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珍
(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陜西渭南 714000)
《詩經》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考工記》中的“百工與居一焉”等無不反映匠人精神的創新內涵和價值。所以,將創新創業教育全方位融入高職院校數學教學中,能夠確保學生從思想的源頭保有匠人敢為人先、勇于創新的初心,在其踏入職業生涯中凸顯工匠精神的職業覺悟,不斷沉淀,主動創新,成為真正的能工巧匠。
創新創業教育理念的核心概念自提出以來,其重點就在于將創新創業教育理念的精神內核和高職院校其他課程的核心內容相融合上。在此背景下,數學課程作為公共通識課之一,必須堅定課程改革信念,在數學知識和技能的講解上全面實現二者間的融合和統一、“創新創業過程與育人過程的統一”,保持創新創業之“技”和數學培養之“能”的同向同行,以全面夯實高職學生創新創業意識。
高職院校以培養綜合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為核心目標,其核心要義在于為國家輸送大國巧匠,在錘煉“匠技”“匠能”的同時,塑“匠心”。所以創新創業教育理念之下的數學課程實踐教學能夠將課程教學三維目標從以往的“重技能”轉向重“技和心”,從培養學生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延展到綜合提升學生創新創業品質、集體觀念、國家公民責任等綜合素質之上;同時,數學教師通過持續革新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法,以培養高職學生家國情懷、民族精神,使得數學課程的育人目標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同頻共振,為國家壯大、民族進步和社會發展輸送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創新創業教育重視學生核心能力——創新能力的提升,其對高職院校而言尤為重要。高職院校學生個性張揚、思維活躍,其政治立場、價值觀的塑造對未來從事職業責任感和時代使命感影響顯著。所以,高職院校數學教師應一改往日標準化數學知識的講授,嚴格甄別教學內容,做好數學教育課程與創新創業教育的結合,做好價值把關工作,深度挖掘課程中的創新創業教育元素,革新高職學生的從業觀,堅定其創新創業信念,促進高職院校學生形成正確的職業觀,從而在“大國制造”背景下走向勇于創業、敢于創新的成才之路。
在2021 年全國職業教育大會中,習近平總書記要求高職應切實“提高技術技能人才社會地位,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撐”。自此,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職數學教學的機制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雖然現在大多數的高職院校已逐漸認識到創新創業的重要性,但是其重技能訓練輕過程育人的思想并未發生實質性轉變,其人才培養體系仍以技能學習、實操為主,以專業課程的教學為重,并未將創新創業教育理念中的創新創業意識、創新創業精神、創新創業能力放在首位。加之,高職數學課程具有系統性強、邏輯嚴謹、理論性強的顯著特點,教學方式以教師講授為主,不能真正實現創新創業教育與數學教學內容的高度融合、全面契合。
高職院校數學教師隊伍是學生創新創業素養培養的主力軍,其整體水平決定著創新創業教育的高度,決定著創新創業融入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高低。但是高職數學教師并不能厘清創新創業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性,忽視學生在數學課堂中創新創業精神培育,只是一味照本宣科,根據教材內容安排教學進度、組織課堂教學,對于創新創業融入數學課堂的機制、環節、時機等幾乎沒有慎重思考。加之高職學生大部分數學學習基礎、學習能力較弱,對抽象、晦澀難懂的數學學習興趣較低,導致目前高職學生對創新創業的關注意識不強,出現職業認知不清晰、職業素養偏低、職業道德要求不高,職業奉獻態度不主動等問題,影響了創新創業融入數學教育教學的成效性,制約著融入數學課堂的高度。
校內外創新創業資源的整合度不高、各部門配合協調性較差,制約著創新創業融入數學教學的寬度。高職院校將創新創業融入基礎課程的任務下發二級學院,二級學院數學教師各自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組織創新創業教育活動,沒有實現校內外教育資源的整合和高度一體化的管理,導致創新創業教育與數學課程教學嚴重脫節,與數學教學內容的結合流于形式、淺嘗輒止,教育效果無法衡量,使得創新創業的融入成了形式化的硬性教學任務,失去了創新創業本身的教育意義。
創新創業融入高職數學教學要求堅持從整體到要素、從結構到功能的融合,要將理論和實踐、歷史與現實的關系協調統一,凸顯高職數學學科特色和專業發展訴求,在頂層設計和統籌協力方面做到高瞻遠矚、高屋建瓴,整合校內創新創業教育機制和外部機制,為創新創業融入高職數學的高效開展提供條件保障。
高職數學教學中要全面浸潤和滲透創新創業教育,必須著眼于“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和“為誰培養人”的問題,站在理性而長遠的角度思考二者協同育人目標融合的機制。所以,高職數學教師要充分考慮到數學作為各專業公共基礎課的定位,了解不同專業的社會崗位需求和學生畢業后的就業現狀,以此為切入點融入創新創業教育。如對于機械類專業而言,數學教學以空間思維的講解為主,以培養學生的整體思維能力,數學教師可以利用數學建模,激發高職學生利用計算機對數學模型進行求解,鼓勵學生選修數學建模、數學實驗等課程和參與數學建模競賽培訓,以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意識。
高職創新創業教育融入數學教學中要以雙創精神的培養為核心要點,合理利用數學知識、數學文化等開發創新知識點,鼓勵高職學生主動體驗創新思維、感知創新精神對自身的影響,從而形成自主創新能力。如在講授某一數學知識點時,可將該知識點、定律被發現的過程、重要數學人物故事融入,利用數學家們敢于突破桎梏、勇于探索人類數學知識空白區,啟發高職學生明白沒有先驅們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就沒有現代科學的誕生,體驗每一次創新對人類文明的巨大推動作用,從而使得數學這一理論性、邏輯性較強的課程變為啟發誘導高職學生主動求變、積極思考的創新創業教育融合課程
思維是指人類通過神經系統對某種活動、想法展開的分析、歸納、判斷、總結等的一種認知活動。理性思維有助于個體打破常規,促進其全面發展。所以,對于創新創業思維正處于理性思維形成“孕穗期”的高職學生而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創新創業思維的培育至關重要。高職院校數學課堂教學要以此為重,引導高職學生養成換位思維、發散思維等創新創業思維。首先在數學教育教學中要不斷通過數學例題講解、典型數學主題案例的宣傳,使得創新創業思維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觸及學生靈魂。其次,突破傳統數學教育教學的桎梏,豐富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將數學思想主題報告、個人數學學習經驗交流等形式引入課堂,激發學生學習內驅力,主動學習“數學匠心人物”,主動向榜樣靠攏,豐潤創新創業思維內涵,塑造學生主流意識。
第一,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形成“校內—校外”橫向協同育人模式是高職院校發展的必然趨勢。所以高職院校數學教學應順應時勢,因勢利導、因時利導,高瞻遠矚探索校內外教學新模式,將其作為錘煉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新陣地,真正做到人才培養的知行合一、學用同一、道術統一。一方面,要深入實踐基地,了解其對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要求,充分吸收企業在新時代對人才的要求,深度挖掘企業中蘊含的創新創業能力資源,將企業中典型彰顯創新創業精神的真實案例融入數學教育教學之中,實現理論課程和社會教育的緊密結合;另一方面,高職院校應拓寬合作方位,與企業聯合開發協同教育內容,建立校企導師庫,聯合舉行“課賽融合”“項目培育”等雙創活動,協同開展創新創業精神培育活動,實現校企育人的“雙主體化”。
第二,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優勢延展高職數學教學空間。“大國制造”“大國智造”背景下的高職教學改革不是單一要素的“一刀切”,而是對數學教育教學工作提出了高標準、高精準、高復合的要求。此時如果數學教師仍一味說教,并不能真正引導高職學生改變對創新創業教育理念的認知、樹立正確的創新創業教育理念。所以,高職數學教師應深刻認識到創新創業教育理念的滲透不能只拘泥于數學課堂或常規活動上,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將高職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如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平臺滲透創新創業內容,合理規劃“創新創業資源”和“生活資源”,建好資源網,確保數學知識育人和文化育人信息的實時性,不斷充實數學教育內容,延展高職數學教學空間,有效培養高職學生的數學素養、嚴謹的科學精神和積極向上的創新民族精神。
再次,強化高職數學的課后實踐。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首次提出學習建構等核心概念,后經布魯納、維果斯基等人的發展、完善,逐漸成為學科教學的主要理論基礎之一。建構主義理論關注學生學習實踐,認為學生主動參與,才能形成通過學生共同體的組建以建構在特定知識教學情境下的圖式結構,從而在頭腦中形成更高知識水平的框架圖。所以,高職數學教學中滲透創新創業教育理念離不開高職學生的主動參與,尤其是積極的創新性和創造性思維的參與。所以只有科學合理的教學任務,才能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思維,才能真切發揮出數學教師知識導學、文化助學的作用。如,高職院校可為高職學生開設創新創業教育微信號、微博或直播賬號,將管理、運營等工作交與高職學生,在此過程中,高職學生不僅能夠靈活運用習得的數學知識和技能,而且能夠在實踐中感知創新創業教育的科學價值和獨特時代價值,從而豐潤其創新人格、增強其民族敬業精神、堅定其未來職業自信。
在“十四五”新征程起航之際,弘揚創新創業精神,營造勇于創新的社會主流風尚和求真求實、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是新時代賦予高職院校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總而言之,在高職院校的數學教育教學中,應以專業為抓手,培養創新創業意識;以數學文化為切入點,培養創新創業精神;塑造學生主流意識,形成創新創業思維;構建教育新陣地,鍛煉創新創業能力,把高職學生培養成為民族大業開拓者、新時代的奮進者、社會主義建設的奉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