條有效的途徑。
一是科任教師要把握課堂教學內容,發掘學科育人的內涵,在學科教學中,把“三觀”教育滲透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提高思想教育的實效性。二是借助開放式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質疑精神,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以及求真務實、積極進取的優秀品質。如在思政教學中,通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帶領學生用科學的方法探究、分析生活中的問題,找尋事物之間的聯系和規律,獲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思想認知能力。三是發掘教材中的育人素材,借助典型實例,發揚時代主旋律,培養學生的奉獻精神,引導學生樹立積極進取的人生觀,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總之,在高中班級管理中,班主任一定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德育的目標要求,創新德育的模式,開展德育實踐活動,立足時代發展需要,緊跟時代前進的步伐,讓德育活動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達到知行合一的教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