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楊
(吉林省通化縣第七中學 吉林通化 134001)
針對高中階段的學科教學,我國教育部門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旨在通過對教學觀念和模式的革新,發揮出學科教育優勢,讓學生在掌握學科知識的同時,其他綜合素養也可以得以相應的發展。面對這一全新的教育形勢,高中英語教師必須要積極探索更加高效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實現對課堂教學的優化創新?;谒季S導圖的批判性閱讀是一項非常先進且實用的閱讀教學策略,將其合理引入到閱讀教學中,可以促使學生在掌握語言基本技能的同時,獲得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發展。因此,高中英語教師應意識到這一點,并加強對該策略的研究和實踐探究,推動閱讀教學改革,促進學生閱讀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發展。
東尼·博贊通過對心理學知識的深入研究,提出了思維導圖的概念,該概念一經提出就引起了心理學家們的熱烈討論。思維導圖是一種通過繪圖方式進行知識組織和表征的一種可視化工具,其可以將知識分層次、有組織地展現出來,以便于人們理解和記憶。同時在思維導圖的繪制過程中,可以同時調動人的左腦邏輯思維和右腦形象思維,加深人們對知識的印象。思維導圖的繪制過程還是人腦思維擴散的過程,人們會根據幾個中心詞進行思維發散,將與之相關的內容通過層級方式關聯起來,形成一個完成的知識體系[1]。因此,思維導圖也被人們作為重要的學習工具,用于提升學習效率和水平。隨著人們對思維導圖認知和研究的不斷深化,目前思維導圖形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理論體系,人們還借助信息化工具,開發了相應的思維導圖繪圖軟件,極大地擴大了思維導圖的應用范圍。
批判性閱讀也被稱之為評判性閱讀,是一種基于高階思維的閱讀方式,在批判性閱讀中讀者不僅需要讀懂文本內容,還需要將預測、分析、質疑、推斷、評級等思維運用到其中,對閱讀內容進行辯證分析,最終形成自己獨特的觀點,達到對閱讀內容的深度理解。批判性閱讀可以幫助讀者實現深層次和個性化的閱讀模式,但與此同時,對于讀者批判性思維也有著較高的要求。要想實現批判性閱讀,讀者必須要掌握相應的策略,如預覽、預測、注釋、分支、概述和評價等[2]。在高中階段的英語閱讀教學中,合理引入批判性閱讀策略,對于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有著重大意義。因此,高中英語教師應加強相關研究,準確把握批判性閱讀的要點,并對學生的閱讀加以指導,幫助學生掌握批判性閱讀方法和技巧,提升學生閱讀水平。
受制于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多數高中英語教師依舊習慣于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和方法,即先讓學生對文章進行自主閱讀,初步掌握文章大意,然后教師再帶領學生對文章的語言知識點和內容進行分析,進一步確定文章大意,最后再完成課后閱讀習題。這樣的閱讀教學模式會閱讀教學局限于對文章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的理解上,導致學生的閱讀停留在淺層次。另外,這種傳統閱讀教學模式還有很大的弊端,如大大限制學生發散性思維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發展,給學生的英語閱讀造成了較大的負面影響。
學生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這也使得他們在英語閱讀中,會對閱讀文本產生不同的看法和見解,這也是閱讀的魅力所在[3]。但在當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會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很少會為學生提供自我表達的機會,而是利用統一的標準答案去固化學生的思維,導致學生難以實現個性化閱讀,同時閱讀也應缺乏個性化的解讀變得枯燥、無趣起來。
目前高中英語閱讀課堂中所選用的閱讀材料多為英語原著、外國報刊等類型,在對這類閱讀材料進行解讀時,不僅對讀者的英語知識基礎有著較高的要求,還對他們的文化素養提出了相應的要求。但在英語閱讀教學中,不論任何類型的閱讀材料,教師都會選用統一的解讀方式,導致對文章內涵的解讀可能會存在一定的偏差。而學生為了能夠在考試中取得高分,往往也會選用固定的理解模式,給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在以往的高中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會將重心放在閱讀方法和技巧的傳授上,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相對忽視,給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發展帶來了較大阻礙。而思維導圖的運用則可以使得這一問題得到妥善解決,在思維導圖的繪制過程中,學生不僅需要將閱讀文本的語言知識點、段落內容、思想情感等因素進行整理,還需要不斷發散自己的思維,將與文本相關的內容一一補充完整[4]。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較為充分的鍛煉,并且學生在進行批判性閱讀時,也可以借助思維導圖對閱讀材料進行進一步分析和思考,產生全新的認知和觀點,實現深度閱讀,獲得更加豐富的閱讀體驗。
思維導圖在高中英語批判性閱讀中有著較為顯著的應用優勢,但要想將這一優勢充分發揮出來,教師必須要加強閱讀指導,讓學生可以靈活的運用思維導圖,落實預覽、預測、分析、質疑、評價等批評性閱讀策略。為此,本文主要以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二“Unit2 The Olympic Games”中的“Using Language”板塊中的“The story of Atlanta”這一閱讀文本為例,對如何利用思維導圖開展批判性閱讀教學進行了簡要分析。
“The story of Atlanta”這一文章講述的古希臘故事中亞特蘭大公主與希波莫尼斯比賽跑步的故事,是對“The Olympic Games”單元閱讀的延伸。通過對本篇文章的閱讀,可以讓學生了解到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歷史淵源,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5]。同時在本篇文章有著精彩的故事情節,為學生的批判性閱讀提供了豐富的視角。在教學中,教師則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開展批判性閱讀,鍛煉學生預測、分析、質疑故事情節的能力,并讓學生結合思維導圖對文章中的人物進行評價,促進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發展。
課題導入是閱讀教學中的關鍵環節,生動有趣的課堂導入往往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并促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主動思考和探究,為學生批判性閱讀奠定良好基礎。因此,高中英語教師應意識到課題導入的重要性,并結合閱讀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特征,選擇合適的課題導入方式,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比如,在“The story of Atlanta”這一文章的主角為古希臘神話中的“公主”,為此在課題導入環節,教師則可以利用主人公的這一身份,達到激趣的目的[6]。首先,教師可以在多媒體設備上利用“箭頭圖”思維導圖,展示一張公主的圖片,并提出問題“What do you think the figure in this picture is?”“Do you think she'll be a friendly person?”“Do you want to be good friends with her?”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圖片展開探討。通過簡單的問題引導,可以讓學生對文章中主人公的形象進行預測和分析,激發學生對閱讀內容的探究欲望,達到良好的導入效果。
文本解讀是閱讀教學中的主要環節,通過該環節可以讓學生對文章內容和中心思想進行理解和掌握。但在以往的高中閱讀教學中,教師通常會采取逐詞逐句翻譯的方式,帶領學生去解讀文本大意。這種將閱讀內容肢解的方式,不僅會降低學生的閱讀效率,而且還不利于學生從整體解讀對文本進行理解和把握,影響到學生閱讀思維能力的發展。因此,在批判性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借助思維導圖,引導學生自己去分析和總結文章內容,把握文章重點。比如,在本篇文章教學中,教師則可以先讓學生從文章的標題入手,著重關注“story”這一單詞[7]。然后教師可以提出問題“What is a story?”“What are the core elements of the story?”接著教師可以予以學生一定的時間進行思考,并結合學生的回答,在PPT 課件上,利用“魚骨”思維導圖,將“The cause of,after,The results of,when,where,when”這故事的六要素標注出來。當學生掌握故事的六要素之后,教師再讓學生去閱讀文章,同時利用“魚骨”思維導圖將該故事的六大要素補充完整。將思維導圖補充完整后,學生便能快速掌握文章大意講述是古希臘的亞特蘭大公主希望嫁給世界上跑的最快的男人,而一個名叫希波莫尼斯的男子深深被公主所吸引,并發誓一定要娶到公主。為此,他愛神求助,獲得了一次與公主賽跑的機會。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可以幫助學生快速提取文章的關鍵信息,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故事結構和作者的寫作思路,而其還可以提升學生對故事體裁文本的閱讀能力。
在對故事體裁的閱讀文本中,需要對故事主人公進行評價,這也是批判性閱讀中的重要環節。不過在以往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會基于自己的視角去評價故事主人公,并將自己的觀點灌輸給學生,極大的抑制了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發展。針對這一問題,高中英語教師應引起重視,并借助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對故事主人公進行客觀評價。比如,在本篇文章中的主要人物有亞特蘭大公主和希波莫尼斯。教師則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對這兩個主人公的形象、個性特征等歸納總結,并運用“箭頭圖示”思維導圖展示出來。為了幫助學生順利完成這一學習任務,在開展小組探究活動之前,教師可以分別用一個形容詞來形容故事主人公的個性特征,并從文章中找到對應的內容,論證自己的觀點。然后教師再讓學生模仿這一做法,利用更多的形容詞來形容故事主人公,并說出列舉出事例。當學生經過頭腦風暴,完成思維導圖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思維導圖中的內容思考以下問題:“What do you think princess Atlanta was like?”“If it were you,would you marry her? why?”“What do you think princess Hippomenes was like?”“If it were you,would you marry him? why?”在這些問題的引導下,不但可以深化學生對故事主人公的認知和理解,同時也可以激活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讓學生對故事主人公的愛情觀和婚姻觀進行客觀評價,并輸出自己的觀念。最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從多維度去解讀故事主人公,并對他們進行客觀評價,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愛情觀和價值觀。
高中英語閱讀材料大多都是以英語國家為文化背景下,要想對文本內容和內涵形成深刻認知,學生還必須要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因此,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除了要引導學生對文本內容進行解讀外,還需要合理滲透文化內容,通過引導對學生對文本的文化背景進行解讀,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水平。比如,在本篇文章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向學生介紹古希臘神話中亞特蘭大公主、愛神、希波莫尼斯等人物的身份,以及文章中涉及的一些文化內容進行介紹[8]。如此一來,學生便能更好地對故事人物的性格、行為等進行解讀。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PPT 課件將文章中的人物利用“連環畫式”思維導圖關聯起來,以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他們之間的關系。最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故事的結局進行預測,并結合文章背景和人物性格,設計出一個相對合理的故事結局,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綜上所述,在高中英語課堂開展批判性閱讀,不但可以深化學生對閱讀文本的理解,而且對于促進學生閱讀思維能力的發展也有著重大意義。思維導圖在學生批判性思維培養上發揮著重要作用,教師應意識到這一點,并結合批判性思維培養的特征和要求,合理滲透思維導圖,為學生的批判性閱讀提供便利工具,促使學生在高效掌握閱讀文本的同時,批判性思維能力也可以得以相應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