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曉坤(北京周林頻譜科技有限公司)
近年來,跌宕起伏的國際經濟環境,加劇了我國企業的外部發展環境激烈化程度,企業經營管理難度與日俱增,在現有的條件下如何能夠更加有效地推進企業內部控制體系的完善、加大企業信息化發展水平的建設力度,這是目前大部分企業管理者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管理會計在企業中的深入應用為解決這一系列問題奠定了基礎、指明了方向,在國家宏觀政策的不斷變化下,很多企業走向了財務改革的新道路,全面預算管理在企業的實施不僅有效降低了企業的成本、增加了企業經濟效益,更重要的是全面提升了企業核心競爭力,使得預算管理精細化、成本預算管理與控制等在企業內部深入開展并實施。精細化成本預算使企業的經營管理者能夠更好地履行其管理職責,規范了企業的管理機制,已經成為促進企業全面發展的重要動力。目前很多企業已經在成本預算管理方面進行了深入的運用,取得的成效也較為明顯,但是成本預算在具體執行的過程中出現了各種問題亟待解決,這些問題使得成本預算管理并未真正發揮其優勢和作用。因此,深入剖析企業成本預算控制中存在的問題,并探尋有效的解決策略有著極為深遠的意義。
近年來,一些企業在內部實行了簡單的成本預算管理工作,然而成本預算管理只是停留在表面,存在的問題較為明顯,具體而言包括如下幾方面:
首先,對全面預算管理的認識不到位。我國企業實施全面預算管理起步較晚,導致一些企業的管理者缺乏全面管理意識,片面地認為全面預算管理是企業財務部門的工作,與其他崗位無關。還有的企業每年由財務部門制定預算方案,或者是企業的管理者想要在下一年度達成的目標,這些預算只是單純地停留在數字的層面,最終導致全面預算管理體系作用無法得到有效發揮,內部控制存在缺陷。例如:某企業在管理觀念上相對滯后,對全面預算管理的認知不深刻、不準確、不到位,在思想上也缺乏應有的重視;該企業的員工認為預算指標對自己的實踐工作缺乏指導性,并未全方位地將成本控制和全面預算管理聯系在一起,對企業成本管控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其次,缺乏成本控制意識。雖然目前很多行業已經實現了現代化變革,但是傳統的成本管控體系、成本管控意識仍然存在。例如:有的企業在成本預算管控上還存在陳舊的、滯后的思想和理念,這樣的成本管控無法適應現代化市場經濟的發展步伐。隨著經濟改革浪潮的不斷更迭,成本預算管控的疏忽必然使企業在未來的經營中出現短視行為。再例如:某企業的職工在思想上還單純地處于傳統的生產型管控體系中,并未將企業經濟效益、成本預算管理思想、員工自身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等融合在一起,并未在思想上樹立成本預算管控的意識,對成本預算缺乏應有的重視。
首先,缺乏健全而有效的預算管理組織機構。有的企業在實施全面預算管理的過程中,不同層級的管理人員并未真正、積極參與到預算管理流程中,而只是簡單地為了完成工作而設立了本部門的年度生產經營規劃,這些工作都流于表面、形同虛設。例如:某企業成本預算管理組織機構十分薄弱,不論是企業的決策層還是普通員工,在成本預算管理的參與中缺乏熱情和積極性,財務部門的工作人員由于崗位配置不到位導致管理效率低下,而責任部門參與的意識和積極性不強,導致該企業成本預算管理組織機構在形式上十分松散,最終影響了成本預算管理的效果,并未真正發揮成本預算管理的職能作用。這樣的成本預算編制根本無法發揮成本預算的控制作用。其次,成本預算管理執行機構不到位、缺乏完善性。大部分企業目前在內部并未設立健全而完善的成本預算管理組織機構,最終導致成本預算的執行效果并不盡如人意,對于在預算執行中出現的偏差也并未及時得到預警,也就無法在第一時間對產生偏差的問題制定出科學的、有效的解決策略,從而也就無法實現對成本預算的調整與完善。例如:某企業的各個職能部門對成本預算管理的立場各不相同,都站在各自的利益上進行成本預算,這就導致該企業有的職能部門積極響應,并高效、規范、準確地完成成本預算目標;而有的職能部門在成本預算中敷衍了事,最終影響了成本預算目標的實現,影響了企業預算管理的整體執行結果。
首先,缺乏合理的成本預算編制方法。目前大部分企業在成本預算編制方面所采取的方法較為單一,并沒有完全根據本項目、企業各部門的生產經營活動特征有差異地分別進行編制,導致成本預算缺乏準確性和科學性,預算的執行結果更無法與企業的實際狀況相契合。例如:某企業2019年生產成本、外購成本、運輸成本與實際成本的偏差率分別為4.98%、27.25%、26.58%,很明顯現有的成本預算數據與實際發生情況存在較大差距,這主要是由于該企業缺乏科學的成本預算而造成的,財務部門制定的成本預算數據并不能夠充分體現出企業成本的控制現狀,更未站在預算管理的高度將成本預算控制的最大效用得以充分發揮。其次,成本預算編制流程缺乏科學性和規范化。有的企業成本預算編制的流程基本是由財務部門根據企業管理層下達的下一年度的目標,結合各年度各職能部門工作任務的完成情況、各職能部門年度預算完成的比例等對下一年度的總成本預算進行編制,而對于預算指標如何進行分解,如何完成預算指標等情況財務部門并未作出有效的監管與控制,這種缺乏規范化的預算編制流程,一方面使得企業本年度總成本預算編制缺乏合理性和科學性,另一方面又使得企業內部各職能部門對單位年度成本預算進行分解時缺乏規范性和科學性,這對及時發現并糾正成本預算中存在的問題極為不利。
首先,成本預算執行分析方法較為滯后。有的企業在對成本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分析時,僅僅依靠個人的經驗和人為的推斷,成本預算分析缺乏統一的程序。然而大部分企業的成本預算中還包含了大量的隱性成本。其次,應進一步完善成本預算控制的方法。有的企業主要是以前期的成本數據作為主要依據,通過總量控制、分級管理的方式對成本進行管控,再下發當期的成本預算,這樣的成本管控方式使得企業忽視了對成本總量的有效控制,對企業的經濟效益產生了影響。很明顯,缺乏有效預算控制方法的成本預算使得很多企業只能夠按照要求被動地承擔成本預算任務,成本預算缺乏靈活性。最后,成本預算過程中缺乏科學而有效的反饋機制。企業成本預算應包含預算編制、執行、分析、反饋與調整等多個環環相扣、緊密連接的步驟才能夠產生效用。但是目前在一些企業的管理中,對預算的執行情況并沒有作出實時反饋,一旦預算產生差異時也無法及時作出調整,只能按照總指標機械地繼續執行預算。
首先,成本預算考核指標缺乏科學性與完善性。企業的效益與每一名員工自身福利相融合是實現成本預算管理效應的基礎,構建規范化、科學化、切合實際的全面預算管理體系,真正將成本預算考核指標落實到位,要求企業必須站在不同的層面和高度科學的評價、量化與考核成本預算執行的效果。但是目前一部分企業設置的成本預算考核指標并未結合企業不同業務部門、不同經營活動的特征來制定,使得成本預算考核指標缺乏完善性和科學性。其次,成本預算獎懲機制不到位,缺乏激勵性效果。有的企業雖然將預算管理應用到成本控制流程中,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并未嚴格地對成本預算進行考核,獎懲機制也并未落實到位。因此,這就要求企業內部必須構建一套行之有效的、與企業成本預算密切融合的獎懲機制,并嚴格按照獎懲機制實行。
首先,在企業內部樹立全面預算管理的意識。企業實施全面預算管理能夠確保企業的資源實現高效優化配置,能夠適應不同企業的生產經營條件,能夠切合企業的各級管理者,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和引導性。因此,企業應充分利用全面預算管理的優勢來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這就要求企業應從管理層開始正確認識到全面預算管理的重要性,在企業內部營造出全面預算管理的企業文化氛圍,充分意識到全面預算管理對提升企業經營績效的作用。其次,高度重視企業成本控制。企業進行成本預算管理是為了實現降本增效的目的,因此,應從全體員工的層面著手提高他們的成本控制意識和重視程度。例如:實施全面預算管理工作時必須對全面預算管理內涵進行準確的領會與掌握,真正意識到全面預算管理將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經營發展,并且與企業的各個職能部門和工作崗位密切相關,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對經營計劃和預算管理二者之間的區別進行科學而合理的區分,切記不能將完成經營計劃就是實現預算管理混為一談,不能混淆全面預算管理數據與覆蓋全部會計科目的財務報表。
首先,企業應不斷建立健全全面預算管理組織結構。各企業應對自身實際經營狀況進行科學的分析,了解行業發展現狀,結合企業內外部環境的變化與全面預算管理的基本特征實現全面預算管理組織結構的健全與完整。例如:企業應成立專門的預算決策組織、管理監督機構,實現全面預算管理組織結構的構建與完善。其次,對全面預算管理的執行機構進行優化。企業內部各職能部門在預算執行的過程中應做到井井有條、密切配合與協作,這樣才能全面提升預算流程的質量,為企業的經營發展提供更強大的支持力。
成本預算編制是促進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活動有效開展的基礎,需要企業等預算管理部門結合往年的經營數據、企業當前的發展狀況、行業發展前景等,在充分的研究調研基礎上做好預算編制工作。為了促進成本預算編制工作的有效開展,要求企業的財務部門、預算編制部門必須進行全面而良好的溝通與交流,在充分掌握企業歷年的財務數據后才能制定出有效的企業總預算。在進行成本預算目標制定的過程中,要積極征求各部門的意見,使預算編制得到不斷的完善和優化,從而為企業內部各職能部門成本預算的有效執行奠定基礎。例如:企業應站在戰略發展的角度,充分考慮企業的個性化差異編制成本預算,企業可以從多維度來編制成本預算。
首先,加強對成本預算執行的分析。各企業應對成本預算的效果與執行差異展開分析,分析產生偏差的詳細原因。其次,進一步優化成本預算控制的方法。企業落實成本預算控制需要對各個職能部門成本預算的執行從多角度、全方位、動態化的管理著手。例如:企業預算管理部門應根據每一項具體的任務和實際情況對產生的成本偏差進行比較與分析,找到產生偏差的原因并向企業提供有效的解決對策,通過多方面的管控實現企業降低成本的目的。
首先,實現企業成本預算考核指標的進一步完善與優化。成本預算考核指標就是對企業實施全面預算管理中成本控制結果的一種有效的評估流程,這一程序一方面從整體上回顧了企業成本控制階段的相關工作,另一方面為企業實施全面預算管理的連續性提供了堅實的保障。例如:將非財務指標加入成本預算考核事項中,并且將執行情況、預算管理情況、學習和成長情況作為非財務指標劃分的三大層面,使預算考核機制更加規范化和科學化。其次,加大成本預算獎懲機制的實施力度。實現對成本預算的考核能夠充分發揮預算的制約和激勵效用,這也是確保企業預算效果的最佳途徑。因此,企業應構建科學的、客觀的、公正的成本預算獎懲機制,最大限度地調動廣大職工的成本控制意識和主動性。
綜上所述,企業成本預算能夠幫助企業更好地對資源進行分配,科學的分析在生產運營中面臨的困境,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幫助企業規避財務風險,在有效降低企業成本消耗的同時實現企業的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