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芳
(江蘇省昆山市張浦初級中學 215300)
這些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我國的教育事業發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學模式多種多樣,新型的信息技術也在教學之中得到廣泛運用,取得顯著成效.情境教學法,是當前經常被運用的一種教學手段.初中數學教師通過情境教學,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將數學知識變得更加生動化與直觀化,降低數學難度,便于學生更好理解.開展情境教學,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開發學生大腦,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自覺的參與到數學學習中,在快樂的氛圍中,完成教學目標.
知識來源于生活,最終又要回歸于生活.初中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可以結合教學內容,聯系生活實際.借助生活中熟悉的場景、問題、現象等,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聯系生活, 更好的去理解數學知識.同時還能夠提升學生的知識運用水平,培養他們的核心素養.在開展情境教學的時候,數學教師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給予學生一定的思考空間,讓學生在合適的情境之下,進行積極探索,找到答案.同時,還可以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學會將數學課本上平面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之中,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意識到數學的真正價值與意義,從而愛上數學這門學科.當學生發自內心喜歡數學的時候,就能夠自覺的投入到學習之中,提升學習效率,快速完成教學目標.
比如說,在學習全等三角形這一章節的數學內容時,初中數學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們觀察生活,尋找生活中與三角形相關的物品.三角形學生并不陌生,很快就聯系生活,找到許多物品.比如說路邊標志很多都是三角形,用來起到提醒和警示的作用;還有撐衣服的衣架子,有著穩固作用;古埃及的建筑金字塔正面也是三角形;以及自行車、籃球架等等,都蘊含著三角形元素.學生的答案可謂是五花八門,應有盡有.在他們結束回答以后,數學教師可以讓學生就剛才的各種答案,找出其中的全等三角形.學生經過自己的推測、觀察等,列舉出了不同的全等三角形物品.對于學生的答案,數學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們共同總結,什么是全等三角形.這時,學生再回頭看自己的答案,就能夠更快的判斷是否準確,從而快速掌握全等三角形概念.聯系生活實際,設置教學情境,是較為常用的教學手法之一.可以讓學生對數學概念進行深刻掌握,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更為主動的參與到課堂互動之中,促進教學目標的順利完成.
對于初中生,初中數學相比其他學科而言,更為復雜和深奧,稍不注重,就有可能耽誤課程,出現聽不懂的尷尬.所以在數學課堂之中,經常能夠看到有人走神、發呆的情況.為了能夠避免這種現象的出現,初中數學教師可以迎合學生的心理需求和愛好特點,適當的在課堂之中引入故事,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故事情境的原則是,借助學生們都喜歡的故事內容,活躍課堂氛圍,將抽象的數學內容具體化,幫助學生順利消化數學知識.故事要貼合數學主題和教學情境,不能夠隨便引用一個故事內容.故事內容要和數學知識點進行有效融合,切忌生搬硬套.要創設良好的故事情境,提升學生探究欲,讓他們更為專注的投入到課堂學習之中,進行思考與探索,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
比如說,在學習數學概念的過程之中,一味的讓學生們誦讀和記憶,難免會引起學生的厭煩.學生不僅僅無法全面掌握數學概念,還容易加強對數學學習的恐懼之情,教學效率遲遲得不到有效提升.這個時候,數學教師就可以借助情境教學,讓學生們更好的接受數學概念.在學習勾股定理的時候,這個概念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復雜性.如果只是讓學生們背誦記憶,再進行講解,對于學生而言,并不能夠深刻的了解概念,學習興趣較低,課堂教學氛圍較差.想要吸引學生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數學教師就可以在正式講解勾股定理之前,在課堂中引入畢達哥拉斯的故事.“傳說畢達哥拉斯在參加宴會時,宴會廳的地板磚是正方形的大理石地磚.飯菜遲遲未來,諸多賓客等待的饑腸轆轆.只有一個人,他盯著大理石方磚,他選取一塊方磚,以其對角線為邊,繪制一個正方形,發現該正方形等于兩塊方磚之和.在經過一系列計算之后,他有一個大膽猜想,任何直角三角形的斜邊的平方都和另外兩邊平方的和相等.”故事引人入勝,學生聽得分外認真.教師就可以利用他們這種高度集中的狀態,迅速投入到后續內容的講解之中,高效率的完成教學目標.
社會發展日新月異,信息技術的進步,為教育事業做出卓越貢獻.現在我國各類學校之中,科技教學手段在不斷普及,有效地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率.眾所周知,數學這門學科較為抽象,如果數學教師只是單純的依靠語言來傳遞其深意,怕是不能夠被學生所理解.基于此,就可開展情景教學,讓學生產生身歷其境之感,更為真實直觀的感受數學.所以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數學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設更為直觀的情境,立體的展示數學知識.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圖片、視頻、動畫內容等,刺激學生感官,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展示數學的生動性和直觀性.拉近學生和數學之間的距離,讓數學學習不再艱難.
比如說,在學習軸對稱圖形這一章節的數學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先為學生展示一個三角形.之后借助作圖軟件,以某條線為軸,將這個三角形進行旋轉、對折、翻轉.在這一過程之中,學生可以看到三角形的不同形態,掌握其變化過程.從而順利明確軸對稱圖形的變化,深入了解軸對稱圖形相關知識.在傳統的數學課堂之中,很多教學內容都需要由教師在黑板上板書,進行講解.板書的時間,勢必會降低教學效率,耽誤上課時間.借助多媒體,就可以幫助數學教師節約時間,快速開展教學活動.比如說,在學習的坐標這一章節的內容時,數學教師就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在多媒體上導入學校的坐標,讓學生觀察屏幕信息,看看誰能夠最快時間之內找到班級教室的坐標.經過老師的引導,學生勢必會十分積極的投入到尋找坐標的過程之中.多媒體所提供的多樣性和直觀性,是一般板書所實現不了的.借助多媒體教學,創造良好教學情境,是當前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手段之一.多媒體教學情境,不僅僅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提升學生學習興趣,還可以將數學知識簡單化和直觀化,降低數學學習的難度,讓學生在短時間之內,順利消化數學知識.不過要注意的是,多媒體教學要選擇恰當的時機,在一節課的占比也要適中,以免時間過長,學生產生審美疲勞,對多媒體喪失好奇心,導致教學效率下降.
數學學習不僅僅是學習數學知識,應付應試考試,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數學教師以問題為驅動力,為學生創設懸念,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提升初中生的思維水平.通過問題設置懸念,是引起人們好奇心和探究欲的最佳利器.古往今來,文人墨客都習慣用設置懸念,來吸引大批量的讀者,利用讀者的好奇心,留住讀者,保證文學作品的傳承.在數學教學時中,也可借助這一思路,結合數學內容,合理設創設情景、利用問題設置懸念.通過懸念,讓學生進行發散思維,不斷思考、自主探究,提升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比如說,在引導學生學習三角形內角和定理這一內容時.教師需要帶領學生復習三角形概念.之后,再對學生進行引導:“同學們,在之前的學習過程之中,我們掌握三角形的概念.我們也知道,三角形分別有三個內角,這其中會不會有什么聯系呢?”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會對內角展開各種各樣的猜測.三角形有的內角相等,有的不相等,有的兩個內角相加比另一個小,有的兩個內角相加比另一個大.各種猜測,五花八門.雖然學生的思維較為活躍,卻沒有一個明確的方向.這個時候,數學教師就可以繼續引導:“同學們,大家可以在自己的本上分別畫出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普通的三角形.然后去測量每一個三角形的內角,看看不同的三角形之間,這些內角有什么共同之處.”經過這樣的引導,學生瞬間產生學習思路,在測量以后,學生很快得出結論,不論是什么樣的三角形,其內角之和都是一百八十度.從而順利掌握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在教師有針對性的引導之下,快速開展后續學習.
新課改要求,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之中,需要引導學生以數學的眼光去看待生活,用數學的眼光去認知環境,學會利用數學思維進行思考,判斷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與現象.對于當代初中生而言,新聞事件是他們認知社會的來源之一.互聯網的高速發展,讓初中生接觸世界,了解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樣化.在數學課堂之中,教師及時導入時事新聞,利用熱門話題,引起學生的共鳴,調動學生的探究熱情,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快速進入到數學學習之中,感知數學魅力,體會數學的趣味性.
比如說,在學習“平移”時,教師可以及時導入與奧運會相關的元素.每當我國奧運健兒贏得獎牌時,體育場上的國旗冉冉升起,大家在激動的同時,有沒有思考過其中蘊含著的數學問題呢?國旗從底部慢慢的升騰到半空之中,再升騰到頂端,這個運動過程,可以稱作之為什么?當五星紅旗在上升的過程之中,五個星星的位置是否發生了變化?他們形狀和大小是夠發生了變化呢?”提出問題以后,數學教師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播放我國運動員獲獎畫面,讓學生們直觀感受五星紅旗上升的過程學,帶領他們以數學的眼光,去看待這一運動過程.在觀看時,學生帶著教師的問題,進行積極思考.在教師的引導下,迅速融入教學本之中,進一步了解平移這一數學概念.
在初中數學課堂之中,運用情境教學法教學,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果.教師要結合實際,尊重學生、了解學生,在教學目標的有效引導之下,設置多種教學情境.讓學生在科學、合理、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之中,積極地開展數學學習,順利解決數學難題,高效率完成數學目標.同時還能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和學習能力,為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奠定夯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