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鳳照
(吉林省長春市榆樹市五棵樹鎮中心小學校 吉林長春 130401)
本文首先介紹了音樂教學與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之間的關系,并從現實實際出發就如何通過音樂教學幫助學生養成健康樂觀的心態給出針對性的建議,希望能夠提升小學音樂教學效果,為小學生日后全方位發展奠定基礎。
音樂課堂教學工作的進行能夠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落實則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擺正自己的位置,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總的來說,音樂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都符合新課程教學改革對于教育提出的要求,能夠使小學生擁有強大的心理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所以說提升小學音樂教學質量能夠幫助學生陶冶情操,使其樹立自信心,減輕小學生的心理負擔,進而幫助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而且通過音樂的旋律能夠引起小學生在情感方面的共鳴,有助于凈化小學生的心靈,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
音樂與學生的生活存在一定聯系,速度快、節奏感強的音樂能夠使人亢奮,而舒緩且節奏慢的音樂使人內心平靜。所以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師可以發揮音樂的情緒調節作用,使內心叛逆、情緒控制較差的學生通過聆聽音樂逐漸穩定情緒,避免學生出現心理問題,幫助學生重拾自信心。
音樂教學與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著必然聯系,為此在音樂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將學生組織起來成立合唱團,以便于激發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通過合唱團訓練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歌唱水平,在反復的練習過程中可以強化小學生的意志。此外,在組織學生進行班級合唱時音樂教師需要幫助學生理解歌詞含義,講述創作者背后的故事,以便于激勵小學生正確地看待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幫助學生養成強大的心理,為學生日后發展夯實根基。
小學音樂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工作之前需要綜合分析教學內容,并依據班級學生的個性特征、認知水平等選擇適合他們的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式方法,確保所設置的教學目標科學合理,進而達到利用音樂教學幫助學生養成健康心理的目的。這也就意味著小學音樂教師需要在全面掌握某一歌曲內容的基礎上融入與之相符的心理健康教育元素,并優化改進教學方法,進而找到兩者之間的契合點,確保教學工作正常有序地進行下去。
一般情況下,小學音樂教材上都包括一些愛國歌曲,比如說在正式教學《祖國祖國我們愛你》這首歌曲之前,音樂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述一些關于建國背后的歷史故事以及英雄事跡。通過音樂故事的講解,不光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使學生在演繹和欣賞歌曲過程中激發愛國之情,樹立民族自豪感,并在歌曲的帶動下保持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
小學音樂教材涵蓋大量的內容,其中所涉及的音樂歌曲以及理論知識都能夠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幫助。所以,為了能夠通過音樂教學推動心理健康教育發展就需要小學音樂教師做好教材研讀工作,以便于找出其中摻雜的心理教育因素。這樣小學生在音樂課堂中通過學習樂理知識、欣賞以及演唱歌曲就能夠在無形之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進而促使學生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另外,通過這種方式也有助于小學生加深對音樂知識的印象,以便于更好地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比如說,如果音樂教師想要引導學生形成樂觀學習、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教師可以在音樂合唱教學過程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為學生營造歡樂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在吸收知識的同時收獲快樂。在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分享自己演唱的歌曲以及聆聽歌曲所產生的心理感受,從而在潛移默化間促使學生的心理趨向“自信”“勇敢”等。比如說在欣賞《帕米爾,我的家鄉多么美》以及《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這些與家鄉情相關的歌曲時,音樂教師就可以組織小學生一起討論家鄉的發展變化以及家鄉的美景,進而幫助學生形成愛祖國、愛家鄉的意識,增加學生對家鄉的自豪感,有助于落實有關自信培養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進而推動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為了能夠在小學心理教學過程中落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音樂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各種各樣的課堂實踐活動。一般情況下,小學音樂教師不會為學生布置課后作業,并且音樂課所占比例較小,學生基本沒有學習壓力。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為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不光能夠使學生接觸更多與音樂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有關的知識,更可以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使學生內心保持平靜。優質的音樂能夠滿足人的內心所需,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則可以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所以就需要小學音樂教師重視心理健康教育。這樣能夠使學生保持愉悅的心情參與課堂活動,能夠以健康、樂觀向上的心態面對生活,以便于提升學生的生活體驗感。
為了提升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可以進行生活化教學。小學生對大自然充滿著向往,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進大自然,在感受大自然美好風光的同時為大自然進行歌唱。比如說當學習“春天的歌”這一單元內容時,為了能夠使學生對音樂產生情感共鳴,音樂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到郊外進行踏青,使學生盡情地玩耍。當小學生的情緒達到飽滿狀態時,教師就可以帶領大家一同演唱《春天舉行音樂會》《嘀哩嘀哩》等關于春天的歌曲,進而推動歌曲中的感情得以升華,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在生活化教學模式下,能夠實現寓教于樂,不僅可以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還可以在潛移默化間使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美好。
大部分的小學生都是獨生子女,以至于他們缺少團結合作意識,甚至有些小學生內心十分孤僻,不愿意同他人進行分享,這樣的狀態不利于小學生全方位發展。所以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就需要教師為學生提供團結合作的機會,引導學生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進而增強學生的集體意識。音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舞蹈、合唱等教學活動。合唱對于演唱者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需要學生的氣息、聲音強弱、表演姿態等保持一致,要求其懂得互相協調。在合唱過程中,每個小學生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只有彼此之間相互配合才能夠提升合唱效果,使合唱具有美的感受。群舞與合唱類似,為了提升舞蹈的美感,就需要表演者動作整齊。通過參加這兩項教學活動,小學生可以在不知不覺間增長團結合作的意識,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班級歸屬感以及集體榮譽感。
小學音樂教師應當采取一定手段激發學生的求生欲,并通過課堂教學提升學生的思維以及探究能力。為了能夠改善小學音樂教學現狀,并通過音樂教學完成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需要增強學生學習音樂的自信心。在此過程中要求音樂教師在綜合分析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創新教學形式,以便于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完成教學任務。比如說當學習《一只鳥仔》這首歌曲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根據歌詞內容進行角色扮演,既能夠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又可以突出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在此過程中學生完全成為知識的探索者,既能夠加深學生對歌詞的印象,又可以使學生在角色扮演過程中獲得成就感。這樣的心理感受有助于提升學生學習音樂的自信心,進而推動心理健康向前發展。
小學生在學習音樂過程中需要利用視覺和聽覺,整齊的板書以及美麗的圖片能夠使學生沉浸在教師構建的教學情境當中,從而達到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目的。比如說在學習《山里的孩子心愛山》這首歌曲時,教師可以在黑板上繪制美麗的大山,并將歌詞以及曲譜抄在上面,這樣有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便于更好地開展音樂課堂教學工作。另外在學習《小小羊兒要回家》這首歌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他們十分熟悉的喜羊羊與灰太狼中的角色,以此來增加學生學習歌曲的興趣,幫助學生在演繹歌曲的過程中得到美的享受。
小學生的年紀小且認知能力不足,缺少辨別是非的能力。在校學習期間教師是學生接觸最多的人,這也就意味著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在無形之中影響著學生。所以,為了能夠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就需要小學音樂教師用高標準要求自己。小學音樂教師應當深入到學生當中與學生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多加鼓勵以及關愛學生,以便于調動小學生參與音樂課堂學習的積極性,使其在不知不覺間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另外,音樂教師還應當為學生提供一個舒適良好的教學環境,以便于緩解小學生學習音樂的緊張情緒,幫助學生加深對心理健康知識以及音樂知識的印象。除此之外,小學音樂教師還需要綜合分析班級內每個學生的個性特征,根據學生的基本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以便于小學生主動地接受音樂熏陶,進而使其心靈得到放松。音樂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以便于啟發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深入思考,從而達到提升心理教育質量的目的。
小學生在學習音樂過程中很容易帶入自己的現實生活經歷,這就使得每位學生對于音樂內容的理解存在明顯的差異,學生的心理活動也各不相同。所以就需要小學音樂教師充分尊重學生對音樂作品產生的感觸,并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心理想法。比如說在學習《春天舉行音樂會》這首歌曲時,音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行設計音樂會情節,引導學生以音樂會為主題設計表演內容,以便于盡情地發揮小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進而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通過這種教學方式,不光能夠點燃小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而且能夠使學生從學習音樂中找到樂趣,最終使學生愛上音樂。對于小學生天馬行空的想象以及創作,音樂教師應當予以表揚,以便于引導學生創造更多的音樂作品,進而達到健全小學生心理的目的。
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能夠為學生提供美妙的歌曲,通過聆聽并學習這些歌曲有助于緩解小學生的心理壓力,幫助學生及時調整情緒。在應試教育背景下學生所面臨的學業壓力不斷增大,家長以及老師的期許將會使小學生承受較大的心理負擔,如果這些負面情緒不能得到緩解,長期下去可能使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為此,就需要音樂教師利用樂曲的正面功能使學生在歡快的節奏下放松心情。同時,教師還可以告知學生當覺得自己有心理壓力時,可以通過聆聽喜歡的歌曲的方式進行自我調節。這樣既能夠使小學生通過音樂活動養成健康心理,又能夠幫助小學生排解壓力,舒緩情緒。
此外,音樂能夠使人得到美的享受。音樂與人的情感發展有著一定聯系,所以小學音樂教師可以通過情境教學的方式帶領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以便于小學生進一步理解樂曲內容,使學生在學習歌曲的同時提升道德修養,推動其積極情感向前發展。比如說對于《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這首歌曲而言,學生通過學習并演唱這首歌曲能夠體會教師工作的不易,并可以站在教師的角度思考問題,有助于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在歌曲的帶動下能夠使小學生對教師產生敬愛之情,能夠自覺規范自己的行為,積極配合教師開展教學工作,從而達到師生情感方面的升華。
總而言之,新課程教學改革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當中,為了能夠滿足素質教育提出的要求,就需要加大對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關注度。盡管說音樂不是主要學科,但是通過學習音樂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幫助學生發現身邊的美好事物。社會大環境的改變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為了能夠使小學生保持健康樂觀的心理,就需要在音樂教學過程中落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此期間,需要音樂教師構建良好的教學情境,創新教學方式方法,進而提升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