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鑫
摘要:為探究當代師范類院校學生時間管理傾向與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現狀及二者之間的相關關系,運用“時間管理傾向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隨機抽取吉林省某師范大學420名師范類院校學生進行測試。結果表明:師范類院校學生時間管理傾向在專業、有無已確定關系的異性朋友兩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師范類院校學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在年級、專業兩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師范類院校學生時間管理傾向與一般自我效能感存在顯著正相關,時間管理傾向的時間監控觀分維度對一般自我效能感的預測作用顯著。
關鍵詞:師范類院校;時間管理傾向;一般自我效能感;相關性
中圖分類號:G65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33-0013-04
時間管理傾向(Time Management Disposition)是個體在對待時間的功能和價值、運用時間的方式上所顯露出來的一種特殊的心理和行為特質。時間管理傾向具有強度很高的動力性,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人格特質(Personality Traits),有學者將時間管理傾向分為時間價值感、監控觀和效能感。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阿爾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了“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指個體對自我能力的判斷及其在某一領域能否充分展現自己的信念,在自我調節系統中起主要作用。一個人的自我效能感,往往與某一特定的領域有著密切、不可分割的聯系。
德國心理學家拉爾夫·施瓦澤(Ralf Schwarze)在20世紀80年代進行拓展,提出了“一般自我效能感”(General Self-efficacy)這一概念,指在面臨新環境或應對不同環境需求時,個體的一種總體性的自信心。它不只局限于某一特定領域的信心知覺,而是對個體應對不同壓力情境時所擁有的更穩定、廣泛的個人能力勝任感進行關注。
已有的國內研究中發現,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與自我效能感、自我價值感和生活質量等存在顯著正相關。時間管理傾向與一般自我效能感在大學生的學業與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二者缺一不可。良好的時間管理傾向與一般自我效能感可使當代大學生充滿信心,勇敢地面對新的環境與挑戰,并在未來的生活中取得良好的發展。
本文探究當代師范類院校學生時間管理傾向與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現狀及其相關關系,分析二者在人口統計學變量上的差異,通過對其進行相關分析與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判斷時間管理傾向是否會對個體的一般自我效能感產生一定的影響。
1.對象
吉林省某師范大學學生,采用分層抽樣的方式,從大一到大四各年級隨機抽取學生共420人。調查問卷由被試者自行填寫,采用無記名方式,最后共回收416份問卷,剔除無效問卷51份,有效問卷365份,有效回收率為87.74%。
2.研究工具
(1)青少年時間管理傾向量表(ATMD)。
ATMD由西南師范大學(現西南大學)黃希庭、張志杰等人編制。該量表由三個分量表構成。量表各維度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系數在0.62~0.81之間,重測信度系數在0.71~0.85之間,采用李克特5(Likert5)點計分。分數越高,時間管理得越好;分數越低,時間管理得越差。
(2)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
GSES由德國健康心理學家拉爾夫·施瓦澤等人編制完成。后來問卷中的項目經過不斷改進,由20個變為10個,由“完全不正確”到“完全正確”分為四級評定。該問卷Cronbach’s alph(克朗巴哈系數)為0.850。
3.分析工具
本研究采用SPSS 21.0進行分析,通過描述統計,比較兩者均值,對兩者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并對三者以上的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等數據處理。
1.師范類院校學生時間管理傾向與一般自我效能感現狀
ATMD量表總分的最高分為220,最低分為85,總分在151.22±19.96之間。三個分維度總分的平均數分別為36.15、82.44和35.18。GSES量表總分的最高分為45,最低分為12,總分區間在27.79±5.26。

2.師范類院校學生時間管理傾向與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比較
師范類院校學生時間管理傾向得分在性別、生源地、年級上均無顯著差異;不同專業師范類院校學生時間管理傾向得分差異顯著,物理學專業學生得分顯著高于漢語言文學、心理學和小學教育專業學生;是否有已確定關系的異性朋友特征的師范類院校學生時間管理傾向得分差異顯著,無異性朋友的師范類院校學生在時間管理傾向得分顯著高于有異性朋友的師范類院校學生。
師范類院校學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在性別、生源地、有無已確定關系的異性朋友上均無顯著差異;不同年級師范類院校學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差異顯著,大四學生得分顯著高于大二學生;不同專業師范類院校學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差異顯著,體育學專業學生得分顯著高于漢語言文學、心理學和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物理學專業學生得分顯著高于漢語言文學、心理學和小學教育專業學生。

3.師范類院校學生時間管理傾向與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相關性分析
師范類院校學生時間管理傾向及其各維度與一般自我效能感均呈顯著正相關。

4.時間管理傾向各維度與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因變量是一般自我效能感,預測變量是ATMD量表的三個分維度。其中,時間監控觀分維度的預測作用較為顯著,相伴概率小于0.001,對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響最大;時間價值感、時間效能感的預測作用不顯著。回歸方程為y=5.114+0.227x。其中,y代表一般自我效能感,x代表時間監控觀。

1.師范類院校學生時間管理傾向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現狀
研究表明,我國當代師范類院校學生在時間管理傾向和一般自我效能感上的發展情況較為均衡。這一結果與江君在2011年的研究結果一致,也進一步表明學生在進入大學以后,對自我、時間及各種未知情景的掌控力在逐漸提高。
師范類院校學生的時間管理傾向在有無確定關系的異性朋友和專業方面存在顯著差異,一般自我效能感在專業和年級上存在顯著差異。物理學專業學生的時間管理傾向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顯著高于漢語言文學、心理學和小學教育學生,這是因為物理學屬于理工類學科,學生們具有更強的邏輯思維能力與時間管理能力,在面對各種未知挑戰時更具自信心;在有無已確定關系的異性朋友上,無異性朋友的師范類院校學生時間管理傾向得分顯著高于有異性朋友的師范類院校學生,這是因為有異性朋友的師范類院校學生與無異性朋友的師范類院校學生相比,可能會花費更多的時間用于處理戀愛關系上,對于時間價值的感受性會相應降低;在年級上,大四學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顯著高于大二學生,原因在于大四學生在經過幾年的學習生活后,自身的知識有所增長、能力有所提升,所以更加自信,一般自我效能感也就隨之提高。
師范類院校學生的時間管理傾向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在性別、生源地上無顯著差異,這與之前管培雯等人對醫學生的研究結論一致。原因可能是:師范類院校學生四年的學習課程安排較多,男女生花費在學習上的時間及對課程內容、課后作業的重視程度、努力程度均無較大差別,其學校、專業類型的特殊性與醫學生類似;無論學生成長的環境是城鎮還是農村,其一般自我效能感和時間管理傾向受到外界的影響都不大。
2.師范類院校學生時間管理傾向與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相關
師范類院校學生時間管理傾向與一般自我效能感之間呈顯著正相關,這與已有學者對其關系的研究結果一致。原因在于學生們在進入大學、開始大學生活以后,能夠更好地利用、管理自己的時間,迎接挑戰、克服困難,往往能夠達到其預期目標,獲得成功體驗,這更容易提高其自信心,因此具有較高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
從多元線性回歸分析中可以看出,時間管理傾向中的時間監控觀分維度能顯著估計出師范類院校學生在一般自我效能感上的分數,與臧爽等人對護理本科生的研究結果相類似。這表明,時間監控觀越強的師范類院校學生,其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有關研究表明,一般自我效能感與學習成績呈正相關,說明提高大學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能使其取得更好的學業成績。
綜上所述,大學是師范類院校學生學習知識、提升自己的最佳場所。因此,作為當代師范類院校學生,要加強對時間的管理能力,提升對時間的監控能力,從而有效提高一般自我效能感。第一,要樹立正確的時間觀念。第二,要培養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第三,要確立可行目標,學會制訂計劃。
參考文獻:
[1]隗靜,陳健芷.時間管理傾向研究綜述[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08(07).
[2]黃希庭,張志杰.論個人的時間管理傾向[J].心理科學,2001(05).
[3]Bandura A. Self-efficacy: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J].Pubmed,1977(02).
[4]答會明,席麗,豆宏健.10年來我國大學生自我效能感研究綜述[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09).
[5]鄭媛,周厚齊.一般自我效能感研究綜述[J].新校園,2015(04).
[6]李強,馬利軍.自我效能感對大學生拖延行為的影響:時間管理傾向的中介作用[J].教育導刊,2019(10).
[7]張志杰,黃希庭,鳳四海,鄧麟.青少年時間管理傾向相關因素的研究[J].心理科學,2001(06).
[8]秦啟文,張志杰.時間管理傾向與生活質量關系的調查研究[J].心理學探新,2002(04).
[9]趙維燕,姜海燕,吉峰.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與應對方式的關系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04).
[10]張玲玲.社會支持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對大學生應對方式的影響[J].江蘇預防醫學,2020(05).
[11]黃希庭,張志杰.青少年時間管理傾向量表的編制[J].心理學報, 2001(04).
[12]王才康,胡中鋒,劉勇.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應用心理學,2001(01).
[13]江君.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與自我效能的相關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1(01).
[14]管培雯,張德亮,孫宏偉,盧廣新.醫學生時間管理傾向與一般自我效能感、心理控制源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3(12).
[15]耿艷,石春.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和學業拖延的關系:一般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02).
[16]高麗娜,李麗娜,閆亞曼.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與心理控制源、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相關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07).
[17]陳小普.師范大學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其與時間管理傾向、學業情緒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6(03).
[18]李雪平,劉月.大學生的時間管理傾向與幸福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6(10).
[19]臧爽,劉麗娟.護理本科生一般自我效能與時間管理傾向的相關性研究[J].護理研究,2008(28).
[20]閆景瑞,曲之毅,邸紅軍,何津巖.醫學生自尊、一般自我效能感與PBL學習成績關系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21(04).
Research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ime Management Disposition and General Self Efficacy of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Zhao Xin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Siping 13600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tudents’ time management disposition and general self-efficacy in contemporary normal colleges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m, the author uses the "time management disposition scale" and the"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 to randomly select 420 students from a normal university in Jilin province for test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time management tendencies of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in terms of majors and heterosexual friends with or without established relationships.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general self-efficacy of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in terms of grades and majors.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ime management tendencies of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the general self-efficacy, the sub dimension of time monitoring view of time management tendency has a significant predictive effect on general self-efficacy.
Key words: normaluniversities; timemanagementtendency;generalself-efficacy; relev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