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琴圖
(內蒙古醫科大學 內蒙古呼和浩特 010110)
由于德育教育工作的不斷發展,創業教育理念也越來越重要,所以高校應該對大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創業教育,這樣不僅能改變大學生就業的觀念,還可以充分發揮大學生特有的思維和精神充為高校德育教育與大學生創業活動融合提供保障。
在高校中德育的內容能夠直接影響學生的發展方向,所以德育內容需要根據時代發展進行不斷更新與調整,將社會政治體制和市場經濟體制,以及社會結構的要求充分展現,這樣才能具有時代的特征[1]。
在實際的德育教學當中,高校主要還是以思想道德和民主法治課程為主,這也是學生必須接受的教育內容知識,并且培養學生的創新和產業能力,給予社會提供面向世界的人才[2]。除此之外,在大學生的創業活動開展當中,高校還應該通過理論和實踐結合的方式,從而開展德育教育對學生進行培養,將實踐融入到理論教育當中,教育的成效會得到極大的提升[3]。
所以,高校必須將創業教育內容引入到德育教學的范圍,然后再關注學生德育教育的情況,并制定科學有效地德育教育方式和實踐活動開展,幫助學生奠定堅實的創業方向,并且提高學生的創業改革能力和創新能力[4]。
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大學生創業有著重要的意義,也能夠體現出大學生自強不息的意識,高校在鼓勵大學生進行創業時,應該重視大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教育[5]。
德育教育能夠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然后引導學生將自身的價值融入到社會發展當中,并且幫助學生在創業的道路當中進行正確抉擇。
德育教育不僅能夠樹立正確價值觀,還可以幫助大學生在創業發展中明確方向,為大學生創業活動的開展確定目標,還能夠提升大學生對于產業的良好態度,并引導大學生將落后的思想觀念進行改革和創新,慢慢地建立先進與科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效地促進學生創業的全面健康發展。
在大學生創業活動當中,學生無法憑借單一的知識內容取得成功,而是需要依靠學生的綜合能力。所以,在創業教育開展時,高校應該以能力作為主要教育目標,并不是以學歷和知識成為導向,要保證學生能夠順利地開展創業。
除此之外,大學生不僅需要完全掌握專業技能知識,還應該讓學生具備積極進取和主動創新的良好意識,并提高學生對創業的自信心。
在高校德育教育的過程當中,教師主要關注的課題是創造性和創新性,這已經成為了德育教育重點教學目標,在社會科學技術不斷發展和改革中,群眾的價值觀和就業觀都發生了較大變化,德育教育體系也在不斷地完善和創新。
在社會的發展過程當中,高校需要根據社會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與探究,并制定科學合理的德育教育體系,解決傳統德育教育體系中所存在的問題。在現代高校德育教育當中,教育的主要目標是為了培育創業型人才,讓大學生能夠在社會中取得良好的發展。
在開展德育教育的過程當中,如果高校沒有制定明確的德育目標,會直接影響到大學生創業的成功,所以高校必須要重視德育教育。德育目標指的是德育活動開展方向,在高校德育體系具有引導的作用,還能夠對德育的過程起到控制導向效果。
在高校特殊的環境氛圍里面,由于許多學生都來自不同的區域,所以學生都擁有獨立的觀點和見解,這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具有良好作用。在實際的德育教育工作當中,教師長期利用單一的標準要求學生,這樣的標準會導致學生與實際生活出現脫離的情況,從而限制了學生今后的發展,部分教師也沒有根據實際的生活情境進行分析,并且制定科學有效的德育教育體系,而是選擇了忽略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和主體性,便造成了學生缺乏實際的操作能力,大學生創業活動的融合效率低下。
在進行大學生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重視對學生實踐的教育,只有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得到提升,才能夠有效地融合德育和創業活動。在大學生創業教育課程的設置時,教師應該重視創業實踐中的專業技能和知識,并幫助學生奠定堅實的知識和能力基礎,幫助學生在開展創業時取得成功。
除此之外,高校應該引導學生在創業實踐當中遵循社會市場的創業規則,并做到公平交易和不浪費資源的情況,這些內容也應該是大學生創業教育的主要內容。
在實際中,很多高校并不重視大學生創業倫理教育課程的開展,學生生創業倫理教育成為可有可無的存在,創業教育的作用無法充分發揮,限制了大學生對于公平和誠信方面的認知。如果大學生沒有接觸過系統化的創業倫理教育,就難以樹立正確的創業精神,無法認識到自身在社會當中的責任,從而導致大學生創業教育無法勝利地展開。
隨著社會不斷地發展與創新,許多高校德育教育的環境也在不斷改變,而德育教育的思維和方式并沒有進行創新,從而導致德育教育的模式存在落后現象,仍舊采用著傳統的集中灌輸教學方式。這樣不僅無法提升德育教育的質量和效率,還會引起學生對德育教育的厭煩情況。
如果高校在教育過程當中只注重學生理論知識的教學,忽略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沒有從學生的真實需求進行開來,導致學生操作能力逐漸下降;教育存在缺乏個性的情況,并且沒有層次性的現象時,教師難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德育教育。
在實際的德育教育過程當中,很多教師由于忽略學生個體的意識發展,利用簡單地德育教學方式教導學生,而且還采用命令和權威的方式壓制學生,并以服從來評判學生能否達到標準,如果教師依舊采用機械化教育方式,會造成學生對德育教育產生嚴重的反抗心理,從而導致德育教育的作用難以發揮。
情感教育能夠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情感,并且還能提升學生對理性的認識,是培養學生健康情感的德育教育方式。開展科學有效的情感教育,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情趣性,還可以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感染力,從而達到陶冶學生心靈的良好情況,促進學生的思索和探求能力,幫助學生在思想和心靈上實現溝通。
在實際的德育教育當中,許多教師由于德育責任感弱化,所以不重視實踐情感的教育,影響了學生在創業中的發展。除此之外,部分教師不僅綜合道德水平不高,而且還存在對待工作不認真和行為失范的情況,對德育教育的工作造成了嚴重影響。
在實際的大學生創業教育當中,許多高校越來越傾向功利性的特點,從而重視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經濟和就業方面,并沒有重視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綜合素養與價值創造,導致大學生對創業教育存在誤解情況,很難將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價值充分發揮。
很多高校在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過程中,采用盲目鼓勵的教育方式,造成大學生創業教育和教育目標出現的分離情況,導致大學生創業教育在實際中出現了停滯不前的現象,并且限制了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德育價值,無法幫助高校德育教育與大學生創業活動融合。
在高校的德育教育當中,教師應該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和全面性發展,并且提升大學生的獨立生存能力,所以教師應該將傳統的教育理念進行改革與創新,然后制定科學合理的教育理念,將傳統的就業教學模式轉變成創業教育模式,明確以培養創業型人才為主要核心的德育觀,讓大學生能夠具備良好的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
在實際的高校德育教育環境當中,由于大學生之間存在性格和愛好,以及才能方面的不同,想要保證創業教育的成功,就必須制定靈活和開放的教學體系,并且保障學生的獨特個性,也需要重視學生群體的不同能力,這樣才能讓理論型和管理型等學生的價值充分體現,成為綜合能力較強的創業型人才。
除此之外,教師不僅需要將傳統的德育教育理念創新,還要在德育教育工作過程中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且為學生的發展情況和需求,制定有效地問題解決措施。教師還應該將德育理念和生活進行融合,學生的創業活動進行服務,培養學生成為具有競爭力的創業者。
高校應該提升創業教育教師的專業技能知識,并加強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專業化培訓。高校想要順利開展創業教育工作,就必須建立綜合素質較高的教師隊伍,并且幫助大學生掌握創新創業方面的知識,還需要要求專業的教授開展創業教育講座活動,拓展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知識面。
除此之外,高校還應該完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體系,適當的增強有利于學生發展課程,并且編寫相應的教學材料,然后再開展創業教育實踐活動,讓大學生在實際教育活動當中提高自身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創業能力。高校需要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提高創新創業知識方面的宣傳力度,讓大學生在創業教育中學習更多的創業技巧,從而將創業技巧的價值充分體現,才能夠促進大學生創業方面良好的發展。
教師在開展創業教育的過程當中,創業氛圍對創業教育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高校必須重視創業氛圍。德育教育能夠影響到大學生創業綜合素養,幫助大學生逐漸提升創業素養,所以在大學生的創業教育當中,教師應該充分發揮德育教育的滲透作用,并且為大學生樹立良好的創業價值觀,然后再加強創業文化當中的精神宣傳方面,從而制定科學合理的創業制度,這樣才能營造良好創業氛圍。
教師還應該根據大學生創業的實際情況,開展詳細的分析與探究工作,并制定科學合理的激勵制度,對于創業表現良好與創業綜合性較高的學生給予相應的獎勵,以此激發大學生對于創業的激情,促進高校德育教育與大學生創業活動融合。
在德育教育和創業活動的融合當中,實踐對大學生創業教育有著重要作用,所以高校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拓展德育育人的空間,并且將高校內外的育人資源資金進行整合,對德育教育與大學生創業活動融合開展實踐教學模式。
首先,教師應該豐富社會的實踐活動,因為實踐活動對高校德育教育具有重要意義,對學生的理論能力培養有著作用,教師可以根據學生之間的特點,與企業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這樣能為學生提供創業能力鍛煉的場所,讓學生能夠接受實踐鍛煉活動,從而為創新創新型人才作出重要的貢獻。
其次,教師還需要加強基地建設,在德育教育與創新活動的結合當中,需要以實踐的基地作為開展的平臺,所以高校必須要加強基地建設,并且與擁有創業想法的學生進行及時溝通,為學生的創業目標指引方向,徹底激發學生對創新創業之間的熱情,給予學生創業活動提供支持和保障,順利地將高校德育教育與大學生創業活動融合。
在德育教育與創業活動的融合當中,社會對高校的德育教育活動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不僅需要與各方形成合作的關系,還應該制定科學有效的激勵保障體系,為學生創業目標提供良好的保障。高校在開展創新創業的教育活動當中,需要建立大學生創業的彈性機制,在實際的創業活動中,許多學生并不是沒有創業的想法,而在時間和資金方面受到了限制,從而導致大學生無法順利開展創業,所以高校應該給予學生制度上的支持,以此調動學生對創業的積極性。
除此之外,高校還應該為創業學生提供物質上的保障,對學生的創業條件進行改善,保證學生擁有足夠的創業資金,實現高校德育教育與大學生創業活動融合。
在實際的大學生創業教育當中,我國創業教育仍處于初級階段,所以創業教師的專業技術知識不高,創業教育沒有形成良好的環境氛圍,所以高校應該轉變教育理念,制定科學有效的德育教育體系,為大學生創業教育學習提供良好保障。