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樂 高春燕 孫艷君
(佳木斯大學 黑龍江佳木斯 154002)
當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已進入新常態,創新創業已經成為新常態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今創新創業對技術革新、產業升級、經濟發展的貢獻日益顯著。人才作為創新創業的基礎,在創新創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高校作為開展科學研究、培養高級專業人才的主要基地,是重要的社會組織,對社會的發展和變革起著巨大的影響和引領作用,其發展也必將隨著社會變革和組織創新的發展而發展,以求得與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相適應。創業文化培育將成為高校自身謀求新突破的發展之路。重視高校創新創業文化培育絕非應景之需,而是我國高校轉型發展的當務之急。
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離不開創新,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要求,根據習總書記的要求和指示,各大高校紛紛開啟了新一輪的創新創業教育改革,這些改革的實施有助于高校形成良好的創新創業文化氛圍。通過對高校進行創新創業文化培育,可以提高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激發其創業熱情和創造性思維,從而實現大學生綜合能力的全方位發展。優秀的大學生創業人才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寶貴資源,也是推動創新型國家發展的中堅力量,因此,高校創新創業文化培育可以為創新型國家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人才的支持并奠定人才基礎。大學生創新創業率的提高可以提升大學生就業率,緩解社會就業壓力,同時,新企業新技術會為國家經濟發展帶來新的增長點,注入新的活力,帶來更多就業機會,有利于社會的穩定。
傳統的高校教育更關注學生的課業成績,傾向于對學生文化知識的培養,隨著國家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對高校承擔的職能有了更高的要求,當代高校的職能已經發生了轉變,被重新定義為培養人才、發展科技、服務社會。高校創業文化是新時代高校三大職能內涵的重要體現:首先,高校的首要職能是培養人才,創新創業文化培育就是培養新時代需求的創新創業型人才;其次,科技創新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戰略,高校作為這一戰略的承擔者之一,必須加大力度發展科技創新,創新創業的文化培育有利于營造科技創新的發展環境,使大學生的科技創新熱情得以提高,從而產出更多的科技創新成果;最后,通過創新創業文化培育出的新項目、新科技和新成果可以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和價值,從而服務于社會。
高校創新創業文化培育可以使校園內充滿濃厚的創業氛圍,豐富校園文化內容,提升校園文化價值。創新創業文化的加入為校園文化注入了一股向上的活力,可以陶冶大學生的創業情操,打造校園創業精神,提高校園文化品質。
創新創業文化培育可以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創業價值觀,塑造優秀的創業品質,創業品質包含創業的激情、開闊的眼界、推陳出新的創新精神、堅持不懈的努力和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等。創新創業是一個漫長且艱辛的過程,大學生在創新創業過程中必然會遇到磨煉和挫折,創新創業文化培育可以教會學生在創業過程中正視困難,給予他們直面困難的勇氣和力量,練就他們積極向上的品質。
當今社會,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就業市場更加注重對大學生綜合能力的考察。高校創新創業文化培育可以對大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合作能力等綜合能力進行提升。創新創業文化培育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探索未知領域的勇氣,提升學習能力;可以加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學生多思考、勤思考,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邏輯思維;可以通過創新創業實踐活動讓更多大學生投入其中,在實踐活動中鍛煉實踐能力;還可以為大學生在創新創業活動中提供與人溝通與交流的機會,組成團隊實現合作共贏。
當前我國高校在實際運行中存在著一些問題:一是國家對于高校創新創業文化培育的利好政策支持力度還不夠,政策的導向性不足,雖然國家也制定了相關的扶持政策,但普及面仍不夠廣泛,并不是所有的想要創業的大學生都可以享受到。二是各級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門對國家相關政策的領悟還不夠深刻,沒有根據當地高校自身的情況制定與實際發展相符的政策制度,也未將創新創業文化培育納入整體的人才培養計劃之中,使得運行機制不夠貼合實際,沒有形成有效順暢的銜接。三是高校對國家制定的相關創新創業政策宣傳力度不夠,有些高校對國家政策極少進行宣傳,有些高校雖然也公布下發了國家創新創業的相關政策文件,但只是生搬硬套,缺乏對政策文件的深入解讀,在宣傳中沒有生動具體地向學生進行講解,致使許多大學生對國家最新的創新創業政策不夠了解,沒有享受到應有的國家扶持,給其創業過程帶來了不必要的困難。
一是目前許多高校的創新創業文化培育理念較為落后,缺乏先進性。首先,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存在偏差,片面地認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就是“企業家速成教育”,忽視了創新創業文化帶來的周邊輻射動力;其次,高校對課程的規劃設計不合理,沒有合理安排創新創業課程、課時較少,并較多采用講座、講壇的形式進行粗放式授課,沒有開設專門的相關課程。課程內容也較為單調陳舊,只是進行照本宣科式的講解,講解內容并不符合當前發展情況,不能給學生傳授實用的創新創業知識和理念;再次,部分高校對創新創業文化培育沒有從根本上引起重視,只是被動地執行國家政策,機械地應付國家要求,敷衍了事,沒有對創新創業文化培育進行主動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以上種種問題都導致了部分高校整體缺乏創新創業文化培育的氛圍,因而無法調動起大學生創業的積極性。
二是師資力量不夠,多數高校缺乏專業的創新創業教育的任課老師,大多數都是由其他科任教師兼任,缺乏專業的創新創業知識;高校舉辦創新創業大賽,評委也多由學校輔導員兼任,這些現象都使得不能給學生進行有效的創業指導和專業的創業意見。
三是高校沒有制定完善的課后評價體系,不能真實地檢測創新創業課程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掌握程度,導致學校不能正確地認識到開設課程所存在的問題,并進行改善,不利于創新創業文化培育。
高校創新創業文化培育離不開硬件條件的支持,相關基礎設施的建設決定著高校創新創業文化培育的深度和廣度。當前許多高校的基礎硬件設施配套不夠完備,導致高校缺乏濃郁的創新創業文化氛圍,影響了創新創業文化培育的進度。各級政府對高校創新創業文化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的物質支持較少,所提供的資金不足以支撐學生進行創業實踐,許多高校還沒有建設特定的創業基地,有的高校雖然建立了大學生創業孵化園,但大多規模偏小、設施陳舊,使創業平臺不能更好地為大學生服務,導致創新創業文化培育得不到普及。
高校創新創業文化培育僅憑學校一己之力是不能完成的,離不開各方的支持。需要建立一個政府政策保障實施、企業資金項目扶持的社會支持保障體系,但當前這個體系還不夠完善。首先,政府對大學生創業的幫扶力度還不到位,沒有承擔起創新創業文化培育的主導作用,不能及時提供大學生創業所需的資金、技術和優惠政策。大學生創業資金主要源于父母的援助、自有資金及金融機構的貸款,政府的資助只占很小一部分;其次,校企合作體系不完善,沒有建立暢通的校企溝通渠道,高校好的創新創業項目不能得到企業的資金和技術支持,部分企業只追求即時利益,缺少前瞻性,不能認識到高校創新創業文化培育帶給自身的長遠利益,對高校創新創業項目不看好,即使與高校開展了合作也多是流于形式,不能切實地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有效幫助。
成熟完善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文化培育機制是大學生參與創新創業的有力保證。首先,國家政策應對高校創新創業傾斜,出臺更具體、指向性更明確的方針政策,以惠及更多想要創業的大學生;其次,各級政府需深研國家相關政策文件,對當地大學生創新創業情況進行深入調研,制定更加貼合當地實際的扶持政策,以滿足大學生的創新創業實際;再次,高校應放寬對勇于參與創新創業大學生的學籍管理,允許大學生暫時休學參加創業,制定大學生創新創業激勵政策,給參與創業的大學生提供創新創業學分、生活補助和技術指導。同時,高校應加大對創新創業的宣傳力度,可通過學校官網、公眾號、學校廣播等多種途徑對國家和政府制定的相關政策方針進行宣傳,使大學生了解最新的創新創業政策;可以制作宣傳創新創業文化的小短劇進行播放,或邀請歷屆創業成功的大學生創業者分享創業成功經驗,樹立優秀創新創業榜樣,弘揚創業文化;還可邀請優秀企業家來學校開展講座,傳授創業經驗,弘揚創業精神。通過多種方式營造濃厚的創業氛圍,引導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
高校應當切實認識到創新創業文化的培育對學校發展的推進作用,從根本上轉變教學思路,樹立正確的育人理念。首先,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制定專門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并作為一項日常課程,課程內容要做到與時俱進,立足當下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情況,根據最新的政策結合大學生創新創業實際進行授課,培育出適合社會發展需求的創新創業型人才;其次,加大創新創業師資隊伍的培育建設,培養一支有扎實創業理論基礎、較強創新創業能力和豐富創業經驗的創業教師團隊;再次,引進專業的創新創業教師對學生開展專業的教學課程,并對教師定時進行創新創業教育培訓,提高教師的理論知識和創業實踐教學能力;最后,引進企業家組成教師顧問團隊,通過其創業的實際經歷和經驗對學生進行指導。同時,制定完善的課后評價體系,針對創新創業課堂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改進,以適應高校創新創業文化的開展。
建設完備的基礎設施是高校創新創業文化培育的物質基礎,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沒有豐厚的物質基礎就無法培育出良好的創新創業文化氛圍,所以各級政府和高校要加大對創新創業文化培育的資金投入,為高校建立完備的基礎設施。首先要建立創業實驗室,使大學生在更加專業的環境中進行創業實踐和實驗;其次要建立功能完備、設施先進的創業孵化園,為大學生創業提供良好的孵化環境;最后是各級政府部門和高校應設置專門的創新創業支持資金和獎學金,專款專用,為參加創新創業的大學生提供更好的資金保障,讓優質的創新創業項目有機會落地上馬。
政府應當發揮其在高校創新創業文化培育中的引領作用,制定更多具有導向性的創新創業扶持政策,協同高校及全社會培育出創新創業文化氛圍。各級政府應當整合社會各項資源,建設一批創業文化研究傳播基地,引領高校創業文化建設。各大企業應當尋找與企業專業相關的高校進行合作,并簽訂校企合作協議,安置畢業大學生進企業進行創業實習。同時,設立創新創業專項資金,投資一批有前景的創新創業項目,為高校創新創業文化培育提供強有力的社會保障。
綜上所述,高校創新創業文化培育有利于為國家輸送相關人才,助力創新型國家的建設與發展,有利于提升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也有利于大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在高校創新創業文化培育過程中,應完善大學生創新創業文化培育的機制建設,樹立先進的高校創新創業文化育人理念,加強高校創新創業文化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大社會支持保障力度,助推大學生創新創業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