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微
(江西省九江市共青城耀邦紅軍小學 江西九江 332000)
我們之所以要積極加強小學語文高年級寫作教學的教學質量,首先是因為小學高年級的語文寫作作教學重要性很高。首先,小學階段學習是學生最為關鍵的打基礎的時期。在小學階段,學生所養成的學習思維和學習習慣,對于其今后的學習有著最為顯著的影響。此外,小學高年級的小學語文寫作作教學十分重要。語文這一學科直接關系到了學生對于中華民族以及傳統文化的認同感,以及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是國家、社會發展的一大驅動力。因此,小學語文的教學十分重要。而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體系中,高年級的語文寫作作更是重中之重。一方面,中低年級的學生還處于基本的寫作作素材、寫作技巧的學習中,高年級的小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程度的寫作思維和寫作能力,在這一時期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優化,對于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從而整體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有著重要的作用。
我們之所以要積極加強小學語文高年級寫作教學的教學質量,最為直接的原因還是當前的小學高年級語文寫作作教學存在著不少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制約了小學語文高年級寫作教學質量的提升。一方面,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高年級的寫作教學時,教學理念落后。教師多采用的是手把手、事無巨細地進行寫作技巧的傳授,且更多的是采取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坐在座位上聽的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效率低下,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被抑制,也不利于教師時刻掌握學生的學習反饋,并進行教學方向、方式、節奏等方面的調整,以促進小學高年級語文寫作教學的教學質量。另一方面,當前的小學高年級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較弱,無法通過精練的文字和描述來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而情感的表達是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最為重視的能力之一。學生對事物缺乏足夠細致的觀察和足夠深入的分析研究,也缺少足夠充分的社會、生活經驗,導致其語文寫作效果較為一般。
作文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育最困難的知識點之一,一直都是令教師和學生頭疼的重點。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閱歷相對較低,表達能力相對較弱,因此很難對身邊的事物進行細微的觀察并積累,很容易造成寫作文沒思路的情況。加上當前大部分教師的教學模式相對傳統,并沒有注重對學生日常積累以及各方面能力對作文學習的益處,因此在當前語文教育中很容易出現以下問題。
由于當前大多數教師依然在采用灌輸式和練習式教學,作文教育的大多數時間都是在給學生灌輸寫作手法,并且布置大量的作文練習內容,造成許多學生只學會了寫作技巧,并沒有學會寫作思路,導致很多學生沒有題材、沒有事件、沒有思維,致使學生出現寫作難的現象。而且部分教師認為作文與閱讀量和模仿寫作的關系很大,導致教師讓學生閱讀相關作文書籍,并且模仿他人的寫作方法,這樣不僅不利于學生作文能力的提升,而且還限制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力與創造力。
小學高年級階段的作文教育應當是以啟蒙和鍛煉寫作能力為主,因此限制過多對小學生作文水平的提升是非常不利的。不過由于大多數教師受到應試教育的思想過深,導致教師給學生的寫作目標基本都是以考試為主,甚至還有固定的寫法和格式,不允許學生進行自由發揮,從而讓部分學生失去了寫作的興趣與靈性,導致寫出來的東西不像是自己的,寫作水平受到了極大的約束。
當前小學作文最顯著的一大問題就是缺乏感情的融入,大部分學生的作文如同流水賬一般,很難體現出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和感情。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寫作更像是教師布置的任務,而且教師評價也過于單一,根本無法讓學生自由發揮,因此大部分學生只會按照一定的格式去寫作,反而忽視了情感的融入,因此造成了作文內容空洞、格式千篇一律的情況。
正所謂興趣是教育最好的老師。其實不管是在教育行業還是其他行業,只要我們對某一事物、某一現象具有強烈的興趣,我們必然會極大地激發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積極主動地去進行相關內容的學習。興趣會積極引導學生去加強寫作的學習優化。因此,要想有效加強小學語文高年級寫作教學的質量,我們首先要激發學生對語文寫作作的興趣。在小學高年級階段,學生普遍對于作文存在著畏難和不感興趣的問題。因此,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教學目標,進行精巧的教學設計,以各種手段和表達形式來提升學生在整個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所感受到的學習樂趣,從而提升其對小學語文寫作作的認知和興趣,最終提升小學語文高年級寫作教學的質量。
眾所周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你再有高超的寫作技巧,如果沒有足夠充分和合適的寫作素材的支撐,其寫作所能達到的效果就是質量一般、水平低下。因此,在提升小學語文高年級寫作教學質量的一大方式,就是在生活、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養成持續積極搜集寫作素材的思維和習慣。只有學生在自己的生活學習中通過各種渠道積累到了足夠多的寫作素材,他們在進行小學語文寫作作的同時才不會對教師的講解感到陌生、迷茫、不知所措,在落筆時才會真正去進行思想的表達,大大降低學生的寫作難度。
常言道,讀寫不分家。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和寫作一直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關系。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離不開其大量的閱讀。因此,在進行小學語文高年級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養成多閱讀、多深度閱讀的習慣。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以及外界搜集到的信息,為學生持續不斷地推薦各種形形色色的書籍,以開闊學生的學識視野。而要有效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還要注意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使學生始終處于濃厚的閱讀興趣中,以促進學生的閱讀。
生活是作文寫作的主要靈感來源之一,因此對生活的觀察和記錄對小學生作文寫作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師在語文寫作教育中一定要注重與其他知識的教學相結合,對學生的日常生活以及對事物的觀察進行導入,尤其是對于課文的教學,例如在《鄉下人家》一課中,可以讓學生對自己眼中的鄉村生活進行表達,如果沒有鄉村生活經驗,可以讓學生結合課文或者其他同學的鄉村生活進行想象,同時鼓勵記錄和思考,讓生活以及課堂中學到的東西成為未來作文的后備素材。而像是《貓》等以記錄動物或者景物為主的文章,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或者實物的形式讓學生進行觀察,同時讓學生對觀察到的細節進行語言描述,并對學生的語言規范和修辭進行引導,讓學生在提升觀察力的同時也能學到優秀的修辭手法。而且要鼓勵學生對生活中發生的事情以及喜歡的物品進行觀察和記錄,讓學生養成寫日記的習慣,可以潛移默化地讓學生積累素材,讓學生在作文寫作時更容易對相應的題材進行選擇。
作文的寫作不僅僅是要對生活中的事物進行敘述,同時也要加入一定的思想。由于小學生的特點是想象力豐富但思維和表達能力較差,因此教師應當加強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利用想象力去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與表達能力。例如教師不應該只拘泥于學生對現實題材的寫作,應當多鼓勵學生寫一些虛擬的題材,例如對喜歡的動畫或童話故事進行改編,從而加強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同時也要鼓勵學生多讀書、多思考、多學習,引導學生運用修辭手法,積累優美的詞匯以運用到作文當中去。同時為了開闊學生的眼界和體驗,教師也應當積極組織學生進行研學旅行,對當地的風景名勝或者公共場所進行一定的觀察和體驗,開闊學生的眼界、豐富學生的思維,并且可以有效給學生提供寫作題材,從而在多方面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將學生作為根本的教學思想實施,教師就應該為學生創設一個更加平等愉悅的學習環境,實現學生可以依據自身在學習進程之中的缺陷進行學習,實現學生在學習進程中依據自身實際狀況,展開有目標有指向性的學習,實現學生個人能力的進步。生本教學意識的開展,教師作為教學引領人,在學生需要幫助的時候對其提供適當指導引領,這樣一來不單單可以讓學生的學習更加積極自主,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形成優良的習慣。學習并不單單是對于知識點的盲目掌握與背誦,而是對于問題展開探索與分析的進程。學生在研討中,可以達成思想意識的進步,并形成優良個人習慣。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進程中可以將生活作為前提,應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手段,帶領學生進行探究,在提升教學成效的同時,推進學生個人素養與整體能力,鍛煉學生思想意識,讓學生體悟到學習的快樂。例如,教師在向學生講授《富饒的西沙群島》這一文章時,教師在課堂開始前就應該切實做好備課工作,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下載相應的風景圖片、視頻等,讓學生對西沙群島產生極為深刻的印象與了解,為學生創設情境,激起學生的視覺聽覺,實現學生身在其中,體悟大自然的魅力之處。達成學習任務以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課外環境中進行寫生,并強調學生多多觀察身邊的美好景色,最后寫出相應的主題習作。總體來說,教師應該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進行有效延展,并深化學生的知識體悟,從而提升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更加有效地進行知識學習。這種教學將學生作為根本,尊重學生感受,學生在這一環境下進行作文創作,自身的情感會更加深刻,所創作出的文章也將更加生動。
評價模式的選擇是確保學生寫作能力提升的關鍵,因此教師應當積極面對作文教學,不斷優化作文教學評價模式,要讓作文教學成為小學高年級語文教育的重點,才能充分帶動起學生的寫作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首先要確立學生的主導地位,積極鼓勵學生去創作,不要拘泥于寫作形式和題材,要讓學生利用感情和心去創作屬于自己的文章。其次則是要對學生進行評價和引導,教師可以選擇寫作好的文章來教給學生文章好在哪兒,再挑選寫作內容相對單一的文章進行引導和改良,同時也要注意不要過度地批評,避免打擊學生的寫作自信。
小學階段的學習,是學生關鍵的打基礎時期,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學語文是三大主干學科之一,關系到學生養成良好的文學素養以及對中華民族文化認同和自豪感。而小學語文教學中,寫作教學一直是其重中之重,是對學生的綜合語文能力進行的深入考核。面對當前小學高年級語文寫作教學存在的問題,我們應該深入研究,提出針對性的教學優化改進措施,以提升小學語文高年級寫作教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