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昕(廈門市思明區行政事業資產中心)
隨著社會發展的不斷進步,經濟結構與日趨復雜化,大量的國有資產不斷涌現,不僅對行政事業單位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還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機制帶來了一定程度上的改革動力。我國的財務部門和相關的行政部門在2006年作出了國有資產管理的改革與創新,其中對行政單位和事業單位相關的資產管理辦法進行了具體的規劃,并以明文公布,在這次改革的公布文中,財務部門和相關部門指出了資預結合的理念,不僅為我國的發展與建設帶來了良好的機制作為支撐,還提高了國有資產的管理效率,結合后續的管理成效可以明確看出資預結合的管理理念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雖然,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的管理方式在近年來的具體實施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但是,由于我國的發展十分迅速,市場結構愈發復雜化,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的管理方式也出現了一些不足之處,因此,如何改進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的管理方式成為社會各個領域重點研究關注的話題之一。
基于行政事業單位的角度進行分析可以知道,資產和預算管理具有十分緊密的聯系,并且兩者之間還存在著很大程度上的制約關系。從辯證唯物主義的角度來說,資產和預算管理之間是不可分割缺一不可的關系。在行政事業單位之中,針對資產是如何形成的問題,對資產如何配置的預算,以及要如何管理執行計劃,資產和預算變動應該怎樣應對,都有著相當高度的統一。預算是行政事業單位開展必不可缺的元素,對于單位的資產形成、日常運轉、價值補償,都需要以預算的規模實施。在行政事業單位中,通常會以資產作為預算的基礎,良好的資產管理能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預算,為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打下扎實的基礎。
根據常規的經驗以及數據分析可以發現,我國的行政事業單位通常在資產管理和預算安排的環節上,存在著一定程度的隨意性,主要體現在分析角度局限單一,基于自身的主觀面較大,往往注重收購而忽視管理的重要性,更加期待經濟價值的提高,而對物資更多的是采取輕視態度。除此之外,預算過程中相關單位與財政部門也會存在很明顯的數據差異,在安排預算的過程中就會降低科學性與合理性,出現一系列的預算問題,例如常見的行政事業單位生產與分配矛盾不均的問題。
目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模式自然存在著很大的弊端,最為明顯的就是單位的資產庫存量與部門預算的安排并沒有太大的關聯性。在很多情況下,我國的預算管理機制通常是針對預算所明確的項目和相關單位的數額規范進行投入,著重于預算數額是否會出現超支現象的控制管理。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會產生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的空白區。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在預算的編制與安排的時候,行政事業單位對資產的關注度不夠,側重點為預算投入控制,引發了資產與預算管理的偏離。
當前時代發展迅速,信息化技術已經運用于社會各界之中,雖然在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上也普遍設計,但是由于涉及的規模龐大,因此,固定的資產管理體系難以建立,以至于信息化管理達不到良好的效果,并且自動化程度也有待提升。所以,行政事業單位還無法對相關資產進行整體全方位的控制與管理。除此之外,根據當前的管理體系以及以往的數據分析可以發現,由于國有資產的庫存量十分龐大,增量速度非常迅捷,而當前管理體系存在相應的弊端,資產的數據傳達普遍存在著堵塞現象,難以及時精準地將有效信息進行傳遞,因此,很多情況下會出現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不僅影響預算編制的科學性,降低預算安排的準確性,造成行政事業單位發展的制約,影響其社會服務功能,還會引發各種資產重復購置、資產超標購置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加劇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的難度。
根據實際情況可以看出,當前存在一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對資產管理不重視的情況,例如,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將相關的財務部門與資產管理部門進行分割化運轉,在工作中往往缺乏對資金的臺賬和實物的臺賬核算工作。另外,還有一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在工作中只對資金的臺賬進行監督和檢查工作,對實物的臺賬則是隨便應付管理,不做過多的管控監督投入。在這樣的情況下,久而久之就會導致大量賬實不符的情況出現,不利于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的結合。并且,會在一定程度上滋生國有資產隨意出租、出借,國有資產投資收益得不到良好保證的問題,最后導致國有資產流失、財政收入受到不利影響的問題發生。
據相關調查研究表明,預算是行政事業單位對當前資源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優化的一個關鍵環節,也是最為直接的手段,而預算資金,也是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的重要構成因素。因此,在開展資金預算編制的時候,相關部門就必須要保證至少能夠公平的分配、科學的規劃,以及方案可以得到良好的執行與落實。這樣一來,就可以提高資產的應用效率,發揮其經濟價值。通過預算管理實踐能夠清晰地發現,良好的預算管理工作能夠有效地推動資產增量,以及資產庫存量的上升,不僅可以將資產的使用途徑進行明確的規范,充分發揮資產的利用率,提升資產管理的質量,還可以推動資產的擴大,將國有資產轉變為發展建設的經濟基礎。
在行政事業單位中的資產規模以及相關信息,都是開展預算編制的重要參考數據,對預算安排的精準性與科學性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基于此,行政事業單位需要對相關資產進行全面的排查,掌握資產的具體信息情況,向相關部門反饋精準的數據,這樣才可以有效地促進預算的編制。例如,通過資產管理的統計報告為預算編制提供數據支持。由此可見,我國的財政管理總體質量,需要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發揮二者相輔相成的管理特性,改進當前管理存在的不足,從而達到良好的管理效果。
促使我國行政事業單位資產、預算管理有機結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管理工作的實際效率,并且促使預算更加精準科學,從而滿足行政事業單位的社會服務需求,對于我國的發展與建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具體的結合對策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為方便財務管理和國有資產的管控,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都由財務部門進行管理。通過1998年的改革,出現了極為少的區域把國有資產劃分出來,并統一交由國資委管理,但大部分地區行政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管理依舊歸根于財務部門。事實上,行政事業單位對國有資產的管理與資金管理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做好國有資產的管理才能夠實現良好的經濟效益,做好資金管理才能夠對國有資產進行相應的維護與增量。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行政事業單位就必須明確管理職責,為資產、預算管理的有效結合提供保障。例如,行政事業單位需要通過相關會議以及團體建設提高思想意識,深入認識到國有資產管理的重要性,清晰明了國有資產管理對行政事業單位整體預算安排的促進作用。并且,還需要依據各省市、自治區的相關管理規章以及法律基礎,將國有資產的管理權明確劃分,制定相應的管理責任狀,從而避免重疊管理造成的消極現象。
一般情況而言,財政部門所了解的資產都是靜態的數據形式,其中存在太多的誤差和偏離,不足以反映實際的資產情況。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由于行政事業單位對資產的具體情況掌握不到位,就會造成一系列的參考數據缺乏準確度可靠性的問題,從而引發財政部門預算編制不能符合行政事業單位實際的需求情況。因此,行政事業單位要做好資產的權利清查管理工作。例如,行政事業單位可以對所有資產進行統計,全面掌握資產的數據,尤其是當前資產的占有利用率、總體存量等關鍵的數據,通過排查家底了解實際情況,從而明確管理目標和管理方向,避免管理過程中出現漏洞和盲區,以此提高管理的效率。
行政事業單位在執行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的管理方針時,必須優化資源配置標準,通過合理的資產管理為預算編制提供科學依據。因此,行政事業單位需要對資產管理的過程制定基礎的保障方案,以科學的方案分配資產管理開展過程中所需要的一系列資源。例如,將一些不屬于某一行政事業單位工作體系中的資產,劃分到相關行政事業單位的管理范疇之中,有助于資產得到良好的管理與運轉,這樣就可以有效地提高資產的使用率,增強資產發揮的經濟效益。并且,在資產得到良好的管理和利用之后,可以有效地提高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優化行政事業單位整體結構的作用。
當前,國有資產管理體系存在著一定程度上的欠缺與不足,不僅會造成管理方向和力度的錯誤,還會出現一些管理空白區,長此以往不利于國家的發展與建設。因此,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的管理中,必須建立良好的信息通道,做好技術支持工作。據相關報告指出,財政部門針對資預結合的管理方式已經開始搭建相關的系統管理平臺,這也為信息資源共享,資產透明管理打下了扎實的基礎。不僅有助于提高管理工作開展的效率,促進資產信息的準確性,還能夠幫助預算開展,增強行政事業單位的服務功能。雖然當前信息管理建設有所不足,但是,各地區相關行政事業單位依然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加強資預結合管理。例如,搭建內部管理登記平臺,對資產現狀進行實時控制,做好記錄工作,并開展動態追蹤核查,這樣不僅可以全面記錄資產信息,還可以實時監控資產狀況,有助于預算管理的開展。同時,也可以搭建外部公示平臺,通過外部公示,提高資產的透明度,引導民眾發揮監督權。
隨著時代的加速進步,國有資產不斷豐富,并以驚人的速度增長,不僅為我國創造了重要的經濟價值,還為市場的平衡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雖然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的管理方式得到了有效的推廣和實施,但是其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制約著管理效率的提升,因此,如何實施相關對策也成為提升管理的重點考慮方向,資預結合的管理也成為必然趨勢。本文通過研究分析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的管理方式,得出了相關的結論,希望能夠為我國財政管理領域提供有效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